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第5章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6041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 第5章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1 第5章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1 第5章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1 第5章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1 第5章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21 第5章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21 第5章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21 第5章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21 第5章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21 第5章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21 第5章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21 第5章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21 第5章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21 第5章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21 第5章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21 第5章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21 第5章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21 第5章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21 第5章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21 第5章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1 第5章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docx

《2021 第5章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 第5章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21 第5章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docx

2021第5章第2节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1.了解人地关系的演变,体会人地关系的含义。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2.结合材料,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原则。

(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

3.结合某区域经济和发展战略,理解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4.通过地理实践活动,结合区域环境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1.人类社会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

发展阶段

生产力发展状况

人地关系特点

原始文明

以渔猎和采集活动为生,生产力水平极低

被动地适应自然

农业文明

随着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和可靠

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人类对环境的依赖性仍然很强

工业文明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人类对自然资源大规模开发与利用,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2.可持续发展

(1)含义: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原则

公平性原则

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以及责任公平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

共同性原则

全球协调一致共同奋斗,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易错提醒]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中,公平性原则侧重的是“权利和责任”,持续性原则侧重的是“发展”,共同性原则侧重的是“义务”。

3.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

(1)生态文明

①特点:

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文明状态。

②观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关系:

明确发展与保护是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关系。

(3)表现

①现代化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前提,发展必须是绿色的。

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通过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实现现代化。

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转变观念

(1)要转变的观念:

消费观、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和伦理道德观。

(2)要树立的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调整行为

(1)政府行为:

是国家的管理行为,应调整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组织实施。

(2)市场行为:

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应调整传统的商品模式,尽可能地满足绿色发展需要。

(3)公众行为:

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居家休闲和旅游等方面的行为,应注重绿色消费,保护环境。

3.发展绿色科技

(1)作用:

科技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要求:

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保值增值,强调发展清洁生产方式和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提倡文明的、适度的消费方式。

4.加强国际合作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

(2)《21世纪议程》明确了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1)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环境的变化。

(  )

(2)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属于公平性原则中的代内公平。

(  )

(3)“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  )

(4)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中的转变观念仅是指个人观念发展改变。

(  )

(5)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途径不包括(  )

A.转变观念      B.调整行为

C.加强国际合作D.优化环境

提示:

(1)×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 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属于公平性原则中的代际公平。

(3)√ “竭泽而渔”就会使鱼无法持续生存,违背了持续性原则。

(4)× 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中的转变观念是指人类消费观、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和伦理道德观等观念的转变。

(5)D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途径包括转变观念、调整行为、发展绿色科技和加强国际合作四个方面。

]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在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博物馆中陈列着一块太阳石,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块圆形巨石直径为3.6米、重25吨,表面用繁复的文字符号和图画形象地雕刻出阿兹台克太阳历:

太阳石中间的人像是给生命以力量的太阳神;周围4个圆图分别代表了太阳时代前的4个时代;内环20个不同的图标标志了太阳历每个月的20天;外环的“V”字符号象征着带给大地能量的阳光;环绕巨石的两条巨蛇则象征羽蛇神和火神。

它充分反映了古印加文明对太阳神的崇拜。

问题1 (综合思维)古印加文明时期为什么会崇拜太阳神?

提示:

古印加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既崇拜又敬畏。

问题2 (综合思维)古印加文明时期的人地关系如何?

提示:

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归纳提升]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时期

生产力水平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

原始文明

低下且发展缓慢

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

生物资源遭破坏,引起物种灭绝。

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

被动地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认识肤浅

农业文明

耕作、灌溉技术得到发展,对自然的开发利用程度加大

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农业自然资源

环境遭到破坏,如大规模地开垦耕地使大面积森林和草原遭到砍伐和焚毁;农田扩张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

人类试图改造自然,对自然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加等 

工业文明

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极大地提高

机器和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

环境问题日趋尖锐,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步从局部扩展到全球

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现代文明

空前发展

在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探求人地和谐统一,推动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逐步趋向协调,环境问题逐步得到控制

重新认识人地关系,提出人地协调的新型伙伴关系

1.

右图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

据此完成

(1)~

(2)题。

(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

A.采集与渔猎  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D.建坝与筑路

(2)下列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

(1)B 

(2)C [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

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2019年2月20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名为《世界青年报告:

青年人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报告说,全球现有12亿15岁至24岁的青年人,占总人口的16%。

他们积极参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人类实现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由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共同达成,涵盖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新的可持续发展议程呼吁世界各国在人类、地球、繁荣、和平、伙伴的5个关键领域采取行动,在未来15年内应对世界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三项相互联系的元素,即经济增长、社会包容性和环境可持续性。

问题1 (综合思维)《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推行的目标实施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提示: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2 (地理实践力)联合国倡导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得到了193个会员国的积极响应,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提示:

共同性原则。

问题3 (综合思维)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哪几方面?

