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6251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x

《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docx

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

附件1:

课程简介

普通生物学

课程号:

周学时:

3-2学分:

4

英文名称:

GeneralBiology

内容简介:

普通生物学(GeneralBiology)是理科2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内容包括宏观各结构层次上生命系统多样性和统一性和微观各结构层次上生命系统本质的一致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了解、认识和掌握生物学最基本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

预修要求:

选用教材或参考书:

现代生物学,胡玉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附件2:

教学大纲

普通生物学

课程号:

周学时:

3-2学分:

4

英文名称:

GeneralBiology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普通生物学(GeneralBiology)是理科2类的专业基础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包括宏观各结构层次上生命系统多样性和统一性,而且包括微观各结构层次上生命系统本质的一致性。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生物学最基本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要求学生树立生物体具有形态、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以及生物具有多样性和进化论的观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命现象的综合能力,为今后学习各门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理论课教学内容安排

绪论(0.5学时)

1生命的基本特征

Ø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严整有序的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和发育,繁殖和遗传,内稳态,应激性与运动,适应与进化

2生物学的发展和分支科学

3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生物的物质基础(1.5学时)

1元素和小分子

1.1生命的必需元素

1.2水

1.3生物多样性的分子基础

Ø单糖、脂类、氨基酸、核苷酸

2生物大分子

Ø多糖

Ø蛋白质结构和功能、酶反应的特点、酶的作用机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Ø核酸DNA的一、二、三级结构,RNA的结构

第二章原核生物界及病毒(1学时)

1病毒

1.1病毒的结构

1.2病毒的增殖

1.3病毒与疾病

2原核生物界(细菌)

2.1细菌的形态结构

2.2细菌的繁殖

2.3细菌的类群

2.4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2.5蓝细菌

第三章原生生物界2学时

1原生生物界的基本特征

Ø最简单的真核生物,细胞结构较其它真核生物复杂,生活环境和营养方式

2原生动物(1学时,上课移入动物的类群部分)

3藻类植物

3.1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

3.2藻类植物的类群

Ø裸藻门,甲藻门,硅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

第四章菌物界2学时

1菌物界的基本特征

2菌物界的类群

2.1粘菌门

2.2卵菌门

2.3真菌门

Ø通性,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2.4地衣

2.5菌物界的起源和亲缘关系

第五章植物的结构与功能5学时

1植物的一般特征与基本结构

1.1高等植物的界定标准

1.2植物细胞的特有结构

Ø细胞壁,质体,液泡

1.3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Ø六种组织类型的结构和功能,维管植物的三大组织系统

2植物的营养器官

2.1根

2.1.1根系的类别和形态

2.1.2根尖的分区

2.1.3根的初生结构

2.1.4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2.1.5根的生理功能

2.2茎

2.2.1茎的形态

2.2.2茎的初生结构

2.2.3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2.2.4茎的生理功能

2.3叶

2.3.1叶片的形态

2.3.2叶片的结构

Ø异面叶的结构,等面叶的结构

2.3.3植物叶片的生理功能

3植物的营养

3.1水分的生理功能及代谢

3.1.1水分的生理功能

3.1.2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几种动力

Ø渗透吸收,吸胀,代谢吸收,水通道蛋白

3.1.3水势(Waterpotential)

Ø定义,植物细胞水势的计算,对“水势”的简单理解

3.1.4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动力

3.1.5蒸腾作用与叶片气孔开闭

3.2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及其生理功能

3.2.1矿质元素的定义与生理功能

3.2.2必需元素及其界定标准

3.2植物矿质营养的吸收与转运

Ø根毛区的吸收,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

3.3植物的光合作用

3.3.1光合作用

Ø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合色素种类与功能,光系统I和光系统II,光合磷酸化及电子传递链

3.3.2光合作用产物的转化和运输

4.植物的繁殖器官和发育

4.1花

4.1.1花的组成

4.1.2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4.1.3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4.1.4开花、传粉与受精

