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06844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6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docx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docx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题

第一章铸造

一、名词解释

铸造:

将热态金属浇注到与零件的形状相适应的铸型型腔中冷却后获得铸件的方法。

热应力:

在凝固冷却过程中,不同部位由于不均衡的收缩而引起的应力。

收缩:

铸件在液态、凝固态和固态的冷却过程中所发生的体积缩小现象,合金的收缩一般用体收缩率和线收缩率表示。

金属型铸造:

用重力浇注将熔融金属浇人金属铸型而获得铸件的方法。

流动性:

熔融金属的流动能力,仅与金属本身的化学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物理性质有关,是熔融金属本身固有的性质。

二、填空题

1.手工造型的主要特点是(适应性强)(设备简单)(生产准备时间短)和(模样成本低),在(成批)和(大量)生产中采用机械造型。

2.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有(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和(离心铸造)。

3.铸件的凝固方式是按(凝固区域宽度大小)来划分的,有(逐层凝固)、(中间凝固)和(糊状凝固)三种凝固方式。

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易按(逐层凝固)方式凝固。

4.铸造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的收缩分三个阶段,其中(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收缩是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的根本原因,而(固态收缩)收缩是铸件产生变形、裂纹的根本原因。

5.按照气体的来源,铸件中的气孔分为(侵入性气孔)、(析出性气孔)和(反应性气孔)三类。

因铝合金液体除气效果不好等原因,铝合金铸件中常见的“针孔”属于(析出性气孔)。

6.铸钢铸造性能差的原因主要是(熔点高,流动性差)和(收缩大)。

7.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内因有(液态合金的化学成分)外因包括(液态合金的导热系数)和(黏度和液态合金的温度)。

8.铸造生产的优点是(成形方便)、(适应性强)和(成本较低)。

缺点是(铸件力学性能较低)、(铸件质量不够稳定)和(废品率高)。

三、是非题

1.铸造热应力最终的结论是薄壁或表层受拉。

(×)

2.铸件的主要加工面和重要的工作面浇注时应朝上。

(×)

3.冒口的作用是保证铸件同时冷却。

(×)

4.铸件上宽大的水平面浇注时应朝下。

()

5.铸铁的流动性比铸钢的好。

()

6.含碳4.3%的白口铸铁的铸造性能不如45钢好。

(×)

7.铸造生产特别适合于制造受力较大或受力复杂零件的毛坯。

(×)

8.收缩较小的灰铁铸件可以采用定向(顺序)凝固原则来减少或消除铸造内应力。

(×)

9.相同的铸件在金属型铸造时,合金的浇注温度应比砂型铸造时低。

(×)

10.压铸由于熔融金属是在高压下快速充型,合金的流动性很强。

()

11.铸件的分型面应尽量使重要的加工面和加工基准面在同一砂箱内,以保证铸件精度。

()

12.采用震击紧实法紧实型砂时,砂型下层的紧实度小于上层的紧实度。

(×)

13,由于压力铸造具有质量好、效率高、效益好等优点,目前大量应用于黑色金属的铸造。

(×)

14.熔模铸造所得铸件的尺寸精度高,而表面光洁度较低。

(×)

15.金属型铸造主要用于形状复杂的高熔点难切削合金铸件的生产。

(×)

四、选择题

1.形状复杂的高熔点难切削合金精密铸件的铸造应采用(b)

(a)金属型铸造(b)熔模铸造(c)压力铸造

2.铸造中,设置冒口的目的(d)

(a)改善冷却条件(b)排出型腔中的空气

(c)减少砂型用量(d)有效地补充收缩

3.下列易产生集中缩孔的合金成分是(a)

(a)0.77%C(b)球墨铸铁(c)4.3%C

4.下列哪种铸造方法生产的铸件不能进行热处理,也不适合在高温下使用(b)

(a)金属型铸造(b)压力铸造(c)熔模铸造

5.为了消几除铸造热应力,在铸造工艺上应保证(b)

(a)顺序(定向)凝固(b)同时凝固(c)内浇口开在厚壁处

6.直浇口的主要作用是(a)

(a)形成压力头,补缩(b)排气(c)挡渣

7.在各种铸造方法中,砂型铸造对铸造合金种类的要求是(c)

