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0000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79278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0000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0000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0000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0000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0000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0000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00002.docx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000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00002.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00002.docx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00002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

LT

 

 

式中表示迁移出阳极区或迁入阴极区的Cu2+的量,mm表示通电前阳极区或阴极区所含Cu2+的量,表示通电后阳极区所含Cu2+的量,表示通电后阴极区所含Cu2+的量。

表示通电时阳极上Cu溶解(转变为Cu2+)的量,也等于铜电量计阴极上Cu2+析出Cu的量,可以看出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至少包括两个假定:

(1)电的输送者只是电解质的离子,溶剂水不导电,pp这一点与实际情况接近。

(2)不考虑离子水化现象。

实际上正、负离子所带水量不一定相同,因此电极区电解质浓度的改变,部分是由于水迁移所引起的,这种不考虑离子水化现象所测得的迁移数称为希托夫迁移数。

 

 

 

本实验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铜离子浓度。

其反应机理如下:

4I-+2Cu2+=CuI↓+I2

I2+2S2O32-=S4O62-+2I-

每1molCu2+消耗1molS2O32-。

3仪器试剂

迁移管1套;铜电极2只;离子迁移数测定仪1台;铜电量计1台;分析天平1台;碱式滴定管(250mL)1只;碘量瓶(250mL)2只;移液管(20mL)3只;量筒(100ml)1个。

KI溶液(10%);淀粉指示剂(0.5%);硫代硫酸钠溶液(0.5000mol.L-1);醋酸溶液(1mol.L-1);硫酸铜溶液(0.5mol。

L-1)

 

4实验步骤

1.取25ml0.5mol。

L-1硫酸铜溶液于250ml干净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得0.05mol/L的CuSO4溶液。

2.水洗干净迁移管,然后用0.05mol/L的CuSO4溶液洗净迁移管,并安装到迁移管固定架上。

电极表面有氧化层用细砂纸打磨。

3.将铜电量计中阴极、阳极铜片取下,先用细砂纸磨光,除去表面氧化层,用蒸馏水洗净用乙醇淋洗并吹干,在分析天平上称重,装入电量计中。

4.连接好迁移管,离子迁移数测定仪和铜电量计。

5.接通电源,调节电流强度为不超过10mA,连续通电90min。

6.取5ml0.5000mol。

L-1Na2S2O3溶液于50ml干净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得0.0500mol/L的Na2S2O3溶液。

7.通电前CuSO4溶液的滴定

用移液管从250ml容量瓶中移取10mL0.05mol/L的CuSO4溶液于碘量瓶中,加入5mL1mol/L的HAc溶液,加入3mL10%的KI溶液,塞好瓶盖,振荡,置暗处5-10min,以0.0500mol/L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然后加入1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恰好消失(乳白色),记录消耗的Na2S2O3标准溶液体积。

8.通电后CuSO4溶液的滴定

停止通电后,关闭活塞12,分别测量阴、阳极区CuSO4溶液的体积,并分别移取10ml阴、阳极区CuSO4溶液,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分别记录消耗的Na2S2O3标准溶液体积。

9.将铜电量计中阴极、阳极铜片取下,用蒸馏水洗净,用乙醇淋洗并吹干,在分析天平上称重。

5注意事项

1.实验中的铜电极必须是纯度为99.999%的电解铜。

2.实验过程中凡是能引起溶液扩散,搅动等因素必须避免。

电极阴、阳极的位置能对调,迁移数管及电极不能有气泡,两极上的电流密度不能太大。

3.本实验中各部分的划分应正确,不能将阳极区与阴极区的溶液错划入中部,这样会引起实验误差。

因此,停止通电后,必须先关闭活塞12,然后才能测量阴、阳极区CuSO4溶液的体积。

4.阴、阳极区CuSO4溶液的浓度差别很小,为了避免误差,宜分别用干净的移液管直接移取通电后的阴、阳极区CuSO4溶液进行滴定,测量体积时将用于滴定的体积数计算在内。

5.本实验由铜库仑计的增重计算电量,因此称量及前处理都很重要,需仔细进行。

 

6数据处理

1.数据记录

室温(℃)

 

电流强度(mA)

 

通电时间(min)

 

库仑计铜片质量(g)

铜片1

铜片2

通电前

通电后

通电前

通电后

 

 

 

 

CuSO4溶液的体积(ml)

左侧

右侧

 

 

 

 

Na2S2O3原液浓度(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浓度(mol/L)

 

Cu2+浓度滴定

试���体积(ml)

滴定前Na2S2O3标准溶液读数(ml)

滴定后Na2S2O3标准溶液读数(ml)

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体积(ml)

Cu2+浓度(mol/L)

通电前

 

 

 

 

 

左侧电极区

 

 

 

 

 

右侧电极区

 

 

 

 

 

2.判断铜片1、铜片2哪片是阳极、阴极?

判断左侧电极区、右侧电极区哪侧是阳极区、阴极区?

3.由电量计中阴极铜片的增量,算出通入的总电量,即

铜片的增量/铜的原子量=n电

4.计算Cu2+和SO42-的迁移数。

D

7思考题

1.通过电量计阴极的电流密度为什么不能太大?

2.通过电前后中部区溶液的浓度改变,须重做实验,为什么?

3.0.1mol.L-1KCl和0.1mol.L-1NaCl中的Cl-迁移数是否相同?

4.如以阳极区电解质溶液的质量计算t(Cu2+),应如何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