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工艺设计规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899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3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CB工艺设计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PCB工艺设计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PCB工艺设计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PCB工艺设计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PCB工艺设计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PCB工艺设计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PCB工艺设计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PCB工艺设计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PCB工艺设计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PCB工艺设计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PCB工艺设计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PCB工艺设计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PCB工艺设计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PCB工艺设计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PCB工艺设计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PCB工艺设计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PCB工艺设计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PCB工艺设计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PCB工艺设计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PCB工艺设计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CB工艺设计规范.docx

《PCB工艺设计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CB工艺设计规范.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PCB工艺设计规范.docx

PCB工艺设计规范

2004-7-9页

1页

Powermyworkroom

PCB工艺设计规范

1.目的

规范产品的PCB工艺设计,规定PCB工艺设计的相关参数,使得PCB的设计满足可生产

性、可测试性、安规、EMC、EMI等的技术规范要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构建产品的工艺、技

术、质量、成本优势。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电了产品的PCB工艺设计,运用于但不限于PCB的设计、PCB投板工

艺审查、单板工艺审查等活动。

本规范之前的相关标准、规范的内容如与本规范的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范为准。

3.定义

导通孔(via):

一种用于内层连接的金属化孔,但其中并不用于插入元件引线或其它增强

材料。

盲孔(Blindvia):

从印制板内仅延展到一个表层的导通孔。

埋孔(Buriedvia):

未延伸到印制板表面的一种导通孔。

过孔(Throughvia):

从印制板的一个表层延展到另一个表层的导通孔。

元件孔(Componenthole):

用于元件端子固定于印制板及导电图形电气联接的孔。

Standoff:

表面贴器件的本体底部到引脚底部的垂直距离。

4.引用/参考标准或资料

TS—S0902010001<<信息技术设备PCB安规设计规范>>

TS—SOE0199001<<电子设备的强迫风冷热设计规范>>

TS—SOE0199002<<电子设备的自然冷却热设计规范>>

IEC60194<<印制板设计、制造与组装术语与定义>>(PrintedCircuitBoarddesign

manufactureandassembly-termsanddefinitions)

IPC—A—600F<<印制板的验收条件>>(Acceptablyofprintedboard)

IEC60950

5.规范内容

5.1PCB板材要求

5.1.1确定PCB使用板材以及TG值

确定PCB所选用的板材,例如FR—4、铝基板、陶瓷基板、纸芯板等,若选用高TG值的

板材,应在文件中注明厚度公差。

5.1.2确定PCB的表面处理镀层

确定PCB铜箔的表面处理镀层,例如镀锡、镀镍金或OSP等,并在文件中注明。

机密

焊盘两端走线均匀

焊盘与铜箔间以”米”字或”十”字形连接

2004-7-9页

2页

Powermyworkroom

5.2热设计要求

5.2.1高热器件应考虑放于出风口或利于对流的位置

PCB在布局中考虑将高热器件放于出风口或利于对流的位置。

5.2.2较高的元件应考虑放于出风口,且不阻挡风路

5.2.3散热器的放置应考虑利于对流

5.2.4温度敏感器械件应考虑远离热源

对于自身温升高于30℃的热源,一般要求:

a.在风冷条件下,电解电容等温度敏感器件离热源距离要求大于或等于2.5mm;

b.自然冷条件下,电解电容等温度敏感器件离热源距离要求大于或等于4.0mm。

若因为空间的原因不能达到要求距离,则应通过温度测试保证温度敏感器件的温升在降额

范围内。

5.2.5大面积铜箔要求用隔热带与焊盘相连

为了保证透锡良好,在大面积铜箔上的元件的焊盘要求用隔热带与焊盘相连,对于需过5A

以上大电流的焊盘不能采用隔热焊盘,如图所示:

或热容量相当

图1

5.2.6过回流焊的0805以及0805以下片式元件两端焊盘的散热对称性

为了避免器件过回流焊后出现偏位、立碑现象,地回流焊的0805以及0805以下片式元件

两端焊盘应保证散热对称性,焊盘与印制导线的连接部宽度不应大于0.3mm(对于不对称焊盘),

如图1所示。

5.2.7高热器件的安装方式及是否考虑带散热器

确定高热器件的安装方式易于操作和焊接,原则上当元器件的发热密度超过0.4W/cm3,单

靠元器件的引线腿及元器件本身不足充分散热,应采用散热网、汇流条等措施来提高过电流能

力,汇流条的支脚应采用多点连接,尽可能采用铆接后过波峰焊或直接过波峰焊接,以利于装

配、焊接;对于较长的汇流条的使用,应考虑过波峰时受热汇流条与PCB热膨胀系数不匹配造

成的PCB变形。

为了保证搪锡易于操作,锡道宽度应不大于等于2.0mm,锡道边缘间距大于1.5mm。

5.3器件库选型要求

5.3.1已有PCB元件封装库的选用应确认无误

PCB上已有元件库器件的选用应保证封装与元器件实物外形轮廓、引脚间距、通孔直径等

相符合。

机密

波峰焊加工的制成板进板方向要求有丝印标明

2004-7-9页

3页

Powermyworkroom

插装器件管脚应与通孔公差配合良好(通孔直径大于管脚直径8—20mil),考虑公差可适

当增加,确保透锡良好。

元件的孔径形成序列化,40mil以上按5mil递加,即40mil、45mil、50mil、55mil……;

40mil以下按4mil递减,即36mil、32mil、28mil、24mil、20mil、16mil、12mil、8mil.

器件引脚直径与PCB焊盘孔径的对应关系,以及二次电源插针焊脚与通孔回流焊的焊盘

孔径对应关系如表1:

器件引脚直径(D)PCB焊盘孔径/插针通孔回流焊焊盘孔径

D≦1.0mmD+0.3mm/+0.15mm

1.0mm

D>2.0mmD+0.5mm/0.2mm

表1

建立元件封装库存时应将孔径的单位换算为英制(mil),并使孔径满足序列化要求。

5.3.2新器件的PCB元件封装库存应确定无误

PCB上尚无件封装库的器件,应根据器件资料建立打捞的元件封装库,并保证丝印库存

与实物相符合,特别是新建立的电磁元件、自制结构件等的元件库存是否与元件的资料(承认

书、图纸)相符合。

新器件应建立能够满足不同工艺(回流焊、波峰焊、通孔回流焊)要求的

元件库。

5.3.3需过波峰焊的SMT器件要求使用表面贴波峰焊盘库

5.3.4轴向器件和跳线的引脚间距的种类应尽量少,以减少器件的成型和安装工具。

5.3.5不同PIN间距的兼容器件要有单独的焊盘孔,特别是封装兼容的继电器的各兼容焊盘之

间要连线。

5.3.6锰铜丝等作为测量用的跳线的焊盘要做成非金属化,若是金属化焊盘,那么焊接后,焊

盘内的那段电阻将被短路,电阻的有效长度将变小而且不一致,从而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5.3.7不能用表贴器件作为手工焊的调测器件,表贴器件在手工焊接时容易受热冲击损坏。

5.3.8除非实验验证没有问题,否则不能选用和PCB热膨胀系数差别太大的无引脚表贴器件,

这容易引起焊盘拉脱现象。

5.3.9除非实验验证没有问题,否则不能选非表贴器件作为表贴器件使用。

因为这样可能需要

手焊接,效率和可靠性都会很低。

5.3.10多层PCB侧面局部镀铜作为用于焊接的引脚时,必须保证每层均有铜箔相连,以增加镀

铜的附着强度,同时要有实验验证没有问题,否则双面板不能采用侧面镀铜作为焊接引脚。

5.4基本布局要求

5.4.1PCBA加工工序合理

制成板的元件布局应保证制成板的加工工序合理,以便于提高制成板加工效率和直通率。

PCB布局选用的加工流程应使加工效率最高。

常用PCBA的6种主流加工流程如表2:

5.4.2

机密

名称

成型—插件—波峰焊接

焊膏印刷—贴片—回流焊接

焊膏印刷—贴片—回流焊接—THD—

二次

贴片胶印刷—贴片—固化—翻板效率高,PCB组装加热次数为二

焊膏印刷—贴片—回流焊接—手工焊

贴片胶印刷—贴片—固化—翻板三次

两面过回流焊的PCB的BOTTOM面要求无大体积、太重的表贴器件需两面都过回流焊

需波峰焊加工的单板背面器件不形成阴影效应的安全距离已考虑波峰焊工艺的SMT器

B

L

2004-7-9页

工艺流程

效率高,PCB组装加热次数为一器件为THD

效率高,PCB组装加热次数为一器件为SMD

效率较高,PCB组装加热次数为器件为

SMD、THD

器件为

SMD、THD

SMD、THD

L

4页

特点

SMD、THD

适用范围

Powermyworkroom

波峰焊加工的制成板进板方向应在PCB上标明,并使进板方向合理,若PCB可以从两个

方向进板,应采用双箭头的进板标识。

(对于回流焊,可考虑采用工装夹具来确定其过回流焊的

方向)。

1单面插装

2单面贴装

3单面混装

波峰焊接

4双面混装

—THD—波峰焊接—翻板—手工焊

5双面贴装、焊膏印刷—贴片—回流焊接—翻板—效率高,PCB组装加热次数为二器件为

插装

6常规波峰焊焊膏印刷—贴片—回流焊接—翻板—效率较低,PCB组装加热次数为器件为

双面混装

—THD—波峰焊接—翻板—手工焊

表2

5.4.3

的PCB,第一次回流焊接器件重量限制如下:

A=器件重量/引脚与焊盘接触面积

片式器件:

A≦0.075g/mm2

翼形引脚器件:

A≦0.300g/mm2

J形引脚器件:

A≦0.200g/mm2

面阵列器件:

A≦0.100g/mm2

若有超重的器件必须布在BOTTOM面,则应通过试验验证可行性。

5.4.4

件距离要求如下:

1)相同类型器件距离(见图2)

B

B

L

机密

器件本体间距B(mm/mil)

推荐间距

B

B

060308051206

2004-7-9页

最小间距

≧1206

5页

推荐间距

SOT封装钽电容

钽电容

SOIC

通孔

Powermyworkroom

过波峰方向

图2

相同类型器件的封装尺寸与距离关系(表3):

焊盘间距L(mm/mil)

最小间距

06030.76/301.27/500.76/301.27/50

08050.89/351.27/500.89/351.27/50

12061.02/401.27/501.02/401.27/50

≧12061.02/401.27/501.02/401.27/50

SOT封装1.02/401.27/501.02/401.27/50

钽电容3216、35281.02/401.27/501.02/401.27/50

钽电容6032、73431.27/501.52/602.03/802.54/100

SOP1.27/501.52/60------

表3

2)不同类型器件距离(见图3)

B

B

过波峰方向

B

图3

不同类型器件的封装尺寸与距离关系表(表4):

封装尺寸

06.31.271.271.271.521.522.542.541.27

08051.271.271.271.521.522.542.541.27

12061.271.271.271.521.522.542.541.27

≧12061.271.271.271.521.522.542.541.27

SOT封装1.521.521.521.521.522.542.541.27

钽电容3216、35281.521.521.521.521.522.542.541.27

机密

大于0805封装的陶瓷电容,布局时尽量靠近传送边或受应力较小区域,其轴向尽量与

经常插拔器件或板边连接器周围3mm范围内尽量不布置SMD,以防止连接器插拔时产

过波峰焊的表面贴器件的standoff符合规范要求

波峰焊时背面测试点不连锡的最小安全距离已确定

过波峰焊的插件元件焊盘间距大于1.0mm

2004-7-9页

6页

Powermyworkroom

钽电容6032、73432.542.542.542.542.542.542.541.27

SOIC2.542.542.542.542.542.542.541.27

通孔1.271.271.271.271.271.271.271.27

表4

5.4.5

进板方向平行(图4),尽量不使用1825以上尺寸的陶瓷电容。

(保留意见)

进板方向

减少应力,防止元件崩裂受应力较大,容易使元件崩裂

图4

5.4.6

生的应力损坏器件。

如图5:

连接器周围3mm范围内尽量不布置SMD

图5

5.4.7

过波峰焊的表面贴器件的standoff应小于0.15mm,否则不能布在B面过波峰焊,若器

件的standoff在0.15mm与0.2mm之间,可在器件本体底下布铜箔以减少器件本体底部与PCB

表面的距离。

5.4.8

为保证过波峰焊时不连锡,背面测试点边缘之间距离应大于1.0mm。

5.4.9

为保证过波峰焊时不连锡,过波峰焊的插件元件焊盘边缘间距应大于1.0mm(包括元件

本身引脚的焊盘边缘间距)。

优选插件元件引脚间距(pitch)≧2.0mm,焊盘边缘间距≧1.0mm。

在器件本体不相互干涉的前提下,相邻器件焊盘边缘间距满足图6要求:

机密

pitch

当X

d1=d2

h

PCB

2004-7-9页

当X>Y,选用椭圆焊盘

Y

7页

Powermyworkroom

Min1.0mm

图6

插件元件每排引脚为较多,以焊盘排列方向平行于进板方向布置器件时,当相邻焊盘边

缘间距为0.6mm--1.0mm时,推荐采用椭圆形焊盘或加偷锡焊盘(图7)。

偷锡焊盘过板方向

椭圆焊盘

d1X

d2

D1D2

X=0.6*pitch

Y=孔径+16~20mil

D1=D2

Y

图7

5.4.10BGA周围3mm内无器件

为了保证可维修性,BGA器件周围需留有3mm禁布区,最佳为5mm禁布区。

一般情

况下BGA不允许放置背面(两次过回流焊的单板地第一次过过回流焊面);当背面有

BGA器件时,不能在正面BGA5mm禁布区的投影范围内布器件。

5.4.11贴片元件之间的最小间距满足要求

机器贴片之间器件距离要求(图8):

同种器件:

≧0.3mm

异种器件:

≧0.13*h+0.3mm(h为周围近邻元件最大高度差)

只能手工贴片的元件之间距离要求:

≧1.5mm。

X

吸嘴

器件

X或Y

同种器件异种器件

图8

5.4.12元器件的外侧距过板轨道接触的两个板边大于、等于5mm(图9)

X

机密

2004-7-9页

8页

5mm

Powermyworkroom

XX

X

X≧5mm器件禁布区

图9

为了保证制成板过波峰焊或回流焊时,传送轨道的卡抓不碰到元件,元器件的外侧距板

边距离应大于或等于5mm,若达不到要求,则PCB应加工艺边,器件与V—CUT的距离≧1mm。

5.4.13可调器件、可插拔器件周围留有足够的空间供调试和维修

应根据系统或模块的PCBA安装布局以及可调器件的调测方式来综合考虑可调器件的排

布方向、调测空间;可插拔器件周围空间预留应根据邻近器件的高度决定。

5.4.14所有的插装磁性元件一定要有坚固的底座,禁止使用无底座插装电感

5.4.15有极性的变压器的引脚尽量不要设计成对称形式

5.4.16安装孔的禁布区内无元器件和走线(不包括安装孔自身的走线和铜箔)

5.4.17金属壳体器件和金属件与其它器件的距离满足安规要求

金属壳体器件和金属件的排布应在空间上保证与其它器件的距离满足安规要求。

5.4.18对于采用通孔回流焊器件布局的要求

a.对于非传送边尺寸大于300mm的PCB,较重的器件尽量不要布置在PCB的中间,

以减轻由于插装器件的重量在焊接过程对PCB变形的影响,以及插装过程对板上已

经贴放的器件的影响。

b.为方便插装,器件推荐布置在靠近插装操作侧的位置。

c.尺寸较长的器件(如内存条插座等)长度方向推荐与传送方向一致。

PCB过板方向

例:

使用通孔回流焊的插针

≧10mm

图10

d.通孔回流焊器件焊盘边缘与pitch≦0.65mm的QFP、SOP、连接器及所有的BGA的

丝印之间的距离大于10mm。

与其它SMT器件间距离>2mm。

e.通孔回流焊器件本体间距离>10mm。

有夹具扶持的插针焊接不做要求。

机密

2004-7-9页

9页

Powermyworkroom

f.通孔回流焊器件焊盘边缘与传送边的距离>10mm;与非传送边距离>5mm。

5.4.19通孔回流焊器件禁布区要求

a.通孔回流焊器件焊盘周围要留出足够的空间进行焊膏涂布,具体禁布区要求为:

于欧式连接器靠板内的方向10.5mm不能有器件,在禁布区之内不能有器件和过孔。

b.须放置在禁布区内的过孔要做阻焊塞孔处理。

5.4.20器件布局要整体考虑单板装配干涉

器件在布局设计时,要考虑单板与单板、单板与结构件的装配干涉问题,尤其是高器件、

立体装配的单板等。

5.4.21器件和机箱的距离要求

器件布局时要考虑尽量不要太靠近机箱壁,以避免将PCB安装到机箱时损坏器件。

特别

注意安装在PCB边缘的,在冲击和振动时会产生轻微移动或没有坚固的外形的器件:

立装电阻、无底座电感变压器等,若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就要采取另外的固定措施来满

