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6368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教新目标版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王”本是夏商西周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历代大王上位之后表示自己功德不足与上古帝王媲美,故只称王,不称帝)舂秋时始有诸侯称“王”,到了战国时诸侯纷纷称“王”。

这实质上反映了(  )

A.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           B.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

C.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D.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

2.徐扬杰先生认为:

“殷周王室、各诸侯国和各卿大夫邑,既是国家的一级行政机构,又是大大小小的家族;殷王、周王、诸侯、卿大夫和各级贵族,既是各级政权的首领,又是各个家族的族长。

”其意在说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  )

A.实现了国家权力的合理

分配                B.体现了极其森严的社会等级

C.具有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D.实现了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

3.《史记·殷本纪》载:

“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后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

”这反映商朝末期(  )

A.家国同构体制正式确立                        B.王位继承遵循长幼有序

C.宗法制已达到完备程度                        D.地位尊卑影响王位继承

4.李白曾写道:

“秦王扫六合,虎视柯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这主要反映出李白(  )

A.对秦始皇炫耀武力不满                        B.认为秦朝统一不利于思想解放

C.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充满赞叹                D.认为秦朝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5.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材料中的“独制”与“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  )

A.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            B.郡守与县令世代镇守地方

C.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            D.县令接受郡守的监督任命

6.秦朝三公之下有九卿:

奉常,掌

管宗庙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管皇室财政;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用马;宗正,掌管皇族、宗族事务……这反映了九卿(  )

A.职权细化,各负其责                            B.服务皇室,君权至上

C.政务繁杂,中央集权                            D.官员众多,权力分化

7.有学者认为: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

等各类事务。

此外

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行省的治所往往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行省制的实施威胁了中央集权            B.行省设置主要偏重于其经济职能

C.行省在地方上拥有极大的权力            D.行省与中书省相互制衡以确保皇权独大

8.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9.三国时期学者孟

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汉朝实行中外朝(  )

A.有利于中央权力加强                            B.旨在终结丞相制度

C.有助于维护君主专制                           D.加速了西汉的灭亡

10.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

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

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

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司法机构逐渐独立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专制皇权趋于顶峰                                D.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11.北宋建立以后,“令诸州自今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

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朝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

这说明宋代(  )

A.使军事权集中于皇帝                            B.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

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D.加强对地方全面控制

12.“风

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两句诗句描述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取代的是哪种选拔人才的制度(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

“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

”甚至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当时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14.《明史·官志》概述内阁大学士的职责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

这说明内阁(  )

A.设置减轻了皇帝的负担                        B.在官品上没有固定级别

C.实际权力并不亚于宰相                       D.对宦官专权构成制约

15.下图是中国古代某官员的印信,上刻“冀州刺史”,这位官员最早可能生活在(  ) 

A.秦朝                    B.东汉                 C.唐朝                    D.宋朝

16.明太祖朱元璋铸了一块“内臣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挂于宫门里,可后来明代政治败坏的时期,司礼太监却成了真“宰相”,甚至成了真“皇帝”。

其根本原因是(  )

A.政治腐败           B.宦官专政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

17.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警告公民不得私有其自身,他建议惩处企图自杀的公民,因为自杀会使城邦损失一个公民。

这说明古希腊(  )

A.城邦很注重保护个人自由                   B.城邦公民间地位是平等的

C.公民个体融于城邦之中                        D.城邦不允许存在私有制

18.由于耕地缺乏和土地贫瘠限制了粮食生产,希腊人把目光转向海洋,依赖海洋,以商业活动为主的地区则需要更多的自由。

所以古希腊有相对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这表明(  )

A.地理坏境对政治制度有一定影响        B.希腊经济发展完全以海外贸易为主

C.希腊形成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度        D.海洋文明比大河文明的经济发达

19.伯里克利在某次演说中说: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所有雅典人都享有民主权利B.雅典民主政治是人民民主

C.雅典公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是平等的D.雅典公民受到法律保护

20.下图是古罗马人在观看某法律的情景,从适用范围看,该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 

A.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的法        B.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C.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                    D.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的法律

21.孟德斯鸠曾说:

“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

”材料中的“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后”(  )

A.权利受到《十二铜表法》的保护        B.权利受到习惯法的保护

C.权利受到万民法的保护                        D.权利受到《民法大全》的保护

22.1689年英国《权力法案》13条款中除第6条外,都是重申议会“自古就有的权利”。

据此判断(  )

A.英国议会制度开始于《权利法案》的颁布

B.英国议会的权力在此法案颁布后发生了重大变化

C.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能直接建立常备军

D.此法案颁布后,国王的权利完全被议会剥夺

23.美国在1789年通过了10条宪法修正案,其中第十条规定:

没有被宪法赋予联邦的权利,或者并未由宪法禁止授予各州的权利,由各州及其人民自主保留。

这款内容主要反映了美国的(  )

A.两院制                B.联邦制                 C.总统制                D.共和制

24.近代以来法国共和国产生了16部宪法,其中在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

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近70年一直未改变。

这反映了(  )

A.启蒙运动使法国思想极其活跃           B.经济发展导致政治力量多元

C.法兰西共和国之路历程非常艰难        D.外国干涉频繁打断民主化进程

25.“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意志帝国的军官们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把左轮手枪摆在桌面。

”“别的西方国家有一支军队,德意志的军队有一个国家。

”这表明近代德国政治制度(  )

A.军国主义色彩    B.专制主义色彩     C.民族主义色彩    D.民主主义色彩

26.著名学省茅海廷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

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昼不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

这从本质上反映(  )

A.缺乏近代外交经验                                B.不了解世界形势

C.两国治理秩序差异                                D.不懂得国际公法

27.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

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

这说明(  )

A.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                    B.清朝海上军事实力不足

C.英国的殖民扩张准备充分                    D.中英综合国力差距巨大

2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9.“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

”这一“文件”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民报》发刊词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0.“我们虽然把台湾的抗日重任托于刘公,但刘公孤立无援。

我们应该组织起来,人自为战守,誓与我台湾岛同生死,共存亡!

