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80102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1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44分)

1.(6分)(2020·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祠、墓阙等建筑上的雕刻了画像的石块,其反映了汉代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

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是汉代人认识自然的产物,体现了汉代人的一种宇宙观念。

汉画像石中的树包括现实世界中的树和神话传说中的树,这两类树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宇宙空间。

现实世界中的树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树。

汉画像石中的长青树就属于现实世界中的树。

从外形看,长青树的原型是柏树和松树。

人们认为长青树是不死的树,能起到避邪的作用。

其实,长青树还蕴含着积极的精神内涵。

树形纹饰呈现出树木的自然本性,点缀着画面,美化着环境,体现了墓主人对死亡的一种乐观态度。

他们把地下世界装饰得不逊于现实世界,希望自己死后比在现实世界中生活得更加幸福。

神话传说中的树也就是所谓的“神树”,其寄托了汉代人希望子孙永世繁衍的愿望。

朱天顺在《中国古代宗教初探》一书中说:

“现代和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崇拜大树、古木,在迷信思想上有共同的地方,即崇拜生命力和繁殖能力。

人和动物一代一代死去,可是有些植物活了几百几千年……人们崇拜这种超越人类的力量。

”汉画像石中的神树有很多种,如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扶桑,是象征万物生长的生命之树,是太阳升起和栖居的地方;出现在西王母画像石中的若木生长于西方的荒野,是不死神树,是太阳落入和栖居的地方。

在古代人眼中,神树是人们抵达仙界的天梯。

人们把对自然、生命、未来的理解,渗透在对树木的崇拜中,神树体现了人们对长生不死的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征服天地的勇气和乐观的精神。

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有的古拙大气,有的婉约纤巧,体现了汉代工匠和艺术家强大的造型能力。

大部分树纹造型并非以精雕细琢见长,而是以粗狂浑朴取胜。

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的美感体现在诸多方面。

一、线条美。

如武氏祠画像石中的树纹,用流动穿插的线条表现出树木的繁茂,使整个画面显得饱满而富于韵律感。

二、内涵美。

画像石图案中的树纹造型虽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树,但与汉代的社会背景、文化发展关系密切,树纹的造型被赋予了丰富的精神内涵。

三、秩序美。

很多树形纹饰讲究秩序美,用反复、连续的形弌组织画面,图像虽然紧密相邻但毫无拥挤局促之感,整个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秩序美。

四、和谐美。

如沂南、嘉祥等地出土的树鸟纹画像石,图像中的树与禽、树与畜和谐相处,整个画面不仅体现出内容的和谐,也体现出构图、造型的和谐。

汉代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显示出浪漫洒脱、粗犷豪放之美,体现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

(节选自臧之筠、王志刚《汉画像石中树纹的文化内涵与美学特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汉画像石中的长青树有现实原型,它体现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死后生活的期待。

B.汉画像石中的神树表明汉代人对征服天地缺乏信心,希望上天赐予他们征服天地的勇气。

C.在汉代工匠和艺术家的努力下,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体现出多种美感,极具欣赏价值。

D.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以粗狂浑朴风格为主,这与汉代人追求浪漫洒脱的生活紧密相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在论述长青树的基础上论述汉画像石中的树形纹饰的作用和精神内涵。

B.文章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意在论证汉代人崇拜神树,并视神树为抵达仙界的天梯。

C.文章在论述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的美感时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围绕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主要从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两方面论述,层次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画像石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研究汉画像石有助于了解汉代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价值观念等。

B.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是汉代人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体现了人们对现实和理想的思考。

C.汉代人和一些现代人都羡慕树木的生命力和繁殖力,都有长生不死、子孙繁衍的愿望,因此都崇拜神树。

D.一件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可以兼具多种美感,但并非每一件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都具有秩序美。

2.(18分)(2016高一下·鞍山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梁启超面面观

梁启超很欣赏孔子所说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以此自励,大智、大仁、大勇的梁启超为后人铭记。

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的成就和影响都非常大。

他留下了1400多万字的著述,在33年的著述生涯中平均每年要写40多万字,他撰写《陶渊明年谱》三日而成,他用一昼夜完成《戴东原先生传》,他的著作中最有名的是《清代学术概论》,本是为别人作序,结果一发而不可收,用15天写成一部6万字的著作……而这一切都是在他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

