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郢城镇镇域规划文本.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71454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州市郢城镇镇域规划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荆州市郢城镇镇域规划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荆州市郢城镇镇域规划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荆州市郢城镇镇域规划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荆州市郢城镇镇域规划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荆州市郢城镇镇域规划文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荆州市郢城镇镇域规划文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荆州市郢城镇镇域规划文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荆州市郢城镇镇域规划文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荆州市郢城镇镇域规划文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荆州市郢城镇镇域规划文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荆州市郢城镇镇域规划文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荆州市郢城镇镇域规划文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荆州市郢城镇镇域规划文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荆州市郢城镇镇域规划文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荆州市郢城镇镇域规划文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荆州市郢城镇镇域规划文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荆州市郢城镇镇域规划文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荆州市郢城镇镇域规划文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荆州市郢城镇镇域规划文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荆州市郢城镇镇域规划文本.docx

《荆州市郢城镇镇域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州市郢城镇镇域规划文本.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荆州市郢城镇镇域规划文本.docx

荆州市郢城镇镇域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促进郢城镇城乡统筹发展和转型升级,合理配置城乡空间资源,充分协调整合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的一体化配套,有序引导农村新社区建设,推动郢城镇域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湖北省镇域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次郢城镇镇域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

5、《湖北省镇域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6、《湖北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7、郢城镇“十二五”规划

8、《荆州区郢城镇总体规划修改(2013~2030)》

第三条规划原则

1、城乡统筹、全域覆盖

2、多规协调、空间整合

3、突出特色、创新发展

4、着眼实施、项目保障

5、群众参与、和谐为本

第四条规划重点

1、以城乡统筹的全域思维,配置全域各类要素,构筑全域空间框架;

2、保护好生态、文化两大核心要素,生态为底,文化为魂,处理好保护与建设的关系;

3、新的发展条件下,进一步深化延展郢城的产业定位,合理确定城镇发展规模;

4、在用地布局、交通、绿化水系、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方面,协调郢城与周边区域的关系;

5、配套完善镇域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

第五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其中:

近期为2015~2020年,

远期为2021~2030年。

第六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郢城村、郢北村、海湖村、澎湖村、高路村、黄山村、岳山村、新生村、太晖村、荆安村、五台村以及荆北村的部分用地,共计35.77平方公里。

第七条规划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加下划线黑体字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镇域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镇域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镇域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镇域发展规划

第八条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1)推进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实现城乡互补、资源共享,突出新型城镇化内涵即人的城镇化,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镇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镇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镇、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

(2)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和稳定增长,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与跨越、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3)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动镇域公共设施一体化,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低碳经济,打造绿色郢城、文化郢城。

2、具体目标

(1)经济产业目标

规划预测2015-2020郢城镇的第一、二、三产业总产值的年增长率为13%,2021-2030郢城镇的第一、二、三产业总产值的年增长率为9%。

(2)社会发展目标

社会发展与城镇性质和区域背景相适应,与经济建设相协调。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完善教育体系,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增强科技和文化创新机制活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建设文明、开放交流的社会环境,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建立城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充分就业。

失地农民子女教育、养老、就业等问题妥善解决。

教育:

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文化、医疗:

城乡人均文化娱乐教育、医疗保健支出比率达到60%。

千人医务人员数达到6名。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达到10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达到100%,建立覆盖城乡的卫生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社会保障:

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

美丽乡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改善农村环境与居住条件,建设美丽乡村。

(3)城乡建设目标

建立功能分区明确、空间布局合理的城乡总体布局结构;逐渐建设符合标准的新型农村社区;住区人均居住建筑面积达到国家标准;城乡道路及一体化公交系统逐步完善;建立完善的镇域绿地水系网络,创造展现滨湖水乡城镇景观;建立较先进和完善的城乡市政设施系统;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公共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4)生态环境目标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珍惜和保护郢城镇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打造健康宜居的人居环境为宗旨,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优良、自然风景优美的现代化小城市。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气化普及率达到100%,城乡饮用水达标率达到100%,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节水、节地、节能的集约式发展,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至203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0%以上。

