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模块检测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702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模块检测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模块检测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模块检测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模块检测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模块检测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语文模块检测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语文模块检测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语文模块检测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语文模块检测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语文模块检测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语文模块检测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语文模块检测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语文模块检测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模块检测2.docx

《语文模块检测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模块检测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模块检测2.docx

语文模块检测2

北京市宣武区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新课程模块检测

高一语文(必修4)

 

本试卷共100分,时间为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刎颈(jǐng)之交        参差(chā)         推衍(yǎn)

   B.繁文缛(zhòu)节         脑髓(suǐ)         冠(guān)冕

   C.前合后偃(yǎn)         戕(qiāng)害       天堑(qiàn)

   D.一蓑(suō)烟雨   自诩(xǔ)    谛(tì)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泣下沾襟 舞榭歌台 孟浪   B.残羹冷灸 杀身自効 遵徇

   C.礼尚往来 暮霭沉沉 憔悴   D.无语凝噎 节外生枝 烽火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日本媒体指责电影《南京!

南京!

》夸大日本的暴行,日媒文过饰非的态度令人愤慨。

   B.巴黎市政府一意孤行授予达赖“荣誉市民”证书,让已紧张的中法关系又雪上加霜。

   C.蔓延世界的经济危机导致国内的许多企业倒闭,服装类企业首当其冲是不争的事实。

   D.中国在金融体系以及发展模式上还需要继续深化改革,而这种改革不可能一挥而就。

 

4.填空(共6分,每空1分)

(1)《廉颇蔺相如列传》选自_________朝司马迁的《史记》,《张衡传》选自南朝_________的《后汉书》。

   

(2)历史剧是英国人对世界戏剧的独特贡献,而_________则是这一剧种的创始人,如《__________________》。

   (3)宋代词家辈出,风格各异。

如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_________词;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_________词。

 

5.任选3道小题,在横线上默写原句。

(共9分,每小题3分)

(1)遥想公瑾当年,__________________,雄姿英发。

__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_____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

   (3)_____________,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_____________,杨柳岸,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 有暗香盈袖。

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任选2道小题,在对应的横线上翻译文言句子。

(共6分,每小题3分)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

(《廉颇蔺相如列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共33分)

(一)阅读《苏武传》(节选)。

完成7-11小题。

(共12分)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

“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

“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

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武不应。

律曰: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

王死后,人众徙去。

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会论虞常                 论:

谈论。

   B.副有罪,当相坐       坐:

治罪。

   C.空以身膏草野          膏:

使……肥沃。

   D.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

通“叛”,背叛。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用法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          B.天雨雪,武卧啮雪

   C.卧起操持                               D.武能网纺缴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以汝为见              秦王为赵王击缶

   B.乃幽武置大窖中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C.若知我不降明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D.反欲斗两主              外连衡而斗诸侯

 

10.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现苏武“不可胁”的一项是(   )(2分)

   A.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B.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武骂律曰

   C.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D.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11.请根据文意,将下列语句补充完整。

要求:

上下两句字数对等。

(共4分)

冰天雪地,__________________,汉节不辱;

   __________________,托身异域三千里,英名永传。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6分)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佛狸祠:

元嘉年间宋文帝北伐军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兵追至瓜步山,在那里建了行宫,后改为祠庙,称佛狸祠。

12.词人在上片热烈抒发了对孙权、刘裕两位历史人物的仰慕之情,并以对他们的追慕暗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3.“四十三年……神鸦社鼓”运用了哪些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篇小小说,完成14—16题。

(15分)

半张纸注

斯特林堡   (周纪怡译)

   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

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

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

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

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

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

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

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

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

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

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

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

   下面潦草地写着:

银行,这里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

有条粗粗的黑线划去了那电话号码,因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

   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

   家具行,室内装饰商——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

搬运车行——他们搬进来了。

歌剧院售票处,50,50——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

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

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

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现在这对新婚夫妇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东西。

一个女子的铅笔笔迹写的“修女”。

什么修女?

哦,那个穿着灰色长袍、有着亲切和蔼的面貌的人,她总是那么温柔地到来,不经过起居室,而直接从走廊进入卧室。

她的名字下面是L医生。

   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位亲戚——母亲。

这是他的岳母。

她一直小心地躲开,不来打扰这新婚的一对。

但现在她受到他们的邀请,很快乐地来了,因为他们需要她。

   以后是红蓝铅笔写的项目。

佣工介绍所,女仆走了,必须再找一个。

药房——哦,情况开始不妙了。

牛奶厂——订牛奶了,消毒牛奶。

杂货铺,肉铺等等,家务事都得用电话办理了。

是这家女主人不在了吗?

不,她生产了。

   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要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

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

承办人。

   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

这已足以说明一切!

