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7264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docx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docx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

章节测试题

1.【答题】根据要求写作。

题目:

其实,我真的不想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有一些事情是我们不希望发生的。

想一想,你最不希望发生什么事情呢?

如不想学奥数,不想长大,不想长胖,不想独处,不想……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事例来写,把事件的经过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不少于450字。

 

 

 

 

 

 

 

 

 

【答案】略。

【分析】本题考查写作。

【解答】本题属于半命题作文。

弄清题意:

半命题作文从形式上看,它由文字部分和填空部分组成,有的题还有一段提示语,后面还有具体要求。

在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

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

补写好了文题,也就成了命题作文了,那我们就要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对已经补好的文题进行审题,审人称、审体裁、审题眼、定选材范围。

注意开头要抓人,结尾要扣题。

2.【答题】看拼音,写词语。

yánjùn(   )  cíxiáng(   )  pìjìng(   )  kǔnbǎng(   )

kǔxíng(   )  zhuīdào(   )  chèdǐ(   )  sòngzàng(   )

【答案】严峻   慈祥   僻静   捆绑   苦刑   追悼   彻底   送葬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僻静、追悼、送葬”容易写错。

3.【答题】下面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脉络(luò)  军阀(fá)  靴子(xuē)  暂时(zhàn)

      B.踏步(tà)  抽噎(yē)  鼎盛(dǐng)  满脸横肉(héng)

      C.关押(yà)  焚烧(fén)  收敛(liǎn)  奄奄一息(yǎn)

      D.躲避(bì)  搀扶(cān)  土匪(fěi)  泰山(tài)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读音的识记能力。

【解答】做此类的题目,需要学生对所学过的字词认真理解,加强识记。

A选项“暂时”的“暂”念“zàn”;C选项“关押”的“押”念“yā”;D选项“搀扶”的“搀”念“chān”。

所以答案选B。

4.【答题】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慈善家邵逸夫为内地的科教文卫事业捐赠近47.5亿港元,真是兼济天下,无所不为。

      B.在读书汇报会上,李文同学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在中考冲刺阶段,同学们刻苦学习,几乎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

      D.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做摘要,但只限于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解答】做此类的题目,学生首先要弄懂成语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无所不为:

没有不干的事情。

指什么坏事都干。

断章取义:

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忘乎所以:

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味同嚼蜡:

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5.【答题】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她眉眼下的一湾秋水闪耀着火一般的激情。

      B.天幕上,群星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

      C.在大熊星座中,突然飘洒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

      D.夜空像无边无际的大海,显得广阔、安详而又神秘。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

【解答】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答本类试题首先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A是比喻句,将眼睛比喻成秋水;B是拟人句,俯瞰是人的动作,这里用来修饰星星,赋予星星人的动作;C是比喻句,将光带比喻成彩虹;D是比喻句,将夜空比喻成大海。

6.【答题】结合语境选择词语填空,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

  这里有一座高塔,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

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眺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_______,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

_______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_______,但越往上走,攀登越_______了,所以我们要学会坚持。

      A.扣人心弦 只要 依恋流连 快乐     B.扣人心弦 既然 望而生畏 困难

      C.赏心悦目 无论 依恋流连 困难    D.赏心悦目 如果 望而生畏 快乐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

【解答】解答此题时,要密切联系上下文,根据意思确定所用的词语。

同时还要仔细推敲上下句的关系,来确定关联词语。

做选择题时,我们可以用排除法解答。

根据“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再考虑与“景致”的搭配关系,所以第一空只能是“赏心悦目”,从而排除AB项。

第三个句子的第一个分句内部很显然是条件关系,而非假设关系,与句中的“都”最佳搭配应该是“无论”。

再者,“要学会坚持”,是因为“困难”,而非“快乐”。

7.【答题】下列填入横线的内容,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乌篷船缓缓前进,透过竹篾小窗,远远望去,长堤卧波,柳条摇曳。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交织的雨水随风而成的缥缈水雾,如轻纱般飘过。