提示:

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

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具体如下图所示。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原则

含义

具体做法

例证

公平性原则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我国的扶贫攻坚计划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展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我国沿海渔场实行伏季休渔制度;牧场实行轮牧制度;倡导节约用水

共同性原则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与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

联合国举行气候峰会,应对气候变暖;建立世界环保联盟

2.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

据此回答

(1)~

(2)题。

(1)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是(  )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 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 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④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2)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综合性原则

(1)D 

(2)A [第

(1)题,①说明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②造成了森林的破坏;③导致人口增加过快;④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维护了资源的更新,避免了资源的过度使用。

(2)题,公平性既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也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公平。

]

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环境问题之所以造成人地关系的紧张,归结起来,有两个层面上的原因:

一个是思想观念层面上的,一个是社会行为层面上的。

人类必须首先转变一系列违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包括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等。

这种观念的转变将是根本的、深刻的,它会带动整个人类文明的转变。

下图为漫画“五代人的营生”。

问题1 (综合思维)有的同学认为“赠送贺卡、使用一次性木筷或纸巾等不是什么大事,我不用别人照样用,厂家照样生产,我们对此无能为力,所以该用还要用”。

你如何看待这样的想法?

提示: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保护环境是地球上的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应从我做起,不赠、少赠贺卡,不用一次性餐具。

问题2 (人地协调观)为了满足个别人的消费需求,各种野生动植物成为各大商家和消费者的新宠,你认为这样合适吗?

为什么?

提示: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不合适。

因为人类的不合理消费,市场的不恰当行为,很有可能破坏人与自然生物界的和谐与平衡的关系。

若过度消费其他生物,则会带来更多的生态破坏,产生更多环境失衡问题,最终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问题3 (综合思维)漫画“五代人的营生”,该图说明了什么?

提示:

由于人们的过度索取,造成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传统观念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区别

观念

传统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念

消费观

鼓励消费以刺激生产

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生产时尽量少投入、多产出,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

发展观

发展就是经济增长,GDP是唯一衡量标志

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追求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精神修养的提高、社会风尚的改善、科技进步

资源观

自然资源是无限的,其价格只反映开发利用所耗费的劳动,忽视资源本身的价值

要求人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对人类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

环境观

只认识到自然资源的价值,忽视自然环境的价值

要达到具有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重视能源和原料的使用方式,以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以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伦理

道德观

人类是自然界的中心,是使万物臣服的精灵

人类只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

2.三种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

政府行为

市场行为

公众行为

含义

概念

国家的管理行为

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

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

行为主体

国家及其各级的各种组织机构

市场主体,如企业、个人等

公众

环境效应

其政策和规划行为,尤其是涉及资源开发利用或经济发展的规划行为,往往对环境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企业的生产活动一般会直接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公众造成的环境问题比重增大,加剧了固体废弃物污染

目标

依靠政策、法规、机制保障

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调整价值观和生活习惯

3.发展绿色科技—循环经济

项 目

含 义

循环经济

实现循环经济的途径

工业

清洁生产

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达到最大的一种模式。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清洁的配置,二是清洁的工艺,三是清洁的产品

农业

生态农业

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拓展延伸] 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差异

项 目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方式

粗放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

资源利用率

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

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

废弃物处置

污染和废弃物大量排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质流动

物质单向流动

物质反复循环流动

结果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

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4.“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1)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

发展中国家一般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进行环境保护,一旦出现了环境问题,又不能及时、充分解决;同时,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2)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大的责任: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但发达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更大,至今依然是世界有限资源的主要消耗者和污染源。

因此发达国家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承担更大的责任。

3.下图为甜菜制糖废水的末端处理示意图。

读图,完成

(1)~(4)题。

(1)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的特点是(  )

A.自然资源随着科技进步将变得具有无限性

B.资源的价格应反映资源开发所耗费的劳动力成本

C.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

D.资源的价格应为资源开发的劳动力价格加上资源本身的价值

(2)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发展观B.环境观

C.伦理道德观D.消费观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该过程(  )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种效益的和谐统一

C.提高了糖的产量和质量

D.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和提高

(4)应用新流程后该厂附近最适合布局(  )

