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 重点章节摘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23479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 重点章节摘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自然辩证法 重点章节摘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自然辩证法 重点章节摘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自然辩证法 重点章节摘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自然辩证法 重点章节摘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自然辩证法 重点章节摘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自然辩证法 重点章节摘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自然辩证法 重点章节摘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自然辩证法 重点章节摘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自然辩证法 重点章节摘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自然辩证法 重点章节摘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自然辩证法 重点章节摘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自然辩证法 重点章节摘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自然辩证法 重点章节摘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自然辩证法 重点章节摘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自然辩证法 重点章节摘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自然辩证法 重点章节摘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自然辩证法 重点章节摘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自然辩证法 重点章节摘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 重点章节摘要.docx

《自然辩证法 重点章节摘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 重点章节摘要.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辩证法 重点章节摘要.docx

自然辩证法重点章节摘要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什么?

(P39-41)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

1.自然界的层次结构2.自然界的无限发展3.自然界的相互作用4.人和自然的统一。

基本特征:

第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第二,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第三,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从来的自然观都是对纯粹的、大然的自然界的看法。

第四,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有何重大意义?

(P41—43)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丁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第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恩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现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第四.辩证唯物丰义自然观的创穴,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技英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而不是僵化、保守的。

3、简述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及其理论贡献。

(P31-33)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

它认为世界是一部机器,内惰性物体组成,与思维存在物——人无关,物体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的因果关系。

机器的自然图景和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命题。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贡献: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抛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是臣大的进步,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贡献。

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这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禁锢具有积极的意义。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的和实证的方法,主张用分析还原的方法去研究对象,把对象分析、还原为它的终极组成因素,然后在思想中把这些因素重建为一个整体。

这种研究方法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完全必要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

“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各种自然过程和自然对象分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这是最近400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

4、试述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特征(P70-75)

基本思想: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4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5.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基本特征:

1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2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3.人的内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4.自然主义和人迟主义、共产主义的统一。

5、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P47)

系统自然观植根于相对论、且子力学、分于生物学以及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超循环理论、分形理论、混池理论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等现代自然科学理论,为人们措绘出一幅从基本粘子、原子、分子化合物育到人类.从微观领域直至宁观天体系统演化的自组织、自我运动、自我创造购辩证的演化发展的自然图景.深入格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认为一系统’是总的自然界的模型叩。

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闻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6、系统自然观的创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P49-51)

1.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首先,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指出整个自然界是以系统方式存在着的有机整体。

其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指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部是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再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

最后.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发展中有序与无序、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论证了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关于运动、发展的大循环思想。

2.提供了系统思维方式:

第一,把对象作为其构成要素以一定的联系组成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整体(系统)来考察,从整体、部分、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中捐不对象的整体性质和运动规律。

第二,认为由各要素组成的整体,具有不问于各要素功能简单相加的新功能.即认为系统具有非加和的性质——系统性质。

第三把所观察的系统都看做动态的并放系统,认为任何系统都处于一定环境之中,它与外界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四,系统思维方式对某一具体系统的研究侧重于无序、不稳定性、多样性、不平衡性、非线性等方面,这与传统的干方百计将系统简化为稳定、有序、均匀、平衡、线性作用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别。

7、什么是系统?

系统有哪些特征?

(P52-56)

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特征:

1.开放性:

自然系统具有物质、能量、信息“三要素”。

依据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否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可以将其区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2.动态性:

现实的自然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都有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地运动,任何自然系统都有一个从孕育、产生、发展、成熟到衰退、消亡的过程,自然系统的这种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它的动态性。

3.整体性:

整体性是自然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

所谓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的各个要素技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要素的简单地机械加和4.属次性所谓自然系统的层次性,是指一方面系统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8、什么是生态危机?

分析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P76,79-80)

所谓“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话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根源:

所谓“生态危机”,首先是入与自然的关系的危机。

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三四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与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主要表现为:

1.“生态危机”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是社会异化的产物。

2.全球性“生态危机”是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

3.全球性“生态危机”也是由于传统的发展观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所致。

9、结合我国的生态实际,谈谈你对生态危机的认识?