梁启超的治学领域极其广泛,他的著作涉及哲学、史学、文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

在学术研究上,他不动手则已,一动手便有极大的格局放在那里,不管能否成功。

他喜于将某一件事物、某一国学术做一个通盘的打算,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永不肯安于小就,做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把敢于进取冒险作为新国民应具备的品德之一,他一生中至少有三次冒险,尤以1916年只身劝广东都督龙济光反袁护国最为惊险——此前梁启超的好友汤觉顿前往劝说摇摆不定的龙济光时,竟被龙济光的部下开枪打死。

梁启超强压悲愤,冒险出马,与龙济光苦口婆心地谈了十几个钟头,龙济光当时表示心悦诚服,随后龙济光把他手下的军官聚集起来给梁启超开欢迎会,这帮军官个个拖枪带刀,一开始还客客气气,酒过三巡,凶相毕露。

梁启超一看耐心说服已无可能,便索性豁出去了,对龙济光吼道:

“我单人独马手无寸铁跑到你千军万马里头,我本来不打算带命回去。

我一来为中华民国前途求你们帮忙,二来也因为我是广东人,不愿意广东糜烂,所以我拼着一条命来换广州城里几十万人的安宁,来争全国四万万人的人格。

既已到这里,自然是随你们的便,要怎样便怎样!

”梁启超滔滔不绝地演说了一个多钟头,声音之大就像打雷,一面说一面不停地拍桌子,把桌子上的玻璃杯震得叮当作响,一时举座皆惊,左右皆靡。

梁启超这一吼,不仅救了自己一命,也逼着龙济光宣布独立。

粱启超一生经历过多次大风大浪,但他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也是他的性格使然。

他特别看重趣味,曾说:

“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底?

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底’,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

”“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地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

”梁启超的学问涉及面广,就是因为他的兴趣特别广泛。

他曾对子女说:

“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

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

梁启超一生多变,世所共知。

他的多变颇遭时人及后人诟病。

有人认为他一生所为学问除文学外都无大价值,不过于初学者有启迪之用,为他学问不能精深而感到惋惜;有人说他政治上“反复无常”——与康有为始合终分,与孙中山合作又对抗,对袁世凯先拥后反。

梁启超晚年对自己的学生说,他是有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的,绝不是望风转舵、随风而飘的投机者。

郑振铎认为,梁启超最伟大之处,最足以表现他的光明磊落的人格之处便是他的“善变”。

他的“屡变”,他的变不过是他变他的方法而已,他的宗旨、他的目的并未变,那就是爱国。

(有删改)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学术研究上,梁启超不管能否成功,都乐于创立大格局,着力于大规模的研究,而不肯安于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

B.汤觉顿劝龙济光反袁护国,却被龙济光部下枪杀,在这种情况下,梁启超仍只身赴虎穴,这一行动不仅体现出他的大勇,也体现出他的大仁。

C.梁启超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但他始终成不了老练的政治家,这固然与他的性格有关,但更是当时的政局使然。

D.梁启超因多变而学问不能精深,郑振铎虽然为此感到惋惜,但又认为“善变”“屡变”是梁启超光明磊落人格的体现,变的是方法,爱国宗旨始终未变。

E.文章运用多种手法刻画梁启超的形象,既有侧面描写,又有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从多个侧面生动再现了梁启超的风貌。

(2)

梁启超的“大智”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3)

文中多处引用了梁启超的话,有什么好处?

(4)

梁启超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这种生活”指的是什么?

你是怎样看“这种生活”的?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3.(20分)(2017高一下·连云港期末)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背粮

陈忠实

①在丰饶的关中平原两料庄稼因干旱绝收的年馑里,北边黄土高原的山区却获得少有的丰收,于是就形成了平原人向山里人要粮食的反常景观。

②山里不种棉花,白鹿原人背着一捆捆一卷卷家织土布,成群结队从各个村庄出来,汇集到几条通往进山峪口的南北向的官路上,背着口袋出山的人和背着布卷进山的人在官路上穿插交错,路面上被踩踏出半尺厚的粉状黄土。

好多人趁机做起地地道道的粮食掮客,他们从山里掮背回粮食,到白鹿镇兑换成布匹或者成衣,再掮背着布匹和衣服进山去兑换山民的包谷和谷子,用赚下的粮食养活婆娘和娃娃。

白鹿镇成为整个原上一个粮食集散重镇,红火的景象旷古未见。

③鹿三让他的女人把木柜里仅存的几丈纯白土布和丈余蓝格条子布一齐捆卷起来,再把大人和娃娃的新旧衣服捋码一遍,凡是当下穿不着的都叠捆起来。

女人挑来拣去作难不定唉声叹气。

鹿三却果断得多:

“救命要紧。

穿烂没啥受冷也不要紧,肚里没啥填不行喀!

