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6.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98549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9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6.docx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6.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6.docx

人教版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6

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科学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被染成红色的部位是细胞核

B.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摩尔根利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

D.温特利用是否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进行实验,证明植物具有向光性

【答案】C

【解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被染成红色的部位是细胞质,A错误。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温特利用是否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进行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温特将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学实验

2.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

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答案】C

【解析】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分别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的噬菌体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据此可知,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考点定位】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3.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者都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

B.二者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C.艾弗里的实验设置了对照,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没有对照

D.二者都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都遵循对照原则,但二者都没有诱发DNA突变,其中只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应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

所以正确答案选B。

【考点定位】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4.下面是几个同学对有关蛋白质和核酸之间关系的总结,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A.在同一个生物体内,不同的体细胞核中DNA分子是相同的,但蛋白质和RNA是不同的

B.基因中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传递到蛋白质,遗传信息通过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得到表达

C.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DNA分子多,转录成的mRNA分子也多,从而翻译成的蛋白质就多,如胰岛腺细胞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较就是如此

D.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完成,而蛋白质的合成均在细胞质完成

【答案】C

【解析】同一生物体内的不同体细胞来自同一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故核DNA数是相同的,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转录形成了不同的信使RNA,进而翻译形成了不同的蛋白质,所以蛋白质和RNA是不同的,A项正确;

基因中通过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RNA,RNA通过翻译将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B项正确;根据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较多、核仁较大,但一个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是不变的,C项错误;真核细胞中,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完成,D项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表达

5.甲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为:

嘌呤占46%,嘧啶占54%。

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组成为:

嘌呤占34%,嘧啶占66%。

则以下分别表示甲、乙生物正确的是

A.蓝藻变形虫B.T2噬菌体豌豆

C.硝化细菌绵羊D.肺炎双球菌烟草花叶病毒

【答案】D

【解析】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双链DNA中,嘌呤数(A+G)等于嘧啶(C+T),在单链RNA中,嘌呤(A+G)数与嘧啶(C+U)数不等。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已知生物甲核酸的碱基组成中,嘌呤数与嘧啶数不等,说明甲生物的核酸包括DNA和RNA,为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组成中:

嘌呤所占比例与嘧啶所占比例不等,说明乙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综上分析,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定位】核酸、生物的遗传物质

6.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

B.在人体成熟红细胞中,能发生过程②③

C.在造血干细胞中,能发生过程①②③

D.在噬菌体内,能发生过程②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图形可知,图①~③分别表示DNA复制、转录、翻译;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A错误;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没有核糖体,不能发生过程②③,B错误;造血干细胞属于多能干细胞,能发生过程①②③,C正确;噬菌体属于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不能发生过程②③,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并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7.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合的是

A.孟德尔和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法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B.赫尔希和蔡斯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鲁宾和卡门利用荧光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D.达尔文和温特通过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发现了生长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用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让这两类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从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B项正确;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C项错误;在达尔文、鲍森·詹森、拜耳等科学家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实验的基础上,温特进一步实验最终发现了生长素,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生长素的发现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8.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在全部解旋之后才开始碱基配对

C.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

D.复制后,每个新DNA分子中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解旋酶的作用是使DNA分子解旋,打开双链,A错误;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B错误;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一条子链,C错误;DNA分子复制后,每个DNA分子都各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9.生物界这样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根本原因在于()

A.蛋白质的多样性B.DNA分子的复杂多样

C.自然环境的多种多样D.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形式多样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蛋白质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因此生物界的多样性与蛋白质的种类直接有关,但蛋白质的合成最终受DNA分子的控制,故其根本原因在于DNA的分子的复杂多样,B正确。

考点:

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10.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离心后的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进入细菌中

B.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没有分离

C.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沉淀在下部

D.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DNA一同进入细菌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不进入细菌中,A、D错误;由于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没有分离,离心后的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B正确;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C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下列有关“用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使用的大肠杆菌应不含32P

B.培养噬菌体的时间、温度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C.本实验的结果是上清液的放射性强,沉淀物中放射性弱

