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 简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635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物学 简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细胞生物学 简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细胞生物学 简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细胞生物学 简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细胞生物学 简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细胞生物学 简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细胞生物学 简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细胞生物学 简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细胞生物学 简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细胞生物学 简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细胞生物学 简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细胞生物学 简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细胞生物学 简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细胞生物学 简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细胞生物学 简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细胞生物学 简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细胞生物学 简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 简史.docx

《细胞生物学 简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 简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细胞生物学 简史.docx

细胞生物学简史

细胞生物学简史

1590

荷兰眼镜制造商J.Janssen和Z.Janssen父子制作了第一台复式显微镜,尽管其放大倍数不超过10倍,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665

英国人Robert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栎树皮)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称呼他所看到的类似蜂巢的极小的封闭状小室(实际上只是观察到到纤维质的细胞壁)。

1672

英国人NehemiáhGrew出版了TheAnatomyofVegetables,注意到了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与细胞质的区别。

Grew还提出了组织和组织学的概念。

1680

荷兰人AntonyvanLeeuwenhoek成为皇家学会会员,一生中制作了200多台显微镜和500多个镜头。

他是第一个看到活细胞的人,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等。

1758

英国望远镜商人JohnDollond发明消色差显微镜。

1802

法国人CharlesBrisseauMilbel,认为植物的每一部分都有细胞存在,“theplantiswhollyformedofacontinuouscellularmembranoustissue。

Plantsaremadeupofcells,allpartsofwhichareincontinuityandformoneandthesamemembranoustissue。

”。

1806

PierreJeanRobiquet和Louis-NicholasVauquelin首次分离出第一个氨基酸——天冬酰胺。

1809

法国人Jean-BaptistedeLamark发表Philosophiezoologique,提出“物种进化”,“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理论。

Lamark为法国退伍陆军中尉,50岁成为巴黎动物学教授,他认为只有具有细胞的机体,才有生命。

“Ithasbeenrecognizedforalongtimethatthemembraneswhichformtheenvelopesofthebrain,ofthenerves,ofvessels,ofallkindsofglands,ofviscera,ofmusclesandtheirfibers,andeventheskinofthebodyareingeneraltheproductionsofcellulartissue。

Butnoone,sofarasIknow,hasyetperceivedthatcellulartissueisthegeneralmatrixofallorganizationandthatwithoutthistissuenolivingbodywouldbeabletoexist,norcouldithavebeenformed。

1812

苏格兰人SirD.Brewster发明油浸物镜,并改进了体视显微镜。

1831

英国人RobertBrown发现植物细胞核。

1832

比利时人BarthelemyC.Dumortier观察了藻类的细胞分裂,并认为细胞来源于原来存在的细胞。

1835

法国人FelixDujardin观察动物活细胞时发现“肉样质”(Sarcode)。

1835

德国人H.vonMolh仔细观察了植物的细胞分裂,认为是植物的根和芽尖极易观察到的现象。

1837

捷克人JanEvangelistaPurkyne(Purkinje)把机体描述为是由几部分所组成的,即汁液(包括血液、浆液和淋巴),松散联接的纤维(腱)以及“颗粒”,也即动物细胞。

1838

德国人TheodorSchwann提出了“细胞学说”(CellTheory);1939年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MikroskopischeUntersuchungenüberdieÜbereinstimmunginderStrukturunddemWachstumderTiereundPflanzen)。

1838

德国人MatthiasJacobSchleiden发表“植物发生论”(BeiträgezurPhytogenesis),认为无论怎样复杂的植物都有形形色色的细胞构成。

GerardusJohannesMulder提出protein一词。

1839

JanEvangelistaPurkyne(Purkinje)用protoplasm这一术语描述细胞物质,“Protoplast”为神学用语,指人类始祖亚当。

1841

波兰人RobertRemak发现鸡胚血细胞的直接分裂(无丝分裂)。

1842

瑞士人KarlWilhelmvonNägeli观察了植物的细胞分裂。

1846

德国人HugovonMohl研究了植物原生质,发表了“identifiesprotoplasmasthesubstanceofcells”。

1848

德国人WilhelmHofmeister描绘了鸭跖草Tradescantia的花粉母细胞,明确的体现出染色体,但他没有认识到之一重要性,40年后德国人H.vonWaldeyer因这一结构可被碱性染料着色而定名为Chromosome。