(P76,79-80)

1.“生态危机”的概念所谓“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话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1)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而引起生态条件的恶化所导致的不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现象,概括为“生态失衡”.并由此强调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说;“我们必须进一步认识到生态平衡面临严重的情况,即我们的环境阻力正在因过度砍伐、森林火灾、过度放牧、不良耕作法、种植过度、土地结构崩溃、地下水降低、野生动物灭绝等原因而迅速增加。

(2)自然资源消耗、短缺资源危机主要表现在非再生性资源的枯竭、短缺、污染,

可再生性资源的锐减、退化、颓危。

其中,土壤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等问题尤为突出。

土地沙漠化之所以迅速扩展,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植被的破坏;矿物资源也处在危急之中,现代工业国家消耗的矿物资源主要是燃料矿物和金属矿物。

矿物资源是属于非再生性资源o这些矿物是经过千百万年的地质运动,在地壳中形成的,其数量有限,在人类生产发展的短暂历史时期,它们不能恢复。

因此,人类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能耗尽这些矿物储备。

(3)环境污染所谓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引入环境的物质和能量,造成危害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及生态系统稳定的现象。

一般说来,可以根据污染物起作用的空间处所差别,把污染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也可以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将环境污染分为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

对于“生态危机”的反思“生态危机”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是社会异化的产物。

例如,当今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发达国家置全入类的长远利益和国际公法于不顾,肆意向发展中国家倾倒垃圾、化学废料.把公害型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贫穷和债务也加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

全球性“生态危机”是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

传统工业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粗放式生产经营方式之上的,它寻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物质需求。

人类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极大地扩张了驾驭自然的种种能力,却缺省同样扩大保存和保护自然的能力。

传统工业无限度地向自然界索取,使得人类能够以从前上法想象的巨大力量来燃烧、砍伐、挖掘、移动、改受各种各样的物质.从而严重地损坏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

全球性“生态危机”也是由于传统的发展观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所致。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传统发展观为世界许多国家所运用。

按照这种发展现,自然资源可以无偿地利用。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自然环境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工业革命以来的巨大经济增长即豪无节制地消耗地球上大量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

按照这种发展观.就可以把发展理解为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将GDP作为衡量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国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首要指标。

但在这一指标中,既没有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也没有反映环境质量这一重要价值的丧失程度。

事实证明,这种发展观是有很大局限性和片面性的。

10、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试述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措施。

(P84)

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核心是:

健康的经济发展之路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社会公正以及人民参与发展决策的基础上,既使人类的各种合理要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发展,又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不影响后代人的发展。

1.要加强生态文明观的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态意识。

2.大力发展生态技术,实现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利用。

3.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有机统一,加强环保力度。

4.建立有生态价值的生态资源管理机制。

5.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环保活动、吸收外国有益环保政策。

11、科学的本质属性有哪些?

(P94-95)

1.客观真理性:

科学知识的客观真理性,在于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2.可检验性:

科学的结论不是笼统的、有歧义的一般性论述,而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

3系统性:

科学的系统性,表现为科学知识是有结构的体系。

4.主体际性:

科学知识作为社会意识形式,应当被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重复检验,并在他们之间畅通地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

12、什么是科学事实?

科学事实的特点和作用有哪些?

(P97-99)

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的最初成果,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特点:

其一,科学事实具有可重复性。

其二,科学事实渗透理论。

其三,科学事实应该是比较系统的。

其四,科学事实具有相对独立性。

作用:

首先,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

其次,科学事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依据,是推进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

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科学事实属于经验,它们是关于事物或现象的表面的认识,正如思格斯所说:

“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

””事物的本质或规律必须靠理论思维和实践检验来加以把捏。

13、什么是科学假说?

科学假说的特点有哪些?

(100-101)

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

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构成假说的基本要素通常包括;事实基础,背景理论,对现象、规律的猜测,推导出的预言和预见。

特点:

其一,科学性与猜测性的统一。

科学假说是在一定的科学事实和已有的科学理论基础上建立的,并需经过一系列科学论证。

其二,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

其三,多样性与易变性的统一。

对于向一客体的研究,可以提出各种不同的假说。

对问一现象提出的假说,还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改变。

14、科学理论的特征有哪些?

(P102-103)

其一,客观实理性。

科学理论的客观真理性,在于其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其二,全面系统性。

科学理论是从事物的全部现象及其所有的联系出发概括出来的普遍本质与规律,因此它能对与它有关的一切现象与事实做出统一的、比较精确曲解释与说明。

其三,逻辑完备性。

科学理论是一个概念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知识、它将客观知识采用明确的概念、恰当的判断、正确的推理以及严密的逻辑证明加以表述,它的整个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无矛盾性和完备性。

15、如何理解科学知识的构成?

