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1997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

高中一年历史科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边的曲辕犁最早出现于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唐朝

2.对中国古代三种形态手工业发展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官营手工业素称发

达,世界领先

B.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缴纳赋税和用于家庭消费

C.明朝中后期,在官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明朝中后期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

3.中国古代许多朝代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根源在于

A.封建专制下的政治腐败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封建土地私有制D.贵族地主的压迫

4.有学者论:

“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不包括

A.盐铁官营制度B.“海禁”政策

C.商帮的出现D.重农抑商政策

5.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从而引发了英荷战争。

主要是由于该条例

A.打击了荷兰海上贸易的垄断地位B.禁止荷兰进行海外贸易活动

C.确立了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

D.威胁到荷兰的领海安全

6.《共产党宣言》中写道: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这句话强调了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哪一因素

A.资本原始积累B.技术革新C.市场需求D.自然资源

7.1882年,德国的人口普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可是,到了1895年,电力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到107000人。

这表明

A.科技发明逐步产业化B.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迅速增长

C.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迅速D.第三产业迅速崛起

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B.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C.机器制造等重工业比较少D.绝大部分是缫丝等轻工业

9.中国古代封建政府一直压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这一政策在晚清有所松动。

特别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政策调整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正式产生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D.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

10.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

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实施“一五”计划B.组织人民公社

C.进行三大改造D.发动“大跃进”

11.1956年1月2日,上海五十万人冒雨集会,市长宣布:

“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

这一伟大胜利是我国人民的胜利”。

“伟大胜利”的原因是

A.“一五”计划实现B.推翻了资产阶级在上海的统治

C.上海工商业改造完成D.土地改革完成

12.右图是安徽省风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不成,我们全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这份契约签订的背景是

A.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广大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部分地区已经实行

C.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D.农村解决了温饱,正在向小康迈进

1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

A.调动职工积极性B.增强企业活力C.按劳分配D.实施“走出去”战略

14.中国近代,“断发易服”,“废止缠足”,以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等社会风尚习俗的变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包括政治运动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其中对此变迁影响最大的是

A.太平天国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抗日战争

15.新潮冲击下的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表现有

①听京剧②穿旗袍③吃西餐④看电影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D.②③④

16.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

“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A.报道国内外大事B.娱乐大众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

17.1909年初,《大公报》某文章称:

“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临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

”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电影B.电视C.报纸D.广播

18.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A.经济特区的创办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D.内地的开放

19.“又出新车了!

”“又有车降价啦!

”这是近来人们在媒体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

进入2003年,市场价格下降和企业新车下线就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有超过10款的轿车宣布降价,另外有北京现代桑纳塔等多款新车上线。

表面上看,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

这只“看不见的手”说明了我国在现阶段实行的是

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探险的激励

B.欧洲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C.天文地理知识与航海造船术的进步

D.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21.在建立“日不落”殖民帝国过程中,英国于17世纪击败的主要对手是

A.荷兰B.葡萄牙C.西班牙D.法国

22.1851年,英国工业实力达到巅峰时,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了一次大型博览,在博览会上展示了英国工业界首创的机械,以此向全世界显示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

下列不可能展出的是

  A.珍妮纺纱机B.改良蒸汽机C.蒸汽机车

D.汽车

23.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占主导地位B.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C.化学工业兴起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24.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电气化生产模式在全世界得以实现

B、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的扩展

C、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5.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

“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

”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26.丘吉尔曾说过: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7.日本学者林直道在《现代日本经济》中说: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的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调经济高积累。

”这一材料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是

A.混合市场经济B.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C.“统制经济体制”D.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28.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

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斯大林模式B.苏联政局的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D.戈尔巴乔夫改革

29.在下列区域经济集团中,成员国之间经济和政治一体化水平最高的是

A欧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亚太经合组织D东南亚国家联盟

30.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制造”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10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

以上材料说明

A.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 

B.中国产品已经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C.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D.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抵制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31题13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5分,共40分)

31.(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清朝雍正帝曾说: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损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

┅┅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矣。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创办了一些近代商办企业,但在中国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三《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雍正帝主张实行怎样

的经济政策?

(2分)这一政策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近代商办企业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分)甲午战争后,这些商办企业为什么会得到清政府承认?

(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2分)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2分)

32.(12分)经济体制(政策)只有不断进行调整、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

“目前已很清楚。

我们用冲击的办法。

……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

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时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

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

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

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材料三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

(2分)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显著特点?

(2分)

 

(2)材料二体现了“新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分)它对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有何影响?