——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

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

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

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

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

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注:

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作家。

本文写于1890年前后。

14.选择一条可以结构全篇的独特线索作为小说的“容器”,可以在有限的空间中将生活以及思想情感展现得丰富多姿,从而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说明:

   ①本文作者选择了怎样的“容器”?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样一个“容器”在结构全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最后一段中,“他”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联系前文,简要说明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17.请以“英雄”为题目,选择恰当的角度,写写你心目中的英雄以及你对英雄的认识。

   要求:

内容充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健康;文体不限,800字左右。

 

[试题答案]

1.(2分)C 参差(cī)   繁文缛(rù)节  谛(dì)听

2.(2分)B 残羹冷炙 杀身自效 遵循

3.(2分)D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这里应用“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就能完成。

4.(共6分,每空1分)

   

(1)汉 范晔   

(2)莎士比亚  哈姆莱特(或其他历史剧)   (3)豪放   婉约

5.(共9分,每小题3分)任选3道小题。

(答案略)

6.(共6分,每小题3分)任选2道小题。

   

(1)(3分)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它担负理亏(的责任)。

   

(2)(3分)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从而辜负赵国,所以派人带和氏璧回国。

   (3)(3分)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应召。

7.(2分)A论:

判罪、判决。

8.(2分)A 雨雪:

下雪。

操持:

拿、握。

网:

用作动词,织网。

9.(2分)D 斗,均为使动用法,使……争斗。

为,前者为疑问语气助词,呢;后者为介词,替、给。

乃,前者为连词,于是;后者为副词,才。

若,前者为代词,你;后者为动词,如。

10.(2分)B

11.(4分)意思合理、语句通顺即可。

   示例:

牧羊北海十九年   啮雪吞旃(白发丹心)

12.(2分)当朝统治者苟且偏安,不思复国。

(意思对即可)

13.(共4分)这两句通过对比和用典的手法(2分),以当年人们奋起抗金的热情,和如今人们安于金人统治,在侵略者的神庙中顶礼膜拜、祈福祷告作对比,(或词人以佛狸祠的典故暗指金人对中原的统治,借古讽今)表达了强烈的悲愤之情。

(2分)

14.①(1分)作者选择一张记录电话和各种名称的半张小纸作为结构全篇的“容器”。

   ②(共6分。

四个要点:

概括故事情节、点明“容器”作用、具体分析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将生活以及思想情感展现得丰富多姿”、具体说明“特殊的艺术效果”)

   示例:

作者以这半张小纸上的各种名称和电话号码浓缩了男主人公两年间从恋爱、奋斗、订婚、结婚、亲友往来、到妻子分娩、妻儿不幸双亡的悲喜人生(答“浓缩了两年间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亦可,2分)。

半张纸上的内容与男主人公两年生活中的重要事情对应,以此结构全篇,使叙述既井然有序,又简洁而跳跃(三个要点“有序”“简洁”“跳跃”,答出两点即可,2分);既在“两分钟”的阅读里将一个个生活片断连缀成主人公两年间丰富而难忘的人生和情感历程(答“使主人公在两分钟里‘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亦可,1分),又在跳跃中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答“引发读者想象”亦可,1分)。

15.(共4分。

四个要点:

解释“无法辨认”不是由于字迹本身不清楚造成的、点明“模糊”的原因、说明比喻句的表达效果、点明主人公的感情)

   示例:

主人公从幸福甜蜜的回忆跌入悲痛的深渊,泪水使“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以至“无法辨认”“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的最后一项——承办人(埋葬事)。

(2分)

   “就像要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生动表现了泪水溢满眼眶、视线迅速模糊的过程,体现了主人公对妻子的挚爱以及此刻悲痛欲绝的心情。

(2分)

16.(共4分。

第一问,答最后一段前两句即可。

第二问的答案是开放性的,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

   示例:

“他”不再沉湎于悲痛,而是“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带着所有幸福的记忆走向新生活。

(2分)作者这样写是要告诉我们应当珍惜一切美好的生活和情感,不要让生活中的不幸成为继续生活的羁绊。

应该尽快走出不幸的阴影,努力把握现在,坚强乐观地走向未来。

(或尽管命运无常、幸福易逝,但作者仍然鼓励人们不要被无常的命运击倒,应当执着地去追求幸福。

2分。

照抄全文最后两句,1分)

17.(40分)

    项目

类别

内容

语言

结构

评分细则

一类

40-36分

观点鲜明,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准确

流畅

得体

有个性

完整

严谨

以37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①具备语言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二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②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语言项突出的,获得满分);③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达到二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二类

35-32分

观点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较真挚。

准确

连贯

大致得体

较有个性

完整

有条理

以33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①具备语言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三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②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语言项比较好的,获得本类卷最高分);③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三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三类

31-28分

观点基本明确,内容欠充实,感情欠真挚。

基本通项

有少量语病

无个性

基本完整

条理基本清楚

以30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①基本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获得基准分;②其中语言项比较好一些的,酌情加分;③另有某些缺点的,酌情减分。

四类

28分以下

审题有偏差或观点不够明确,内容单薄,感情苍白。

不够通顺

病句较多

不够完整

条理不清楚

以27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①凡属上述情况的,获得基准分;②某一项稍好一些的,酌情加分;③全篇更差一些的,30分以下。

 

说明:

①有草稿但未抄完的,应参考草稿评分,并酌情扣1至2分。

   ②字数不足700字的,每少50字扣1分。

字数不足300字的,20分以下。

   ③错别字每4个扣1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2分;标点错误较多或模糊的扣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