1855

德国人RudolfLudwigKarlVirchow提出“一切细胞来源于细胞”(omniscellulaecellula)的著名论断,进一步完善了细胞学说。

1859

英国人CharlesDarwin出版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著名的进化论。

1861

德国人MaxSchultze认为动物细胞内的肉样质和植物体内的原生质具有同样的意义。

他给细胞的定义是:

“thecellisanaccumulationoflivingsubstanceorprotoplasmdefinitelydelimitedinspaceandpossessingacellmembraneandnucleus。

1864

德国人MaxSchultze观察了植物的胞间连丝。

1865

德国人JuliusvonSachs发现叶绿体。

1866

奥地利人GregorMendel发表了对豌豆的杂交试验结果,提出遗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1866ErnstHeinrichHäckelhypothesizesthatthenucleusofacelltransmitsitshereditaryinformation

1868

英格兰人ThomasHenryHuxley在爱丁堡作题为“生命的物质基础”(OnthePhysicalBasisofLife)的演讲报告时首次把原生质的概念介绍给了英国公众。

1869

瑞士人JohannFriedrichMiescher从脓细胞中分离出核酸。

1876

德国人OskarHertwig发现海胆的受精现象。

1879

德国人WaltherFlemming观察了蝾螈细胞的有丝分裂,于1882年提出了mitosis这一术语。

后来德国人E.Strasburger(1876~80)在植物细胞中发现有丝分裂,认为有丝分裂的实质是核内丝状物(染色体)的形成及其向两个子细胞的平均分配,动植物的受精实质上是父本和母本配子核的融合,并于1984提出了Prophase和Metaphase的概念。

1881

法国人Edouard-GérardBalbiani.在摇蚊幼虫的唾腺中发现巨型染色体。

1882

德国人EdouardStrasburger提出细胞质(cytoplasm)和核质(nucleoplasm)的概念。

WaltherFlemming发现灯刷染色体,并为有丝分裂定名。

1883

比利时人EdouardvanBeneden证明马蛔虫Ascarismegalocephala配子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并且在受精过程中卵子和精子贡献给合子的染色体数目相等。

E.vanBeneden和德国人T.Boveri发现中心体。

ArthurMeyer发现叶绿体。

1883

-1903

AlbrechtKossel发现DNA包含四种碱基:

adenine(A)、cytosine(C)、guanine(G)和thymine(T)。

他因此获得1910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884

-85

OskarHertwig、EdouardStrasburger、RudolfKolliker和AugustWeismann分别独立提出染色体是遗传的基础物质。

1885

德国人AugustWeismann提出种质论。

1886

德国人ErnstAbbe发明复消差显微镜,并改进了油浸物镜。

1887

AugustWeismann推测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中,染色体数目周期性减半

1888

德国人HeinrichWilhelmGottfriedWaldeyer为染色体定名。

1890

德国人RichardAltmann描述了线粒体的染色方法,他推测线粒体就像细胞的内共生物,并认为线粒体与能量代谢有关。

他还于1889年提出了核酸的概念。

德国人TheodorBoveri发现卵子和精子为合子提供同样的染色体数目。

1895

德国人WilhelmConradRoentgen发现X-射线。

1896

美国人EdmundBeecherWilson出版TheCellinDevelopmentandHeredit。

1897

德国人EdaurdBuchner证明发酵是由酶引起的催化过程。

并因此获得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

1898

意大利人CamilloGolgi用银染法观察高尔基体。

CarlBenda用结晶紫对线粒体染色,提出mitochondrion这个术语。

1900

HugodeVries(荷兰)、ErichTschermakvonSeysenegg(奥地利)和KarlCorrens(德国)分别重新发现孟德尔在34年前发表的遗传法则。

1901

荷兰人HugodeVries提出“突变”这一概念。

1902

WalterSutton和TheodorBoveri提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认为孟德尔遗传单位存在于染色体上。

1904

英国人WilliamBateson描述了基因连锁现象,认为一个特殊的性状可能是由不止一个基因引起的。

1905

美国人ClarenceMcClungshowsthatfemalemammalshave2XchromosomesandthatmaleshaveanXandaY

1907

美国人RossGranvilleHarrison发明组织培养。

1908

美国人T.H.Morgan以Drosophilamelanogaster为材料开始著名的遗传学实验,1910年提出遗传的染色体理论,1919年发表“遗传的本质”(PhysicalBasisofHeredity)。

