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基本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840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塘基本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巴塘基本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巴塘基本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巴塘基本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巴塘基本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巴塘基本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巴塘基本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巴塘基本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巴塘基本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巴塘基本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巴塘基本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巴塘基本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巴塘基本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巴塘基本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巴塘基本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巴塘基本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巴塘基本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巴塘基本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巴塘基本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巴塘基本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巴塘基本资料.docx

《巴塘基本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塘基本资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巴塘基本资料.docx

巴塘基本资料

第1章概述

1.1项目背景

1.1.1规划背景及编制过程

1、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加大

近年来,党和政府提出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放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加大,西部大开发战略也从重点支持中心城市转向对民族落后地区的扶持。

2010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推动四省藏区发展,把各省藏区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动员全省各方面力量支持这些地区发展,确保四省藏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围绕加快促进四川藏区跨越式发展这一主题,四川省委省政府确立了“一条主线、三个加强”的藏区工作总体思路,重点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民生、特色优势产业等领域的建设,确保四川藏区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基于以上思路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藏区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和不断加大的投资力度及更加倾斜的产业政策。

目前是国家对民族地区投入力度最大的时期,巴塘县的发展获得了新的机遇,巴塘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边缘,是四省与西藏交界的重要节点城市,在民族发展和民族团结中具有特殊意义。

2、四川省委关于加快藏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

省委在九届四次全会上,明确作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决策,要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甘孜州委2011年8月8日常委扩大会议也提出了走“小型、精品、特色”城镇化道路的规划理念,对区域内城镇空间发展和交通一体化、区域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协调布局、保护生态环境、推行新型城镇化、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新时期甘孜州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词。

3、省委、省政府打造金沙江流域稻城亚丁国际旅游圈

2012年5月,《金沙江流域大香格里拉(四川)国际精品旅游区总体规划》通过了省专家的技术审定;规划要求推动生态资源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和旅游区生态建设,使生态资源得到科学、有效利用,并与生态恢复和保育相结合,实现依托生态发展旅游、以旅游涵养生态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要求从“景区型”走向“景区牧区”并举的旅游发展格局,加快旅游产业要素聚集化发展、产业整合发展。

以大旅游、大产业的视野观,确立旅游业在藏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地位,打破旅游产业传统边界,大力延伸产业领域,深度拓展涉旅要素体系,强调旅游业与乡村、城镇建设、与农牧、文化、森林等其它产业发展和布局的综合协调,打造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巴塘县位于《金沙江流域大香格里拉(四川)国际精品旅游区总体规划》中的重点发展区域,是旅游北环线上的重要节点和旅游目的地,在未来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4、巴塘县外部交通环境不断改善

建设西部经济高地是四川省在认真研究经济规律和充分审视省情趋势后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甘孜州作为四川省五大经济区之一——川西北经济区的主体,将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生态农业生产条件及丰富的水电能源,成为川西北发展潜力巨大的区域增长极;巴塘县地处川、滇、藏三省结合部,是四川西部经济对外发展的“桥头堡”,其经济的发展,具有最要的意义。

得益于四川省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部署,国省干道、高速公路(川藏高速)、铁路(川藏铁路)和周边县的旅游机场(亚丁机场修建)提速建设将为巴塘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

受惠于枢纽战略,未来巴塘的交通区位优势将更为明显,由此带来的发展空间也将更为广阔。

同时县域内的G318作为州域体系交通中的重要横向交通,巴白路、竹茨路以及国道215公路共同作为州域体系交通中的纵向交通。

随着大交通的改善,巴塘县域经济社会将得到高速的发展。

5、甘孜州结合民族地区民俗旅游带动新农村建设

为强力推进甘孜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州结合民族地区民俗旅游全力带动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重点打造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旅游村寨,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和村寨面貌,提高村民收入和幸福指数,推动新农村可持续发展。

1.1.2项目建设目的和内容

本项目的目的:

保障供水安全、提高供水水质;节约能耗和资源,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优化运行管理,改善环境,强化服务。