第九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区域协调战略

充分利用现有及规划的区域交通网络,以交通融入为先导,以产业融入为核心,主动融入中心城区,全面提升郢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加大区域开放力度,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推进区域建设、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同建同享,全面接轨区域经济发展与空间重组,实现在开放中创造发展机遇、在分工中扬长比较优势、在合作中增强发展竞争能力,推动郢城实现由城市近郊城镇向城市功能组团的战略转变。

2、城乡统筹战略

逐步构建城乡一体、集约高效、梯次分明的城乡居民点体系,并通过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达到城乡发展差距缩小和发展机会均等的城乡统筹核心目标。

3、产业发展战略

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与跨越、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4、生态立镇与品质核心战略

生态环境是城镇持续良性发展的前提,品质形象则是提升城镇域域竞争力的核心。

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节约耕地,保护农田和水系环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选择产业发展类型;以绿化和水系为景观基底,塑造城乡一体的大地景观和田园水乡风貌;充分挖掘和发挥地方文化、农林观光等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文化旅游产业体系的培育力度;对城镇中心景观和镇域内休闲功能区块进行精品式开发,塑造高品质休闲度假环境和人居环境,提升整体环境品味和城镇形象。

第一十条城镇性质

1、城镇性质

根据对郢城的功能定位,结合荆州市示范镇建设、产业新城培育和现代生态城市理念,规划确定郢城的城镇性质为:

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和大遗址保护区的重要节点城镇;中心城区北部以商业贸易、科教文创、生态文化旅游为主导的交通枢纽型城镇。

第一十一条人口规模

近期2020年,镇域总人口7.2万人,城镇人口6.0万人;

远期2030年,镇域总人口15.7万人,城镇人口15.5万人。

第一十二条产业空间布局

1、第一产业空间布局

第一产业的布局主要分布在镇区南部区域。

主要是农林种植、农业观光及休闲体验基地。

2、第三产业空间布局

第三产业的布局分为五大部分:

镇区荆州大道与发展大道沿线的商业贸易产业区,鸡公山-郢城遗址文化旅游区,郢东片区海子湖大道与凤凰大道交汇处规划的文化创意产业区,郢东片区二广高速以东规划的科教培训产业区,郢东片区北部规划的滨水休闲度假区。

第三章镇域土地利用布局

第一十三条镇域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郢城镇域形成“一廊、两片、四轴”的镇域空间结构体系。

一廊:

即包括行政、文化、商业、医院、公园等综合功能中心,位于三一八国道以北、红门路两侧,为整个城镇的中心。

两片:

历史文化生态廊道将镇域分为两大片,即郢城镇区和郢东片区。

郢城镇区范围东到郢城遗址,西到九阳大道、拍马山古墓群,北到纪南渠,南到城北快速路、荆州火车站;

郢东片区范围东到太湖港,西到庙湖南、荆沙铁路,北到海子湖、庙湖,南到沪渝高速公路、沪汉蓉高速铁路。

四轴:

两横两纵城镇发展轴,荆州大道和海子湖大道形成南北向轴线,与荆州市中心城区相连,发展大道和凤凰大道形成东西向片区联系轴。

第一十四条城镇建设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

规划城镇居住用地为534.12公顷,满足15.5万人居住,其中镇区居住用地为223.55公顷,郢东片区居住用地为310.57公顷,居住用地采用集中紧凑布局的方式。

居住片区的建设要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创建优美、舒适、安全、方便的现代居住环境。

2、公共设施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根据镇域的空间结构及地形地貌特征,根据人口的分布、镇域的职能和现代居民生活的实际需要,健全公共设施体系,形成完整的公共设施服务网络。

规划期末,公共设施总用地达到526.18公顷。

(1)行政管理用地

规划行政管理用地为7.13公顷,位于镇区。

(2)教育机构用地

规划教育机构用地为137.70公顷,其中镇区内规划1所高中、1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面积为20.77公顷,郢东片区内规划1所高中、1所初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及职业技术学校,面积为116.93公顷。