(a)以碳钢、合金钢为主

(b)以黑色金属和铜合金为主

(c)能适用各种铸造合金

8.由于(c)在结晶过程中收缩率较小,不容易产生缩孔、缩松以及开裂等缺陷,

所以应用较广泛

(a)可锻铸铁(b)球墨铸铁(c)灰铸铁

9.灰口铸铁适合于制造床身、机架、底座、导轨等结构,除了铸造性和切削性优良外,

还因为(b)

(a)抗拉强度好(b)抗压强度好(c)冲击韧性好

10.制造模样时,模样的尺寸应比零件大一个(c)

(a)铸件材料的收缩量

(b)机械加工余量

(c)铸件材料的收缩量+机械加工余量

11.下列零件适合于铸造生产的有(a)

(a)车床上进刀手轮(b)螺栓(c)自行车中轴

12.普通车床床身浇注时,导轨面应该(b)

(a)朝上(b)朝下(c)朝左侧

13.为提高合金的流动性,生产中常采用的方法是(a)

(a)适当提高浇注温度(b)加大出气口(c)延长浇注时间

14.浇注温度过高时,铸件会产生(b)

(a)冷隔(b)粘砂严重(c)夹杂物

15.金属型铸造主要适用于浇注的材料是(b)

(a)铸铁(b)有色金属(e)铸钢

16.铸造时不需要使用型芯而能获得圆筒形铸件的铸造方法是(b)

(a)砂型铸造(b)离心铸造(c)熔模铸造(d)压力铸造

17.车间使用的划线平板,工作表面要求组织致密均匀,不允许有铸造缺陷。

其铸件的浇

注位置应使工作面(b)

(a)朝上(b)朝下(c)位于侧面(d)倾斜

五、综合分析题

1.何谓合金的充型能力?

影响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P3

答:

液态合金充满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称为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

影响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为:

(1)合金的流动性;

(2)铸型的充型条件;(3)浇注条件;(4)铸件结构等。

2.合金的充型能力不好时,易产生哪些缺陷?

设计铸件时应如何考虑充型能力?

答:

合金的充型能力不好时浇不到,冷隔

(1)在浇注过程中铸件内部易存在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

(2)容易造成铸件尺寸不精确,轮廓不清晰;(3)流动性不好,金属液得不到及时补充,易产生缩孔和缩松缺陷。

设计铸件时应考虑每种合金所允许的最小铸出壁厚,铸件的结构尽量均匀对称。

以保证合金的充型能力。

3.为什么对薄壁铸件和流动性较差的合金,要采用高温快速浇注?

答:

适当提高液态金属或合金的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能改善其流动性,提高充型能力,因为浇注温度高,浇注速度快,液态金属或合金在铸型中保持液态流动的能力强。

因此对薄壁铸件和流动性较差的合金,可适当提高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以防浇注不足和冷隔。

4.缩孔和缩松产生原因是什么?

如何防止?

答:

缩孔缩松产生原因:

铸件设计不合理,壁厚不均匀;浇口、冒口开设的位置不对或冒口太小;浇注铁水温度太高或铁水成分不对,收缩率大等。

主要原因是液态收缩和凝固态收缩所致。

防止措施:

(1)浇道要短而粗;

(2)采用定向凝固原则;(3)铸造压力要大;(4)铸造时间要适当

的延长;(5)合理确定铸件的浇注位置、内浇口位置及浇注工艺。

5.什么是定向凝固原则和同时凝固原则?

如何保证铸件按规定凝固方式进行凝固?

答:

定向凝固(也称顺序凝固)就是在铸件上可能出现缩孔的厚大部位安放冒口,在远离冒口的部位安放冷铁,使铸件上远离冒口的部位先凝固,靠近冒口的部位后凝固。

同时凝固,就是从工艺上采取各种措施,使铸件各部分之间的温差尽量减小,以达到各部分几乎同时凝固的方法。

控制铸件凝固方式的方法:

(1)正确布置浇注系统的引人位置,控制浇注温度、浇注速度和铸件凝固位置;

(2)采用冒口和冷铁;(3)改变铸件的结构;(4)采用具有不同蓄热系数的造型材料。

6.哪类合金易产生缩孔?

哪类合金易产生缩松?

如何促进缩松向缩孔转化?