足安规和振动要求。

5.4.22有过波峰焊接的器件尽量布置在PCB边缘以方便堵孔,若器件布置在PCB边缘,并且

式装夹具做的好,在过波峰焊接时甚至不需要堵孔。

5.4.23设计和布局PCB时,应尽量允许器件过波峰焊接。

选择器件时尽量少选不能过波峰焊接

的器件,另外放在焊接面的器件应尽量少,以减少手工焊接。

5.4.24裸跳线不能贴板跨越板上的导线或铜皮,以避免和板上的铜皮短路,绿油不能作为有效

的绝缘。

5.4.25布局时应考虑所有器件在焊接后易于检查和维护。

5.4.26电缆的焊接端尽量靠近PCB的边缘布置以便插装和焊接,否则PCB上别的器件会阻碍

电缆的插装焊接或被电缆碰歪。

5.4.27多个引脚在同一直线上的器件,象连接器、DIP封装器件、T220封装器件,布局时应使

其轴线和波峰焊方向平行。

(图11)

图11

5.4.28较轻的器件如二级管和1/4W电阻等,布局时应使其轴线和波峰焊方向垂直。

这样能防

止过波峰焊时因一端先焊接凝固而使器件产生浮高现象。

(图12)

机密

印制板距板边距离:

V-CUT边大于0.75mm,铣槽边大于0.3mm。

散热器正面下方无走线(或已作绝缘处理)

金属拉手条底下无走线

各类螺钉孔的禁布区范围要求

型号

GB9074.4—8组合螺钉

φ7.6

φ8.6

φ10.6

φ12

苏拔型快速铆钉Chobert44.10-0.2

1189-28122.80-0.2

φ6

ST2.2*2.4±0.1

ST2.93.1±0.1

φ9.6

2004-7-9页

规格

M22.4±0.1

φ7.6

φ6

φ7.6

φ7.6

10页

安装孔(mm)

φ7.1

禁布区(mm)

Powermyworkroom

图12

5.4.29电缆和周围器件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否则电缆的折弯部分会压迫并损坏周围器件及

其焊点。

5.5走线要求

5.5.1

为了保证PCB加工时不出现露铜的缺陷,要求所有的走线及铜箔距离板边:

V—CUT边

大于0.75mm,铣槽边大于0.3mm(铜箔离板边的距离还应满足安装要求)。

5.5.2

为了保证电气绝缘性,散热器下方周围应无走线(考虑到散热器安装的偏位及安规距

离),若需要在散热器下布线,则应采取绝缘措施使散热器与走线绝缘,或确认走线与

散热器是同等电位。

5.5.3

为了保证电气绝缘性,金属拉手条底下应无走线。

5.5.4

各种规格螺钉的禁布区范围如以下表5所示(此禁布区的范围只适用于保证电气绝缘的

安装空间,未考虑安规距离,而且只适用于圆孔):

连接种类

螺钉连接

M2.52.9±0.1

M33.4±0.1

M44.5±0.1

M55.5±0.1

铆钉连接

连接器快速铆钉Avtronuic

1189-25122.50-0.2

自攻螺钉连接GB9074.18—88十字盘头

自攻镙钉

ST3.53.7±0.1

机密

ST4.24.5±0.1

φ12

φ7.6

要增加孤立焊盘和走线连接部分的宽度(泪滴焊般),特别是对于单面板的焊盘,以避

型号

GB9074.4—8M22.4±0.1

组合螺钉

φ7.6×(L+4.7)

φ8.6×(L+5.2)

φ10.6×(L+6.1)

φ12×(L+6.5)

过波峰的制成板上下需接地的安装孔和定位孔应定为右非金属化孔。

通常情况下,应采用标准导通孔尺寸

外径(mil)

过波峰焊接的板,若元件面有贴板安装的器件,其底下不能有过孔或者过孔要盖绿油。

有表面贴器件的PCB板对角至少有两个不对称基准点(图13)

2004-7-9页

φ10.6

规格

由实际情况确

定L

11页

安装孔直径(宽)Dmm

φ7.6×(L+4.7)

安装孔长Lmm禁布区(mm)L*D

Powermyworkroom

ST4.85.1±0.1

ST2.6*2.8±0.1

表5

本体范围内有安装孔的器件,例如插座的铆钉孔、螺钉安装孔等,为了保证电气绝缘性,

也应在元件库中将也的禁布区标识清楚。

5.5.5

免过波峰焊接时将焊盘拉脱。

腰形长孔禁布区如下表6:

连接种类

螺钉连

M2.52.9±0.1

M33.4±0.1

M44.5±0.1

M55.5±0.1

表6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