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球甘蓝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43628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球甘蓝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结球甘蓝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结球甘蓝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结球甘蓝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结球甘蓝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结球甘蓝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结球甘蓝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结球甘蓝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结球甘蓝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结球甘蓝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结球甘蓝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结球甘蓝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结球甘蓝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结球甘蓝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结球甘蓝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球甘蓝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

《结球甘蓝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球甘蓝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结球甘蓝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

结球甘蓝栽培技术课件资料

结球甘蓝栽培技术

一、概述

结球甘蓝在我国的栽培历史较短,但各地栽培极为普通,是东北、西北、华北等较冷凉地区春、夏、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在南方各地的秋、冬、春季也大面积栽培,多数地区选用适宜的品种实行排开播种,分期收获。

近年来,随着保护地栽培的发展,越冬保护地甘蓝的栽培面积逐渐扩大。

总之,结球甘蓝在我国南北方蔬菜周年供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结球甘蓝营养丰富,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较高。

据分析,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质1.1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3.4克,含钙32毫克、磷24毫克、铁0.3毫克,还含有胡萝卜素0.02毫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黄核0.04毫克、尼克酸0.3毫克、维生素C38毫克。

甘蓝球叶质地脆嫩,食用方法很多,可炒食、煮食、凉拌、腌制或制干菜,深受人们喜爱。

外叶还是畜、禽、鱼类的良好饲料。

结球甘蓝很耐贮运,是我国长途运销蔬菜之一。

近年来,大量运往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国家,为国家嫌取了大量外汇。

可见,结球甘蓝在我国蔬菜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结球甘蓝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均较强,易栽培,产量高,耐贮运,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发展很快。

二、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结球甘蓝的根为圆锥根系,主根基部肥大,其上分生出许多侧根,地主、侧根上常发生须根,形成极密的吸收根网。

主要根群分布在60厘米以内的土层中,以30厘米的耕作层中最密集,根群横向伸展80厘米,抗干旱能力不强。

根系断根后再生能力强,移栽后容易发生新根。

茎分为营养生长期的短缩茎和生殖生长期的花茎。

叶球外着生叶的茎称为外短缩茎,叶球内着生的茎称为内短缩茎,即叶球中心柱。

一般内短缩茎越短,叶球越紧密,品质也较好。

这是鉴别品种优劣的依据之一。

结球甘蓝的叶分子叶、基生叶、幼苗叶、莲座叶、球叶、茎生叶等,其形态差异很大。

结球甘蓝种株抽薹开花后形成复总状花序,花为完全花。

授粉时的最适宜温度一般是15-20℃,低于10℃花粉萌发较慢,而高于30℃也影响受精活动正常进行。

结球甘蓝种子宜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保存。

充分成熟的种子在一般条件下可保存2-3年。

(二)生育周期

结球甘蓝是二年生植物,在正常情况下,于第一年生长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并贮存大量养分在叶球内,经过冬季低温完成春化,到第二年春天通过长日照完成光周期,随即抽薹、开花、结籽。

结球甘蓝的生长周期一般可分为:

1.发芽期从种子播种到第一对基生叶片展开形成十字状为发芽期。

根据季节的不同,发芽期的长短不一,夏、秋季10-15天,冬、春季20-25天。

2.幼苗期从第一片真叶到第一叶环(约5-8片叶)形成,达到团棵时为幼苗期。

依育苗季节的不同,夏、秋季幼苗期为25-30天,冬、春季为40-60天。

3.莲座期从第二叶环到第三叶环(15-24片叶)形成,达到开花结球时为莲座期,依品种不同需20-40天。

此期叶片和根系的生长速度快,应加强肥水管理,发形成强大的同化和吸收器官,为形成坚实的叶球打好基础。

4.结球期从开始结球到收获为结球期,依品种的不同需30-50天。

此期应加强肥水管理以促进叶球紧实。

5.休眠期甘蓝形成叶球后,一般可进行低温贮藏,从而进行强制休眠。

6.抽薹期从种株定植到花茎长出为抽薹期,约需25-40天。

7.开花期从始花到全株花落时为开花期,一般需30-35天。

8.结荚期从花落到角果黄熟时为结荚期,约需30-40天。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结球甘蓝喜温和冷凉的气候,但对寒冷和高温也有一定的忍耐能力。

