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重点整理之欧阳化创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1493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重点整理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重点整理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重点整理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重点整理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重点整理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重点整理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重点整理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重点整理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重点整理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重点整理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重点整理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重点整理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重点整理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重点整理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重点整理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重点整理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重点整理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重点整理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重点整理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重点整理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重点整理之欧阳化创编.docx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重点整理之欧阳化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重点整理之欧阳化创编.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重点整理之欧阳化创编.docx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重点整理之欧阳化创编

名词解释

1.

时间:

2021.02.06

创作:

欧阳化

2.胃道:

沿胃小弯常有4~5条呈纵行排列的胃襞,其间的纵沟称为胃道。

3.胃区:

全部胃粘膜表面均有很多浅沟,并交织成网,将胃粘膜表面分割成直径1~6mm的小丘,称为胃区。

4.功能性幽门梗阻:

该类幽门梗阻属于暂时性,可以随溃疡好转而消失,内科治疗有效,又称为内科性幽门梗阻。

5.器质性幽门梗阻:

由于溃疡愈合,瘢痕形成和瘢痕组织收缩或者在周围组织粘连而阻塞幽门通道所致者,属于持久性,非经外科手术不能自动缓解,又称为外科性幽门梗阻。

6.穿透性溃疡:

溃疡穿透浆膜层而达游离腹腔即可以致急性穿孔,如果溃疡穿透与邻近器官,组织粘连,则称为穿透性溃疡。

7.亚急性穿孔:

后壁穿孔或者穿孔较小而只引起局限性腹膜炎时,称为亚急性穿孔。

8.拾物实验:

让小儿站立,嘱其拾起地上物品。

正常小儿可以两膝微屈,弯腰拾物。

若腰部有病变,可见腰部挺直,双髋和膝关节微屈去拾地上的物品,此为阳性。

9.慢性支气管炎:

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所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

临床连续2年以上,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

10.骨-纤维隧道:

肌腱在跨越关节处,转折角度或滑移幅度较大者都有坚韧的腱鞘将其约束在骨膜上,腱鞘和骨形成的弹性极小的管道称为骨-纤维隧道。

11.腱鞘囊肿:

是指关节囊或腱鞘附近某些组织的黏液变性所形成的囊肿。

12.动态平衡:

人体器官在政党生命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量和度以内自由的活动状态就叫人体的动态平衡。

13.肩袖:

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与肩胛下肌在经过肩关节前方、上方、后方时,与关节囊紧贴,与关节囊紧贴,并有许多腱纤维与关节囊相交织形成肩袖。

14.乳酸熏蒸法:

每100㎡空间用乳酸12ml加等量水,放入治疗碗内,加热后所产生的气体能杀灭空气中细菌。

手术间封闭4-6小时。

15.俯卧低头位:

患者俯卧在治疗床上,胸部置软枕,头部突出于床缘,尽量收紧下颌,低头。

16.仰卧位;患者平卧于治疗床上,项部加软枕,头仰后。

17.俯卧位:

患者俯卧在治疗床上,腹部置软枕。

18.侧卧位:

患者侧卧于床上,下肢屈曲90°.

19.端坐颈椎牵引位:

患者坐在颈椎牵引椅上,在颈椎牵引下进行针刀松解。

20.仰卧腰椎牵引位:

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在腰椎牵引下进行针刀松解。

21.解剖学姿势:

以“人体立正”姿势为基础,即手掌向前和两足并立、足尖朝前的站立姿势。

22.轴:

用于描述关节运动,可以做出相互垂直的3个轴。

23.垂直轴:

为上下方向并与地平面垂直的轴。

24.矢状轴:

为前后方向并与地平面平行的轴。

25.冠状轴:

或称额状轴,为左右方向与地平面平行的轴。

26.面:

在解剖学姿势的基础上,将人体做3个相互垂直的切面。

27.矢状面:

按前后方向将人体纵行切开的剖面,通过这个剖面,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

28.冠状面(额状面):

按左右方向将人体纵行切开的剖面,通过这个剖面,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

29.水平面(横切面):

按水平方向将人体横行切开分为上下两部。

30.动态解剖学:

是研究由于疾病的原因,病人不能处于正常。

31.暴力损伤:

指人体受到外来的跌、打、碰、撞、挤、压、拉等所造成的损伤。

32.积累性损伤:

指人体受到一种较轻微的、持续性的、反复的牵拉或挤压所造成的损伤。

33.疲劳性损伤:

