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02763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

《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

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附答案

2019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一、基础运用(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________。

(诗经·关雎)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3)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在羁旅中无奈、孤独的心情。

   

(4)________?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请把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默写完整。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________,________。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________,________。

2.根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横屋里面zào rè________得像温室。

②月还没有落,……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jiǎo jié________。

③我páo gēn wèn dǐ________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④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

可是父亲的希望却yǔ rì jù zēng________。

3.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公园里,老人悠闲地聊着天,孩子在尽情嬉戏,空气中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B. 在《我和橘皮的往事》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饱含深情地缅怀自己的小学班主任。

C. 电视剧《破冰行动》主要讲述了警察剿灭“第一毒村”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D. 一年一度的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拉开了帷幕。

远远望去,大渡河畔人声鼎沸。

4.下列句子修改个正硝的一项是(   )           

A. 香港学员与广州优秀大学生一起来到社区家庭服务中心,探望外来工子女和他们的生活状况。

(将“探望”改为“探访”)

B. 目前,我国发现的时间最早的青铜制品,是在甘肃东乡林家1977年出土的青铜。

(将“1997年”移至“是”和“在”之间)

C. 爱国是检验一个人品格高尚与否的试金石,也是评价一个人道德感情操的重要标准。

(在“爱国”前加“是否”)

D. 气象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多个地区出现干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气温持续升高、降水量明显减少。

(删掉“的原因”)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历史上,广东不仅是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大宗传统商品的出口集散地,也是世界时尚用品的重要产地,其代表就是广东的扇子。

扇子,东西方都有,但来自广东的扇子卖得特别火,风靡欧美球,畅销世界。

   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在广东订制了8万件扇子,这些扇子一抵达欧洲市场,就备受青睐,欧洲的宫廷贵妇都以拥有一柄精致华美、充满异国情调的广东扇子为时尚。

19世纪,在美国东部海岸城市、几乎没有一位女士不拿着一把来白广东的扇子出现在夏日晚会或时装舞会上。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6个字。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无处   随时   不清风   动来   举起   消酷暑

 

 

 

二、阅读题。

(46分)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②去国怀乡________

③宠辱偕忘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膝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 “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 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 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

况曰:

“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遂之北地田牧。

常谓宾客曰: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

“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

”乃尽散于亲旧。

闻隗嚣好士,往从之。

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选自《资治通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

B. 遂之北地田牧/能以径寸之木

C. 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

D. 闻隗器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谈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3)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坚定是生命的黄金

韩青

   ①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随声附和,走着别人的路,重复着别人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他们缺少独立思考、独立精神和独立人格,缺少人之为人的那份坚定。

没有坚定,人就会随便更改方向,而一个随便更改方向的人,随时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不归路。

   ②坚定,需要独立思考和独立精神,坚定,就是我们心灵的长城。

有了坚定,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

《五灯会元》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法常和尚是大师马祖道一的徒弟,学成后就长住大梅山,并在那里传法。

马祖道一听说后,就叫自己的一位学僧前去问法常:

“你在马祖那里学习,都悟到了些什么啊?

”他回答道:

“‘即心是佛’,所以,我就来这里讲解佛法了。

”学僧说:

“可是,最近大师讲‘非心非佛’。

”他听了,微微一笑,说:

“这老汉还在迷惑扰乱人。

他说他的,我讲我的就是了。

”学僧回去一一报告给大师,大师听了,拊掌大声称赞说:

“大梅山的梅子熟了啊。

”正是坚定,使他赢得了声誉,否则,他可能会成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③坚定,要依据事实,要在对事实正确理解、科学分析、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做出判断。

《容斋随笔》中就提到这样一件事,当年,隋文帝进攻陈朝,大军已经来到江边,而陈朝的都官尚书孔范对陈后主说:

“长江是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分隔南北方,今天敌军难道能够飞渡吗?

”陈后主以为他说得正确,也就没有严加防范,结果兵败亡国,孔范也流落到偏远地方。

孔范的错误,就在于脱离事实,自以为是,盲目坚定。

可见,对没有把握的事情,不要随意判断,轻易下结论。

盲目的坚定,只能害人害己。

   ④坚定,需要独立的人格,在该坚定的事情上,必须坚定。

当年,林肯竞选总统时,几个朋友从某个会场给他发来电报,告诉他当总统还差两票,但只要他在当选总统后给他们两个人在国会中谋个位置,那么票数即可额满。

他回答道:

“这不是交易,我绝不许可。

”如果没有这样的坚定,他也不会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总统,他的名字也不会在美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⑤如果在该坚定的事上,不能做到坚定,那么这样的人就变得不再完整。