D.本实验还不足以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所以大肠杆菌应不含32P,A正确;培养噬菌体的时间、温度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所以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要适宜,B正确;由于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分子,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DNA分子进入大肠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所以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C错误;该实验要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需要对照实验,并不仅仅是标记DNA,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之间基因相同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D.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共有四种

【答案】A

【解析】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之间基因大多数是相同的,但也有极少数细胞因处于分裂期,基因数量可能暂时加倍,还有少数细胞内的基因可能个别发生了突变等,所以A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基因中的遗传信息就是指其中的脱氧核苷酸序列,C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包含4种脱氧核苷酸,D正确。

13.在DNA分子中,下列哪种比例因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具有特异性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双链DNA分子中A=T、G=C,

=1,A错误;双链DNA分子中A=T、G=C,对于不同的DNA分子的

比值不同,说明DNA分子具有特异性,B正确;双链DNA分子中A=T、G=C,

=1,C错误;双链DNA分子中A=T、G=C,

=

=1,D错误。

考点: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14.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

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随后细

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某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打开,说明该物质会阻碍DNA分子的解旋,因此会阻碍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抑制细胞增殖,A、B、D三项均正确;因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所以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C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5.下列实验中没有设置对照实验的是

A.赫尔希和蔡斯用T,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C.萨顿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D.艾弗里实验证明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赫尔希和蔡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让这两类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设置了对照实验,A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H2O和CO2中的氧进行两组实验:

一组给植物提供C18O2和H2O,另一组给植物提供CO2和H218O,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设置了对照实验,B项错误;萨顿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没有设置对照实验,C项正确;艾弗里设置的对照实验是:

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离并提纯,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只有加入S型细菌的DNA的培养基中发生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证明了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基因在染色体上、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6.下图为某基因中部分片段的示意图,下列各项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A.若②处的碱基对发生替换,会导致基因突变

B.限制酶可作用于①部位,解旋酶可作用于③部位

C.用PCR技术扩增此基因时过程可分为变性、复性、延伸等步骤.

D.转录时,模板链⑤与mRNA碱基配对类型有2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故A正确;限制酶破坏磷酸二酯键,可作用于①部位,解旋酶打开氢键,可作用于③部位,故B正确;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分为变性、复性和延伸三步,故C正确;转录时,模板链⑤与mRNA碱基配对类型有A-U、T-A、G-C3种,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DNA结构复制及基因突变、蛋白质合成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现已知基因M含有碱基共N个,腺嘌呤n个,具有类似如图的平面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M共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1.5N-n个氢键

B.如图a可以代表基因M,基因M的等位基因m可以用b表示

C.基因M的双螺旋结构中,脱氧核糖和磷脂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D.基因M和它的等位基因m含有的碱基数可以不相等

【答案】D

【解析】基因M的每一条链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因此基因M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氢键数为1.5N-n,A错误;基因是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图中a和b共同组成基因M,因此基因M的等位基因m不能用b表示,B错误;DNA双螺旋结构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C错误;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而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少或替换,因此基因M和它的等位基因m的碱基数或排列顺序可以不同,D正确。

【考点定位】DNA的分子结构。

18.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1.3×104

B.复制过程需要2.4×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

7

D.子代DNA分子中含32P与只含31P的分子数之比为1:

3

【答案】B

【解析】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NA中A=T═2000,C=G=3000,A、T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2个,G、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3个,因此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2000×2+3000×3=1.3×104,A正确;

B、复制过程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3000×(8﹣1)=2.1×104个,B错误;

C、由题意知被32P标记的DNA单链是2条,含有31P的单链是2×8﹣2=14条,因此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

7,C正确;

D、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DNA分子在两个,只含31P的分子数是6个,二者之比是1:

3,D正确.

【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名师点睛】1、由题意知,该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A占20%,因此A=T=10000×20%=2000,C=G=3000,DNA分子复制2次形成4个DNA分子,DNA分子复制3次形成了8个DNA分子;

2、DNA分子中的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配对原则,A、T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2个,G、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3个,因此G、C碱基对含量越高,DNA分子越稳定.

3、DNA分子的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且是半保留复制的过程.