答:

逐层凝固的合金倾向于产生集中缩孔,如纯铁和共晶成分铸铁。

糊状凝固的合

金倾向于产生缩松,如结晶温度范围宽的合金。

促进缩松向缩孔转化的方法有:

(1)提高浇注温度,合金的液态收缩增加,缩孔容积增加;

(2)采用湿型铸造。

湿型比干型对合金的激冷能力大,凝固区域变窄,使缩松减少,缩孔容积相应增加;

(3)凝固过程中增加补缩压力,可减少缩松而增加缩孔的容积。

7.图2-2-1是两种T型铸件,试分析铸件中热应力分布情况,并画出热应力引起的弯曲。

8.图2-2-2为应力框铸件,凝固冷却后沿A-A线锯断,此时断口间隙大小会产生什么变?

试分析原因。

如变形图可知,间隙大小会增大。

9.铸钢的铸造性能如何?

铸造工艺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铸造性能:

①钢液的流动性差;②铸钢的体积收缩率和线收缩率大;③易吸气氧化和粘砂;④铸钢的铸造性能较差,易产生缩孔和裂纹等缺陷。

工艺特点:

铸钢件在铸造工艺上必须首先考虑补缩问题,防止产生缩孔和裂纹等缺陷,铸件壁厚要均匀,避免尖角和直角结构,还可设置铸造小肋(防止铸件结构内侧因收缩应力而产生热裂)、提高型砂和型芯的退让性、多开内浇道、设置冒口和冷铁。

10.金属型铸造为何能改善铸件的力学性能?

灰铸铁件用金属型铸造时,可能遇到哪些问题?

答:

金属型铸造采用耐高温的金属做铸型,其型芯一般也用金属制成。

故铸型和型芯都不具有退让性,且导热性好,铸件冷却速度快,所以组织细密,力学性能高。

问题:

浇不到、冷隔、裂纹等。

11.压力铸造、低压铸造和挤压铸造的工艺特点及应用范围有何不同?

压力铸造工艺特点:

1)铸件的尺寸精度最高,表面粗糙度Ra值最小。

2)铸件强度和表面硬度都较高。

3)生产效率很高,生产过程易于机械化和自动化。

应用:

非铁合金铸件,发动机气缸体、气缸盖、变速箱箱体、发动机罩、仪表和照相机的壳体与支架、管接头、齿轮

低压铸造的特点:

1.液体金属充型比较平稳

2.铸件成型性好

3.铸件组织致密力学性能高

4.提高了金属液的工艺出品率

5.劳动条件好,设备简单,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应用:

低压铸造主要用来铸造质量要求高的铝合金、镁合金铸件,也可用于薄壁壳体类钢制铸件。

如气缸体、气缸盖、高速内燃机的铝活塞等形状较复杂的薄壁铸件。

挤压铸造特点:

液态金属利用率高、工序简化和质量稳定等优点,是一种节能型的、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金属成形技术。

挤压铸造技术已成功地用于汽、摩托车制造业,航空及兵工领域,在仪表、五金工具、建筑等行业中也已大量应用。

12.下列铸件在大批量生产时,采用什么铸造方法为佳?

①铝活塞:

金属型铸造②汽缸套:

离心铸造③汽车喇叭:

压力铸造④缝纫机头:

砂型铸造⑤汽轮机叶片:

熔模铸造⑥车床床身:

砂型铸造⑦大模数齿轮滚刀:

熔模铸造⑧带轮及飞轮:

砂型或离心⑨大口径铸铁管:

离心⑩发动机缸:

压力铸造或低压铸造

13.何为铸件结构斜度?

与起模斜度有何不同?

图2-2-5所示结构是否合理?

如何改进?

答:

铸件结构斜度为铸件上垂直于分型面的不加工表面,为起模方便和铸件精度所具有的斜度。

铸件的结构斜度与起摸斜度不容混淆。

结构斜度是在零件设计时直接在零件图上标出,且斜度值较大;起模斜度是在绘制铸造工艺图时,对零件图上没有结构斜度的立壁给予很小的起模斜度(0.5°~3.0°)

图中内腔上方的小孔斜度不合理,模型不易从砂型中取出。

14.为什么铸件会产生热裂纹?