一般15-25℃的条件最适宜生长。

但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温度的要求也有一定差异。

如在2-3℃时种子可开始发芽,但极为缓缦,土温升高到8℃以上幼苗才能出土,而18-25℃时2-3天就能出苗。

7-25℃适于外叶生长,进入结球期以15-20℃为适温。

甘蓝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在不同生长期有所不同,在幼苗和莲座叶形成期,对25-30℃的高温有较强的适应力,进入结球期,要求低温和冷凉的气候,高温会阻碍包心过程,如果高温加干旱,会造成叶球松散,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甚至使叶球散开。

开花时如遇高温,则影响开花、受精,造成不能正常授粉结实。

2.水分

结球甘蓝根系分布较浅,且外叶大。

因此,要求湿润的条件,一般在80%-90%的空气湿度和70%-80%的土壤湿度下生长良好。

如果空气干燥,土壤水分不足,则生长缓慢,包心延迟。

结球甘蓝不耐涝,若雨水过多,土壤排水不良,往往使根系泡水受渍而变褐死亡。

因此,在结球甘蓝的栽培过程中,排灌措施要配套,做到旱能浇,涝能排,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3.光照

结球甘蓝是喜光性蔬菜,充足的日照有利于生长,但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象果菜类那么严格,故在阴雨多、光照弱的南方和光照强的北方都能生长良好。

4.土壤与肥料

结球甘蓝对土壤适应性强,从砂壤土到黏壤土都能种植。

在中性到微酸性(pH5.5-6.5)的土壤中生长良好.但在酸性过度的土壤中表现不好,且根肿病等也容易发生。

结球甘蓝为喜肥、耐肥作物。

但不同生长期对肥料吸收量及种类有差异。

苗期和莲座期需要较多的氮,结球期需要较多的磷,由于磷有促进叶片分化的作用,故苗期磷肥也应充足供应。

甘蓝生长初期吸收钾极低,但在结球开始后就逐渐增加,其整个生长期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3∶1∶4。