指人体的四肢、躯干或内脏器官长时间超负荷工作所造成的损伤。

34.人体自重性损伤:

本身的超常重量也会使某些软组织器官长期处于超负重状态,造成损伤。

35.手术性损伤:

指目前外科手术的大量开展所造成的损伤。

36.病损性损伤:

指由某种疾病对人体引起的伤害而造成的损伤。

37.环境性损伤:

指天气高温、严寒、超高温工作、火热灼伤等所造成的损伤。

38.功能性损伤:

支配人体内脏器官的神经受到卡压所引起的相关内脏器官的损伤。

39.动态平衡:

人体器官在正常生命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量和度内,自由的活动状态就称为人体的“动态平衡”。

40.动态平衡失调: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人体软组织慢性损伤,不能完成其自身的生理功能,就称为动态平衡失调。

41.增生性关节炎:

膝关节的局部损伤及炎症和慢性劳损可引起关节面软骨变性、软骨下骨板反应性骨损伤,导致膝关节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称为增生性关节炎。

42.髌上囊:

在股四头肌腱与股骨之间有一大滑膜囊,称为髌上囊。

43.冠状胫股角:

股骨和胫骨轴线是通过骨干中心所描画的线,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成4°~9°的角,称为冠状胫股角。

44.胫骨平台:

胫骨上端亦膨大成为胫骨髁,其关节面较平坦,称为胫骨平台。

45.踝穴:

胫骨的下关节面及其内踝和后踝与腓骨的外踝共同构成一个关节窝,称为踝穴。

46.小儿先天性斜颈:

是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后形成的畸形。

47.小儿膝内翻:

是由于婴儿时期缺乏维生素D,以致骨质缺钙、变软、骨骺发育障碍引起的肢体畸形。

48.俯卧腰椎牵引位:

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在腰椎牵引下进行针刀松解。

66.晕针刀:

是指在针刀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半小时左右,患者出现头昏、心慌、恶心、肢冷汗出、意识淡漠等症状的现象。

67.四边孔综合征:

是指旋肱后动脉和神经或腋神经的一个主要分支在四边孔处受压后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证候群。

68.旋前圆肌综合征:

是前臂的正中神经主干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而受到卡压,表现为正中神经主干受损后运动及感觉障碍的一种综合征。

69.颞下颌关节强直:

因器质性病变导致长期开口困难或完全不能开口者,称为颞下颌关节强直。

70.带状疱疹:

是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沿周围神经分布有群集疱疹,并以神经痛为特征。

71.望诊:

就是通过视觉观察病人的精神,色泽,形态和舌苔等变化的一种方法。

72.关节活动度:

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即0°)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成为关节活动度。

73.胖大舌:

舌体肥胖而色淡,多为脾肾气虚。

74.老舌:

舌体坚硬苍老,多属实证。

75.嫩舌:

舌体浮胖娇嫩,多属虚证。

76.剥落苔:

即舌苔不均匀而有一块或数块剥脱之处,多是气阴不足之象。

77.闻诊:

包括闻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

即医生凭听觉来听病人发出的声音和有嗅觉来辨别病人口腔和排出物所发出的气味。

78.暴喑:

指声音突然嘶哑,多因外感风寒夹有内热,肺气不宣所致,属实证。

79.善太息:

病人气息不利,唯一长出一口气为快,多属气郁不舒之候。

80.盗汗:

睡后出汗,醒时即止(婴儿除外),叫做“盗汗”,多属阴虚。

81.战汗:

先见全身战栗而后汗出者,叫做“战汗”。

82.绝汗:

病重危时,汗出如珠如油,转出不流,揩之复出,是阴阳离决、阳气外脱的恶候。

83.五更泻:

每日在天亮前泄泻,日久不止的,叫做“五更泻”,是属肾虚。

84.小便癃闭:

癃,是指小便点滴而出,排泄不利;闭,是小便点滴不出,闭而不痛。

85.触诊:

即用手直接触及头面、皮肤、四肢、胸、腹、腰、背等部位,以查其肌表的温度,以及肿胀、积聚的软硬等反应。

86.气胀:

腹部胀大,按之应指而起,叩之如鼓,是为气胀。

87.水肿:

腹肿胀,按之凹陷,不能应指而起,是为水肿。

88.积聚:

腹内有形结块,按之疼痛不移的叫积;腹内似有结块作痛,按之则散,系无形之气聚,叫做聚。

89.叩诊:

是一种用医生的手或叩诊锤来叩击患者身体特定部位以诊查疾病的方法。

90.直接叩诊法:

用右手中间三指的掌面直接拍击被检查的部位,借拍击的反响和指下的振动感来判断病变情况的方法。

91.叩击痛:

是指叩击病变相应体表部位产生的疼痛。

92.下肢轴线:

正常的下肢轴线在站立位和仰卧位时,从髂前上棘、髌骨内缘至第1、2趾间三点连成的一直线。

93.上肢轴线:

正常的上肢轴线是从肱骨头、肱骨小头、桡骨头至耻骨茎突四点连成的一直线。

94.肌张力:

在静止状态时肌肉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95.肌力:

指肌肉主动运动时的力量、幅度和速度。

96.梨状肌紧张试验:

患者仰卧位,伸直患肢,做内收内旋动作,若有坐骨神经放射痛,则迅速外展、外旋患肢,若疼痛立刻缓解即为阳性,提示有梨状肌综合征。

97.握拳试验:

嘱患者做拇指内收,并屈曲各指,在紧握拳后向尺侧倾斜屈曲,若桡骨茎突部出现疼痛,即为阳性。

98.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是由于肩胛上神经在肩胛切迹处受到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99.梨状肌综合症:

坐骨神经在通过梨状肌出口时受到卡压或慢性损伤引起的一组临床证候群

100.椎管外疼痛反应:

患者俯卧,医者按压臀区疼痛点后,嘱患者支撑起上肢,使脊柱过伸,继而嘱患者跪俯床上使脊柱屈曲。

比较伸屈两者姿势臀部同一压痛点的疼痛程度,如脊柱过伸是压痛减轻,而脊柱屈曲是加重,称为椎管外疼痛反应。

101.站立性疼痛:

疼痛与站立有关,站立时抬高患肢,疼痛可减轻或缓解称为站立性疼痛。

102.骶管冲击试验:

向骶管内推注0.5﹪普鲁卡因20ml,如患肢放射痛不加重,为椎管外反应,而椎管内病变常常在注药事出现下肢疼痛,有助于与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

103.腋臭:

俗称狐臭,是由于身体大汗腺分泌物中含有一种特殊气味的丁异酸戊酯而引起的病症。

104.鸡眼:

是由于足部长期受挤压或摩擦而发生德尔角质增生性损害,好发于手掌及足跖,也有长在手掌指间的。

病变部位皮肤角质层楔状增生变厚,其根深陷,形如鸡眼.

105.胼胝:

是手掌,足底皮肤角质层局限性片状增厚。

106.铲剥法:

针刀到达骨面,刀刃沿骨面或着骨脊切开于骨面连接的软组织的方法叫铲剥法。

107.通透剥离法:

将刀锋及刀体深入至粘连阻滞的两层之间,在两层之间以扇形轨迹予以剥离。

108.物理治疗学:

是研究应用物理因子以提高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病后机体康复及延缓衰老的专门学学科。

109.运动疗法:

是为拉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110.单丝检查:

用单丝垂直触压皮肤。

检查中,患者视野应离开检查手,该项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

111.振感检查:

用频率为256Hz的音叉击打坚硬物后,将音叉的尖端置于检查指指尖,并双手同指对照,观察感觉变化。

112.止血带试验:

将血压表置于腕部,充气使气压达20kpa,持续30秒时出现麻木为阳性。

该检查灵敏度特异度较高。

113.注射松解剥离法:

应用注射针刀,在针刀刺入过程中同时注射麻醉药,此法可将局部麻醉和针刀手术同时进行。

114.骨痂凿开法:

当骨干骨折畸形愈合影响功能时,可用针刀穿凿数孔,将其用手法折断再行复位。

115.巧:

既是指针刀手法要达到操作巧妙,用力轻柔的目的。

简答

1.试述晕针刀的处理方法。

答:

1、立即停止治疗,将未起的针刀一并迅速拔出,用创可贴保护针刀口;

2、扶患者去枕平卧,抬高双下肢,松开衣带,盖上薄被,打开门窗;

3、症轻者静卧片刻,或给予温开水即可恢复;

4、症重者,上述处理的基础上,点按或针刺人中、合谷、内关。

必要时灸关元、气海。

5、如上述处理仍不效者,考虑吸氧或人工呼吸,静脉推注葡萄糖溶液。

2.在针刀施术中,如何避免晕针刀的发生?

