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螺旋传动》 说课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71274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螺旋传动》 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普通螺旋传动》 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普通螺旋传动》 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普通螺旋传动》 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普通螺旋传动》 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普通螺旋传动》 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普通螺旋传动》 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普通螺旋传动》 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普通螺旋传动》 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普通螺旋传动》 说课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普通螺旋传动》 说课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普通螺旋传动》 说课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普通螺旋传动》 说课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螺旋传动》 说课稿.docx

《《普通螺旋传动》 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螺旋传动》 说课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螺旋传动》 说课稿.docx

《普通螺旋传动》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普通螺旋传动》,这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机械基础》模块二课题三的内容,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说明本节课的设计—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

依据而行,方能水到渠成。

《机械基础》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课,为机械类学生的必修课。

它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今后在工作岗位中合理使用、维护机械设备,以及进行技术革新储备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普通螺旋传动因其独特优点,广泛应用在机床、起重设备、锻压设备等机械和仪器中。

此部分知识作为模块二课题三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课题二螺纹连接(即螺纹静连接)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螺纹动连接的知识,由静到动,不断深化、提升,同时更为后续学习蜗杆传动、齿轮传动的前提和基础,承上启下,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协调性。

2、教学目标

教学教学,重教更要重学,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因素。

只有深入了解所教授的对象,我们才能更好地调控课堂,驾驭教材,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我所任教的是二年级车工班学生,同学们对机械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基于此认知基础和学生的心理结构特征,并依据教学大纲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

1)掌握普通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

2)熟练准确地判断直线移动方向;

3)灵活应用公式计算直线移动距离;

能力目标:

a.步步设疑,以导带学,培养学生主动质疑探究的能力;

b.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锻炼学生变革创新的能力;

德育目标:

愉快、生动、活泼课堂气氛的创设,帮助学生营造一种安静和谐的心境;

开展合作学习小组竞赛,各尽其能,团结协作,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教学重难点

1)直线移动方向的判定;

重点:

2)直线移动距离的计算;

难点:

直线移动方向的判定

【重点确立依据】:

普通螺旋传动作为一种机械传动,只有掌握了从动件的运动情况

(直线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才能把握其传动实质,进而为生产生

活中的灵活运用和技术革新筑牢阶梯。

此外这两个知识点是后续要研究的多种传动的基础,因此其作为重点当之无愧;

【难点确立依据】:

直线移动方向的判定这一知识点本身抽象、繁琐,再加上学生的

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和学生避繁就简的惰性心理特征,导致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沦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阶段特点,以皮亚杰建构主义和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合作”为指导思想,我采用了:

教法:

(1)情境教学法(3)问题驱动法

(2)学导式讨论教学法(4)发现归纳法

学法:

(1)观察发现法(3)自主探究法

(2)合作学习小组竞赛法(4)对比强化法

问题驱动法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用问题创设情境,用问题引导思考,用问题促进探究,使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原因和证明结果的过程,在自主解决问题中建构知识网络,提高能力和素质,激发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理论倡导“课堂是属于学生的”。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活动和独立获取知识,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乐趣,达到知识、能力双丰收。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2min)

思考:

如何判断螺纹的旋向?

(两种方法)

『设计意图:

简单问题的回顾,动脑又动手,

一是将学生的思维从课间的喧闹拉回课堂

二是此问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本节新授内容的基础,攀登之前筑牢阶梯举足轻重』

(二)情境导入

〈设计思路〉:

1)播放螺旋传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实例的视频;

2)针对车工班学生,再次展示学生最熟悉的卧式普车图片;

3)台虎钳模型:

转动台虎钳夹紧、放松工件(粉笔);

『设计意图1:

绘声绘色的视频播放,让学生视觉、听觉、思维多频道同时运作,达到“人未动,情先至”的艺术效果,潜意识里激发学生的兴趣』

『设计意图2:

从学生最注重、最感兴趣的车床引出知识,易于建立感性认识的同时能让学生自我意识到学习本部分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抓住学生的心,从“心”开始,事半功倍』

『设计意图3:

直观模型的介入,使知识由抽象到具体,极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

台虎钳夹紧放松粉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增强求知欲,引导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并积极思维,为主动、活跃、高效的课堂气氛埋下了伏笔』

【外在视频】【切身体会】【动手操作】

步步为营情理并行奠定了“带着兴趣学习实用知识”的课堂基调

〈运用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直观模型演示法

(三)探索新知(20min)

〈设计思路〉:

知识点一:

普通螺旋传动的四种应用形式

1、利用模型讲解台虎钳的工作原理,导出普通螺旋传动的概念

固定钳口3与螺母4固接,活动钳口2与螺杆1以转动副连接,螺杆与螺母啮合组成螺旋副

转动手柄(与螺杆固连),螺杆相对螺母作回转运动的同时,连同活动钳口向右作直线运动,与固定钳口实现夹紧工件,

当手柄(螺杆)反向回转时,活动钳口随螺杆左移,松开工件。

概念:

由螺杆和螺母组成的简单螺旋副实现的传动。

2、再次演示台虎钳的工作过程,并引导学生同步思考两个问题:

(1)普通螺旋传动的实质?