此外,结球甘蓝对钙的需求量较多,缺钙或不能吸收时,易发生干烧心病。

四、品种选择

结球甘蓝有普通甘蓝和紫甘蓝两种类型。

(一)普通甘蓝

普通甘蓝一般分为春甘蓝、夏甘蓝、秋冬甘蓝等类型。

1.中甘11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春甘蓝一代杂种。

品质优良,冬性较强。

从定植到收获50天左右。

一般每亩栽4500株左右,亩产可达3000-3500千克。

2.中甘15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育成的中早熟春甘蓝一代杂种。

风味品质优良,冬性较强,不易未熟抽薹。

春季从定植到收获55天左右。

一般亩产可达4000-4500千克。

3.精选8398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培育的早熟春甘蓝新品种。

早熟性好,适应性广。

品质优良,叶球紧实,中心柱短,商品品质好。

抗逆性强,不易未熟抽薹,抗干烧心。

从定植到收获50天左右。

产量产值高,比中甘11号增产15.61%。

4.新月甘蓝耐热、抗逆、抗病。

引自日本的中早熟品种,定植后75天收获。

结球紧实,丰产稳产,高抗黑腐病,口味品质俱佳,耐贮藏,耐运输,适于加工出口。

5.四季获引自日本的中晚熟品种。

定植后80天收获,具有适应性强、抗病性强的特点,可进行四季栽培。

结球紧,适合加工出口。

6.夏光适天夏季栽培。

抗病、耐热。

亩产3000-3500千克。

7.中甘8号适于夏、秋季栽培。

结球紧,叶质脆嫩,品质较好。

抗病毒病,耐热。

早熟种,定植后60-65天收获。

亩产4000千克左右。

8.中甘9号适于秋季栽培。

抗病毒病和黑腐病。

中熟秋甘蓝,定植后85天收获。

亩产5000千克左右。

(二)紫甘蓝

1.红土地从美国引进的中熟品种,适合春秋季栽培。

定植后80天左右收获。

亩栽3000-3500株,亩产3000-5000千克。

2.早红荷兰引进的早熟甘蓝品种,适合春季栽培。

定植后65-70天收获,亩产2000-3000千克。

3.紫甘1号从国外引进的甘蓝品种中选出,适合春、夏季栽培。

定植后80-90天收获,耐贮性和抗病性较强,亩产3000-3500千克。

4.中生鲁比紫球从日本引进的杂交一代。

中熟,和生长势旺,抽蔓迟。

耐寒,低温期结球良好,耐贮藏。

自播种至叶球收获需110-120天。

五、栽培技术

结球甘蓝适应性强,一般可进行四季栽培。

茬口主要有早春栽培、夏甘蓝栽培、秋冬甘蓝栽培。

下面主要讲早春甘蓝栽培技术:

1.培育壮苗

(1)苗床制作播种床用电热温床时,应按50瓦/米2的功率布线;如果用阳畦作为播种畦时,应当使用新的塑料薄膜和草苫等作覆盖物。

播种前7-10天做好苗床准备工作。

播种床内可填入事先配好的营养土。

亦可直接在苗床内施肥,每个育苗畦(33.3米3)施入腐熟捣细的圈肥300千克、腐熟过筛的大粪干或鸡粪50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复合肥2.5千克。

施肥后刨两遍,使肥料和土壤均匀混合,整平待播。

做电热温床时,先起出5-6厘米厚畦土,整平后布电热线,然后将畦圭填回床内,整平待播。

无论是电热温床还是阳畦播种,都应在播种前5-6天盖上塑料薄膜“烤畦”,提高床温,为播种后幼苗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2)播种方法结球甘蓝的种皮很薄,易发芽,可干籽下地。

如果浸种催芽播种,浸种时间2-4小时,浸种时间过长,对幼苗出土和生长不利。

甘蓝播种时宜选冷尾暖头晴朗无风天进行。

播种前浇底水,水量要小,湿透10厘米营养土即可。

为控制少量浇水,最好不用沟灌水,要泼浇。

浇水后畦面撒一层细干土,然后播种。

每平方米用种子3-4克。

播种后覆土0.5-1厘米;阳畦的南侧和东西两头温度条件差些,可以稍覆土。

随播种随覆膜。

塑料薄膜要盖好压严;使畦内保持较高温度,促使种子尽快发芽出土。

(3)苗期管理幼苗期管理主要是分期覆土、间苗、分苗和苗床温度管理。

①覆土幼苗顶土时,选择晴朗无风天揭开薄膜,均匀撒施0.5厘米厚的潮干土。

覆土应在下午3时左右进行。

子叶展平和间苗以后各覆土一次,覆土厚度各0.2厘米左右。

每次覆土都应选择晴暖天气通风后进行,以免闪苗。

②间苗幼苗出齐、子叶展平时进行第一次间苗。

间苗前适当通风。

间苗主要间去小、弱苗和丛生苗。

当幼苗第片真叶长出后进行第二次间苗,选晴暖天气上午10时后至下午3点前进行,留苗株距2.5-3厘米。

这次间苗主要留大小整齐一致的幼苗,才有助于培育健壮幼苗,间苗过程中注意拔除子叶不健全,强光下易萎蔫的苗子;这些幼苗大多根系发育不良或感染“黑茎病”,如不及时拔除,分苗后也会出现死苗现象。

③分苗播种后30天左右,幼苗具两叶一心时即可分苗,目的是扩大幼苗的营养面积,使幼苗生长健壮。

分苗过晚,苗龄较大,伤根太多,缓苗缓慢。

分苗畦整地施肥与播种畦相同,但应分苗前10天整理完毕,进行烤畦,提高畦温,准备分苗。

起苗前应浇起苗水,然后掘起幼苗,掰成单株,栽到分苗畦中。

栽苗方法是暗水移栽,开沟贴苗。

分苗密度10厘米见方。

具体做法为:

先开深8-9厘米的沟,沟壁要陡,以便贴苗。

沟开好后,浇水、贴苗,覆少量土(压根土),浇第二遍水,使压根土与根系紧密结合,然后覆土平沟。

分苗时应注意将大苗栽到苗畦南侧,小栽到北侧,在阳畦温度南低北高的情况下,幼苗生长可逐渐趋向大小一致。

④中耕缓苗后几天,经过通风,表土呈松散状态时,即应在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之间及时中耕,第一次中耕深度1-1.5厘米;5-6天后第二次中耕,深度2-3厘米。

中耕时注意株行间要深些,植株附近浅些,以免伤根。

中耕应在晴暖天中午进行,注意防止闪苗。

⑤温度调节育苗畦中温度调节,应根据甘蓝幼苗生长对温度要求,通过揭盖覆盖物和控制通风量进行。

从播种到幼苗基本出齐这段时间,温度管理重点是防寒保温,提高土温和气温,使幼苗尽快出土。

播种后立即严密盖膜,苇毛苫等晚揭早盖,上午9时左右揭苫,下午3时左右盖苫。

白天畦温度能达到25℃左右,晴暖天气时能达到28℃,当下午温度下降到16-18℃时,约在下午3时左右即应盖苫。

早晨揭苫时畦内气温不应低于6-8℃。

如果畦内温度低于6-8℃,应适当增加夜间苇毛苫厚度。

5-7天80%左右幼苗出土。

幼苗出齐到第一片真叶展平,白天控制在18-20℃,夜间8-10℃。

白天应通风,盖苫时间推迟,以便使夜温降低些。

分苗前8-9天适当降温,白天通风量加大,苇苫毛适当早揭晚盖,锻炼幼苗,准备分苗。

分苗后7-8天要严密盖膜,苇毛苫要适当晚揭早盖,促进缓苗。

白天温度25℃左右,中午幼苗萎蔫时应盖苫遮阴。

缓苗后,应通风降温,白天畦温20℃左右,夜间不低于10℃。

幼苗5片真叶后,夜间温度尤其不能偏低,这就是结球甘蓝育苗中“控小不控大的原则,即小苗可以低温控制,大苗不能低温控制,尤其夜间不能让大苗经受较长时间低温。

大苗受低温影响后,极易通过春化,造成未熟抽薹。

定植前7-10天,浇水切块,囤苗,适当进行低温炼苗,准备定植。

⑥壮苗特征结球甘蓝壮苗特征是60-70天苗龄,有6-8片真叶,叶片紧凑,叶色深绿,叶片厚,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幼苗整齐。