Ø双受精现象

4.2种子

4.2.1种子的发育

4.2.2种子的结构

4.2.3种子的萌发

4.3果实的形成与结构

4.4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5.植物的调控

5.1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现象

5.2植物激素

Ø定义,种类及其功能

5.3植物的运动(自学)

第六章植物的类群7学时

1苔藓植物门

1.1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1.2苔藓植物的类群

Ø苔纲,角苔纲,藓纲

1.3苔藓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1.4苔藓植物的生态及经济意义

2蕨类植物门

2.1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2蕨类植物的类群(按秦仁昌1978年的分类系统)

Ø松叶蕨亚门,石松亚门,水韭亚门,楔叶蕨亚门,真蕨亚门

2.3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2.4蕨类植物的生态及经济意义

3裸子植物门

3.1种子植物的特征

3.2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3.3裸子植物的类群

Ø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紫杉纲),买麻藤纲(倪藤纲)

3.4裸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3.5裸子植物的生态及经济意义

4被子植物门

4.1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4.2被子植物分类的原则

4.3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知识

4.4被子植物的主要类群(主要按柯朗奎斯特1981年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4.4.1木兰植物纲或双子叶植物纲

Ø木兰亚纲,毛茛亚纲,金缕梅亚纲,石竹亚纲,五桠果亚纲,蔷薇亚纲,菊亚纲

4.4.1单子叶植物纲

Ø鸭跖草亚纲,百合亚纲

7.4.5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Ø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被子植物的起源地,被子植物起源的新证据,被子植物的祖先,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

7.4.6被子植物的生态及经济意义

第七章动物的类群6学时

1动物的系统发生

简单介绍动物的门类

2动物的主要门类

2.1中生动物和侧生动物(海绵动物)(在此之前讲述第三章原生生物界的原生动物,一节课)

2.2刺胞动物门

2.2.1重要特征

2.2.2分类概述

2.3扁形动物门

2.3.1重要特征

2.3.2分类概述

2.4假体腔动物

2.4.1重要特征

2.4.2轮虫动物门

2.4.3线虫动物门

2.5环节动物门

2.5.1重要特征

2.5.2分类概述

2.6软体动物门

2.6.1重要特征

2.6.2分类概述

2.7节肢动物门

2.7.1重要特征

2.7.2分类概述

2.8棘皮动物门

2.8.1重要特征

2.8.2主要种类

2.9脊索动物门

2.9.1重要特征

2.9.2分类概述

2.10脊椎动物亚门

2.10.1重要特征

2.10.2圆口纲

2.10.3鱼纲

Ø重要特征,分类概况

2.10.4两栖纲

Ø重要特征,分类概况

2.10.5爬行纲

Ø重要特征,分类概况

2.10.6鸟纲

Ø重要特征,分类概况

2.10.7哺乳纲

Ø重要特征,分类概况

第八章动物的组织结构1.5学时

1上皮组织

Ø特征、形态、种类(单层上皮、复层上皮和假复层上皮)、功能

2结缔组织

Ø特征、形态、种类(疏松结缔组织、软骨和骨)、功能(疏松结缔组织为例说明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

3肌肉组织

Ø特征、形态、种类(骨骼肌、平滑肌、心肌)、功能(以脊椎动物骨骼肌为例说明骨骼肌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肌原纤维及组成;超微结构;快、慢肌;滑行学说。

(即课本22.2.2肌肉运动的内容)

4神经组织

Ø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课本22.8.1神经元和神经细胞的内容在此介绍)

5动物的器官和系统

第九章动物的营养与消化1.5学时

1食物与营养

2动物的摄食方式

Ø滤食、捕食、采食、吸食

3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1消化道的组成

Ø主要内容包括组成(从口到肛门)、消化管的组织构造和运动

3.2消化腺的组成和消化液

Ø唾液腺、胰腺、肝脏以及消化道粘膜的腺体(胃腺、小肠腺等)

3.3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Ø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电解质

3.4肝脏的机能

第十章动物的循环、呼吸和排泄系统3学时

1动物的循环系统1学时

1.1无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

Ø重点介绍开管循环和闭管循环

1.2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从鱼类到哺乳类)