1926年发表“基因学说”(TheTheoryoftheGene)

1910

美国人ThomasHuntMorgan发现连锁定律。

1911

美国人PeytonRous发现鸡肉瘤病毒,因此获得1966年的诺贝尔奖。

1924

德国人RobertJoachimFeulgen和HeinrichRossenbeck发明了DNA特异性Feulgen染色法。

1925

瑞典人TheodorSvedberg发明超速离心技术,并使用它分离蛋白质。

他还因对胶体化学中分散系统的研究而获得1926年诺贝尔化学奖。

1926

美国人JamesBatchellerSumner首次制备酶的结晶,并证明酶是蛋白。

他因此获得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928

英国人FrederickGriffith发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

1929

德国人KarlLohmann发现ATP,标志着生物能学研究的开端。

1932

荷兰籍德国人FritsZernike设计了相差显微镜(phasecontrastmicroscope),并因此获1953年诺贝尔物理奖。

1932

德国人MaxKnolland和ErnstAugustFriedrichRuska发明电子显微镜,1940年美国和德国制造出分辨力为0.2nm的商品电镜。

1933

瑞典人ArneTiselius发明电泳的方法,获得1948年诺贝尔化学奖。

1934

MartinSchlesinger分离纯化了噬菌体,证明噬菌体由DNA及蛋白质所组成。

1935

美国人WendellM.Stanley首次得到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晶体,于1936年分离出核酸。

1938

WilliamThomasAstburyandFlorenceO.Bell首次发表脱氧核糖核酸的X光衍射研究。

洛克菲勒基金会的WarrenWeaver提出"molecularbiology"这一词汇

1940

德国人GustavAdolfKausche和HelmutRuska发表了世界第一张叶绿体的电镜照片。

1941

美国人GeorgeW.Beadle和EdwardL.Tatum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概念。

1942

SalvadorEdwardLuria和ThomasFoxenAnderson利用电镜观察了噬菌体的形态和特征。

1944

美国人OswaldAvery,ColinMacLeod和MaclynMcCarty通过微生物转化试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奥地利人,193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ErwinSchrödinger1944发表WhatisLife一书,使很多物理学家进入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

1945

KeithPorter,ErnestFullamandAlbertClaude发现小鼠成纤维细胞中的内质网。

1947

SamGranick和KeithRobertsPorter得到清晰的叶绿体电镜照片。

1949

加拿大人M.Bar发现巴氏小体。

1950

奥地利人ErwinChargaff提出任何细胞中A和T,G和C的碱基比率是恒定的。

否定了四核苷酸理论。

研究了核酸的化学性质及酶液降解机理。

LinusCarlPauling和RobertB.Corey提出蛋白质结构的α-螺旋模型。

CallanHG和TomlinSG观察了核膜的超微结构。

1951

JamesBonner等人发现线粒体与细胞呼吸有关。

1952

美国冷泉港卡内基遗传学实验室的MarthaChase和AlfredHershey利用噬菌体同位素标记感染实验,进一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他们将噬菌体外壳的蛋白质用35S标记,核酸用32P标记,结果进入宿主细胞能复制的是32P标记的核酸,35S蛋白质外壳留在宿主细胞的外面。

RobertBriggsandThomasKing将蛙囊胚细胞核转植到去核的蛙卵内,表明移植核能进行分化。

RosalindElsieFranklin拍摄到清晰的DNA晶体的X-衍射照片。

1953

RosalindElsieFranklin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认为DNA是一种对称结构,可能是螺旋。

美国人JamesDeweyWatson和英国人FrancisHarryComptonCrick提出DNA双螺旋模型。

1954

DaltonAJ和FelixMD观察了高尔基体的超微结构。

1955

比利时人ChristiandeDuve发现溶酶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SeymourBenzer建立了染色体的精细作图方法和互补测验。

提出了“顺反子CISTRON”概念。

SeveroOchoa和MarianneGrunberg-Manago发现第一个RNA聚合酶——多核苷酸磷酸化酶,并体外合成多聚核苷酸。

1956

ArthurKornberg等人结晶DNA聚合酶。

美籍华人蒋有兴利用徐道觉发明的低渗处理技术证实了人的2n为46条,而不是48条。

1957

J.DavidRobertson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暗-明-暗三层结构。

1958

FrancisCrick提出中心法则。

MatthewMeselsonandFranklinStahl用同位素标记实验证实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1960