2.整地施肥结球喜肥沃疏松土壤。

早熟栽培最好用冬闲地;冬前每亩施优质圈肥5000千克,深耕使土壤经冬季风化,促进土壤熟化。

定植前浅耕耙平,作畦。

畦宽可根据塑料膜幅宽而定。

一般畦南宽1.0-1.2米,畦埂宽30厘米左右为宜。

畦作好后,再在畦面撒施或沟施部分速效化肥,用量为每亩约25千克氮磷钾复合肥,施肥后刨两遍,使土肥混匀。

春甘蓝早熟栽培可与春早熟栽培的番茄、辣椒等实行间作。

这样可以将计划覆盖番茄的薄膜先覆盖结球甘蓝,至3月下旬番茄等喜温性蔬菜定植后,再由甘蓝撤下薄膜盖喜温性蔬菜。

3.定植通常结球甘蓝定植时,应保证小环境内10厘米地温稳定在6℃以上。

定植时要带土坨移栽。

起苗时一定要仔细,勿使土坨破碎。

在畦内按行距开沟或按行株距开穴。

在沟或穴内浇水、放苗、水渗下后覆土。

栽羁深度以土坨上面与畦面相平为宜。

若定植期较晚,也可栽后浇水。

早熟结球甘蓝适于密植,早熟品种栽植密度为每亩栽5000-6000株;中早熟或晚熟品种每亩4000-5000株。

定植后立即插拱杆、盖膜,傍晚覆盖草苫。

4.温度管理定植后缓苗前不通风,以提高畦温促进缓苗。

当新叶开始生长时表示已经缓苗,应适当通风。

白天气温20-25℃,夜间10℃左右,不能低于8℃。

至3月中旬白天可将塑料薄膜揭开一半,夜间盖严。

3月下旬白天可将塑料薄膜全部揭开,令植株接受更多光照,夜间盖好。

如果早熟结球甘蓝与早熟番茄、辣椒实行隔畦间作,可在3月下旬番茄、辣椒定植后,将覆盖结球甘蓝的薄膜、草苫撤下,用来盖番茄、辣椒等。

5.肥水管理春季早熟栽培甘蓝应适时适量浇水。

定植时浇缓苗水,缓苗后及时中耕,中耕要细致,将土块打碎,使畦土疏松通气,以利发根。

中耕6-8天后,新叶生长,表明根系恢复生长,可在此时浇小水。

此水最好在株傍开沟,沟灌小水洇到根系附近,供植株生长需要。

沟灌费工,但沟灌不致引起地温明显下降。

结合浇水可追少量化肥,亩施尿素15千克,然后中耕松土。

此后叶片生长迅速,并很快封垄。

心叶抱合时表明结球甘蓝进入结球期,当叶球有7~8厘米大时,亩再追施复合肥15-20千克,并浇结球水。

浇结球水应适时,否则,过早易使莲座叶徒长而推迟结球;太晚,则影响叶球生长,降低产量。

此后,叶球生长加快,视天气和土壤水分状况,一般应每5-6天浇一次水。

结球期水分供应必须均匀,土壤不能忽干忽湿。

否则易造成结球甘蓝裂球。

6.适时采收结球甘蓝采收期不很严格,但以叶球较为坚实时采收为宜。

采收太早,叶球不充实,产量低。

采收偏晚,裂球较多。

六、甘蓝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未熟抽薹原因及防止对策

结球甘蓝未熟抽薹现象,在全国各地春甘栽培中普遍发生,给甘蓝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究其原因,主要与品种、播种期、幼苗大小、育苗期间的温度及定植早晚有关。

1.品种不同甘蓝品种冬性强弱不同,其抽薹率就有差异。

如迎春、小金黄等品种冬性弱于金早生,其未熟抽薹率就高。

因而选用品种时应选中甘11、中甘12、鲁甘蓝2号等冬性强产量高的品种。

此外,品种混杂退化严重影响其种性,也会引起未熟抽薹。

2.播种期一般来说,同一甘蓝品种播期越早,通过春化阶段的机会越多,发生抽薹的机率也就越大。

冬性强弱不同的品种,在播期提前的情况下,冬性强的比冬性弱的抽薹率低。

因而不能一味追求早熟而过早播种。

3.幼苗大小早熟春甘蓝先期抽薹感受低温,须保证幼苗有一定大小。

一般茎粗0.6厘米以上、具5-6片真叶且叶宽达5厘米以上的幼苗,若较长时间处在10℃以下条件下,极易未熟抽薹。

困此,育苗时必须控制幼苗大小。

4.育苗期间的温度早熟春甘蓝播种有早有晚,幼苗大小常因早播而长大,但育苗期间的温度与幼苗生长快慢有密切关系。

在幼苗较小时,使幼苗处在较低温度下缓慢生长,使其小苗越冬,控制抽薹。

但若幼苗长大,须尽可能使温度保持10℃以上,防止感受低温过早抽薹。

5.定植早晚及定植后的环境条件早熟春甘蓝若定植太早,尤其是定植后温度过低,极易促发未熟抽薹。

因定植大田温度比育苗床温度低,定植早、缓苗慢,幼苗感受低温时间长,因而未熟抽薹率就高。

总之,甘蓝先期抽薹是多方面综合因素引起的,因而要防止先期抽薹,必须从栽培技术的各个环节入手,精细管理,做到既早熟高产,又降低先期抽薹率。

(二)不结球或结球不紧实现象

甘蓝在不正常的条件下,有时形不成叶球,或结球不紧实,而失去食用价值。

在同一田块中,常有少量或部分植株出现这一现象,严重地影响产量,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种子不纯甘蓝与其它散叶品种或半结球品种易杂交,杂交后的种子往往不结球。

