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82775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docx

《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docx

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设计

题目:

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入学年月___2015年3月_________

姓名___刘效华___________

学号_____

专业___土木工程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

学习中心___周口学习中心________

指导教师___陈建华________

完成时间_2017_年_2_月____日

摘要

本文参照2015年和2016我国发生的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只介绍事故率最高的四种事故,分别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起重伤害。

首先介绍各类型事故的概念,然后列举15年16国内发生的典型事故,而后分析各类型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

同时,本文给出各类型事故的控制解决措施。

关键词

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1引言4

2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因素4

高处坠落5

物体打击6

坍塌7

起重伤害8

3施工危险因素控制措施8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1引言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为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参建各方工作关系协调。

其中,安全管理是放在第一位的。

但在实际工程实践中,为了节约成本、抢工期等原因导致安全事故事件屡屡发生。

2015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442起、死亡554人。

2016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634起、死亡735人。

 由于建设工程规模大、周期长、参与人数多、环境复杂多变、安全生产的难度很大。

对个人而言,安全就是生命;对企业来说,安全就是效益;对国家来说,安全就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分析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因素,了解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探索预防对策和措施,对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

2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因素

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因素是在工程施工中指能够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常见工程危险因素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坍塌、机械伤害、触电、车辆伤害、中毒和窒息、火灾等。

2015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按照类型划分,高处坠落事故235起,占总数的%;物体打击事故66起,占总数的%;坍塌事故59起,占总数的%;起重伤害事故32起,占总数的%;机械伤害、触电、车辆伤害、中毒和窒息等其他事故50起,占总数的%。

2016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按照类型划分,高处坠落事故333起,占总数的%;物体打击事故97起,占总数的%;起重伤害事故56起,占总数的%;坍塌事故67起,占总数的%;机械伤害、触电、车辆伤害、中毒和窒息等其他事故81起,占总数的%。

由近两年来事故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在房屋市政生产安全事故中,高处坠落事故高发,占据事故总数一半以上。

物体打击居第二位,约为15%,坍塌和起重伤害各占约10%,其它合计占约12%。

下文主要介绍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和起重伤害四种事故。

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事故是由于高处作业引起的,根据《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的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根据高处作业者工作时所处的部位不同,高处作业坠落事故可分为:

临边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洞口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攀登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悬空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操作平台作业高处坠落事故、交叉作业高处坠落事故等。

2016年7月15日18时30分许,山东省龙口市徐福街道东海园区金域蓝湾小区施工现场发生施工升降机坠落事故。

升降机自18层楼处坠落,机内共有8人,坠落发生后被立即送往医院,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

2017年2月19日9时许河南信阳市息县一在建商品楼盘的升降机突然从高处坠下,导致升降机内的3名工人死亡。

高处坠落事故,是建筑业的“三大伤害”之一,发生率最高、危险性极大。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高处坠落事故的致因因素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个主要方面。

从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主要表现为:

1)指派无登高架设作业操作资格的人员从事登高架设作业,比如项目经理指派无架子工操作证的人员搭拆脚手架即属违章指挥;

2)不具备高处作业资格(条件)的人员擅自从事高处作业,根据《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要定期体检,凡患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以及其它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3)未经现场安全人员同意擅自拆除安全防护设施,比如砌体作业班组在做楼层周边砌体作业时擅自拆除楼层周边防护栏杆即为违章作业;

4)不按规定的通道上下进入作业面,而是随意攀爬阳台、吊车臂架等非规定通道;

5)拆除脚手架、井字架、塔吊或模板支撑系统时无专人监护且未按规定设置可够的防护措施,许多高处坠落事故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6)高空作业时不按劳动纪律规定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等等。

(2)人操作失误,主要表现为:

1)在洞口、临边作业时因踩空、踩滑而坠落;

2)在转移作业地点时因没有及时系好安全带或安全带系挂不牢而坠落;

3)在安装建筑构件时,因作业人员配合失误而导致相关作业人员坠落。

4)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为作业或行动前不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是否安全而轻率行动,比如没有看到脚下的脚手板是探头板或已腐朽的板而踩上去坠落造成伤害事故,或者误进入危险部位而造成伤害事故。