也许有人会说,管他完整不完整,只要自己的利益不损失就行了。

这种利益至上的人,十之八九都是一些名利之徒,在他们的世界里,根本没有什么真理,如果有,那也是关乎利益的东西。

说实话,这样随意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底线的人,他们早已游离在真、善、美的世界之外,甚至已经游离在人的意义之外,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没有什么境界了。

   ⑥著名作家张炜说:

“写作是一种心灵之业,要始终听从内心的指引,更是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

”坚定也是这样,源于心灵,听从心灵,更是对真理和世间美好的捍卫。

有了这样的坚定,不管是怎样的私心杂念还是五彩缤纷的诱惑,都不能改变它,因为它当关,万夫莫开。

   ⑦由此可见,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有了它,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美好,更高贵,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梅山的梅子熟了”这句话含意丰富,表面上是说梅子成熟了,实际上是说法常已经悟道并有了独立的见解。

B. 第③段引用孔范的事例,论证了要多做有把握的事情,对没有把握的事情要正确理解、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估的观点。

C. ④段举出林肯竞选总统的事例,在明在应该坚定的事情上,一定要坚持原则,坚守底线,保持独立的人格。

D. 利益至上的人大多是名利之徒,为了利益,可以随意改变做人的原则,是游离在真善美之外的没有境界的人。

(2)下列与文中“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这个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战国时期的屈原,能够在浑浊的世道中不随波逐流,“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其人格和行为的真实写照。

B. 《我最好的老师》中的怀特森老师曾说:

“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C. 文天祥被俘后,抵制各种诱惑,在《正气歌》中写下“是气所旁薄,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的句子,以表明心志。

D.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坚持刻苦研习,正如他自己所说:

“务斯道,废寝忘餐。

”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3)文章第⑦段,作者为什么说“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

请结合全文回答。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

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

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

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

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

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

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

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

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

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

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

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

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

她仍没有抬头。

“那你怎么还不睡?

”“快完了,一会儿睡。

”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

年年如此。

   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灯从没有熄灭。

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

母亲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的一天。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

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

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

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

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

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

光写起作业,写完就去连了。

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

”“没咋。

”他没有看我。

“没咋,那咋不睡?

”我又问。

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

“有两毛钱,对不上账。

”“多了还是少了?

”我接着问。

“多了。

”他说。

“多了,那好呀!

”我说。

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

“不知道给谁少算了。

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

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面对人对事。

遇到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⑧后来,我上了高中。

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

多少次,当冬天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

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

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

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经常被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

那一刻,我似乎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⑨几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

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以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

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选文有删改)

(1)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

结合全文,填写表格。

 

“小油灯”

相关人物

给了“我”的启迪

第一盏

母亲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越来越明亮。

第二盏

父亲

1________

第三盏

女同学

2_______

(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品味下列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

②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

(4)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三、作文(50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①瞬间,也拥有丰盈的过去。

②突破,意思是打破,如困难、限制等;突破,是做不敢做,不愿做或没做过的事情;突破,是破茧成蝶。

请根据上述文字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拟题目,题目要包含词语“瞬间”或“突破”;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四、名著导读(10分)

11.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①正行之际,忽闻得有人言语。

八戒仔细看时,原来是行者在山凹里,聚集群妖。

……那呆子有些怕他,又不敢明明的见他;却往草崖边,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挤着,也跟那些猴子磕头。

   ②不知孙大圣坐得高,眼又乖滑,看得他明白。

便问:

“那班部中乱拜的是个夷人。

是那里来的?

拿上来!

”说不了,那些小猴,一窝峰,把个八戒推将上来,按倒在地。

行者道:

“你是那里来的夷人?

”八戒低着头道:

“不敢,承问了;不是夷人,是熟人,熟人。

”行者道:

“我这大圣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样。

你这嘴脸生得各样,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别处来的妖魔。

既是别处来的,若要投我部下,先来递个脚色手本,报了名字,我好留你在这随班点扎。

若不留你,你敢在这里乱拜!

”八戒低着头,拱着嘴道:

“不羞!

就拿出这副嘴脸来了!

我和你兄弟也做了几年,又推认不得,说是甚么夷人!

”行者笑道:

“抬起头来我看。

”那呆子把嘴往上一伸道:

“你看么!

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

”行者忍不住笑道:

“猪八戒。

”他听见一声叫,就一毂辘跳将起来道:

“正是,正是!

我是猪八戒!

”他又思量道:

“认得就好说话了。

   ③行者道:

“你不跟唐僧取经去,却来这里怎的?