(3)文体科技用地

规划文体科技用地为149.56公顷,其中镇区为9.55公顷,郢东片区为140.01公顷。

(4)医疗保健用地

规划医疗保健用地为9.18公顷,镇区规划一处医院,面积为5.07公顷,位于人民北路东侧;郢东片区规划一处医院,医院面积为4.11公顷,位于海子湖大道东侧。

(5)商业金融用地

规划商业金融用地为222.61公顷,其中镇区176.50公顷,郢东片区46.11公顷。

3、仓储用地

规划仓储用地为3.07公顷,为郢城镇区的浩然物流用地。

4、对外交通用地

规划对外交通用地面积为4.87公顷,其中郢城镇区对外交通用地为2.67公顷,郢东片区对外交通用地为2.20公顷。

5、工程设施用地

规划工程设施用地面积为24.61公顷,包括公用设施、环卫设施和防灾设施用地,其中郢城镇区工程设施用地为4.00公顷,郢东片区工程设施用地为20.61公顷。

6、绿地

至规划期末,规划绿地面积为230.37公顷,公共绿地为216.69公顷,防护绿地为13.68公顷,其中郢城镇区公共绿地面积为101.94公顷,郢东片区公共绿地面积为114.75公顷。

第一十五条村庄建设用地布局

规划村庄建设用地面积为8.1公顷,位于城北快速路以南。

第一十六条其他建设用地布局

规划区域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为58.4公顷,包括沪渝高速公路、二广高速公路、沪汉蓉高铁、荆沙铁路、城北快速路。

规划区域公用设施用地面积为0.44公顷,为高铁牵引站。

特殊用地为0.43公顷,为郢城镇区的通信连用地。

第一十七条非建设用地布局

规划非建设用地面积为1781.13公顷,主要为水域、农林用地和保护区,其中水域面积为606.18公顷,农林用地面积为903.94公顷,保护区面积为271.01公顷。

第一十八条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镇域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分别实施不同的管制政策和措施,协调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农村新社区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优化城乡资源配置。

(1)禁止建设区

对生态环境产生关键或决定性影响,若因不当使用而易造成资源环境不可恢复性破坏的区域,或因生活环境品质与安全的需要而划定的区域,该区域原则上不能进行开发建设,包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交通运输通道控制带、基础设施廊道、生态保护区等,禁止建设区用地面积为1575公顷。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

包括郢城遗址、鸡公山遗址、荆州三观—太晖观、湘献王墓、拍马山古墓群等,严格按照文物保护单位的控制要求进行保护。

交通运输通道控制带:

包括沪汉蓉高速铁路、荆沙铁路、二广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两侧各50米内区域禁止建设任何建构筑物。

高压线走廊:

220kv高压线走廊控制宽度为30-40米,110kv高压线走廊控制宽度为15-25米。

天然气管线廊道:

中石化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中石油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忠武线)、荆石天然气管道三天管道两侧各50米为禁止建设任何建构筑物。

海子湖、庙湖生态保护区,长湖、庙湖外100米区域内为生态控制区,禁止建设任何建构筑物;

江汉运河防护林带,指江汉运河两侧各50米内区域禁止建设任何建构筑物。

(2)限制建设区

主要包括禁止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的缓冲地带,主要为北环路以南的苗圃用地,限制建设区用地面积为172公顷。

(3)适宜建设区

主要包括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基础设施等用地,适宜建设区用地面积为1830公顷。

(4)空间管制措施

严格执行镇域规划,依据规划审批城镇建设用地;

严格控制城镇用地规模,不得擅自扩大到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其用途以外的土地,所有建设项目都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使用用地,严格按照规定申请、报批,依法严格执行各项建设用地的审批制度;

禁止建设占用规划确定的严格控制建设区内的土地,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闲置地;对经办理征地审批手续、连续两年未用的闲置地,原则上收回土地使用权;

第四章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一十九条总体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形成布局合理、资源共享、设置科学、层次清楚城乡公共服务体系。

第二十条教育机构设施规划

教育设施包括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等,在本次规划中分层次分等级地按照城镇社区、农村新社区的人口和空间分布进行配置。

郢城镇区内规划1所高中、1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

郢东片区内规划1所高中、1所初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

幼儿园在城镇居住用地及农村新社区内进行配建。

郢城镇区规划教育机构布局汇总表

类别

名称

位置

规模(班)

用地面积(公顷)

高中

(1所)

北门中学(现状)

荆州大道以西

48

6.07

初中(1所)

太晖中学(暂名)

太晖路与荆安西路

交汇处

36

3.07

九年一贯制学校

(1所)

楚都中学

五台路与灵均路交汇处

66

6.36

小学

(3所)

荆安小学(暂名)

发展大道与结义路

交汇处

30

1.88

楚雄小学(暂名)