答:

1、对于首次接受针刀治疗的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打消其顾虑;

2、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

3、治疗前询问病史,对有晕针史的患者及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治疗时要格外注意;

4、选择治疗点要精、少,操作手法要稳准轻巧;

5、患者在大饥、大饱、大醉、大渴、疲劳、过度紧张、大病初愈或天气恶劣时,不宜做针刀治疗;

6、对个别痛觉敏感部位,如手足部或操作起来复杂费时的部位可根据情况采取局麻,必要时配合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等;

7、体质较弱、术中反应强烈、术后有感疲乏者应在候诊室休息15—30分钟,待恢复至正常才可离开。

3.哪些原因可以导致断针刀的发生?

答:

1、针刀质量不好,韧性较差;

2、针刀反复多次使用,在应力集中处易发生疲劳性断裂;

3、长期使用消毒液,或长期放置而发生氧化反应,或术后不及时清洁附有血迹的刀具,都会使针刀发生锈蚀,而操作前又疏于检查;

4、患者精神过于紧张,肌肉强烈收缩,或针刀松解时针感过于强烈,患者不能耐受而大幅度改变体位。

5、发生滞针时仍强行大幅度摆动针刀体或猛拔强抽。

4.在针刀施术中,正中神经损伤有什么表现?

答:

桡侧3个半手指掌侧及相应指远节背面皮肤感觉障碍;前臂屈肌无力,桡侧3指不能屈曲,拇指对掌功能障碍,日久可出现大鱼际萎缩,握拳无力,拇指与小指不能对捏。

5、试述周围神经损伤的处理方法。

答:

1、出现神经刺激损伤现象,应立即停止针刀操作。

若患者疼痛、麻木明显,可局部先以麻醉药、类固醇类药、维生素B族药等配伍闭。

2、24小时后,给予热敷、理疗、口服中药,按照神经分布区进行治疗。

3、局部轻柔按摩,在医生指导下加强功能锻炼。

6.简述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针刀操作。

答:

①第一支针刀切开腓管后部的卡压点:

在腓骨头颈交界的后方点定位,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腓骨纵轴成45o角,与腓总神经走形方向平行,按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直达腓骨头颈交界骨面,针刀向前下方向纵疏横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②第二支针刀切开腓管前部的卡压点:

在腓骨头颈交界的前方点定位,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腓骨纵轴成45o角,与腓总神经走行方向平行,按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针刀颈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直达腓骨头颈交界面,针刀向前下方向纵疏横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

7.跖管综合征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答:

1、痛麻区域局限于跟骨内侧和足底;2、叩击内踝后方,足部针刺感可加剧;3、做足部极度背伸时,症重加重。

8.简述跖管综合征的针刀治疗。

答:

①第一支针刀切开分裂韧带内踝部的起点:

在内踝后缘定位,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腓骨纵轴成45o角,按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直达内踝后缘骨面,沿骨面向下探寻,当针刀下有坚韧感时,即到达分裂韧带的起点,以提插刀法切割2-3刀,范围不超过0.5cm。

②第一支针刀切开分裂韧带跟骨内侧的止点:

在跟骨内侧面定位,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下肢纵轴成45o角,按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直达内踝后缘骨面,沿骨面向下探寻,当针刀下有坚韧感时,即到达分裂韧带的止点,向上下各铲剥切割2-3刀,范围不超过0.5cm。

9.简述四边孔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

患肢呈间歇性疼痛或麻痛,可播散至上臂、前臂和手部,部分病人感肩沉加重、肩部抬举无力,部分患者有夜间疼痛史。

体征:

①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时症状加重;②肩外展肌力下降,或肩外展时活动受限,患肢被动活动时正常并无疼痛感;③可伴有三角肌萎缩,其他肌肉正常;④从后方按压四边孔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⑤将肩关节置外旋位1分钟可诱发疼痛。

10.旋前圆肌综合征和腕管综合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如何鉴别?

两者临床表现相似,主要相同点:

①腕部和前臂痛,②大鱼际肌肌力减弱,③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或感觉异常。

但旋前圆肌综合征无夜间痛,腕部Tinel征阴性,腕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掌皮支区感觉减退。

11.简述颞下颌关节强直的临床表现?