(2)台虎钳螺旋传动中两构件螺杆和螺母的运动形式?

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思考,很容易得出结论:

普通螺旋传动的实质:

回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

同时传递运动和动力

台虎钳螺旋传动中,螺母固定不动螺杆回转并做直线运动

(趁热打铁,教师抛出有潜在意义的问题:

要实现回转运动转变为

直线运动,除了这一种形式螺母固定不动螺杆回转并做直线运动外,还可以通过螺杆螺母处于哪些运动形式来实现?

-----问题驱动法)

3、学生分组讨论:

要实现回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除了这一种形式(螺母固定不动,螺杆回转并做直线运动)外,还可以通过螺杆螺母处于哪些运动形式来实现?

师提示:

由螺杆螺母四种不同的运动形式:

固定不动直线运动回转运动回转并做直线运动

同学们可以很轻松的讨论出螺旋传动的四种形式:

螺杆回转并做直线运动螺母固定不动

螺母回转并做直线运动螺杆固定不动

螺母作直线运动螺杆回转

螺杆作直线运动螺母回转

学生小组竞赛教师简评后讲解知识点:

4、师动画演示普通螺旋传动的四种形式,生对号入座

5、知识点一表格形式小结

四种应用形式

应用实例

螺母固定不动螺杆回转并作直线运动

台虎钳

螺杆固定不动螺母回转并作直线运动

螺纹千斤顶

螺杆回转螺母作直线运动

车床横刀架

螺母回转螺杆作直线运动

观察镜螺旋调整装置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普通螺旋传动的四种形式:

螺母固定不动螺杆回转并作直线运动一动一不动

螺杆固定不动螺母回转并作直线运动一动一不动

螺杆回转螺母作直线运动两个都动

螺母回转螺杆作直线运动两个都动

所以普通螺旋传动的四种形式可进一步归结为两大类:

一动一不动两个都动

6、知识点一小练习

(1)将下列普通螺旋传动的应用实例逐一归类于四种形式:

(2)学生自己列举身边生产生活中普通螺旋传动的应用实例并归类

『设计意图1:

教师主导学生主动“是师生关系的现代诉求。

“演示——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教学程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知识点的讲述不再生硬“灌输”,而为教师步步设疑,以导带学,学生自主发现自我归纳总结,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建构起相关知识的认知结构,易于理解,持久记忆。

『设计意图2:

好动、好奇、好表现是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

以问题驱动为主线,适当开展合作学习和小组竞赛,高效率学习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创设了如此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创新意识,利于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设计意图3:

练习:

理论实践,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更服务于实践。

两个练习题“举一反三”巩固所学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课本知识和实践现象反复作用,学生不断发现、思考、探索、创新,逐步成为知识的领头人。

〈运用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法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衔接1〉:

普通螺旋传动的实质是回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自然需要探究其移动方向问题

知识点二:

普通螺旋传动直线移动方向的判定

1、教师依托于台虎钳模型详解判定步骤(边讲解边演示,号召全体学生一起动手)

a.判断螺杆(螺母)的旋向左旋用左手右旋用右手即左左右右

b.手握空拳,四指指向与螺杆(或螺母)回转方向相同,大拇指竖直。

c.大拇指指向即为螺杆(或螺母)的移动方向

2、一生到讲台上演示讲解千斤顶直线移动方向的判定方法,师从旁规范指导

——动画演示验证——正确:

大拇指的指向为直线移动方向

3、继续找一生到讲台上演示车床横刀架直线移动方向的判定,其他学生指正

——动画演示验证——错误:

大拇指的反向为直线移动方向

4、师生共同边说边动手判别显微镜螺旋调整装置的直线移动方向

——动画演示验证——错误:

大拇指的反向为直线移动方向

引导学生回扣知识点一寻找原因:

台虎钳千斤顶一动一不动

车床横刀架显微镜螺旋调整装置两个都不动

5、师归纳出普通螺旋传动直线移动方向的完整判定步骤:

a.判断螺杆(螺母)的旋向左旋用左手右旋用右手

b.手握空拳,四指指向与螺杆(或螺母)回转方向相同,大拇指竖直。

c.判定是一动或两动一动时,大拇指的指向即为移动方向;