想是你冲撞了师父,师父也贬你回来了?

有甚贬书,拿来我看。

”八戒道:

“不曾冲撞他。

他也没甚么贬书,也不曾赶我。

”行者道:

“既无贬书,又不曾赶你,你来我这里怎的?

”八戒道:

“师父想你,着我来请你的。

(节选自《西游记》)

(1)第③段中的“这里”是指________;猪八戒来到此地是为了请孙悟空去降服________。

   

 

(2)《西游记》的语言风格诙谐幽默,请从选文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3)《西游记》中很多人物保持动物性,又有神的本领,还兼有人的特点,请从孙悟空和猪八戒中任选其一。

结合原著简要分析。

   

 

答案:

一、基础运用(24分)

1.【答案】

(1)君子好速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4)天下英雄谁敌手

(5)山河破醉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古诗文名篇名句背诵及理解默写,注意“逑、苟、侯、絮”这些字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

⑴君子好逑;⑵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⑶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⑷天下英雄谁敌手;⑸山河破醉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及默写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古诗文名篇名句,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默写时还要注意字形的书写一定要正确、规范、整洁。

2.【答案】燥热;皎洁;刨根问底;与日俱增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字形的积累答题,注意“燥”是火字旁,“皎”容易写错,“俱”是单人旁。

故答案为:

燥热;皎洁;刨根问底;与日俱增

【点评】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积累能力。

要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形声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对于同音字,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选择使用哪一个字。

3.【答案】D  

【解析】【分析】A.洋溢:

充分流露、显示。

这里使用正确。

 B.缅怀:

遥念,追思,这里使用正确。

 C.惊心动魄: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这里使用恰当。

 D.人声鼎沸:

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声音的,这里使用不恰当,可以用人上人海。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这样的题,与其说是考查词语运用的,其实最根本的是考查词语的辨析能力,辨析近义词与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因此答题时首先要从这几个方面辨析词语意思和用法,然后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

4.【答案】A  

【解析】【分析】A.搭配不当,应将“探望”改为“探访”;

 B.用词不当和语序颠倒,应把“发现”和“出土”互换位置,将“1997年”移至“是”和“在”之间;

 C.前后不一致,应在“爱国”前加“是否”,在“情操”和“的”之间加“高尚与否”。

 D.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

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5.【答案】

(1)示例一:

广东的扇子曾畅销世界。

 

示例二:

广东的扇子曾风靡欧美,畅销世界。

(2)上联:

举起随时消酷暑 

下联:

动来无处不清风

【解析】【分析】

(1)这则材料第一段主要内容是:

广东是扇子的产地, 曾经风靡欧美球,畅销世界;第二段举例说明这个观点。

因此,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

广东的扇子曾风靡欧美,畅销世界。

主要概括时不要超过16个字。

 

(2)“动来”和“举起”都是动词,“不清风”“消酷暑”都是三个字的动宾短语,“无处”“随时”都是表述时空的词语,根据对联上下句字数相同,结构相同,词性相同,内容相关的要求组成对联即可。

故答案为:

⑴示例一:

广东的扇子曾畅销世界。

示例二:

广东的扇子曾风靡欧美,畅销世界。

 ⑵上联:

举起随时消酷暑  

 下联:

动来无处不清风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

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⑵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

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二、阅读理解(46分)

6.【答案】

(1)同“嘱”,嘱托;离开;一起

(2)①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②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3)C  

【解析】【分析】

(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注意“属”是通假字,“去”是古今异义词。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然后再看是否为特殊句式,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大观:

雄伟景象。

备:

详尽,完备。

矣,语气词“了”。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②嗟夫:

唉。

尝:

曾经。

求:

探求。

或:

或许,表委婉口气。

为,这里指心理活动。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3)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湖阴晴两种天气的景色极其给人的感受,而不是表明作者情感的变化。

故答案为:

⑴同“嘱”,嘱托;离开;一起

 ⑵①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②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⑶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

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⑵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

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注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可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语句畅达。

 ⑶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查题,答题时,首先要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分析文章表达方式及写作手法,最后再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之进行对比,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7.

(1)C

(2)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3)因为马援①志向坚定(或常常对宾客说“穷当益坚”等);②赈施钱财(或分送财产给亲友故旧)。

  

【解析】【分析】A.告辞;推辞。

B.到;的。

C.更加。

D.投奔;由。

 

(2)这句话的大意是:

你是大器晚成的人,能工巧匠不把没有加工的木材拿给人看。

权且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根据句意断句为:

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3)结合马援的语言和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