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11574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2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docx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docx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考纲要求]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考点一 分离定律的发现及应用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在传粉方面表现为自花传粉,闭花受粉→保证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②在性状方面表现为具有易于区分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的性状。

③在操作方面表现为花大,便于进行人工异花授粉操作。

(2)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的方法

①人工异花传粉的步骤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②去雄是指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其目的是防止自花传粉;应在开花前(花蕾期)进行。

③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干扰,从而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传粉后所结。

④异花传粉时,父本是指提供花粉的植株;母本是指接受花粉的植株。

生命观念

 遗传实验常用的材料及特点

(1)豌豆:

①自花传粉、闭花受粉;②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③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④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给后代。

(2)玉米:

①雌雄同株且为单性花,便于人工授粉;②生长周期短,繁殖速率快;③相对性状差别显著,易于区分观察;④产生的后代数量多,统计更准确。

(3)果蝇:

①易于培养,繁殖快;②染色体数目少且大;③产生的后代多;④相对性状易于区分。

2.“假说—演绎”法对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

3.分离定律的实质

(1)细胞学基础(如下图所示)

(2)分离定律实质与各种比例的关系

(3)发生时间: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适用范围

①真核(填“真核”或“原核”)生物有性(填“无性”或“有性”)生殖的细胞核(填“细胞核”或“细胞质”)遗传。

②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4.分离定律的应用

(1)农业生产:

指导杂交育种

①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

利用杂合子选育显性纯合子时,可进行连续自交,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可留种推广使用。

②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

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便可留种推广。

③优良性状为杂合子:

两个纯合的不同性状个体杂交的后代就是杂合子,但每年都要育种。

(2)医学实践:

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率;为禁止近亲结婚和进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1.判断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和测交实验的叙述:

(1)豌豆杂交实验中“去雄套袋”应处理的对象是父本,去雄应在雌蕊刚刚成熟时进行( × )

(2)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 )

(3)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孟德尔用了数学统计学的方法( √ )

(4)因为F2出现了性状分离,所以该实验能否定融合遗传( √ )

(5)F1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能直接真实的反映出F1配子种类及比例,但无法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 )

2.判断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的叙述:

(1)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为3∶1属于观察现象阶段( √ )

(2)“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 )

(3)“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性状分离比接近1∶1”属于推理演绎内容( √ )

(4)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性状是由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控制的假说( × )

(5)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 )

(6)孟德尔首先提出假说,并据此开展豌豆杂交实验并设计测交实验进行演绎( × )

3.判断下列相关概念的辨析叙述

(1)小芳的直发和小美的短发、兔的长毛与黑毛都是一对相对性状( × )

(2)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出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 )

(3)“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体现出了性状分离现象( √ )

(4)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 )

(5)测交和自交都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也都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 )

(6)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 )

(7)具有隐性基因的个体一定表现为隐性性状,具有显性基因的个体一定表现为显性性状( × )

4.判断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内容及相关适用条件的叙述

(1)F2的表现型比为3∶1的结果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 )

(2)基因分离定律中“分离”指的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 √ )

(3)下图是某对血型为A型和B型的夫妇生出孩子的可能基因型的遗传图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发生在过程Ⅰ( √ )

(4)孟德尔遗传定律不适用于肺炎双球菌( √ )

(5)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单体分开( × )

1.读下图信息思考如下问题:

F1          高茎(Dd)

          ↓⊗

F2

雄配子

雌配子

1/2D

1/2d

1/2D

1/4DD高

1/4Dd高

1/2d

1/4Dd高

1/4dd矮

(1)若F1所产生的雄配子D∶d=2∶1,雌配子D∶d=2∶1,则F2中高茎∶矮茎=8∶1。

(2)若D对d为不完全显性,杂合子表现为中等高度茎,则F2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中等茎∶矮茎=1∶2∶1。

(3)若F2中只得到4株豌豆,则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值一定为3∶1吗?

不一定。

(4)结合上述问题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包括②③④⑤⑥(填序号)。

①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 ②F1形成的两种配子的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④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⑥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5)在基因分离定律的现代解释中决定分离比3∶1出现的最核心的内容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测交法可用于检测F1基因型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提示 孟德尔用隐性纯合子对F1进行测交实验,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分析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即可推知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从而检测出F1的基因型。

下图是各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

1.性状类概念辨析

(1)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

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的性状。

(2)相对性状的理解要点:

“两个同”:

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一个不同”:

不同表现型。

(3)显性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亲本性状。

(4)隐性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子一代未表现出的亲本性状。

(5)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基因类概念辨析

(1)显性基因:

决定显性性状的基因,如图中A、B、C和D。

(2)隐性基因:

决定隐性性状的基因,如图中b、c和d。

(3)相同基因:

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如图中A和A。

(4)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图中B和b、C和c、D和d。

(5)非等位基因(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和D;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和B。

3.个体类概念辨析

(1)基因型与表现型

①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②表现型: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③二者的关系:

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在不同环境中,即使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未必相同。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纯合子与杂合子

①纯合子:

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dd、AABB、AAbb)。

②杂合子:

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AaBB、AaBb)。

4.交配类概念辨析

(1)杂交:

基因型不同的同种生物体之间相互交配。

(2)自交:

①植物的自花(或同株异花)受粉;②基因型相同的动物个体间的交配。

(3)测交:

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之间的一种特殊方式的杂交。

(4)正交与反交:

是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的父本和母本分别是反交中的母本和父本。

(5)自由交配(或随机交配):

指在一个有性生殖的生物种群中,任何一个雌性或雄性个体与任何一个异性个体交配的机会均等。

命题点一 孟德尔遗传实验科学方法的应用分析

1.豌豆和玉米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实验材料,下列有关它们共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豌豆和玉米均为两性植株,进行杂交实验都要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B.豌豆和玉米均具有一些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区分观察

C.豌豆和玉米的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

D.豌豆和玉米产生的后代数量多,统计更准确

答案 A

解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的两性植株,在自然界都是纯种,玉米也是两性植株,但雌雄同株异花,故进行杂交实验不需要去雄;豌豆和玉米均具有一些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产生的后代数量多,这些特点都有利于遗传统计和分析。

2.(2019·青州质检)孟德尔利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遗传学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豌豆为闭花传粉植物,在杂交时应在母本花粉成熟前做人工去雄、套袋处理等

B.杂交实验过程中运用了正反交实验,即高茎(♀)×矮茎(♂)和矮茎(♀)×高茎(♂)

C.两亲本杂交所得F1表现为显性性状,这一结果既否定了融合遗传又支持了孟德尔的遗传方式

D.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演绎”过程指的是对测交过程的演绎

答案 C

解析 由于豌豆为闭花传粉植物,进行人工杂交实验时,对母本去雄、套袋应该在花蕾期即花粉成熟前进行,如果雄蕊成熟了,就已经产生了自交,干扰实验结果,A正确;杂交实验过程中运用了正反交实验,即高茎(♀)×矮茎(♂)和矮茎(♀)×高茎(♂),B正确;两亲本杂交所得F1表现为显性性状,F1自交,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否定了融合遗传并且支持了孟德尔的遗传方式,C错误;“演绎”过程指的是对测交过程的演绎,D正确。

命题点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分析

3.(2018·慈溪中学测试)关于孟德尔的豌豆遗传学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选择豌豆是因为自然条件下豌豆是纯合子,且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B.杂交实验时,对母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C.孟德尔首先提出假说,并据此开展豌豆杂交实验并设计测交进行演绎

D.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孟德尔用了数学统计学的方法

答案 C

解析 选择豌豆是因为自然条件下豌豆是纯合子,且具有演绎推理,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A项正确;杂交实验时,对母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B项正确;孟德尔首先进行豌豆杂交和自交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说,根据假说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C项错误;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孟德尔用了数学统计学的方法,D项正确。

4.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孟德尔用纯种黄色豌豆和绿色豌豆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获得F2(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示中雌配子Y与雄配子Y数目相等

B.③的子叶颜色与F1子叶颜色相同

C.①和②都是黄色子叶,③是绿色子叶

D.产生F1的亲本一定是YY(♀)和yy(♂)

答案 C

解析 豌豆产生雌配子的数量远少于雄配子的数量,A项错误;③的基因型为yy,子叶表现为绿色,而F1的基因型为Yy,子叶表现为黄色,B项错误;①和②的基因型均为Yy,子叶表现为黄色,③的基因型为yy,子叶表现为绿色,C项正确;产生Yy的亲本可能为YY(♀)、yy(♂)或YY(♂)、yy(♀),D项错误。

科学思维

 “假说—演绎”法的基本过程

观察(或进行实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命题点三 分离定律的实质与验证

5.(2018·福州第一中学联考)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

B.F1产生配子的种类的比例为1∶1

C.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

D.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

答案 B

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则F1(Dd)能产生D、d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

6.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答案 C

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杂合子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由此可知,分离定律的直接体现是等位基因分别进入了两个配子中。

科学思维

 “四法”验证分离定律

(1)自交法:

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性状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测交法:

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性状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花粉鉴定法:

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4)单倍体育种法:

取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若植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命题点四 分离定律的实践应用

7.人的褐眼对蓝眼为显性,某家庭的双亲皆为褐色,其甲、乙、丙三个孩子中,有一个是收养的(非亲生孩子),甲和丙为蓝眼,乙为褐眼。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孩子乙是亲生的,孩子甲或孩子丙是收养的

B.该夫妇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为

C.控制孩子乙眼睛颜色的遗传因子是纯合的

D.控制双亲眼睛颜色的遗传因子是杂合的

答案 D

解析 假设控制人眼睛颜色的基因用A、a表示,则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所生的孩子有可能是褐眼(A_),也可能是蓝眼(aa),因此不能判断出哪一个孩子是收养的,A项错误;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生一个蓝眼(aa)男孩的概率为

×

,B项错误;乙是褐眼,可能是杂合子(Aa),也可能是纯合子(AA),C项错误;根据分析可知,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D项正确。

8.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T控制的,如果亲代(P)的基因型是TT×tt,则:

(1)子一代(F1)的基因型是________,表现型是________。

(2)子二代(F2)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

(3)F2中抗锈病的小麦的基因型是________。

其中基因型为________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为了获得稳定的抗锈病类型,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Tt 抗锈病 

(2)抗锈病和不抗锈病 性状分离 (3)TT或Tt Tt 从F2开始选择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淘汰由于性状分离而出现的非抗锈病个体,直到抗锈病性状不再发生分离

命题点五 不同交配类型的判断

9.下列鉴定生物遗传特性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

A.鉴定一只灰毛兔是否是纯合子用测交

B.区分狗的长毛与短毛的显隐性关系用杂交

C.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系的纯度宜用连续自交

D.测定杂种豌豆F1的遗传因子组成宜用杂交

答案 D

解析 鉴定一只具有显性性状的动物是否是纯合子可用测交法,A项正确;区分狗的长毛与短毛的显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B项正确;用自交法可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因为杂合子自交后代能出现显性纯合子,并淘汰隐性个体,C项正确;测定杂种豌豆F1的遗传因子组成宜用测交法,D项错误。

10.下表为果蝇Ⅰ、Ⅱ两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反交的结果:

组别

正交

反交

♀野生型×♂突变型Ⅰ→野生型

♀突变型Ⅰ×♂野生型→野生型

♀野生型×♂突变型Ⅱ→野生型

♀突变型Ⅱ×♂野生型→♀野生型、♂突变型Ⅱ

(1)实验甲中正交与反交结果相同,则控制果蝇突变型Ⅰ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__性遗传。

(2)实验乙中正交与反交结果不相同,请分别写出实验乙中正交与反交两亲本的基因型(基因用A、a表示)。

正交:

__________________;反交:

____________。

答案 

(1)常 隐 

(2)XAXA×XaY  XaXa×XAY

解析 由题意可知,实验甲中正交与反交结果相同,说明该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实验甲的子代表现型可知,突变型Ⅰ与野生型杂交,其子代个体表现为野生型,说明野生型是显性性状,突变型是隐性性状;实验乙中正交与反交结果不相同,雌雄个体都有突变型,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分析题表可知,正交的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反交的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

科学思维

 不同交配类型的应用

项目

应用

杂交

①探索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的传递规律;

②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得到新品种;

③显隐性性状判断

自交

①可不断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

②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测交

①验证遗传基本规律理论解释的正确性;

②可用于高等动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正交与反交

①检验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

②检验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性染色体遗传

考点二 分离定律的常规解题规律和方法

题型1 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1)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根据遗传系谱图进行判断

系谱图中“无中生有为隐性”,即双亲都没有患病而后代表现出的患病性状为隐性性状,如图甲所示,由该图可以判断白化病为隐性性状。

系谱图中“有中生无为显性”,即双亲都患病而后代出现没有患病的,患病性状为显性性状,如图乙所示,由该图可以判断多指是显性性状。

4.合理设计杂交实验进行判断

1.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

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牛群中,A与a基因频率相等,每头母牛一次只生产1头小牛。

以下关于该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

A.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性状;反之,则无角为显性性状

B.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为显性性状

C.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性状

D.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3头牛全部是无角,则无角为显性性状

答案 D

解析 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由于显性基因可能为杂合子或纯合子,故后代中显性个体多于隐性个体;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性状;反之,则无角为显性性状,A正确;由于两个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为显性性状,B正确;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性状,C正确;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3头牛全部无角,不能判断无角为显性性状,因后代个体数太少,亲代测交也有可能为此结果,不能判断显隐性,D错误。

2.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

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

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第一组:

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

第二组:

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A:

30

对亲本

红花×红花

36红花∶1白花

D:

绿茎×紫茎

绿茎∶紫茎=1∶1

B:

30

对亲本

红花×白花

5红花∶1白花

E:

紫茎自交

全为紫茎

C:

30

对亲本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

F:

绿茎自交

由于虫害,植株死亡

(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____________,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组。

(2)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茎色隐性性状为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组。

答案 

(1)白色 A 

(2)紫茎 D、E

解析 

(1)由题干A组实验所显示的信息为“红花杂交的后代分离出白花现象”,由此可判断白花为隐性性状。

(2)由题干信息可知,在第二组实验中只取了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可判定D组为测交类型,亲本一个为杂合子,一个为隐性纯合子,又由E组结果可知紫茎亲本为隐性纯合子。

3.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两个家系中不同遗传病的表现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为________性基因,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乙可知,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为________性基因,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显 5号个体和6号个体均为患者,而其子代9号个体表现正常 

(2)隐 7号个体和8号个体均为正常,而其子代11号个体表现为患者(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解析 

(1)图甲中5号个体和6号个体均为患者,而其子代9号个体表现正常,则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为显性。

(2)图乙中7号个体和8号个体均为正常,而其子代11号个体表现为患者,则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

题型2 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

1.测交法(在已确定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

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子代

结果分析

2.自交法

待测个体

子代

结果分析

3.花粉鉴定法

待测个体

花粉

结果分析

4.单倍体育种法

待测个体→花粉→幼苗→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植株

结果分析

特别提醒

 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是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是植物时,上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