解决镇区居民、工业生产和市政用水问题。

本项目的主要内容:

⑴分析给水工程现状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现状给水系统的改造利用措施及新建方案。

⑵根据城市现状和自然河流水系流域分布情况,合理分析水质、水量,确定给水水源,明确给水厂规模、厂址和用地范围。

布置城市给水管网,根据水力计算结果,科学确定给水管道管径,合理选择管材类型。

结合城市规划和发展趋势,提出分期建设安排。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第29次会议于2002年8月29日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1号公布,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城市供水条例》(国务院,1994年7月19日发布)

5.《四川省城市供水条例》(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1年7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6.《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2011年11月25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修订,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7.《取水许可证制度实施办法》(国务院,1993年8月1日发布)

8.《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建设部,2004年7月23日修正)

9.《城市供水水行业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

1.3编制范围

本项目近期包括巴塘县中心城区(夏邛镇茶雪村、中真村、通嘎顶村、茶树山村、独角龙村、四里龙村、道冉村)和党巴乡、竹巴笼乡,远期为总体规划确定的远期(2030年)建设范围。

1.4编制原则

集中取水,统一供水,发挥规模效益,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

保护水文地质环境,保证城市供水安全。

1.社会、环境、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本次给水规划的出发点是促进巴塘镇的可持续发展,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水环境质量,达到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统一。

2.全局出发,统筹规划,兼顾总体与局部关系的原则。

本次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统筹考虑老城区和新建城区的城市给水系统建设。

3.实事求是,合理确定规模。

依据用水发展的实际情况,正确处理城镇、工业、农业用水关系,合理预测用水需求,确定对应的城镇供水设施的规模、范围,科学布局给水设施和各级给水管网系统。

4.提高供水水质、保障供水安全。

5.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符合国家建设方针、技术政策,突出建设与改造的经济性、可行性。

第2章项目区概况

2.1项目区城市性质与规模

2.1.1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是对城市重要职能的概括。

根据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构想”界定,城市性质是指:

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根据城市主要职能的分析和巴塘县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趋势,确定新版规划巴塘县城市性质为:

中国弦子之乡,康巴历史文化名城,以发展旅游、商贸为主的生态宜居城市。

2.1.2历史概况

巴塘,古为部落之地,周曰戎,秦称西羌,汉系白狼国。

汉永平年间,益州刺史梁国朱辅向白狼国宣示汉德,白狼王慕化归义,举种贡奉。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魏、晋、南北朝,白狼国一直立于西南部落之林。

唐武德元年,白狼国举土内附。

唐乾封二年,白狼国被西藏吐蕃王朝第三十二世赞普松赞干布所灭,从此巴塘受吐蕃统治。

南宋淳佑十二年(1252年),忽必烈以兀良合台为先锋的西路大军征服南诏,西南各地归属,巴塘也在其列。

元代,朝廷对藏区实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巴塘属吐蕃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及奔不招讨司管辖。

明隆庆二年至崇祯十二年(1568至1639年),云南丽江土知府纳西族木氏土司攻占巴塘。

明崇祯十二年底,青海蒙古族和硕特部南下打败木氏土司,结束了木氏土司在巴塘等地71年的统治,巴塘转隶青海和硕特部固始汗统治。

康熙三年(1646年),西藏军队占领巴塘,从此到康熙五十八年(1701年)清廷收复巴塘为止,西藏统治巴塘55年。

雍正四年(1726年),巴塘、理塘划入四川,宁静山以南的中甸、阿墩子划归云南。

自此,巴塘所属之奔子栏以南地域归云南管辖。

清光绪三十四年(1608年),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奏准裁革巴塘土司,改设流官,同时,将巴塘改为巴安县,同年7月,升为巴安府,此为巴塘县治之始。