”与此段材料有关的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二、材料阅读

3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官的设置源于先秦时期。

秦朝,以御史监察和谏(议)大夫为主的谏官谏议,随着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而制度化。

汉代御史秩皆六百石,隋唐御史在六品至八品之间……监察御史等监察官的选授权多集中在皇帝手中,并且要求严格。

明代要求“(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

清则无私,谨则无忽,介直则敢言”,且“新进初仕,不许除授御史”。

自秦汉历唐宋至明清,御史由所属机构多变动、仍身兼他职的监察官发展成机构完全直属皇帝、专司监察的官员。

古代监察制度中,监察官多享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

隋唐以后,御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

……御史之外还常派使臣临时巡察地方。

常驻与巡察,例行与不定期巡察相结合,表明了对地方吏治的格外重视。

——摘自《中国古代御史、谏官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材料二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

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2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美】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三1883年,美国就颁布了《文官制度法》,对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规范。

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联邦贪污对策法》,规定选举中总统和国会议员得到100美元以上的捐款必须登记。

1985年推出的《政府工作人员道德准则》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公职做交易;公职人员不得在外兼任与其职责利益相冲突的工作或从事与其职责相冲突的事务;政府官员在离职后一年内不得回原工作部门从事游说活动,违反者将受到刑事处分。

在美国,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恶意,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法追究。

1972年6月17日,美国总统大选在即,在任总统尼克松的5名亲信潜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办公室,偷拍文件和安置窃听器,被当场抓获。

其后,尼克松极力阻挠媒体对这一事件的调查,甚至威胁吊销《华盛頓邮报》所属公司的营业执照,但报纸不为其所阻吓,彻底揭开了丑闻。

尼克松也因此被迫辞职。

——摘编自《反腐败与制度——宏观视角看西方国家防治腐败措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5分)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和目的。

(3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为例,概括西方发达国家官员廉洁度比较高的原因。

(6分)

3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人后世子孙追述周初分封情况时曾说: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又说: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用,管、蔡、都、霍、鲁、卫、毛、胁、郜、雍、曹、滕、毕、原、郵、邮,文之昭也。

邘、晋、应、韩、武之榜也。

凡、蒋、邢、茅、胖、祭,周公之胤也。

”荀子也指出:

周初“立七十一囯,其中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

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从之籍记载来看,周之分封皆以土地为主,“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

有地者曰君,反之,无地者当然也就不成其为君。

——摘编自梁颖《试论西周春秋时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

材料二回顾起来,到将近公元前3世纪中期,秦开始了一项看似系统地否定帝国理念的战略。

公元前256年,秦的统治者废止了一切帝国礼仪,实际上解散了帝国。

十年之后,一位新的秦王——始皇帝宣布,解体的帝国可以被替代。

在后来25年中,他系统地孤立并征服了所有的敌对王国,并宣布他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的“第一个皇帝”。

他宣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换言之,以他为唯一的统治者,一个统一的中国就将享受和平与繁荣。

——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

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一个皇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主要政治措施。

(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

(4分)

33.(12分)古今中外,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封建变为

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材料二他们使它成为有限政府。

他们界定了它的权威。

他们将它限制在行使特定的权利,将所有其他保留给各州或者人民。

——《美国宪法评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封建变为郡县”有何影响?

元朝在地方管理上有何制度创新?

并分析其原因?

(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在国家结构形式上有何制度创新,分析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作用。

(4分)

(3)综合两则材料,谈谈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

(2分)

长阳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

1.B2.C3.D4.C5.C6.B7.C8.B9.C10.B11.B

12.C13.A14.A15.B16.C17.C18.A19.D20.B21.C

22.B23.B24.C25.A26.C27.A28.A29.A30.B

31.

(1)特点:

“以小驭大”、“位卑权重”;选任御史、谏官有严格的制度和要求;拥有相对独立的行使职权的权力;重视对地方的监察。

(4分)

原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

(1分)

(2)特点:

公民监督(自下而上);定期投票;预防为主。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目的:

维护民主政治。

(1分)

(3)①以宪法来避免绝对权力(实行权力制衡),从体制上扼制腐败的产生;②制定反腐败法律,规范政府公务人员的行为;③实行独立的舆论监督;④加强道德规范。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2.

(1)特点:

以宗法血缘为基础;以同姓宗族为主层层封授;土地是实行分封的基础。

(6分)

(2)措施:

中央,确立皇帝制度和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颁布秦律,厉行法治。

(4分)

(3)不同特点: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帶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4分,

有其他答案,且言之有理亦可)

33.

(1)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分)

创新:

行省制(2分)原因:

国家疆域辽阔。

(2分)

(2)创新:

美国实行联邦制。

(2分)

积极意义:

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巩固新政权;有利于

形成全国性的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2分)

(3)认识: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要统筹兼顾。

(2分,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