对于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复制特点的理解,并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9.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DNA

④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

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④⑤D.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①真核生物是由真核细胞组成的,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故①正确;

②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组成,遗传物质是DNA,主要位于拟核中,故②错误;

③真核细胞的DNA主要位于细胞核中,其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故③正确;

④真核细胞中DNA还位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物质是DNA,故④错误;

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是RNA,故⑤错误。

考点:

对于此类试题,考生需要掌握规律答题.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0.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材料和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有

①用同时被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②利用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用纸层析液法提取色素

③用马铃薯块茎作材料,验证植物细胞无氧呼吸能产生CO2

④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功能相同

⑤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属于假说一演绎法的假说内容

A.两项B.三项C.四项D.五项

【答案】D

【解析】分别用32P或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①错误;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以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不是提取色素,②错误;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能产生CO2,③错误;盐酸在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中的作用除了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外,还具有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加速DNA与染色剂结合的作用,④错误;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作用是解离,使组织细胞分离开来,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是用于验证其假说的,属于假说一演绎法的演绎内容,⑤错误,故D正确。

二、综合题

21.

(1)甲为分子,乙为分子二者的共同功能是。

(2)从图中结构看,甲和乙的区别是。

【答案】

(1)DNA;RNA;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甲为双链,含T,乙为单链,含U

【解析】

22.(7分)图1示意细胞生物遗传信息传递某过程,图2示意DNA结构片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艾弗里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找出了导致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赫尔希则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他们的实验中共同、核心的设计思路是。

(2)图1所示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是,其中不同于图2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

(3)科学家在探究DNA复制特点时运用的主要技术是。

若把图2所示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3代,子代中含14N的DNA所占比例为。

在DNA复制过程中作用于b点的酶是。

(4)若通过“PCR”技术共得到32个图2中的DNA片段,则至少要向试管中加入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答案】

(1)将蛋白质和DNA单独分开,单独研究

(2)转录A—U

(3)同位素示踪技术1/8DNA解旋酶(4)124

【解析】

试题分析:

(1)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需要将蛋白质和DNA单独分开,单独研究,才能确定哪个是遗传物质。

(2)图示模板链含有碱基A,子链有碱基U,所以是以DNA为模板转录形成RNA的过程,与图2中DNA复制不同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

(3)探究DNA复制特点运用的主要技术是同位素示踪技术。

图中所示DNA中只有1条含14N的链,因此子代DNA中含14N的DNA也只有1个,而复制3代后总的DNA数为8个,故复制3代后,子代中含14N的DNA所占比例为1/8。

b点是氢键,需要DNA解旋酶才能使之断开。

(4)图2所示DNA片段中含腺嘌呤脱氧核苷酸4个,则32个DNA片段中含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8个,复制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8-4(原亲代中的个数)=124个。

考点:

本题考查DNA的结构、DNA的复制和转录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3.下图为用含32P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大肠杆菌培养液中不含32P)的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A表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此过程中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的物质是。

(2)当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如果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若培养时间过短,则上清液中放射性强度会,最可能的原因是。

(3)请你设计一个给T2噬菌体标记上32P的实验;

①配制适宜大肠杆菌生长的培养液,在其中加入含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合成的原料。

②在上述培养液中先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用噬菌体侵染,继续进行培养。

③一定时间后,在培养液中就可以提取出所需要的。

【答案】

(1)噬菌体DNA

(2)复制增殖后的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变大含有放射性32P标记的亲代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大肠杆菌而被搅拌离心到上清液中

(3)①32PDNA或大肠杆菌DNA②大肠杆菌③32P标记的T2噬菌体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题图:

图示表示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其步骤为:

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噬菌体的繁殖过程为:

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

噬菌体的DNA;原料:

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1)图中的A表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此过程中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的物质是噬菌体DNA,没有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的物质是蛋白质外壳。

(2)当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如果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若培养时间过短,则上清液中放射性强度会变大,最可能的原因是含有放射性32P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大肠杆菌而被搅拌离心到上清液中。

(3)①配制适宜大肠杆菌生长的培养液,在其中加入含32P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②在上述培养液中先培养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用T2噬菌体侵染,继续进行培养。

③一定时间后,在培养液中就可以提取出所需要的32P标记的T2噬菌体。

考点:

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