”当他估摸布匹和衣服能够换得尽他一个人背的粮食时,就给白嘉轩告假:

“我明日进山背粮去呀,得走三五天。

”白嘉轩不假思索地:

“你去你去,得几天走几天,路上甭赶得太紧,当心出事,而今人都吃不上身子虚。

”鹿三转身要走的当儿,白嘉轩又说:

“三哥,让孝武孝义跟你一搭去。

”鹿三转过身笑着问:

“你叫娃去背粮不怕惹人笑话?

”白嘉轩:

“谁爱笑由谁笑去。

”鹿三就认真:

“孝武去行孝义去怕不行,娃太,甭背粮食光是跑路怕也跑不下来,来回好几百里哩!

”白嘉轩冷冷地:

“要是从场里把粮袋子挪到屋里,我就不让他去了,就是图了这个远!

让他跟你跑一趟有好处,他们兄弟俩也就知道粮食是个啥东西了。

我嘛……你把你那个二娃子也该引上。

”鹿三感动而又钦佩,回到屋里对女人诵叹不迭:

“嘿呀呀!

你看嘉轩这号财东人咋样管教后人?

咱们还娇贵兔娃哩不敢叫背粮去……”

④鹿三领着成年的孝武和未成年的孝义以及兔娃,四个人结伙搭帮在鸡啼时分上了路,太阳西斜时进入峪口。

进山和出山的人在峪口会合,有人在这儿搭下庵棚开起客栈,兼卖稀饭和包谷面饼子。

四个人歇息一会儿吃了自带的干粮又上路了……因为带着两个孩子而延缓了行程,五天的路程走了七天才回到白鹿村。

傍晚时分,孝武孝义在村口和鹿三兔娃分手后走进街门,孝义扑通坐到地上起不来了。

奶奶白赵氏首先看见归来的两个孙子,捧住孝义的脸嘘叹不止,孙子的双唇燥起一层黑色的干皮,嘴角淤着干涸的血垢,眼睛深深地陷下去了,抚着血泡摞着血泡的脚片痛不可支。

孝义苦笑着:

“爸呀我日后掉个馍花花儿都拾起来吃……”白嘉轩跟着仙草走到院子快活地逗儿子:

“三娃子你这下知道啥叫粮食了吗?

”孝武媳妇把一盆水端到院庭里,让自己的男人和弟弟孝义洗脸。

白嘉轩阻止:

“先甭洗脸。

把刚才背回来的粮食再背上——”白赵氏忍不住赌气地:

“再背到山里去?

”白嘉轩和颜悦色地:

“给他三伯背过去。

⑤白嘉轩佝偻着腰,领着孝武和孝义走进鹿三家的院子朗声:

“三哥!

娃们给你送粮来了。

”鹿三正躺在炕上歇腿,和女人先后跷出厦屋门槛,看见孝武孝义肩头扛着从山里背回来的粮食袋子,迷惑地问:

“你咋么又叫娃们背过来了?

那是给你背下的喀!

”白嘉轩:

“这回从山里背回来的都给你。

我等下回背回来再拿。

”孝武孝义放下粮食袋子,颠颠跛跛着走出院子去了。

⑥白嘉轩却幸灾乐祸似的笑:

“这回把碎崽娃子跑美咧!

这回碎崽娃子就明白啥叫个粮食咯!

(选自《白鹿原》,有删改)

(1)文章②段描写白鹿镇旷古未见的“红火的景象”,请说明这个细节在文中的主要作用。

(2)请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小说中白嘉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简要概括。

(4)请探究作品最后一段的意蕴。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4.(11分)(2017高一下·武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黄祖舜,福州福清人。

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权守尚书屯田员外郎,徙吏部员外郎,出通判泉州。

将行,言:

“抱道怀德之士,不应书干禄,老于韦布。

乞自科举外,有学行修明、孝友纯笃者,县荐之州,州延之庠序,以表率多士;其卓行尤异者,州以名闻,是亦乡举里选之意。

”下其奏礼部,遂留为仓部郎中,迁右司郎中、权刑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司兼侍讲。

进《论语讲义》,上命金安节校勘,安节言其书词义明粹,乃令国子监板行。

荐李宝勇足以冠军,智足以料敌,诏以宝为带御器械。

兼权给事中。

张浚薨,其家奏留使臣五十余人理资任,祖舜言:

“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

乞为之限制。

”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

户部奏以官田授汰去使臣,祖舜言:

“使臣汰者一千六百余人,临安官田仅为亩一千一百,计其请而给田,则不过数十人。

”事不行。

保义郎梁舜弼、汉弼,邦彦养孙也,并阁门祗候,祖舜言:

“阁门不可以恩泽补迁。

”知池州刘尧仁升右文殿修撰,知新州韩彦直升秘阁修撰,祖舜言:

“修撰本以待文学,不可幸得。

”故资政殿学士杨愿家乞遗表恩,祖舜言:

“愿阴济秦桧,中伤善类。

”皆寝其命。

秦熺卒,赠太傅,祖舜言:

“熺预其父桧谋议,今不宜赠帝傅之秩。

”追夺之。

迁同知枢密院事。

金主亮犯淮,刘汜败,王权走,上将诛权以厉其余,祖舜言:

“权罪当诛,汜不容贷。

刘锜有大功,闻其病已殆,权、汜诛,锜必愧忿以死,是国家一败兵而杀三将,得无快于敌乎?

”上嘉纳。

薨于官,谥庄定。

(节选自《宋史·黄祖舜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B.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C.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D.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

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孟子》中有: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祖舜认为,那些守道德讲仁义的读书人,不响应诏书求取俸禄,到老未仕。

所以,请求在科举以外,州县应该选拔举荐守道德讲仁义的读书人。

B.黄祖舜曾兼任侍讲,向朝廷进献《论语讲义》一书,受到好评,皇帝还让国子监刻板发行。

C.黄祖舜代理给事中一职时,对权贵家族之人如张浚家人、梁邦彦养孙等向朝廷提出的不合理请求,多次向皇帝进言阻挠。

D.金主完颜亮南侵,刘汜兵败,王权逃跑,皇帝要诛杀王权以儆效尤,黄祖舜制止了此事。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

②刘锜有大功,闻其病已殆,权、汜诛,锜必愧忿以死,是国家一败兵而杀三将,得无快于敌乎?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5.(7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怜愚诗

[明]宋应星

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

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1)

这两首诗的体裁是七言________,“自小刺头深草里”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

两首诗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

四、默写(共1题;共5分)

6.(5分)(2017·深圳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看到“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思及自己多年来的辛劳以及丈夫的负心,不由得悲从中来。

②一个积极上进的人,看到他人的长处,就会主动向那人看齐;看到他人的不足,就会如《论语》中所说的“________”那样认真反思自己。

③在《赤壁赋》中,苏子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获得快乐其实很简单:

把自然美景当作无穷无尽的资源,与朋友一同享用。

五、选择题(共1题;共2分)

7.(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某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对闯黄灯总是      ,认为只要不朝汽车撞,总会没事的。

(2)我们党中央现在       要求工农干部学习文化,因为学了文化以后,政治、军事、经济哪一门都可以学。

(3)你如果       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感情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A.不以为然   着重   随便    

B.不以为然   注重   随意    

C.不以为意   注重   随意    

D.不以为意   着重   随便    

六、语言表达(共4题;共12分)

8.(2分)(2017高一上·泉港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后,通过央视再次发力,推出一档集文化、益智、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电视竞猜节目《中国谜语大会》。

B.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抵御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C.据不完全统计,居民家中发生的燃气事故中,近九成事故都是因为燃具售后安装质量不合格或维修质量无保障的原因造成的。

D.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能否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其中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已经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

9.(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人总有一个信念:

宇宙是有秩序的 ②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 ③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④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⑤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

A.④②①⑤③    

B.①③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    

D.①③④②⑤    

10.(3分)(2017高一下·湖北期中)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①________,他将“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他不会置身事外,②________,令人如沐春风,有时还要像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点”,即收到“③(诗句)________”的奇效。

11.(5分)(2017·新乡模拟)下面是某留学机构的赴俄罗斯留学读研究生的申请方案示意图,请把它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七、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12.(5分)(2017高一下·滨海月考)小作文

题目:

我眼中的孟子(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44分)

1-1、

1-2、

1-3、

2-1、

2-2、

2-3、

2-4、

3-1、

3-2、

3-3、

3-4、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4-1、

4-2、

4-3、

4-4、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5-1、

5-2、

四、默写(共1题;共5分)

6-1、

五、选择题(共1题;共2分)

7-1、

六、语言表达(共4题;共12分)

8-1、

9-1、

10-1、

11-1、

七、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