太晖路与新北路

交汇处

24

1.73

新生小学(暂名)

新生路与新北路

交汇处

24

1.67

郢东片区规划教育机构布局汇总表

类别

名称

位置

规模(班)

用地面积(公顷)

高中

(1所)

凤凰中学(暂名)

海子湖大道与澎湖路

交汇处

36

4.04

初中

(1所)

澎湖中学(暂名)

福园路与澎湖路

交汇处

36

3.00

九年一贯制学校

(2所)

郢北中学(暂名)

碧桂路与怡园路

交汇处

60

4.00

岳山中学(暂名)

海子湖大道与岳山路

交汇处

66

4.48

小学

(2所)

高路小学(规划)

高岳路与澎湖路

交汇处

24

1.81

黄山小学(暂名)

荆襄西路与澎湖路

交汇处

30

1.89

第二十一条医疗保健设施规划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本次规划着重完善郢城镇及以下层次的医疗设施布局体系,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保健进家庭”的医疗卫生模式。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本次规划着重完善郢城镇及以下层次的医疗设施布局体系,实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两级医疗卫生模式。

镇区规划医院1处,郢东片区规划医院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居住区布局。

第二十二条文体科技设施规划

郢城镇域文化体育设施配置包括:

影剧院、图书馆、体育馆、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文化活动站(室)、全民健身设施,根据人口确定配置数量。

镇区规划文化设施1处,面积为5.05公顷,体育设施1处,面积为3.72公顷;

郢东片区规划文化设施1处,面积为13.88公顷,体育设施1处,面积为5.04公顷。

图书室、文化活动站(室)、全民健身设施在城镇居住用地及农村新社区内进行配建。

第五章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二十三条规划目标

1、从完善区域交通格局出发,加快郢城镇主干线路网的建设,构筑镇域交通的主通道,对接区域交通设施建设,强化郢城镇与周边区域的联系,实现交通的“快速化”。

2、优化城镇客运交通体系,建立快速、便捷的城乡一体化公交系统,实现城乡居民点之间的“便捷化”。

第二十四条铁路规划

镇域内规划形成“一横一纵”的铁路,分别为沪汉蓉高速铁路、荆沙铁路。

第二十五条公路规划

镇域内规划形成“一横一纵”的高速公路,分别为沪渝高速公路、二广高速公路。

第二十六条镇域道路

镇域道路分为快速路、一级主干路、二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五个等级。

城市快速路:

镇域南部形成城北快速路,由新湖北路、卓尔大道、楚源大道、翠环大道和开放大道组成,全长约32公里。

城市一级主干道:

“一横三纵”格局,分别为凤凰大道、荆州大道、楚都大道、海子湖大道,红线宽度为55-60米;

城市二级主干道:

“一横六纵”格局,分别为发展大道、九阳大道、荆马路、拍马东路、人民北路、五台路、延庆路,红线宽度为40-45米;

次干路红线宽度为30米,支路红线宽度为15-24米。

第二十七条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

规划期内,逐步建立郢城镇镇域两个片区及农村新社区的城乡公交网络,结合交通组织线路。

在镇区规划3处公交站场,分别位于九阳大道、发展大道与火车站北广场;在郢东片区规划1处公交站场,位于江汉运河以北的蓝岛路。

第六章镇域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第二十八条城镇绿地规划目标

以国家园林城市为标准,采用点状、带状和块状绿地相结合的布局手法,规划各类绿地和公园,形成平原水乡特色的园林城镇景观。

城镇绿化建设指标为:

2030年镇域建成区公共绿地用地面积为216.69公顷,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5%、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98平方米。

第二十九条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期末,镇域的绿地系统形成“一核、三带、四轴、多点”。

镇域建成区绿地用地面积为230.14公顷,其中公共绿地用地面积为216.77公顷。

“一核”:

指郢城遗址公园;

“三带”指由海子湖景观带、江汉运河景观带、太湖港景观带;

“四轴”指由荆州大道、楚都大道、海子湖大道、凤凰大道四条道路景观轴线;

“多点”:

指由公园、游园组成城镇公园绿地节点。

第三十条水系规划

郢城镇域内规划重点保护海子湖、庙湖、江汉运河、太湖港,同时对主要的郢城护城河、纪南渠、荆安渠、得胜渠、三八渠、三花渠及调蓄水体进行保留及疏挖整治,形成连通的水系网。