影响铸件产生热裂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收缩较大的金属(特别是铸钢件),由于高温时(即凝固期或刚凝固完毕时)的强度和塑性等性能低,是产生热裂的根本原因。

影响热裂纹的主要因素有:

(1)铸件材质①结晶温度范围较窄的金属不易产生热裂纹,结晶温度范围较宽的金属易产生热裂纹。

②灰铸铁在冷凝过程中有石墨膨胀,凝固收缩比白口铸铁和碳钢小,不易产生热裂纹,而白口铸铁和碳钢热裂倾向较大。

③硫和铁形成熔点只有985℃的低熔点共晶体并在晶界上呈网状分布,使钢产生“热脆”。

(2)铸件结构铸件各部位厚度相差较大,薄壁处冷却较快,强度增加较快,阻碍厚壁处收缩,结果在强度较低的厚处(或厚薄相交处)出现热裂纹。

(3)铸型阻力铸型退让性差,铸件高温收缩受阻,也易产生热裂纹。

(4)浇冒口系统设置不当如果铸件收缩时受到浇口阻碍;与冒口相邻的铸件部分冷凝速度比远离冒口部分慢,形成铸件上的薄弱区,也都会造成热裂纹。

15.请指出图2-2-6铸件结构各有何缺点?

应如何改进设计。

a设计忽略了分型面尽量平直的要求,在分型面上增加了外圆,结果必须采用挖沙造型,将最大截面放在上面,便可采用简单的整模造型了。

b设计内腔因出口直径缩小,需采用型芯,将内腔最大直径D通到底,就可以采用自带型芯形成的内腔。

c原设计铸件各部分壁厚相差过大,壁厚处会产生金属局部集聚形成热节,凝固收缩时形成缩孔,将孔00通到底,壁厚可均匀,减少缺陷。

d原设计为空心球体,型芯取不出来,应在分型面上增加两个工艺孔,便于型芯的安放和取出。

e原设计壁厚差别过大

f法兰尺寸大于立壁直径,不便于整模造型,将上面法兰尺寸设计成与立壁直径相同。

第二章锻压

一、名词解释

塑性变形:

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的不可回复的变形。

加工硬化:

金属的塑性变形导致其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

纤维组织:

热加工时,铸态组织中的各种夹杂物,由于在高温下具有一定塑性,它们会沿着变形方向伸长,形成纤维分布,当再结晶时,这些夹杂物依然沿被伸长的方向保留下来,称为纤维组织。

可锻性:

衡量材料能够进行压力加工难易程度的工艺性能,包括材料的塑性和变形抗力。

自由锻:

只用简单的通用性的工具,或在锻造设备上的上、下砧间直接使坯料变形而获得所需几何形状及内部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二、填空题

1.影响合金锻造性能的内因有(化学成分)和(金属组织)两方面,外因包括(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应力状态)和(坯料表面质量)。

2.冲压的基本工序包括(变形)和(分离)两大类。

3.绘制自由锻件图时应考虑(加工余量)、(公差)和(余块)等工艺参数问题。

4.锻压生产的实质是(利用金属在固态下的塑性成形),所以只有(塑性好的)材料适合于锻造。

5.模型锻造的基本方法包括(锤上模锻)和(其他设备上模锻)锻造。

6.热变形是指(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

7.金属的锻造性能决定于金属的(塑性)和变形的(变形抗力)。

8.锻造时,金属允许加热到的最高温度称(始锻温度),停止锻造的温度称(终锻温度)

9.深腔件经多次拉深变形后应进行(再结晶退火)热处理。

10.自由锻锻造设备有(空气锤)、(蒸汽空气锤)和(压力机)三大类。

11.锻压加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力学性能高、节约金属、生产率高、适应性广),主要缺点是(结构工艺性要求高、尺寸精度低、初期投资费用高)。

12.冲孔和落料的加工方法相同,只是作用不同,落料冲下的部分是(工件),冲孔冲下的部分是(废料)。

13.金属在加热时可能产生的缺陷有(过热)、(过烧)和(氧化)等。

14.冲裁时板料分离过程分为(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和(断裂分离阶段)三个阶段。

15.20钢的锻造性能比T10钢(好),原因是(T10钢是结构钢,塑性差)。

16.模型锻造包括(锤上模锻)、(胎模锻)、(压力机上模锻)和(其他设备)锻造等。

三、是非题

1.锻压可用于生产形状复杂、尤其是内腔复杂的零件毛坯。

(×)

2.在通常的锻造生产设备条件下,变形速度越大,锻造性越差。

()

003.变形区的金属受拉应力的数目越多,合金的塑性越好。

(×)