2.播种期秋播甘蓝,播种期过晚,生长期不足,会造成不结球或结球不紧实;春播甘蓝,播种期过迟,结球期天气炎热,不利于结球,亦会造成不结球或结球不紧实。

3.气候条件秋播甘蓝在晚秋阴雨过多、阳光不足时,或气温过低、影响甘蓝生育时,会造成不结球或结球不紧实。

4.田站管理肥水不足,病虫危害也可造成不结球或结球不紧实。

防止甘蓝不结球或结球不紧实的措施主要是针对发生的原因对症治疗。

(三)叶球不整齐

甘蓝叶球大小悬殊太大,单株重和球形极不一致,称为叶球不整齐。

在常规品种中,叶球不整齐现象较多,主要是由于种性退化、分离、变异等原因造成的。

在杂交一代种中如发生这种现象,则往往是自杂不纯,或杂交制种时,有其它品种花粉伟入所致。

防止措施是尽量利用杂交一代种,在生产杂交一代种时,应严格制种措施,防止混杂。

(四)叶球开裂

叶球开裂现象以秋、冬甘蓝为严重,它的发生比大白菜常见且为害更重。

叶球开裂主要是在叶球形成过程中,遇到高温及水分过多的环境,致使叶球外侧叶片已充分成熟后,内部叶片继续再生长,而外侧叶片又不能相应地生长,于是产生裂球。

一般早熟品种采收不及时时,易发生裂球。

防止裂球的措施是及时采收;在结球过程中,肥水供应应均匀,勿旱勿涝;也可在结球后期,割取外叶作为饲料,以减缓内叶的生长,另外,也可用切根的方法防止裂球。

(五)干烧心现象

甘蓝在叶球内部的叶缘腐烂、褐变而卷缩,有了烧边的叶子,不会继续生长,严重的因而不能结球,轻的结球不紧实或心叶干腐,这种现象称为干烧心。

甘蓝干烧心主要是由植株缺钙引起,此外,在氮肥过多,生长过嫩,或天气和土壤干旱时,钙的运转受阻,亦会发生干烧心。

防止甘蓝干烧心的措施主要是加强田间管理,浇水及时,施肥合理,及时补钙。

(六)出苗率低问题

近年来,尽管使用了良种,但仍有不少地区出现播后出苗不齐现象。

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播种前浸种时间过长或播前苗床灌水太大,未待水渗下即播种的缘故。

防止的措施是缩短浸种时间,以12小时以内为宜,最好用干籽播种,播前留水应小,待水渗下后上撒一层干细土再播种,即可防止。

七、主要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病害

1.幼苗猝倒病

症状:

刚出土的幼苗易感染该病。

发病时时于近表土处的幼苗基部出现水浸状病斑,变软,病部缢缩成线状,迅速扩展绕茎一周,幼苗倒伏。

刚倒伏的幼苗仍为绿色,而且仅是点片发病,以后成片倒伏,并向四周蔓延。

病菌主要通过风、雨、和流水伟播。

防治方法:

①苗床消毒:

用50%的福美双,每30-40千克细土混入8-10克药并拦匀,用作播种前垫土和播后覆土。

②加强苗期管理:

播种要均匀,幼苗出土后逐渐覆土,避免低温、高湿条件出现。

幼苗长到2-3片真叶时进行分苗,分苗后适当控水,并分次覆土。

③药剂防治:

幼苗发病后,立即拔除病苗,并在苗床表面撒上一层干细土或草木灰,同时喷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15%恶霉灵水剂5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上述药剂交替使用,5-7天一次,连喷2-3次。