民国三年(1914年),北京政府以川边为特区,治所康定,巴安县隶川边特别行政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康藏双方签定《岗拖协议》(又称汉、藏暂订停战条件),议定康藏双方以金沙江为防线,至此,巴安县所属金沙江以西的莽岭、竹巴笼、廓布等地随之离治归藏。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西康省政府成立,巴安县属西康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巴安县宣告和平解放。

1950年8月,巴安县临时人民政府成立,11月隶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

1951年3月,正式成立巴安县人民政府,同年10月,经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巴安县改为巴塘县。

1955年10月,西康省撤消,巴塘县改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至今。

1978年7月,义敦县撤县,措拉区及其所属沙溪、茶洛、德达、列衣四乡和热柯区的波密乡划入巴塘管辖。

1992年11月,经省州政府批准,将白松乡、茨巫乡、贡波乡(不包括热思村)划归得荣县。

从1908年巴安建县开始,到2012年为止,巴塘建县104年。

2.1.3行政区划

2012年末,全县辖1镇(夏邛镇),18个乡(拉哇乡、竹巴龙乡、党巴乡、茶洛乡、措拉乡、列衣乡、德达乡、莫多乡、松多乡、波戈溪乡、甲英乡、苏哇龙乡、昌波乡、中心绒乡、地巫乡、波密乡、亚日贡乡、中咱乡),122个行政村,其中夏邛镇为县政府所在地。

本项目工程覆盖区域主要包括巴塘县中心城区(夏邛镇茶雪村、中真村、通嘎顶村、茶树山村、独角龙村、四里龙村、道冉村)和与县城邻近的党巴乡、竹巴笼乡。

2.1.4项目区人口规模

1、人口组成

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和城镇化水平有统计局、公安局、计生局、人口普查等不同的口径。

本规项目使用城市人口概念采用住建部口径,以便为实际居住在县城的所有常住人口提供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包括以下三类:

(1)城市或城镇建成区内非农业人口,以公安局、统计局统计数据为准。

(2)建成区居住的农业人口。

(3)建成区内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包括学生、保姆、建筑工人、商贸流动人员等,以及包括部队、监狱等特殊人口。

2、现状规模核定

根据巴塘县统计资料和六普数据,2012年底全县辖1镇18乡,全县总人口52270人,农业人口45556人,非农业人口6714人。

根据巴塘县统计局提供数据,县域城镇人口1.25万人,其中县城人口为1.05万人(未包括县城周边的移民安置点约2000人),城镇化水平23.6%。

项目区现状人口统计见下表。

项目区人口情况调查表(2012年)

镇乡名称

总人口

非农业人口

城镇人口

夏邛镇

10953

5361

12500(包括县城周边的移民安置点约2000人)

党巴乡

2867

95

85

竹巴龙乡

2140

87

108

3、项目区人口预测

巴塘2000年县城人口为0.9万人,2012年县城人口为1.25万人,2000—2012年12年间县城人口年均综合增长率为3%。

考虑到中期随着中心城区生活环境的改善,随着巴塘区域交通设施的不断建设完成,旅游产业及生态产业的发展,城市吸引力提升,巴塘县城人口的增长速度将提高。

远期考虑县城人口基数增加,县城人口的增长速度将降低,人口吸引能力将趋于稳定。

由此预测到2030年县城人口增长率为4.0%,项目区内人口预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巴塘县城规划期内人口增长速度及其预测结果

现状(2012)

近期(2015)

中期(2020)

远期(2030)

增长率(%)

3.0

4.0

4.5

4.5

夏邛镇(万人)

1.25

1.41

1.76

2.73

党巴乡(万人)

0.29

0.31

0.38

0.59

竹巴龙乡(万人)

0.21

0.23

0.28

0.44

2.1.5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12年巴塘县生产总值(GDP)78752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066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1年同期增长12.1%。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1518万元,比增6.0%;第二产业完成35133万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完成22010万元,增长9.2%。

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3:

42:

35,调整为27:

45:

28,第一产业同上年持平,第二产业上升了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了1个百分点。

全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0817万元,同比增长11.3%。

城镇化率23.6%,工业化率16.0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71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336元,现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