(2分)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体制调整的认识。

(2分)

33(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当今世界愈来愈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

黄小灿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经济全球化的渊源及发展”的探究学习,其中以下材料引起了他的关注和思考。

材料一:

“离开卡迪兹之后的第33天,我进入了印度海,在那里我发现了许多居住着不计其数的居民的岛屿。

我通过发布公开声明和展示国王旗帜的办法替我们最富有的国王占领了这些岛屿,岛上的居民无人表示反抗。

——《全球通史》

材料二:

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  莱特兄弟试飞贝尔发明的早期电话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

材料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总部欧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哥伦布占领的“这些岛屿”属哪一大洲?

(2分)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联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2)材料二所示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2分)这些成就对世界市场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什么?

(3分)哪一国家在这一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2分)谈谈这一体系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分)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

班级: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座号:

___________考号:

------------------------------------------------密-------------------------------封--------------------------------线-----------------------------------------------------

高中一年历史科答题卷

完卷时间:

90分钟

题号

选择题

31题

32题

33题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31题13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5分,共40分)

31.请回

答:

(1)材料一中雍正帝主张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

(2分)这一政策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材料二中近代商办企业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分)甲午战争后,这些商办企业为什么会得到清政府承认?

(2分)

 

(3)根据材料三

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2分)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2分)

 

32.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

(2分)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显著特点?

(2分)

 

(2)材料二体现了“新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分)它对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有何影响?

(2分)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体制调整的认识。

(2分)

 

33.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哥伦布占领的“这些岛屿”属哪一大洲?

(2分)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联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2)材料二所示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2分)这些成就对世界市场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什么?

(3分)哪一国家在这一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2分)谈谈这一体系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分)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

高中一年历史科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

择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1—5:

DCCCA6—10:

CABCA11—15:

CABCD16—20:

DAADD21—25:

ADADC

26—30:

DBDAC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31题13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5分,共40分)

31.

(1)重农抑商政策(2分);根源: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分)。

(2)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3分)。

承认的原因: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分)。

(3)问题:

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增幅大,农业生产下降,农轻重比例失调(2分)。

原因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32.

(1)新经济政策(2分)。

特点: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生产,部分恢复资本主义,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度(2分)。

(2)特点:

国家干预经济(2分)。

影响: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战后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2分)。

认识:

要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对经济体制进行调整;经济体制的调整要符合本国历史与现实;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计划经济,同样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市场经济。

(2分,其它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3.

(1)大洲:

美洲(2分)

影响: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2分)(人类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或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等其它意思相近也可得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2分)

影响:

推动世界

市场最终形成(2分)。

(3)三大支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3分)

主导国家:

美国(2分)

影响:

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基础;推动了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2分)(任意一点可得分,其它意思相近也可得分)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考联考

高一历史双向细目表

题型

题号

分值

预估难度

知识点

能力考查层次

 

 

 

1

2

0.75

古代耕作方式

识记

2

2

0.70

古代手工业模式

识记理解

3

2

0.70

土地制度

识记

4

2

0.73

盐铁官营、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商帮

识记理解

5

2

0.72

《航海条例》

识记理解

6

2

0.70

工业革命

识记理解应用

7

2

0.72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识记理解应用

8

2

0.75

近代民族工业

识记

9

2

0.73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识记理解

10

2

0.75

一五计划

识记理解

11

2

0.73

三大改造

识记理解

12

2

0.7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识记理解应用

13

2

0.75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识记

14

2

0.72

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

识记理解

15

2

0.72

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

识记理解

16

2

0.70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识记理解

17

2

0.7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识记理解

18

2

0.75

对外开放

识记理解

19

2

0.7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识记理解应用

20

2

0.74

新航路开辟

识记理解

21

2

0.75

早期殖民战争

识记

22

2

0.72

两次工业革命

识记理解

23

2

0.72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识记理解

24

2

0.75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识记

25

2

0.7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识记理解应用

26

2

0.70

斯大林模式

理解应用

27

2

0.75

资本主义经济模式

识记

28

2

0.70

苏联解体

识记理解应用

29

2

0.73

区域集团化

识记理解

30

2

0.70

经济全球化

识记理解应用

 

 

 

31

(1)

4

0.73

重农抑商政策

识记理解应用

31

(2)

5

0.70

民族工业产生和初步发展的原因

识记理解原因

31(3)

4

0.70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识记理解应用

32

(1)

4

0.75

新经济政策

识记理解应用

32

(2)

4

0.72

罗斯福新政

识记理解应用

32(3)

4

0.6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识记理解应用

33

(1)

4

0.73

新航路开辟

识记理解应用

33

(2)

4

0.71

世界市场

识记理解应用

33(3)

7

0.70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识记理解应用

合计

100

0.70-0.75之间

各个专题均有考查,侧重考查半期考后的内容

识记50%

理解30%

应用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