4.摩擦压力机特别适合于再结晶速度较低的合金钢和有色金属的模锻。

(×)

5.为防止错模,模锻件的分模面选择应尽量使锻件位于一个模膛。

(×)

6.拉深模和落料模的边缘都应是锋利的刃口。

(×)

7.可锻铸铁零件可以用自由锻的方法生产。

(×)

8.金属塑性成形中作用在金属坯料上的外力主要是压力和拉力。

(×)

9.汽车外壳、仪表、电器及日用品的生产主要采用薄板的冲压成形。

()

10.自由锻锻件的精度较模型锻造的高。

(×)

11.碳钢比合金钢容易出现锻造缺陷。

(×) 

12.金属材料加热温度越高,越变得软而韧,锻造越省力。

(×)

13.模锻件的侧面,即平行于锤击方向的表面应有斜度。

()

14.自由锻件所需坯料的质量与锻件的质量相等。

(×)

15.45钢的锻造温度范围是800-1200℃。

()

16.变形温度越高,锻造性越好。

(×)

四、选择题

1.带凹档、通孔和凸缘类回转体模锻件的锻造应选用(c)

(a)模锻锤(b)摩擦压力机(c)平锻机

2.薄板弯曲件,若弯曲半径过小会产生(c)

(a)回弹严重(b)起皱(c)裂纹

3.下列不同含碳量的铁碳合金锻造性最好的是(b)

(a)0.770%C(b)0.20%C(c)1.2%C

4.下列三种锻造方法中,锻件精度最高的是(c)

(a)自由锻(b)胎模锻(c)锤上模锻

5.下列三种锻造设备中,对金属施加冲击力的是(a)

(a)蒸汽空气锤(b)曲柄压力机(c)摩擦压力机

6.下列三种锻件的结构设计中,不能有加强筋、表面凸台及锥面结构的是(a)

(a)自由锻件(b)锤上模锻件(c)压力机上模锻件

7.重要的巨型锻件(如水轮机主轴)应该选用(a)方法生产

(a)自由锻(b)曲柄压力机上模锻(c)锤上模锻

8.下列冲压工序中,凹凸模之间的间隙大于板料厚度的是(a)

(a)拉深(b)冲孔(c)落料

9.冲裁模的凸模与凹模均有(a)

(a)锋利的刃口(b)圆角过渡(c)负公差

10.在冲床的一次冲程中,在模具的不同部位上同时完成数道冲压工序的模具,称为

(b)

(a)复合冲模(b)连续冲模(c)简单冲模

五、综合分析题

1.下列零件(图2-2-11)若批量分别为单件、小批量、大批量生产时,可选择哪些锻造方法加工?

哪种加工方法最好?

(a)单件――胎模锻小批量―-胎模锻大批量――模锻

单件还是自由锻经济,模锻质量最好、效率最高,大批生产合适。

(b)单件―胎模锻、小批量―-胎模锻大批量――模锻

单件还是自由锻经济,模锻质量最好、效率最高,大批生产合适。

(c)单件――自由锻小批量―-胎模锻大批量――模锻

单件还是自由锻经济,模锻质量最好、效率最高,大批生产合适。

2.热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有什么影响?

答:

热变形使得金属的晶粒细化,组织致密,强度、塑性及韧性都得到提高。

同时金属中出现流线组织,且表现为各向异性。

3.碳钢在锻造温度范围内变形时,是否会产生冷变形强化?

答:

碳钢在锻造温度范围内变形时,若采用高速锤锻造,产生加工硬化的速率高而发生再结晶的速率较低时,也可能会产生冷变形强化。

4.塑性差的金属材料进行锻造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

加热升温速度要慢,采用压力机上锻造,对坯料施加静压力,降低变形速度,使再结晶能充分的进行,防止产生加工硬化。

5.模锻的设备主要有哪些?

其特点及应用范围如何?

答:

模锻的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种。

(1)模锻锤:

对金属主要施加冲击力。

变形速度快,锻件质量高,材料的利用率高,并且成本较低,适合大批量生产。

(2)压力机:

对金属主要施加静压力,金属在模膛内流动缓慢,在垂直于力的方向上容易变形,有利于对变形速度敏感的低塑性材料的成形,并且锻件内外变形均匀,锻造流线连续,锻件力学性能好。

6.图2-2-12所示各模锻件的分模面选择是否合理?