2.甘蓝霜霉病

症状:

幼苗幼茎和子叶受害初期,先出白色霜状霉,后枯死。

成龄叶片上病斑则为黑色或紫褐色的不规则斑。

老叶受害后,病菌也能系统侵染进入茎部,在贮藏期间继续发展达到叶球内,使中脉及叶肉组织上出现不规则形的坏死斑,叶片干枯脱落。

此病在气温、田间湿度过大,昼夜温差大,秧苗徒长细弱,或过密条件下很易流行。

防治方法:

①种子消毒:

从健株上采收种子,播种前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效果较好,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2%。

②加强田间管理:

幼苗期及时拔除病株。

定植后,合理灌溉和施肥。

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进行秋季深耕。

与非十字花科作物隔年轮作。

③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或出现中心病株时应立即喷药保护,特别是老叶背面应喷到。

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50-200克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200克6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上述药剂交替施用,每种药剂只能使用1次。

3.甘蓝灰霉病

症状: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

苗期染病,幼苗呈水浸状腐烂,上生灰色霉层。

成株染病多从距地面较近的叶片始发,初为水浸状,湿度大时,病部迅速扩大,呈褐色至红褐色,病株茎基部腐烂后,引致上部茎叶凋萎,且从下向上扩展,或从外叶延至内层叶,致结球叶片腐烂,基上常产生黑色小菌核。

贮藏期易染病,引起水浸状软腐,病部遍生灰霉,后产生小的近圆形黑色菌核。

当气温20℃,相对湿度连续保持在90%以上时此病易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

①加强田间管理,严密注视棚内温湿度,及时防低棚内及地面湿度。

②棚、室栽培甘蓝类蔬菜于发病初期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如:

施用10%速克灵烟雾剂,每亩每次200-250克。

③棚室或露地发病应及时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每亩喷药液50-60升,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4.甘蓝软腐病

症状:

一般始于结球期发病,初在外叶或叶球基部出现水浸状斑,植株外层叶中午医院蔫,早晚恢复,数天后外层叶片不再恢复,病部开始腐烂,叶球外露或植株基部逐渐腐烂成泥状,或塌倒溃烂,叶柄或根茎基部的组织呈灰褐色软腐,严重的全株腐烂,病部散发出恶臭味,别于黑腐病。

地温高、多雨潮湿有利于此病发生。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适当调节播种期,避开高温、高湿气候。

③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采用高畦或高垄栽培,雨委注意及时排水防涝,避免大水漫灌,减少灌水传病。

④施肥应腐熟,追肥应分欺肥免烧根。

肥水管理应协调,勿忽干忽湿。

⑤田间操作注意,减少造成伤口。

及时防治各种虫害,减少虫害口。

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株穴用石灰粉消毒。

⑦注意轮作倒茬,勿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

⑧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于莲座中期或包心初期连喷2-3次。

5.甘蓝细菌性黑斑病

症状:

甘蓝类蔬菜的叶、茎、花梗或种荚均可染病。

叶片染病时,生大量小的具淡褐至发紫边缘的小斑,直径很小,大的可达0.4厘米,坏死斑联合起来形成大的不整齐的坏死斑,可过1.5-2厘米以上,病斑最初大量出现在叶背面,每个斑点发生在气孔处。

病菌还可为害叶脉,致叶片生长变缓,叶面皱缩,进一步扩展,引起叶片脱落。

病菌主要在种子上或土壤及渍残体上越冬。

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随时均可侵染。

雨后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2年以上轮作。

②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物,集中深埋或烧毁。

③建立无病留种地,带菌种子可用种子重量0.4%的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拌种。

④发现少量病株及时拔除,于发病初期喷洒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0.5∶1∶100波尔多液。

(二)主要虫害

1.甘蓝夜蛾

症状:

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残留表皮,3龄后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4龄后分散为害,昼夜取食,6龄幼虫白天潜伏根际土中,夜出为害。

大龄幼虫可钻入叶球为害,并排出大量虫粪,便叶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