(1)关节内强直:

①开口困难②面下部发育障碍畸形③咬合关系错乱④髁状突活动减弱或消失。

(2)关节外强直:

①开口困难②口腔或颌面部瘢痕挛缩或缺损畸形③髁状突活动减弱或消失。

(3)混合性强直:

前面二者表现之综合。

12.简述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皮肤与黏膜交界处,特别是口角、唇缘、鼻孔周围。

患处往往先有感觉过敏和神经痛,随后出现潮红斑,继而变化成互不融合的粟粒至黄豆大小的水疱,疱液澄清或混浊。

陆续发疹,常依次沿神经呈带状分布,各簇水疱群之间皮肤正常。

数日后水疱干涸、结痂,愈后遗留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皮损常发生早身体的一侧,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区排列,一般不超过中线。

13.简述椎间孔挤压试验操作重点。

患者坐位,检查者双手手指互相钳夹相扣,以手掌面压于患者头顶部,同时向患侧或健侧屈曲颈椎,也可以前屈后伸,若出现颈部或上肢放射痛加重,即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或颈椎间盘突出症。

14.简述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操作要点。

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患者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则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15.简述支腿抬高试验操作要点。

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以抬高70°~90°,而无任何不适感觉;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或麻木着为阳性。

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6.试简述搭肩试验操作要点。

嘱患者端坐位或站立位,肘关节取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肩部,如果手能够搭于对侧肩部,且肘部能贴近胸壁即为正常。

如果手能够搭于对侧肩部,但肘部不能贴近胸壁;或者肘部能贴近胸壁,但手不能搭于对侧肩部,均为阳性体征,提示可能有肩关节脱位。

17.简述挤压研磨试验操作内容。

患者俯卧位,膝关节屈曲90°,检查者一手(或用膝部)固定腘窝部,另一手握住患者足踝部,向下压足,使膝关节面靠紧,然后进行小腿旋转动作,如有疼痛,提示有半月板破裂或关节软骨损伤。

18.简述骨纤维管卡压型神经卡压综合征包含哪几种类型。

①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②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③腕管综合征④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⑤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⑥跖管综合征

19.简述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压痛点。

①在枕骨隆粗与乳突连线的内1/3处(即枕大神经穿出皮下处)有压痛②项上线处有压痛③在第二颈椎棘突与乳突连线中点有深压痛

④在其上的项上线处有浅压痛

20.简答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针刀操作方法。

答:

针刀松解坐骨神经在梨状肌下孔的卡压点:

在定位处进针刀,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下肢纵轴一致,按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肌肉,当患者又麻感时,即达坐骨神经在梨状肌下孔的部位,退针刀2cm,,将针刀体向内或者向外倾斜10°~15°,再进针刀,当针刀下有坚韧感时,即达坐骨神经在梨状肌下孔的卡压点,以提插刀法向下切割2~3刀,范围不超过1cm。

21.简述纵行疏通剥离法的操作方法?

针刀刀口线与重要神经,血管走行一致,针刀体以皮肤为圆心,刀刃端在体表内做纵向的弧形运动,主要以刀刃及接近刀锋的部分针刀体为作用部位。

其运动距离以厘米为单位,范围根据病情而定,进针刀至剥离处组织,实际上已经做啦粘连等病变组织的切开,如果疏通阻力过大,可以沿着肌或腱等病变组织的纤维走行方向在予以切开,然后将可顺利进行纵行疏通。

22.简述提插切开剥离法?

针刀刀口线与重要神经血管方向一致,刀刃到达病变部位后,切开第一刀,然后将针刀提至病变组织外,再向下插入,切开第二刀,一般提插3至5刀为宜,

23.腕管综合征的诊断要点包括哪些检查?

患者出现桡侧三指半疼痛,麻木,感觉减退和大鱼际肌萎缩四大症状中的一个或两个症状时要考虑该病,尤其伴有夜间因麻木而醒着更应高度怀疑该病。

物理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主要包括两点辨别觉,单丝检查,震感检查,phalen检查,止血带实验,腰部叩击试验,其他检查

24.简述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桡侧三指半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这些症状也可在环指小指或腕管近端出现,掌部桡侧近端无感觉异常。

(2)常有夜间痛及反复腕关节后症状加重。

(3)患者常以腕痛,指无力,捏握物品障碍及物品不自主从手中掉下为主诉。

(4)病变严重者可发生大鱼际肌萎缩,拇对掌功能受限,腕部的不适可向前臂,肘部甚至肩部放射,当症状进一步加重时,可出现精细动作受限,如拿硬币,系扣子困难。

25.在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手术中针刀操作主要有哪些步骤?