(P97-103)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是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科学事实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

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的经验形式,是建立科学定律、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前提和基础。

离开了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了科学事实的检验,科学定律就不能成立,假说就永远是假说,而不可能转化为科学理论。

其二,科学定律是构成科学理论的基础。

科学定律是借助于抽象思维对科学事实进行加工制作的结果,达到了对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认识。

科学定律虽然还不能从整体上、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客体,但它是形成科学理论的逻辑基础。

其三.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的过渡形式。

只有经过实验检验的科学假说才可以转化为科学理论。

而科学假说的提出、纯化、修正和证明都必须以已有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为依据。

其四,科学理论是科学成果的系统体现。

它是从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基本的科学定律开始,借助于推理规则及辅助侣设,推演出的由一系列定律或结论构成的严密的逻辑体系。

它既是科学认识高级阶段的成果,又是形成新的科学认识的起点。

当然,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这四个方面又不是绝对的、凝固的,而是相对的、发展的。

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科学理论的客观真理性、逻辑严密性、系统全面性和逻辑完备性都会暴露出新的矛盾,这就要求进一步发展科学理论。

16、什么是科学精神?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弘扬科学精神有什么重要意义?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为此,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鼓励创新。

因为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不断创新、与时惧进。

坚持科学精神,坚持实践基础上助理论创新,以此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这将对熔铸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有着无法估量的意义。

17、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P110)

第一,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

第二,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第三,从某一个理论内部的矛盾(非自恰性)中发现问题。

第四,从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中发现问题。

第五,从社会需求与已有生产技术手段的差距上发现问题。

18、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P112-113)

(1)创新性原则:

好的选题应当是在现有背景知识巾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真正有新意的科学问题。

(2)科学性原则:

好的选题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前的背景知识,一定要有相关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作为依据。

(3)可行性原则:

好的选题还要认真考虑完成课题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如研究者的素质、能力,人才结构和研究经赞、实验设备、书刊资料、政策环境等,要将这些结合起来加以权衡。

(4)社会需求原则:

对于从社会需求与已有生产技术手段的差距中发现的科学问题来说,选题时还要把握好技术进步与社会经济的需求因素,考虑到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内在联系与协调发展。

19、什么是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的作用有哪些?

(P115-116)

科学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

科学实验是获取科学事实和检验科学假说、科学理论的基本手段,这是科学认识不同于其他认识的根本特征.所以马克思说:

“科学是实验的科学”。

作用:

第一,可以简化复杂的现象。

第二,可以便实验对象处于强化的条件。

第三.运用实验方法发现自然规律和寻求新的技术方法、技术手段是可靠的和经济的。

20、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P162-163)

首先,这种复杂性是由于观察的易谬性。

观察渗透着理论、动机和经验,而这一切均是可谬的。

后者的可谬性使得我们的观察也有了可谬性。

而观察的易谬性会使我们对相应的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成为错误的。

其次,这种复杂性来自科学理论的复杂结构。

理论在遇到反例时可以通过修改原有理论进行辩护。

构成一种现实的科学理论的,是一种全称陈述的复合体。

在一个理论之中,除了理论中的受检陈述以外,还有其他陈述,诸如辅助性假说、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等等。

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企图通过有限数目的观察和实验,去证实某种科学理论或普遍原理不可能,要明确地证伪它同样也不可能,因为人们总是可以通过指责诸如实验结果、所预设的条件或其他辅助性假说的方法,来保护该受检理论。

再次,这种复杂性还在于评价利检验受制于评价者和检验者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

我们在前文已知,关于光的被动说与微粒说的两个判决性检验,得出了两个水同的结果,这句这两个检验的历史背景有关。

此外,科学家的教台背景、个人心理因素和个性气质等等,也会影响到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

最后,这种复杂性还在于科学共同体从表述方式及其社会形象方面对科学理论的确认。

科学理论在形成和传播过程中,需要理论的提出者和传播者有一定的表述技巧和修辞学手段。

这些技巧和手段有时候宜接嵌人科学理论本身,反映了科学理论的提出者对科学共同体的认知倾向和风格的把授,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科学共同体对该理论的接受程度。

这一切.都会作为社会因素而影响到科学理论的评价与检验。

21、举例说明归纳推理的含义、种类及特点(P138)

归纳方法是由个别或特殊推到一般的方法。

通常认为,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后者又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法和科学归纳法。