从物的不安全状态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设施的材质强度不够、安装不良、磨损老化等,主要表现为:

1)用作防护栏杆的钢管、扣件等材料因壁厚不足、腐蚀、扣件不合格而折断、变形失去防护作用;

2)吊篮脚手架钢丝绳因磨擦、锈蚀而破断导致吊篮倾斜、坠落而引起人员坠落;

3)施工脚手板因强度不够而弯曲变形、折断等导致其上人员坠落;

4)因其它设施设备(手拉葫芦、电动葫芦等)破坏而导致相关人员坠落。

(2)安全防护设施不合格、装置失灵而导致事故,主要表现为:

1)临边、洞口、操作平台周边的防护设施不合格;

2)整体提升脚手架、施工电梯等设施设备的防坠装置失灵而导致脚手架、施工电梯坠落。

3)劳动防护用品缺陷,主要表现为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防滑鞋等用品因内在缺陷而破损、断裂、失去防滑功能等引起的高处坠落事故,有的单位贪图便宜,购买劳动防护用品时只认价格高低,而不管产品是否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导致工人所用的劳动防护用品本身质量就存在问题,根本起不到安全防护作用。

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是指失控的物体在惯性力或重力等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不包括主体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会对建设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伤害,甚至死亡。

特别是在施工周期短,人员密集、施工机具多、物料投入较多,交叉作业多时,易发生对人身的物体打击伤害。

最常发生的物体打击类型是:

(1)高处落物伤人,包括工具、材料、边角余料、脚手架杆、扣件等坠落伤人;

(2)堆垛材料较高不稳固而倾斜倒塌,对人员造成砸伤;

(3)机具设备带病运转、或人员违章操作造成工具、物料飞出对人员造成物体打

归纳分析以上物体打击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项:

(1)施工管理、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

1)在施工组织管理上,施工负责人对交叉作业重视不足,安排两组或以上的施工人员在同一作业点的上下方同时作业,造成交叉作业。

2)片面追求进度,不合理地安排作业时间,不合理地组织施工,要求工人加班加点,导致安全监管缺失。

3)安全监护不到位。

(2)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导致违章作业等人的不安全行为

1)工作过程中的一般常用工具没有放在工具袋内,随手乱放。

2)拆除的物料随意乱丢、乱堆放,甚至直接向地面抛扔建筑材料、杂物、建筑垃圾而不是使用吊车吊下来或用麻绳装袋溜放。

3)随意穿越警戒区,不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行走。

(3)安全技术及管理措施不到位,使用不规范的施工方法,造成物体处于不安全状态

1)物料堆放在临边及洞口附近,堆垛超过规定高度、不稳固。

2)不及时清理高处的边角余料等垃圾,导致边角余料由于振动、碰撞等原因而坠落。

(4)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穿戴不到位,劳动保护措施不全面

1)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没有按照要求佩戴安全帽,或者安全帽不合格。

2)平网、密目网防护不严,不能很好地封住坠落物体。

3)脚手板未满铺或铺设不规范,作业面缺少踢脚板。

4)拆除工程未设警示标志,周围未设护栏或未搭设防护棚。

坍塌

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伤害、伤亡的事故,如土方坍塌、脚手架坍塌、模板坍塌、改建及拆除工程的坍塌等。

2016年11月24日,江西宜春市丰城发电厂三期在建项目发生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造成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74人死亡,2人受伤。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事故是指在进行各种起重作业(包括吊运、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重物(包括吊具、吊重或吊臂)坠落、夹挤、物体打击、起重机倾翻、触电等事故。

适用于统计各种起重作业引起的伤害。

起重作业包括:

桥式起重机、龙门起重机、门座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悬臂起重机、桅杆起重机、铁路起重机、汽车吊、电动葫芦、千斤顶等作业。

如:

起重作业时,脱钩砸人,钢丝绳断裂抽人,移动吊物撞人,钢丝绳刮人,滑车碰人等伤害;包括起重设备在使用和安装过程中的倾翻事故及提升设备过卷、蹲罐等事故。

2015年8月21日下午3时,位于武汉市硚口辛家地北路附近一处工地内,一座塔吊在安装过程中发生倾覆,正在施工的6名安装工人从塔吊上坠落,此次事故共造成了4名工人死亡,2名工人受伤。

3施工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安全管理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其重点是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实施责任管理

(1)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

抓制度落实、抓责任落实,定期检查安全责任落实情况。

(2)建立、完善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组织。

有组织、有领导的开展安全管理活动,承担组织、领导安全生产的责任。

(3)施工项目应通过监察部门的安全生产资质审查,并得到认可。

(4)一切管理、操作人员均需与施工项目签定安全协议,向施工项目做出安全保证。

(5)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应认真、详细的纪录,作为分配、补偿的原始资料之一。

项目安全员安全教育与训练

(1)一切管理、操作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基本条件与较高的素质。

(2)具有合法的劳动手续。

临时性人员须正式签订劳动合同,接受入场教育后,才可进入施工现场和劳动岗位。

(3)没有痴呆、健忘、精神失常、癫痫、脑外伤后遗症、心血管疾病、晕眩,以及不适于从事操作的疾病。

(4)没有感官缺陷,感性良好。

(5)具有适于不同层次操作所必须的文化。

(6)输入的劳务,必须具有基本的安全操作素质。

经过正规训练、考核,输入手续完善。

(7)安全教育、训练。

包括知识、技能、意识三个阶段的教育。

(8)安全知识教育、训练。

使操作者了解、掌握生产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9)安全技能训练。

使操作者逐渐掌握安全产技能,获得完善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减少操作中的失误现象。

(10)安全意识教育。

在于激励操作者自觉坚持实行安全技能。

(11)安全教育的内容随实际需要而确定。

受季节自然变化影响时,针对由于这种变化而出现生产环境,作业条件的变化所进行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增强安全意识,控制人的行为,尽快适应变化,减少人为失误。

(12)结合施工生产的变化,适时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一般每十天组织一次较合适。

结合生产组织安全技能训练,干什么训练什么,反复训练、分步验收。

以达到出现完善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划为一个训练阶段。

(13)采用新技术,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推行新工艺之前,应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技能、意识的全面安全教育,激励操作者实行安全技能的自觉性。

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的形式有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三种。

(1)安全检查的形式及作业标准化

1)安全检查的内容主要是查思想、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事故处理。

2)施工项目的安全检查以自检形式为主,是对项目经理至操作,生产全部过程、各个方面安全状况的检查。

检查的重点以劳动条件、生产设备、现场管理、安全卫生设施以及生产人员的行为为主。

发现危及人的安全因素时,必须果断的消除;

3)各级生产组织者,应在全面安全检查中,透过作业环境状态各隐患,对照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检查对安全生产认识的差距;

(2)对安全管理的检查

1)安全生产是否提到议事日程上,各级安全责任人是否坚持“五同时”;

2)业务职能部门、人员,是否在各自业务范围内,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

专职安全人员是否在位、在岗;

3)安全教育是否落实,教育是否到位;

4)工程技术、安全技术是否结合为统一体;作业标准化实施情况;

5)安全控制措施是否有力,控制是否到位,有哪些消除管理差距的措施;

6)事故处理是否符合规则,是否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

(3)安全检查的组织

1)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制度要求的规模、时间、原则、处理、报偿全面落实;

2)成立由第一责任人为首,业务部门人员参加的安全检查组织;