A.罐头厂B.啤酒厂

C.造纸厂D.养牛场

(1)D 

(2)C (3)B (4)D [第

(1)题,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不具有无限性;资源的价格不仅指开发资源所耗费的劳动力成本;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要求人们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自然资源同样具有价值。

(2)题,可持续发展的伦理道德观认为,人只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废弃物可以再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但没有达到零排放;产生糖与动物饲料,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对于糖的产量和质量影响不大;正是技术的进步才实现了清洁生产,因果倒置。

第(4)题,图中的产品之一动物饲料没有被利用,因而可在该厂附近建设养牛场。

]

地理实践力——发展现代农业,支持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发展现代农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我国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在此要求下,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中国农业公园”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

那大“中国农业公园”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19°31′N、109°34′E,平均海拔168.7米),是海南省首个“中国农业公园”创建项目,其核心区总面积约13.75万亩,有83个自然村,总人口约2.75万人。

下图示意儋州市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局部景观。

据此完成

(1)~(3)题。

(1)那大镇创建“中国农业公园”的基础条件有(  )

①美丽的乡村风景 ②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 ③浓郁的农耕文化 ④完备的农产品加工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

(2)那大“中国农业公园”适宜布局的园区是(  )

A.小麦种植园B.苹果采摘园

C.傣族风情园D.古村文化园

(3)创建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可以推动当地农民(  )

A.就地创业,增加收入

B.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粮食产量

C.积极外迁,改善生活

D.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城市化水平

[素养立意] 本题组以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中国农业公园”图文信息为背景,考查现代农业的条件、作用等,体现了地理实践力。

正确理解“中国农业公园”的含义,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A 

(2)D (3)A [第

(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中国农业公园”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

因此那大镇创建“中国农业公园”的基础条件:

一是有美丽的乡村风景,二是有浓郁的农耕文化。

(2)题,那大“中国农业公园”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19°31′N,109°34′E,平均海拔168.7米),小麦属于北方的作物;苹果属于温带的水果;傣族在云南;古村文化园适宜布局在那大“中国农业公园”。

第(3)题,创建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可以利用农业和当地的农耕文化发展旅游业,能够就地创业,增加收入。

]

题组1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读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区域反映的历史时期及所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

B.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

C.原始文明时期—崇拜自然

D.现代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

2.图示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①草原退化 ②水土流失 ③酸雨危害 ④滑坡、泥石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1.B 2.A [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人们将树木砍伐,种植庄稼,属于农业社会的产业活动,农业社会主要体现的人地关系是改造自然。

第2题,由图可知,人类活动破坏植被,获取耕地,发展农业生产,导致草原退化,加剧水土流失。

酸雨主要是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所致,属于工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影响;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区。

]

“光盘”行动倡导人们在就餐时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

据此回答3~4题。

3.(生活中的地理)“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减少了浪费,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生态持续发展B.经济持续发展

C.社会持续发展D.生活持续发展

4.(生活中的地理)若我们每个人都响应号召,加入“光盘”行动中,我们实际上就是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

3.B 4.A [第3题,“光盘”行动实际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之一,是经济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

第4题,每个人都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行列里,对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

题组2 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020年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

地球日是由美国人海斯等发起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世人的响应而推广的,主要意图是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善待地球。

据此回答5~6题。

5.可持续消费意味着(  )

①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 ②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③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 ④节水节能、垃圾分类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6.绿色生活可以包括(  )

①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②节约资源,重复利用 ③购买绿颜色的商品 ④减少污染,垃圾分类 ⑤循环回收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5.C 6.D [第5题,可持续消费指的是消费行为,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属于生产行为;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节水节能、垃圾分类等都属于消费过程中的行为。

第6题,绿色生活方式应该是指一切有利于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例如:

救助物种,保护自然;节约资源,重复利用;绿色消费,环保选购;减少污染,垃圾分类;循环回收等。

]

教材P125探索

漫画中的人物在用木筏上的木材作燃料,其结果必然导致木筏越来越小,最终会使大家都沉入水中,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

漫画从深层次说明人类目前过度索取资源,损害环境,将会危及人类的生存。

教材P126上思考 略。

教材P126下思考

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

教材P127思考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因此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活动都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生活在社会中,人类活动离不开社会,因此要实现人与社会和谐。

教材P128思考

绿水青山作为生态资源、生态环境,本身就具有经济价值或能够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际上大多数的生产活动过程,本质上都是在从事将生态环境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源的过程。

二者关系:

绿水青山(环境)是金山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