两动时,大拇指的反方向即为移动方向

左左右右四指:

回转方向拇指:

竖直一动:

同两动:

『设计意图6:

采用归纳法讲解这一重难点,详尽深入,赋予枯燥的知识以动感,师生双边互动,学生占据主动权,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将抽象的知识融会贯通,理解深入,记忆准确持久,最终达到灵活运用的良效。

『设计意图7:

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己。

“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学生参与度高的学导式教学法,刻意让学生”自斟自饮“,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研究解决,最终恍然大悟,得出完整结论。

如此过程中学生不断从“做中学”里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自信,追求更大的进步』

〈运用教学方法〉:

发现归纳法对比强化法

知识点二小练习:

逆向思维训练

 

如图所示为一螺旋拉紧装置,如按图上箭头方向旋转中间零件,能使两端螺杆A及B向中央移动,从而将两端零件拉紧.此装置中,A、B螺杆上螺纹的旋向应是。

(1)A右旋,B右旋

(2)A左旋,B左旋

(3)A左旋,B右旋(4)A右旋,B左旋

『设计意图7:

知识点的反向运用,进一步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暗在教育学生稳扎稳打严谨求精的学习态度,也教会了学生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衔接2〉:

移动方向确定后自然过渡到移动距离的计算

知识点三:

普通螺旋传动直线移动距离计算

〈设计思路〉:

1要求学生转动手中的笔或水杯盖(单线螺纹)思考:

螺母(螺杆)回转一周,直线移动距离为多少?

一个螺距

师进一步发问:

如果螺纹为多线螺纹呢?

一个导程(单线螺纹来说螺距=导程)

总结出:

螺杆(螺母)回转一周,直线移动一个导程的距离

师引导学生推导出计算公式

L=NPh

L——螺杆(螺母)移动距离,mm

N——回转周数,r

Ph——螺纹导程,mm

『设计意图7:

整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亲力亲为”,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更持久,运用更灵活』

【例1】普通螺旋传动中,已知左旋双线螺杆的螺距为8mm,若螺杆按图示方向回转两周,螺母移动了多少距离?

方向如何?

 

『设计意图7:

例题的讲解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连点为线,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达到既定的知识目标。

(三)三星级巩固练习(10min)

〈设计思路〉:

基础知识

1、普通螺旋传动的四种应用形式

2、普通螺旋传动直线移动方向不仅与螺纹的有关,还与螺纹的有关

综合训练

如图所示台虎钳中,螺杆为双线螺纹,螺距为5mm,当螺杆回转1.5周时,活动钳口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并在图中标出活动钳口的移动方向(写出判定步骤)

 

能力提升

如图所示为自动定心夹具,在螺杆1上,A段为左旋螺纹,B段为右旋螺纹,两段螺纹的导程均为0.5mm,若夹紧工件需要夹具移动10cm距离,请问需转动螺杆几圈?

 

『设计意图:

科学性、目的性,层次性,针对性是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

基础知识重点内容的复习巩固,综合训练所学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拾阶而上,纵横延伸,扎实新课改“双基”教学。

(四)活动小结(8min)

〈设计思路〉:

生为主

师为辅

这节课你们收获了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应该收获的知识:

学生分组讨论本节课的收获

各组派代表各抒己见互评互补

教师肯定鼓励点评指导

掌握普通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

熟练准确地判断直线移动方向

灵活应用公式计算直线移动距离

『设计意图:

“生为主师为辅”重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情感体验。

紧扣教学目标学生分组探讨,各抒己见,教师指导鼓励,在轻松热烈的氛围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变“内容的简单回忆”为“科学的归纳、对比、发散”,实现了认识的升华。

(五)扩展训练

由普通螺旋传动直线移动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L=NPh

请生推导:

普通螺旋传动直线移动速度的计算公式

v=nPh

v——螺杆(螺母)移动速度,mm//min;

n——转速,r/min;

Ph——螺纹导程,mm

『设计意图:

由相似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既推动知识向广度延伸,向深度扩展

又点燃学生头脑中创新思维的火把,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实现了

由“知识传授”向”发展智能”的延伸。

四、说板书

本次课的板书设计分为三栏,简单、直观明了,并且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重点,易于同学的掌握。

课堂评价总结

 

 

这节课我在课堂教学结构和突出个性发展上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讨与尝试,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尝试探讨,让学生探究质疑;适当点拨,让学生开拓创新;归纳体验,让学生把知识纳入系统;以导带学,让学生对本节课取材于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知识,最终服务于生产实践,充分体现了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参与者、研究者、真正的实践者!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