人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期中基础检测模拟试题考前必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414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期中基础检测模拟试题考前必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期中基础检测模拟试题考前必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期中基础检测模拟试题考前必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期中基础检测模拟试题考前必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期中基础检测模拟试题考前必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期中基础检测模拟试题考前必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期中基础检测模拟试题考前必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期中基础检测模拟试题考前必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期中基础检测模拟试题考前必备.docx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期中基础检测模拟试题考前必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期中基础检测模拟试题考前必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期中基础检测模拟试题考前必备.docx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期中基础检测模拟试题考前必备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期中基础检测模拟试题:

考前必备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第I卷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B.人步行速度约4km/h

C.洗澡水的温度是100℃D.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

2.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3.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能穿透玻璃等透明物质

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的传播一定要借助于介质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在马路边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来阻断噪声的传播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5.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小明让一束激光沿白纸板照射,把手指头放于S点时刚好接收到红色的亮点.然后将玻璃砖放于白纸板上,激光经玻璃砖向右侧照射,如图所示.他将手指头放于哪一点才可能接受到红色的亮点()

A.放于S点B.放于A点

C.放于B点D.无论哪一点都可以

6.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7.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8.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deg;

C.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有很好的杀菌作用D.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9.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精彩诗句,如辛弃疾的“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其中“天在清溪底”的现象与图中现象相似的是()

10.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物体的质量,测量完毕后才发现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因无法重测,只能根据测量数据来定值.他记得当时用了50g、20g和10g三个砝码,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A.81.4gB.78.6gC.78.2gD.81.8g

11.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由此可判断()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12.一个质量为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A.1.0×103kg/m3B.1.16×103kg/m3C.1.75×103kg/m3D.1.2×103kg/m3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13.如图所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不同的音叉来研究音叉发声特点,发现第一次甲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远,第二次乙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快,这说明第_______次的音调低,第___次敲得重;如果音叉的振动小于___Hz,人耳将听不到这个声音.

14.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它是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其中整个熔化过程经历了min的时间,熔化过程中它处于___状态.

15.郑西(郑州一西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全长505km,承担运行任务的“和谐号”动车组,最高车速可达350km/h.某次列车下午17:

10从郑州发车,l9:

10到达西安,则这次列车的平均速度约为___km/h,合___m/s(保留一位小数).为了确保行车安全,列车上的监控系统,通过对高速运转车轮的热辐射产生的一种不可见光进行检测,实现对车轮温度的实时监控.这种不可见光是___.

16.身高为1.7m的小华站在大穿衣镜前lm处,通过看自己在镜中的像整理自己的服饰,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___m;若她以0.5m/s的速度沿着与镜子平行方向行走了3s后,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___m.,此时的像高___m.

17.近视眼是因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之___ (选填“前”或“后”).为了能看清远处物体,可佩戴用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还可 ___ .

18.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___.

(2)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

“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___,壶内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不能___.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___,形成“白气”。

③“白气”再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___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3)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___(选填“甲”、“乙”)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

19.如图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镜.A、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___摄像头(选填:

“靠近”、“远离”).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___,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

20.下列列出由实验测定的几种物质的密度___单位:

kg/m3

铜8.9×103水银13.6×103氧气1.43

铁7.9×103纯水1.0×103空气1.29

铝2.7×103煤油0.8×103水蒸气0.60

冰0.9×103酒精0.8×103氮气0.09

认真阅读上表,你一定能从中发现物质密度的一些规律,请写出三点

(1)___;

(2)___;(3)___.

三、作图题(共6分)

21.⑴如图甲,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S所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已经被画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找到发光点S的位置.

⑵如图乙,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O为透镜的光心.请按照实际尺寸标出凸透镜右侧焦点F的位置,并画出图中入射光线所对应的折射光线.

⑶完成图丙中的光路图.

22.(3分)如图所示是小明用托盘天平测量某物体质量的情景,请你指出图中明显的操作错误是:

(1)___;

(2)___;(3)___.

23.(4分)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甲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2)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24.(3分)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所示,所绕铜丝的长度为,铜丝的直径为mu;m.如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5.(11分)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cm。

(2)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如果你是他的合作者,请你帮他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①___;②___.

(3)错误改正后,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___的实像。

(4)小明继续将点燃的蜡烛靠近凸透镜,当烛焰移至35cm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___的实像,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这一原理制成.

(5)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40cm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

(6)小明在实验中发现:

当物距在不断的减小的过程中,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点是___和___.

(7)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

26.(7分)小明注意家里摆钟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如图甲),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秒,就想:

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秒呢?

于是,他请教了物理老师,知道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如图乙所示的单摆(即细绳下系一小钢球)进行探究。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从表中数据可知,单摆的摆长l越长,周期T越(选填“长”或“短”)。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中作出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的关系图像。

(3)分析图丙所示图象,可知的单摆T2与l成关系。

(4)由表中实验记录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时间比较短,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

你认为小明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是怎么做的?

(5)生活中若摆钟走慢了,应如何调整钟摆的长度?

27.(8分)“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要用几分钟?

(2)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km,行驶速度要求为:

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km/h,小明看表时正好是上午10:

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

28.(6分)“五bull;一”黄金周,小华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则

(1)壶盖的体积是多少?

(2)请你帮小华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3)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二上学期物理期中基础检测模拟试题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相关标签搜索:

八年级期中试卷及答案|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检测试题(人教版有答案和解释)

八年级上册物理段考试卷(带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