①远望雨中的断桥,少了一份雪后初晴的冷艳,多了一份迷濛的忧伤

②雨中的西湖像西子缠绵的眼神,散发着淡淡的哀伤和忧愁;又像一曲《高山流水》,流淌着知音相惜的淡泊

③船穿过苏堤以后,天下起小雨,不一会儿,垂杨带雨,烟波弥漫,别有一番情致

④湖面如镜,倒映袅袅倩影

⑤难怪苏东坡感叹道: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A.③④⑤②①     B.④③⑤②①            C.⑤②①③④            D.⑤①②④③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排列句子顺序的理解和运用。

【解答】做此类的题目,是建立在同学们对句子理解的基础上的。

完成时,先将所有句子通读一遍,整体把握这几句话在写什么;然后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从而理清事情发生的先后。

一般情况下,句子中都含有一些关键词,它揭示了句子之间的联系,只要善于抓住关键词,此类试题就很容易解答。

8.【答题】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马诗》这首诗通过咏马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以及怀才不遇的愤慨。

   

(2)《竹石》这首诗借赞美竹子的坚韧、顽强,抒发诗人不怕牺牲、忠诚卓绝的意志和节操。

   

(3)《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叙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局势和处境极其危险的情况下仍坚守在工作单位,被捕时处变不惊,法庭上镇定沉着,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事。

   

(4)《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议上作的演讲。

   

(5)《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娓娓叙述,刻画了一位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老班长形象。

   

【答案】√   ×   ×   √   ×

【分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与理解能力。

【解答】

(1)《马诗》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的情感。

所以这道题是正确的。

(2)《竹石》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并没有体现出忠诚卓绝的品质,所以这道题是错误的。

(3)“在局势和处境极其危险的情况下仍坚守在工作单位”说法错误。

课文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课文描述父亲被捕前烧文件和书籍,但是并没有讲父亲在被捕前仍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单位。

所以这道题是错误的。

(4)《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所以这道题是正确的。

(5)《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所以这道题是错误的。

9.【答题】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语病,请在下面横线上进行修改。

  六一儿童节那天,进行了《十佳童星》的评比活动。

活动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真可谓是高潮迭起,掌声不断,气氛非常热烈。

特别是杨阳同学的舞蹈“看灯”博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通过这次活动,使一些同学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六一儿童节那天,(缺主语:

学校)进行了《十佳童星》的评比活动。

活动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真可谓是高潮迭起,掌声不断,气氛非常热烈。

特别是杨阳同学的舞蹈“看灯”(改成书名号)博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通过这次活动,(去掉“使”)使一些同学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修改的能力。

【解答】做此类的题目,要求学生通读文段,仔细审题。

文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在“进行了”前面加上主语。

第三句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看灯”是一个节目名称,应使用书名号,改成《看灯》。

第四句话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者“使”。

10.【答题】积累运用。

(1)有些话你不爱听,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住会有好处的。

(2)我种了两盆花,一朵玫瑰一朵牡丹,我天天给玫瑰浇水、施肥,不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竟然牡丹还比玫瑰早开了花。

(3)王杨的爷爷勤劳致富,但他依然节俭,他经常对孩子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劳节俭的家风正代代相传。

(4)小张同学不太爱读书,妈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一定要多读书,多经历,才会越来越聪明啊!

(5)“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爸爸对叔叔说道,“我们要好好地孝顺父母,不要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样,后悔就来不及了!

【答案】

(1)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2)有意栽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荫(3)常将有日思无日   莫把无时当有时(4)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5)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的掌握。

【解答】这类题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的积累,还要明白这些名言警句出自何处,有何典故,是何意思,这样记起来就比较深刻,同时要学会运用这些名言警句。

(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2)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用心的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意折下来的一只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

(3)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

(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到实际使用时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事情的艰难。

(5)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

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

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11.【答题】默写诗句。

(1)于谦是一个令人尊敬和佩服的人,于国他是忠心义烈,挽救当时岌岌可危的明朝;于民他能够为民请命;于己他清正廉洁,为官时是一马一便服,更无它物,死时也是家无余财。

这也正应了他的那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司马迁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在面对塞外恶劣的气候条件时,不禁抒发出自己的雄心壮志以及怀才不遇的愤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托物言志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2)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3)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4)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句的熟记、默写及运用。

【解答】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12.【答题】学习了《为人民服务》,我们知道如何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论述,请你自选下面的主题,说说如何进行论述。