1。

2012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64公顷,与去年持平。

全年粮食产量12984吨,较上年增5.5%。

全年各类牲畜存栏183458头(只、匹),较上年减7.1%,牲畜总增、出栏、商品三率为27%、28.29%、22.03%,较上年分别增0.01、0.38、0.31个百分点,全年肉类产量3639吨,较上年增长7.4%,牛奶产量4762吨,较上年增长0.2%。

2.2自然条件

2.2.1地理位置

巴塘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金沙江中游东岸的川、滇、藏三省(区)结合地带;地跨东经98°57ˊ53"-99°44ˊ21",北纬29°2ˊ9"-30°37ˊ50"。

东与理塘县、乡城县接壤;南与得荣县毗邻;西以金沙江中心为界与西藏的贡觉、芒康和云南的德钦等县相望;北与白玉县相连。

全县南北长176.89公里,东西宽72.48公里,幅员7852平方公里,2012年全县总人口52270人。

县城位于巴塘县域中部,县政府驻地为夏邛镇,海拔约2580米,距州府(康定)约483公里,距省图1:

巴塘地理位置图

会(成都)约851公里。

2.2.2地形地貌

巴塘地处横断山脉北段金沙江中游东岸的河谷地带,其地形随金沙江走向由北向东南倾斜,并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之势,最高峰党吉曾然峰,海拔6060米,最低处为县域西南角,海拔2240米,相对高差悬殊。

境内地貌属“川西高山、高原区”中的“金沙江东岸极高山亚区”,按照其特征分为北部极高山区、中南部高山峡谷区和中东部半高山、山原区。

北部极高山区:

位于县境北部海拔3300米以上地区,地处巴曲、莫曲、定曲的上游和发源地,包括措拉区的茶洛、措拉、列衣、德达,雅哇区的甲英、波戈溪,中咱区的波密、亚日贡等8个乡,面积4207.1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3.58%。

本区除北东部丘状高原外,其余均为极高山峡谷地形,主要山峰均在海拔50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达1000~1200米,且山体高大,山脊呈锯齿状,坡面嶙峋,多悬崖绝壁,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

山原海拔一般在4600米左右,在其分水岭附近较为开阔平坦,有古冰川作用遗留的湖泊群,其中的措木龙、毛垭坝、刀许一带尤为突出,地势开阔,地表呈波状起伏,河道浅切,迂回曲折。

中南部高山峡谷区:

位于金沙江东侧的河谷地段和巴曲、莫曲、定曲下游的干旱河谷地带,包括夏邛区的党巴乡、夏邛镇、竹巴笼,中心绒区的苏哇龙、昌波、中心绒、地巫等7个乡镇,面积为2015.6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5.67%,海拔均在2800米以下。

本区河流深切,多呈“V”型河谷,山高、坡陡、谷深,山体被河流和洪水切割剧烈,裸岩、滑坡随处可见,冲沟较多,风化及风蚀严重,冲沟和支流与金沙江汇合处形成大量的堆积物和面积不等的洪、冲积扇。

中东部半高山、山原区:

位于巴曲、莫曲中游半高山和山原地带,包括雅哇区的松多、莫多,夏邛区的拉哇和中咱区的中咱等4个乡,面积为1629.2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0.75%,其海拔在2800~3300米之间,本区高山和峡谷对照鲜明,河流切割仍较剧烈,但河滩比较宽阔,谷地与高山相对高差一般在2000~3000米左右,特别是中咱一带谷间宽阔,河漫滩宽,呈台阶地发育。

2.2.3地质条件概况

巴塘县城四面环山,两面临河,区内共分为三级阶地,其中一级阶地阶面不平整,宽窄不一,沿两河分布,地基承载力较强,无不良地质现象;二级阶地,即巴塘冲洪积裙,面积广阔,状如宽扇,地形较为平坦,地势由东南倾向北西,坡度在2-3%之间,地质条件单一,地基承载力强,无不良地质现象;三级阶地,即沿山麓一带,地质条件复杂,有冲沟、滑坡、泥石流及断裂破碎边坡等不良地质现象。