并简述理由。

7.锤上模锻能否直接锻出通孔?

如何锻出通孔?

答:

不能直接锻出通孔,要留冲孔连皮,锻造后用切边压力机切除。

8.在曲柄压力机上能否实现拔长、滚挤等变形工序?

并简述理由。

答:

不可以。

曲柄压力机工作时滑块行程较小,在滑块的一个往复行程中完成一个工件的变形,故不适于加工长轴类锻件。

拔长、挤压等制坯工序需在其他设备上完成。

9.用什么方法能保证将厚度为1.5mm,直径为250mm的低碳钢钢板加工成直径为

50mm的筒形件?

答:

采用多次拉深。

在拉深工序间安排退火处理,以消除加工硬化现象。

在多次拉深过程中,拉伸系数不断增大,确保筒形件质量和生产顺利进行。

10.比较落料和拉深工序凸凹模结构及其间隙有什么不同?

答:

落料是分离工序,凹模与凸模边缘是锋利的刃口,而拉深是变形工序,凸凹模边缘为圆角。

落料的凸凹模间隙小于板的厚度,且凸凹模间隙要求合适,这样上下裂纹重合一致,冲裁力、卸料力和推件力适中,模具才具有足够的寿命,落料的尺寸几乎与模具一致,且塌角、毛刺和斜度均很小。

过大或过小的间隙都会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和零件的质量。

拉深的凸模和凹模间隙比落料时凸凹模的间隙大,一般大于板料的厚度。

11.试述冲裁间隙对冲裁件的质量和冲模寿命的影响。

答:

当落料件的凸凹模间隙过小时,上下裂纹向外错开。

凸凹模受到金属的挤压作用增大,从而摩擦力增大,加剧了凸、凹模的磨损,降低了模具寿命。

但零件光面宽度增加,塌角、毛刺、斜度等都有所减小,工件质量较高。

当间隙过大时,上、下裂纹向内错开。

断面光面减小,塌面与斜度增大,形成厚而大的拉长毛刺,且难以去除,同时冲裁的翘曲现象严重。

但是,推件力与卸料力大为减小,甚至为零,材料对凸、凹模的磨损大大减弱,所以模具寿命较高。

落料的凸凹模间隙合适时,上下裂纹重合一致,冲裁力、卸料力和推件力适中,模具具有足够的寿命,切断面的塌角、毛刺和斜度均很小,零件的尺寸几乎与模具一致。

12.冲压模的种类有哪些?

指出各自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答:

(1)简单冲模:

结构简单,容易制造,适用于冲压件的小批量生产;

(2)连续冲模:

可以循环多次冲模,生产效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

但要求定位精度高,制造复杂,成本较高;

(3)复合冲模:

最大特点是模具中有一个凸凹模。

适用于产量大、精度高的冲压件,但模具制造复杂、成本高。

13.指出下列自由锻件(如图2-2-14所示)结构工艺性的不合理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答:

(a),(d)自由锻不能锻出曲面相交的复杂结构;

(b)自由锻应避免锥体结构

(c)自由锻不能锻出凹凸不平的辐板;

(e)自由锻应避免加强筋结构。

辐板处应该加厚。

模锻件应避免高筋和凸起结构。

38.如图13-32所示工件,材料为Q235钢,σb=445MPa,板厚t=3mm.试计算落料和冲孔凸、凹模刃口部分的尺寸,并计算冲裁力。

图6

第三章焊接

一、名词解释

热影响区:

焊接和切割过程中,材料因受热的影响(但未熔化)而发生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区域。

焊接:

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焊件达到原子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

焊接电弧:

焊件与焊条之间(或二电极之间,电极与焊件之间)的气体介质产生的强烈

而持久的放电现象。

酸性焊条:

指焊条熔渣的成分主要是酸性氧化物(如TiO2、Fe2O3)的焊条。

焊接性:

指金属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即金属材料在一定焊接工艺条件下(焊接方

法、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参数和结构形式等),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

二、填空题

1.按焊接过程的特点,焊接方法可归纳为(熔化焊)、(压力焊)和(钎焊)三大类。

2.焊接电弧由(阴极区)、(阳极区)和(弧柱区)三部分组成,其中(弧柱区)区的温度最高。

3.焊条是由(焊芯)和(药皮)两部分组成。

4.焊接接头的基本形式有(对接)、(搭接)、(角接)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