第七章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第三十一条环境保护规划

1、环境目标

全面环境建设,进行环境的综合整治,争取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使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让环境保护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相适应,提高城镇现代化水平。

(1)大气环境目标

镇域大气环境质量执行国家大气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2)水环境目标

江汉运河、海子湖、庙湖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值。

太湖港与镇域内公园内部景观水体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值进行整治保护。

郢城护城河、纪南渠、荆安渠、得胜渠、三八渠、三花渠等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值。

(3)固体废物治理目标

镇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100%;固体废物、危险废弃物和医疗废物全部实现安全处置。

(4)噪声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噪声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本规划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相关要求进行划分为四类。

2、环境治理措施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进一步增强环保宣传力度,以提高环境意识,逐渐在公众中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共识。

加强镇域环卫工作,扩大绿化面积,建立生态屏障,严格控制规划中各组团内的公园绿地,保护镇域环境;完善道路硬化,逐步消灭裸露土地,降低扬尘污染,以改善大气质量,净化美化镇域环境。

控制机动车辆尾气排放标准和燃油类型,预防NO、NO2污染。

(2)水污染防治措施

进一步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加大工业废水治理投入,完善污染源治理,对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实行分类分级控制。

因地制宜,建设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根本解决污水排放问题,提高废水处理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使地面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3)声环境防治措施

严禁在特殊环境镇域内如学校、居民居住区等产生噪声。

加强镇域绿化,起到降低噪声的良好作用,同时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进行控制。

进一步健全噪声的监测制度,全面开展监测工作,并且逐步实行责任制。

完善道路系统,减少或消灭过境车辆的噪声对城区居住用地等人民生活工作区域的干扰以及烟尘飞扬。

(4)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

宣传和普及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做法,实现生活垃圾按居住片区定点分类收集,以便于深入处理。

固体废弃物治理的重点是提高其综合利用率,变废为宝,再次利用。

有毒、放射性等废物应进行特殊处理,不可与其它固体废弃物混排,以防止对地下水、土壤和大气造成二次污染。

第三十二条环卫设施规划

1、镇域垃圾日产日清,清运率100%,处理率100%。

2、垃圾处理设施设置中,必须具有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生活废弃物收集运输和处置功能。

3、镇域公厕按常住人口2500~3000人设置1座,在主要繁华街道公厕间距为400~500米,在一般街道为800~1000米,每处公厕占地40~60平方米,建筑面积30~50平方米,均为水冲式厕所。

4、供居民使用的垃圾收集投放点的位置应固定,并应符合方便居民、不影响市容观瞻、利于垃圾的分类收集和机械化收运作业等要求。

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70米。

有害垃圾必须单独收集、单独运输、单独处理,其垃圾容器应封闭并应具有便于识别的标志。

5、镇域设垃圾转运站两座,镇区设置一座,位于灵均路,郢东片区设置一座,位于海子湖大道,每座用地面积2000平方米左右。

6、健全环卫机构,逐步增加环卫用车,达到规定标准。

第八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第三十三条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遵循“抢救性保护、场所性保护、原真性保护、分类性保护”的原则,加大对郢城镇境内多种类型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郢城镇镇域内3个国家文保单位郢城遗址、鸡公山遗址、荆州三观—太晖观,1个省级文保单位为湘献王墓,应通过普查勘测明确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并提出相对的保护措施;对古遗址、古墓葬,应采取“应保尽保、修旧如旧”的措施,避免现代开发对遗迹的破坏;

第三十四条完善文化生活设施

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开展文化搭台、送戏下乡、种文化、全民健身等服务,丰富居民文化活动,树立若干正能量榜样,改变赌博等不良风气;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推进老年会所、村文化宫、农家书屋、农村大礼堂等项目;在三个农村新社区,推进文化公园、灯光球场等项目建设;开展各类培训活动等,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加快农民“知识化、职业化、文明化”进程。

第九章公用设施工程规划

第三十五条给水工程规划

1、给水量预测:

远期规划最高日用水量为77654.3m3/d,日变化系数1.4。

2、水源:

郢城镇区和郢东片区给水水源为荆州市中心城区给水管网,郢东片区由规划给水加压站加压供水,规划规模为10.0万吨/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