1.3人的血液与心脏的结构

1.3.1人的血液成分、血型和血压

1.3.2心脏的结构

1.3.3心脏的机能(自动节律、心率;传导系统;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心电图)

2动物的呼吸系统1学时

2.1无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

Ø体表、鳃、气管

2.2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

Ø圆口类的鳃囊、鱼类的鳃、两栖类至哺乳类的肺

2.3哺乳动物的肺的结构与呼吸运动

2.4气体交换与呼吸色素

Ø呼吸表面与气体交换;呼吸色素

3动物的排泄系统与渗透压的调节1学时

3.1无脊椎动物的排泄器官

Ø伸缩泡、原肾管、后肾管、马氏管

3.2脊椎动物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Ø肾脏的结构、生理功能和调节

3.3动物的渗透压的调节

3.3.1体液的渗透压

3.3.2渗透调节

Ø海洋动物的渗透调节、淡水动物的渗透调节、陆生动物的渗透调节

第十一章动物的免疫系统和激素3学时

1动物的免疫系统1学时

1.1动物免疫系统的进化

1.1.1无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

1.2.2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

1.2非特异性免疫

1.3特异性免疫

1.4免疫器官(中枢和周围免疫器官)

1.5免疫细胞(免疫细胞的种类和表面蛋白质)

1.6免疫反应(应答)

1.6.1体液免疫反应

1.6.2抗原的结构与功能

1.6.3细胞免疫反应

1.6.4免疫反应的调节

1.7免疫应用(疫苗、类毒素等)

2动物的激素1学时

2.1人的内分泌腺

2.2激素的作用机制舍氮激素、类固醇激素和IP3/Ca2+第二信使系统)

3重要的内分泌腺及其调节1学时

3.1下丘脑与垂体

3.2甲状腺与甲状旁腺

3.3肾上腺

3.4胰腺

3.5性腺

3.6其他脊椎动物的激素

4无脊椎动物的激素

第十二章动物的神经系统与动物的行为3学时

1动物的神经系统2学时

1.1神经冲动

1.2突触传递

1.3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

1.4神经系统的进化

1.4.1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1.4.2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1.5人脑的结构与功能

1.6感受器

1.6.1感受器的生理

1.6.2躯体和内脏感受器

1.6.3光感受器

1.6.4声音感受器

1.6.5化学感受器

2动物的行为1学时

2.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2.2动物的发生

第十三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3学时

1动物的生殖1.5学时

1.1动物的生殖方式(无性和有性)

1.2生殖周期和模式

1.3动物的生殖系统

1.3.1无脊椎动物的生殖系统

1.3.2脊椎动物的生殖系统(以人的生殖系统为例)

1.4有性生殖的机制

1.4.1雌雄配子的发生

1.4.2受精

1.4.3胚胎保护

1.5人的性生理

2动物的发育1.5学时

2.1受精过程

2.1.1顶体反应

2.1.2皮层反应

2.1.3卵子的活化

2.2早期胚胎发育

2.2.1卵裂

2.2.2原肠胚的形成器官发生

2.3羊膜动物的发育

2.4发育机制

2.5衰老

第十四章生物的遗传3学时

1遗传信息的流向1.5学时

1.1基因、酶与代谢

Ø通过介绍A.Garrod的假设、G.W.Beadle等的假设,让学生了解遗传信息的流向:

从基因、酶、到代谢。

基因通过指令合成一系列不同的产物来控制代谢途径的影响表型

1.2遗传密码

Ø遗传密码、遗传密码的特性

1.3转录

Ø起始、延长、终止和加工

1.4翻译

Ø转移、核糖体、多肽链的合成、从多肽到功能蛋白

1.5基因突变及其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Ø基因突变的类型(碱基对取代、插入和缺失),突变形成(诱发突变、自发突变)

1.6反向遗传学

1.7基因新概念

2基因组的构成与表达调控1.5学时

2.1原核生物的基因组与操纵子

2.2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及其表达调控

Ø基因组的结构特点,基因表达的调控

2.3基因组的可塑性

2.4发育的遗传控制

Ø果蝇的图式形成,编程性细胞死亡与发育,基因表达与癌(原癌基因、抑癌基因)