(1)正中神经入口卡压松解术,第一支针刀切开部分腕管近端腕横韧带尺侧,第二支针刀切开部分腕管近端腕横韧带桡侧。

(2)正中神经卡压出口松解术,针刀切开部分腕管远端腕横韧带

26.帽状腱膜挛缩的临床表现。

答:

头部不适,紧箍感,通常为顶枕部胀痛发麻甚至反射至颞部,持续性钝痛,当受寒或推动病变部位时痛感加剧,可为针刺样。

挛缩严重者可以压迫上述前后组的血管,神经,引起相应症状。

27.帽状腱膜挛缩的针刀治疗过程。

答:

(1)体位坐位。

(2)体表定位用手触压头皮,一般可以寻找到3~4个病灶处的条索结节物,即为进针刀点。

(3)麻醉用1%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4)针刀操作针刀刀体与进针刀处颅骨骨面垂直,刀口线与帽状腱膜纤维走行方向一致,先给刀锋加适当的压力,不使刺破皮肤,推挤下面的血管神经,然后刺入,如果患者感觉受压处突然发胀发麻,这有可能触及神经,应偏斜少许再进针刀,刺入皮肤后到达病变点,纵疏横剥2~3刀,范围不超过1厘米,出针刀之后针刀口处用创可贴覆盖。

28.胸锁乳突肌肌腱炎的临床表现

答:

一般都在睡眠起身后突然发作,患者颈部旋转活动受限,僵硬,勉强转动颈部回引起患侧颈部痉挛性疼痛。

29.胸锁乳突肌肌腱炎针刀治疗的注意事项。

答:

(1)针刀松解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及锁骨头部起点处时,应该在骨面上进行,针刀不可以偏离骨面,并应该严格松解范围,否则可能导致创伤性气胸。

(2)肌腹部松解时,针刀在肌腹内部寻找病变点,不可以穿过肌肉,否则容易引起出血。

30.肩胛提肌损伤的临床表现。

答:

该病多累及单侧,双侧受累较少见。

急性发作时,肩胛骨内侧缘上部有疼痛感,或在颈部上段出现疼痛拒按,经过休息或者自我制动后缓解,以后出现慢性症状。

转为慢性后,迁延难愈,患侧上肢后伸受限,不能伸到背部瘙痒,患侧肩胛骨脊柱内侧缘上端和颈上段疼痛,不敢舒展躯干上段,睡眠时健侧向下,翻身困难,白日常有患侧抬肩畸形。

31.肩胛提肌损伤针刀治疗的注意事项。

答:

1.止点松解:

对于肥胖的病人,在确定肩胛骨内上角困难时,让病人上下活动肩关节,医生用拇指先摸到肩胛冈,然后向上寻找到肩胛骨的内上角,如果不能确定解剖位置,则不要盲目做针刀松解,否则容易造成创伤性气胸等严重后果。

针刀操作时,一定要在骨面上执行,不要脱离骨面。

2.起点松解:

必须熟悉颈部的精细解剖和立体解剖,掌握局部血管神经的走向,否则会引起椎动脉损伤或者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32.肩周炎的诊断要点?

(1)患者多在40岁以上,以妇女多见。

(2)肩部疼痛,一般时间较长,且为渐进性。

(3)多无外伤史(有外伤史者多为肩部肌肉陈旧性损伤)

(4)肩部活动时,出现明显的肌肉痉挛,在肩部外展、后伸时最为明显。

33.肩周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答:

患者主诉肩部疼痛,不能梳头,严重者肩关节的任何活动都受限制,穿衣困难。

有的疼痛夜间加重,影响睡眠。

肱二头肌短头的附着点喙突处、肩胛下肌在小结节止点处、肱二头肌长头经过结节间沟处、小圆肌的止点有明显压痛。

34.菱形肌损伤的注意事项?

(1)做起止点松解时,必须先确定骨性标志,尤其脊柱缘的确定非常重要,方法是让病人上下活动肩胛骨,医生用拇指触摸到肩胛骨脊柱缘。

切不可盲目做针刀松解,否则可能因为解剖位置不清,造成创伤性气胸等严重后果。

针刀操作时,铲剥一定要在骨面上进行,不能脱离骨面。

(2)做肌腹部松解时,针刀在肋骨面上操作,切不可深入肋间,否则可引起创伤性气胸。

35.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诊断要点?

(1)肩部有急慢性损伤史。

(2)喙突处有明显疼痛和压痛。

(3)上肢后伸、摸背和上举受限。

(4)注意和肩周炎及肩部其他软组织损伤疾患相鉴别。

36.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诊断要点?

(1)有劳损史或外伤史。

(2)在肩前偏内下方约3cm处有疼痛或压痛。

(3)自主屈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