整个县城处于巴塘断裂带上,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烈度为8-9度,属中强震区,区域稳定性较差。

由于县城主要坐落在高出河水面几米至几十米的冲洪积裙上,洪水对城区不构成威胁。

2.2.4地质灾害概况

巴塘县地质灾害主要发育于玛曲河流域中下游及金沙江东岸拉哇乡至地巫乡一段,沿国道318线海子山~竹巴笼段和县乡公路竹巴笼~地巫乡段分布。

涵盖县内列衣乡、措拉区、波戈溪乡、莫多乡、党巴乡、夏邛镇、拉哇乡、竹巴笼乡、苏哇龙乡、昌波乡、中心绒区、地巫乡及亚日贡乡。

上述区域地质灾害分布较集中,危害性大,其中党巴乡、莫多乡段地质灾害的危害相对较小;县境北部甲英乡、松多乡、茶洛乡~德达乡以北区域,中部波戈溪以南、鹦哥嘴~索日拉卡以东、波密以北区域内据调查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地质灾害不发育。

各行政乡(镇)的地质灾害点发育分布极不均匀,主要是沿318国道,巴(塘)得(荣)公路等展布。

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点相对发育,单个乡镇灾害点数超过或达到5处,如夏邛镇(8处)、党巴乡(15处)、莫多乡(9处)、波戈溪乡(9处)、措拉乡(8处)、昌波乡(6处)、中心绒乡(5处);极高山、高山—山原区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较低。

2.2.5气象特征

1)气候

根据巴塘县所处的地理位置,因其海拔高度、南北走向的山脉和大气环流的影响,除金沙江河谷地带属亚热带季内气候外,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具有冬长夏短、垂直气候明显和雨热同季三大特点。

冬长夏短,四季变化不分明,干雨同季:

根据巴塘县气象站、得荣气象站气象资料记载和对气温标准的划分,县境南部的金沙江河谷地带,春、秋季230天;夏季20天;冬季115天。

金沙江河谷以北、以东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递增,气温随之递减,春、秋两季长达235天,冬季长达135天,无夏。

由于大气环流的影响,县境内表现为雨热同季,干季严寒。

垂直气候明显:

县境北部地区,海拔多在4500m以上,而南部的最低处仅2240m,县境内由南向北依次出现山地亚热带、山地寒温带、山地温带、山地寒温带、山地亚寒带等多种气候类型。

海拔2400m以下的南部河谷地带的如苏哇龙、王大龙、昌波、中心绒等地,由于地形封闭,冷空气难以侵入,焚风效益明显,形成温暖、干燥、少雨的山地亚热带气候;海拔2400m~3300m的中部地区,由于海拔高度的影响,气温冷暖交替,甚至一山四季的气候特点的山地温带、暖温带;海拔3300m以上的北部地区,地势高亢,山脉纵向排列,易遭受到北方冷空气的侵袭,形成气候冷湿特点的山地寒温带、亚寒带。

雨热同季:

县境内海拔3400m~3500m地带为雨热同季地区,3400m以下和3500m以上地区则成倒马鞍型递减。

一般降雨量的分布特点是高山多于河谷,背风多于迎面风,阴坡多于阳坡。

2)气温及日照

巴塘县地处金沙江流域,县境南部和西南部的金沙江河谷及其支流的下游地区为13.8~16.0°C;中部地区11.3~13.8°C;北部地区4.5~11.2°C。

县城年平均气温12.6°C,温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7°C,最低气温-4.7°C;温度最高月7月平均气温17.6°C。