尊老爱幼    爱护环境      学习书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思路提示:

有论点,有论述,有事例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题干给了三个主题,要求学生围绕着其中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在论述过程中要有论点,还要有势力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最后再得出结论。

13.【综合题文】我会阅读。

材料一:

  火神山医院是首个接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也是凝聚多方力量、诠释“中国速度”的一座医院。

几百台大型机械、数千名工人同时作业,施工画面吸引4000多万中外网民在线观看……广大网友变身“网络包工头”“云监工”,密切关注医院建设过程。

10天10夜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日夜轰鸣的机械声中拔地而起。

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设技术的创新,是更丰富的“疫”经验,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无论是非典还是此次疫情,我国皆在第一时间紧急建设专门收治病人的医院,如武汉火神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现将三所医院相关数据对比如下:

(摘编自“网易财经”)

材料三: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率为1.4~2.5,远超SARS病毒,但在病毒性致死方面要弱一些,在可以人传人的病毒中,我们熟知的SARS病毒的致死率为9.6%,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致死率为34.5%。

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各个防控主体坚持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坚持精准施策、做好协同配合。

比如,救治感染者,就要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

将重症病例集中到综合力量强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又如,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源头控制,对车站、机场、码头等重点场所,以及汽车、火车、飞机等密闭交通工具,采取通风、消毒、体温监测等必要措施。

无论是个人、社区,还是政府部门,都应该讲究科学方法、注重精准施策,让各项防控举措更加有力、更加有效。

(摘编自《财经》《人民日报》,有删改)

【答题】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火神山医院的建成于使用完美阐释了“中国速度”,是技术创新和中国力量的体现。

      B.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5G网络全覆盖,得益于中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和进步。

      C.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具有超高的传播速率和致死率,我们不得不重视。

      D.疫情防控不是单个人或是单个部分的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解答】从材料三可知,新冠肺炎病毒的致死率相对来说要弱一些,所以C答案错误。

【答题】面对紧急疫情而建设的收治医院是如何体现“中国速度”的?

请阅读材料一、二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皆在第一时间动工建设;②医院规模大,用时短,参建人数多;③功能齐全,建造技术新。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解答】要求学生通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然后进行概括。

从材料二的表格可以总结出答案。

【答题】根据材料三,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面对疫情防控,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

(答出三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1.坚持科学的态度,相信科学的方法,做好协同配合。

2.加强自我保护,做好个人卫生工作。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不信谣,不传谣,弘扬青春正能量。

【分析】本题为开放性题型。

【解答】只要是围绕着疫情防控,并且是结合生活实际的措施,言之有理即可。

比如勤洗手、少出门、出门戴口罩、多在家写作业等。

14.【综合题文】我会阅读。

烧炭工与绅士

  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

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

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

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

“你父亲是个乞丐!

”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

回到家里。

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

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

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

问是怎么回事。

  “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

您儿子对他儿子说:

“你父亲是个乞丐!

,”老师回答。

  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

“你说那句话了吗?

”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

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

“快道声对不起。

  烧炭工以和事老的口吻连声说:

“算了吧,算了吧。

  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

“照我的话这样说:

‘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

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

“我不愿意。

”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

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

“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

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老师,请您帮个忙。

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

”绅士问老师。

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

待他俩坐好后。

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

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

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

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

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

”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选自《爱的教育》

【答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3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绅士的儿子(诺比斯)羞辱了烧炭工的儿子,绅士要求儿子道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一篇文章,我们要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题】选择下列句子中的一句,结合上下文,品析加下划线词或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

①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皱皱眉头”包含了多层意思:

既为自己的儿子侮辱同学感到意外、吃惊,也为自己没能教育好儿子感到羞愧,同时还为如何妥善处理此事而担忧。

②“用力”一词一方面写出了烧炭工为绅士教子有方而感动;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没有贫贱观念、平等待人的绅士的崇敬之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句的理解。

【解答】对于文章词句的理解、掌握,都是基于读懂文章的基础之上,很多词句都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可以选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答题】第(10)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

请揣摩烧炭工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

(3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孩子,对不起,我难为你了。

你知错能改,真是一个好孩子,我很喜欢你。

【分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