3)安全检查必须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有整改、有总结、有处理。

(4)安全检查的准备

1)思想准备。

2)业务准备。

(5)安全检查方法常采用的有一般检查方法和安全检查表法。

1)一般检查方法看、听、嗅、问、查、验、析。

2)安全检查表法。

(6)安全检查的形式

1)定期安全检查定期安全检查的周期,施工项目自检宜控制在10~15D。

班组必须坚持日检。

季节性专业性安全检查,按规定要求确定日程。

2)突击性安全检查指无固定检查周期,对特别部门、特殊设备、小区域的安全检查,属于突击性安全检查。

3)特殊检查特殊安全检查包括,对有特殊安全要求的手持电动工具,电气、照明设备,通风设备,有毒有害物的储运设备进行的安全检查。

(7)消除危险因素的关键

1)安全检查的目的是发现、处理、消除危险因素,避免事故伤害,实现安全生产。

消除危险因素的关键环节,在于认真整改,确实把危险因素消除。

对于那些因种种原因一时不能消除的危险因素,应逐项分析,寻求解决办法,安排整改计划,尽快予以消除。

2)安全检查后的整改,必须坚持“三定”和“不准不拖”,不使危险因素长期存在而危及人的安全。

3)“三定”是指消除检查后发现的危险因素的态度。

三定即为定具体整改责任人,定解决与改正的具体措施,限定消除危险因素的整改时间。

在解决具体的危险因素时,凡借用自已的力量能够解决的,不推拖、不等不靠,坚持组织整改。

自己解决有困难时,应积极主动寻找解决办法,争取外界支援以尽快整改。

不把整改的责任推给上级,也不拖延整改时间,以尽量的速度,把危险因素消除。

(8)作业标准化按科学的作业标准规范人的行为,有利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

1)制定作业标准,是实施作业标准化的首要条件。

作业标准必须具有操作性和针对性、简单化、专业化。

2)作业标准必须考虑到人的身体运动特点和规律,作业场地布置、使用工具设备、操作幅度等,应符合人机学的要求。

3)反复训练,达标报偿

(9)组织施工劳务时应注意的安全生产问题组织工人特别是零散工人做劳务时,除对他们的技术素质以及身体状况履行各种必须的考核与检查之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对录用的所有工人,都要进行安全技术知识培训,要让进场的工人了解该项目的有关安全要求;掌握自身的施工安全技术,提高安全自保能力。

2)要与录用的劳务单位或个人签定用工合同,明确双方的义务和责任,确定违约违纪的处罚方法,特别是安全生产方面的各种要求和规定。

安全管理的内容

(1)安全监督重点内容安全监督的重点内容内容说明现场安全管理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必须有针对性:

安全技术交底针对任务进行书面交安全纪律牌;施工公告牌;安全标志牌;安全标语牌;现场道路通畅程序;场区排水情况;材料、构件堆放情况。

安全“三宝”使用指安全帽(包括女工帽)、安全带和安全网(平网、立网、围网)。

洞口防护指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出入(通道)口、井字架进料口和门式架进料口。

临边防护指阳台周边、楼层周边、层面周边、施工楼层周边、卸料台周边斜道(跑道)周边、侧边道路防护、侧边民房防护。

脚手架据资料介绍,从脚手架上坠落的事故占高处坠落事故的50%。

龙门架、井架等起重作业设备重点检查缆风绳锚桩和限位保险装置。

施工用电与周围高压线的保护措施。

电线破皮漏电现象。

现场照明是否使用安全。

防触雷措施对于塔吊或长臂起重机,应有防雷电措施。

施工机具机械防护措施,做到轮有罩、轴有帽。

(2)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安全技术要求

(3)施工现场“三保”“四口”安全和防护施工现场人员和场地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和安全网。

对楼梯口、通道口、电梯井道口和预留洞口等容易造成人员安全事故的场所按规范要求加设防护,保证施工人员的绝对安全。

(4)安全防护材料主要有:

安全帽、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漏电保护器、低压灯泡、防爆灯头、安全带、防护手套、护目镜等。

总之,事故隐患无处不在,如不加以控制随时可能爆发事故。

在企业内部,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操作工人,每一位员工的言行都会给企业安全管理带来不同的效果,所谓“严是爱、松是害、放松管理事故来”,就是这种关系的体现。

所以我们每一位员工,包括管理人员,在生产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控制事故隐患,同时,还要督促周围的作业人员遵章守纪,做到生产全过程的安全,惟有如此,事故隐患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并最终被消除在萌芽状态中,真正实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