巴塘县境内均有无霜期,其中县城及附近为151~184天;金沙江河谷地带195~294天;高山、极高山地带71~122天。

巴塘县光热资源较丰富,年均日照时数2450.6小时,冬春季天气晴朗,光照强烈,蒸发量大,干旱突出。

3)降雨量

巴塘县降雨量由南向北逐渐递增,全县降雨量范围约在200mm~950mm之间,其中北部松多、波戈溪等地多年降雨量为379mm~936mm,年平均降雨量648mm;县城及附近降雨量232mm~687mm,年平均降雨量467mm;南部河谷地区降雨量最少为189mm~439mm,平均年降雨量为318mm;年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分配也不均匀,最多降雨量年分较最少降雨量年分的雨量相差两倍以上,降雨量主要集中于6~9月。

自1991年以来,在大气环流的演变过程中,降水较八十年代普通偏多,年均降水量在474mm以上,有的年份还出现暴雨或大降水过程。

尤其是1998年,县城及附近年降水量达828.8mm,不但创历史最高值,而且为全县常年年均降水总量的174.7%,造成了巴塘县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图2:

为巴塘县降雨量直方图)。

巴塘属亚热带气候,冬长夏短,四季变化不分明,干雨季分明;垂直气候明显;雨热同季。

年无霜期184天。

气温:

年平均气温12.7°C,最高气温37.9°C,最低气温-11.7°C,一月最冷,七月最热。

降雨量:

多年平均降雨量469.7毫米,一日最大降雨量42.4毫米。

相对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47%。

蒸发量: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11.4毫米。

日照:

常年平均日照时数2644.4小时。

风:

南风为主导风向,年平均风速为1.4m/s,年最大风速为30m/s。

巴塘县气侯特征统计表表2-2

年平均气温(℃)

年极端最高气温(℃)

年极端最低气温(℃)

年平均相对湿度(%)

年平均总蒸发量(mm)

年平均无霜期(天)

12.7

37.9

-11.7

47

1811.4

202

年平均总降雨量(mm)

一日最大降雨量(mm)

年平均日照总时数(小时)

年最多风向(W/S/E/N)

年平均风速(米/秒)

年最大风速(米/秒)

469.7

42.4

2644.4

S

1.4

30

备注

严禁有偿、无偿向第三方提供或泄露以上气象资料,如违反我局有权追究责任。

巴塘县气象局

2.2.6水文特征

巴塘县境内的河流均属金沙江水系。

金沙江由北向南通过县西境,其主要支流有巴曲、莫曲和定曲。

1)金沙江(巴塘段):

金沙江自白玉县沙马乡与巴塘县甲英乡交界的水车系入境,沿巴塘县与西藏、云南的边界流经县内的甲英、拉哇、夏邛镇、竹巴笼、苏哇龙、昌波、中心绒、地巫等8个乡镇,从地巫乡的四顶坝村出境,全长167.1Km,其平均流量为943m³/秒,年径流量为297.19亿m³。

巴塘县水系图

2)巴曲:

巴曲发源于措拉区的扎金甲博冰川之下,为冰川型河流。

从北到南贯穿县内的茶洛、沙溪、德达、列衣、波戈溪、松多、莫多、党巴、夏邛等9个乡镇,在川藏公路412Km处注入金沙江,全长147Km,其平均流量为52.1m³/秒,年径流量为16.43亿m³。

巴曲上游的支流德曲发源于海子山麓,流经措拉区的德达乡和列衣乡,并在列衣乡境内与巴曲交汇;巴曲下游的支流巴久曲发源于藏巴拉山北麓,流经夏邛镇的巴邛西、鹦哥嘴、曾然通、扎西干戈,在县城西南的曲堆顶汇入巴曲。

3)莫曲

莫曲发源于藏巴拉山南麓,为冰川型河流。

流经县内的亚日贡、中咱、昌波3个乡,全长90Km,平均流量为19.3m³/秒,年径流量为6.09亿m³。

于昌波河口注入金沙江。

4)定曲

定曲发源于理塘县的哈呷拉,流经巴塘县的波密乡,并于波密乡与乡城县定波乡交界处出境,县内流程35Km,其平均流量为32m³/秒,年径流量为10.34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