FrancoisJacob,DavidPerrin,Carmen,Sanchez和JacquesMonod提出操纵子Operon概念。

1961

英国人PeterMitchell提出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的化学渗透学说,因此获1978年诺贝尔化学奖。

FrancisCrick,SydneyBrenner等证实了遗传密码为三联密码。

MarshallW.Nirenberg和HeinrichJ.Matthaei建立了无细胞系统,初步破译了AAA,UUU,GGG和CCC四个密码子。

1964

YanofskyC.等通过对E.coli的Trp合成酶的研究建立了基因和蛋白质的共线形关系。

MarshallW.Nirenbergvv等通过三联体结合实验破译全部有义密码子。

1965

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6

JohnH.SinclairandBarbaraJ.Stevens发现线粒体具有环状DNA。

1967

MartinGellert从大肠杆菌中发现DNA连接酶。

1968

HamiltonO.Smith,KWWilcox和TJKelley发现DNA限制性内切酶。

Smith因此与WernerArber和DanielNathans共享1978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1969

JosephG.Gall和MaryLouPardue发展了原位杂交技术。

BooneCM和RuddleFH用仙台病毒使人、鼠细胞融合。

1970

美国人DavidBaltimore和HowardMartinTemin分别独立发现逆转录酶。

而与RenatoDulbecco共享1975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971

美国人DanielNathans和HamiltonSmith发展了核酸酶切技术。

1972

美国人PaulBerg建立了DNA体外重组技术,并因此获得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

1973

美国人StanleyNormanCohen和HerbertWayneBoyer将外源基因拼接在质粒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从而揭开基因工程的序幕。

1975

英国人FrederickSanger设计出DNA测序的双脱氧法。

于198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此外Sanger还由于1953年测定了牛胰岛素的一级结构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

GünterBlobel和他的博士后学生BernhardDobberstein提出信号假说,Blobel因此获得1999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GeorgesJ.F.Köhler和CésarMilstein建立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因此与NielsK.Jerne共享1999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1976

美国人J.MichaelBishop和HaroldE.Varmus发现鸟类肉瘤病毒中含有癌基因,并因此获得1989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日本人SusumuTonegawa发现免疫球蛋白基因重组,并因此获得1987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1977

LouiseChow和RichardRoberts、PhillipSharp分别发现真核基因具有内含子,提出断裂基因的概念。

后两者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1978

ACYChang,JHNunberg,RJKaufman,HAErlich,RTSchimkeand.SNCohen首次将真核基因(dhfr)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

1981

瑞士人G.Binnig和H.RoherI在BM苏黎世实验中心(ZurichResearchCenter)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而与电镜发明者Ruska同获1986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ThomasCech发现四膜虫rRNA的自剪接现象。

Cech因此与SidneyAltman共享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

JulianBanerji,SandroRusconi和WalterSchaffner发现增强子。

1982

美国人StanleyB.Prusiner发现蛋白质因子Prion,更新了医学感染的概念,于1997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983

美国人KaryB.Mullis发明PCR仪,建立了DNA体外扩增技术。

1987年发表了“SpecificsynthesisofDNAinvitroviaapolymerase-catalyzedchainreaction”,于199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1984

德国人G.J.F.Kohler、阿根廷人C.Milstein和丹麦科学家N.K.Jerne由于发展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完善了极微量蛋白质的检测技术而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WilliamMcGinnis等发现果蝇的同源异型盒及同源异型基因。

1987

MaynardOlson建立酵母人工染色体(yeastartificialchromosomes,YACs)技术,用于大片段基因克隆。

1989

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HumanGenomeOrganization)成立,负责协调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的实施。

1990

美国能源部(USDepartmentofEnergy)和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

1991

MarkAdamsandcolleagues提出表达序列标记(expressedsequencetag,EST)的概念。

1992

MelSimon等建立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articialchromosomes,BACs),用于大片段基因克隆。

1994

MarcWilkins提出蛋白质组(Proteome)概念。

1996

美籍华人王晓东发现几种由线粒体途径引起的细胞凋亡。

多利羊在卢斯林研究所诞生,成为世纪末的重大新闻。

多利是IanWilmut领导的研究小组克隆的。

1998

美国人T.Wakayama和R.Yanagimachi成功地用冻干精子繁殖出小鼠。

2000

世界首例克隆猪在苏格兰诞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