“三表法”、“穆勒五法”和概率归纳,实质上都是改进了的简单枚举法,仍然不具有演绎法那样的必然推理性质。

科学归纳法则是将归纳与演绎结合起来。

概括也是一种从个别或特殊性认识上升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法。

经验概括是以不完全归纳方式进行的;定律概括是在经验概括的基础上,通过与理论的演绎结果相结合而得出结论的,因此是与科学归纳法相通的。

这些在第五章中论述经验定律型假说的形成时曾讨论过。

22、简述科学理论的自洽性评价标准的内容,并试举一例说明。

(P151-152)

自洽性评价就是分析理论内部是否自相矛盾。

一个理论T,如果不能从它逻辑地推出命题A和非A,那么T就没有逻辑矛盾,就是自洽的,反之就不是自洽的。

自洽性要求科学理论内部的各个命题相互之间有逻辑联系,本能相互矛盾。

评价一个理论是否自洽,这是逻辑问题,可以不借助直接的实验。

伽利略就是通过理想实验,揭示出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自相矛盾之处,从而推翻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下落速率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理论的。

亚里士多德在《论天》一书中提出,落体下落的时间同落体的重量成反比。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的重量为另一物体的两倍,那么它走过一个给定距离所需的时间只是另一物体所需时间的一半。

伽利略在其《关于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使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来揭示亚里士多德上述理论的本自洽。

他首先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指出,每个落体具有一种天然速率,亦即除非使用外力或阻力便不会增加或减少的一种速率。

设想取天然速率不同的两个物体,把它们连接在一起,那么,速率较大物体将会受到速率较小物体的影响而使其速率减慢,而速率较小的物体将因受到速率较大的物体的影响其速率要加快一些。

如果一块大石头的下落速率为8,而一块小石头的下落速率为4,那么把两块石头绑在一起,结果就是这两块石头将以小于8的速率运动;但是两块连在一起的石头显然可以看作是一块比下落速率为8的石头更大的石头,而其速率当然会超过8。

这样,按照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落体理论,这两块绑在一起的石头下落的速率就有两个,一个大于8,另一个小于8。

这是自相矛盾的结论。

通过这样的推理。

伽利略就发现了亚里士多德落体理论的悖理之处。

把亚里士多德学说的不自洽性揭示出来,是欧洲科学革命时期新科学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处于退化阶段的科学理论,在新的关键性的反例越来越多的时候,总是力图对理论的非自洽性进行修改,但这种修改只能使该理论进一步暴露出其内在的矛盾,加快其被新理论所取代的速度。

处于进化阶段的科学理论,会在理论发展的过程中消解自身的不自洽之处。

门捷列夫提出化学元家周期理论的时候,认为元素的化学性质是其原子量的周期函数。

他据此还纠正了一些新元素的发现者在实验结果上的错误,并且成功地预言了一些当时尚未发现的新元素的性质。

但是,一些元素,例如碘和碲,前者的原子量小于后者的原子量,而根据化学性质,碘在周期表上却被排在碲之后。

类似的例外反映出门捷列夫周期理论的不自洽。

在人们弄清了原子核结构和同位素的概念之后,把周期律的核心假定修改为“元素的化学性质是其原子序的周期函数”,这才理解了周期现象背后的实在,消除了周期律的例外。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当一个成功的理论在更深的原因还没有弄清楚之前,它以明确的例外所表现出来的不自洽,需要我们对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随着科学认识的发展,有可能存在消解这种不自洽的机会。

在科学史上往往是在消解不自洽性的过程中,深化和发展出新的理论,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

23、如何对科学理论进行实验检验?

试举一例来说明。

(P154-161)

理论的实验检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假说的推论进行经验的验证。

这是由于假说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性的猜测.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无法通过经验直接验证。

因此,需要由假说逻辑地推演出若干可以直接检验的推论.然后与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进行对照。

在假说的实验检验过程中。

需要注意推论与实验对照的三种情况:

第一.推论和已知的经验相符合,这种证实是对已知经验的理论解释.在这种情况下,从假言命题P—Q的逻辑性质看,结论Q真,前提P可能真,也可能假。

例如,化学史上一度流行的燃素说,能解释许多燃烧现象,但后来被认为是错误的。

第二,推论和未知的现象相符合,这种证实是对未知的理论预见。

一个理论不仅要有解释力,而且要有预见力,这样的理论才能被称为科学真理。

科学史上,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有三百年之久一直是一种假说,这个假说尽管有很多经验数据说明其可靠性,但毕竟是一种假说,“而当勒维烈根据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计算出必定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时候,当后来加勒确实发现了这个行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学说就被证实了。

”第三,推论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