第十五章生物的进化2学时

1生物进化的概念与进化学说0.5学时

1.1生物进化的概念

Ø生物进化,进化生物学

1.2生物进化的学说

Ø拉马克学说,达尔文学说

2生物进化的历史0.5学时

2.1生命的起源

Ø生命起源的条件,生命起源的过程(简单有机体、聚合有机体的形成,原始生命的形成,遗传信息的起源)

2.2生物进化的历史

Ø生物进化史,生物进化史上的重要事件,代谢多样化及其起源,原生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起源,生物进化的规律

2.3生物进化的证据

Ø生物地理分布的证据,化石证据,实验学证据,争论

3物种的形成和绝灭0.5学时

3.1物种和物种的形成

Ø生物学种的概念,物种存在的意义,物种形成的概念,物种形成的方式

3.2物种的绝灭

Ø物种绝灭的概念、类型和原因,生命史上集群绝灭事件

4几种生物进化0.5学时

4.1微观进化和宏观进化

Ø微观进化的概念,宏观进化的概念和类型

4.2生态系统的进化

Ø协同进化,生态系统的进化趋势

4.3分子进化和分子系统学

Ø分子进化和分子系统学的概念,中性理论,分子系统树

第十六章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4学时

1生态学导论

1.1生态学的定义和范畴

1.2几个概念

Ø环境,生态因子,限制因子

2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相互关系

2.1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Ø光、温度、水、土壤等对生物的影响,火对生物的作用,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2.2Gaia假说

ØGaia假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种群

3.1种群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Ø种群的概念,种群的基本特征

3.2种群动态与调节

Ø种群统计学,种群增长模型,种群调节及其理论,人类种群的增长

3.3生活史对策

Ø种群的生活史对策类型,种群的生殖对策

3.4种内与种间相互作用

Ø竞争,捕食,寄生,共生,他感作用,领域性和社会等级,生态位理论

4群落

4.1群落的定义

Ø群落的概念,群落的基本特征

4.2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Ø群落的外貌,空间结构,时间结构

4.3群落的种类组成与物种多样性

Ø群落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指数

4.4群落的演替

Ø群落的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4.5群落的类型与分布

Ø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泰加林,草原,冻原,荒漠,湿地;群落的分布规律

5生态系统

5.1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结构

Ø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5.2生态系统的功能

Ø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流动,分解作用

5.3生态系统的服务

Ø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和价值

6生态与环境问题

6.1全球变化

Ø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6.2生态破坏

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

6.3环境污染

Ø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6.4资源与能源紧缺

Ø人口爆炸,资源匮乏,能源紧缺

7生物多样性

7.1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Ø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

7.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Ø生物多样性的经济、生态和伦理价值

7.3生物多样性的危机及其原因

Ø生物多样性危机现状及其主要原因

7.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

Ø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二)实验课教学内容安排

1.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胞结构2学时

2.原核生物和原生生物2学时

3.菌类与藻类2学时

4.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2学时

5.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2学时

6.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2学时

7.杭州植物园野外实习2学时

8.动物组织和二胚层、三胚层无体腔动物的观察2学时

9.真、假体腔的观察2学时

10.胚胎发育的观察2学时

11.昆虫的解剖2学时

12.鲫鱼的观察2学时

13.蟾蜍的解剖2学时

14.家兔的解剖2学时

相关教学环节安排(含考试要求):

周学时3-2

理论课48学时

实验课28学时(包括一次杭州植物园实习)

Ø采用多媒体教学,分两个学期完成,其中第一学期的任务:

绪论,第一、二、三(原生动物部分移入第二学期上)、四、五、六、十五、十六章;第二学期任务:

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章

Ø每个学期就本学期学习内容进行闭卷笔试,课程最终成绩为两学期成绩各占50%。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Ø教材:

现代生物学,胡玉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普通生物学实验指导-植物学部分》,普通生物学课程组,2005年。

《动物学实验指导》,姜乃澄、卢建平,浙江大学出版社。

Ø主要参考书: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2版,吴相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