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手中的护照了解多少.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31040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你对手中的护照了解多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你对手中的护照了解多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你对手中的护照了解多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你对手中的护照了解多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你对手中的护照了解多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你对手中的护照了解多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你对手中的护照了解多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你对手中的护照了解多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你对手中的护照了解多少.docx

《你对手中的护照了解多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你对手中的护照了解多少.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你对手中的护照了解多少.docx

你对手中的护照了解多少

你对手中的护照了解多少?

导语:

在19世纪,没有护照没关系,要求护照的国家反而被视为异类。

但好景不长,各国很快纷纷收紧了人口跨国流动政策。

护照制度为何诞生,又为何加强?

持假护照顺利通关并不难。

尽管防伪技术已极其先进,且刻入了持有者的生物信息,但护照的丢失记录数据库并非国际共享,偷渡者只要更换一张照片,就能蒙混过关。

在失踪的MH370航班上,有两位乘客曾使用假护照登机,而护照的原持有者是一位意大利人与一位奥地利人——在护照黑市上,因为免签率高,加拿大、美国和欧盟成员国的护照最为叫座,如果囊中羞涩,就只能买本中国或是越南的。

很多护照下方都有一个特殊的符号,这实际是国际通用的“电子护照”标志,由国际民航组织制定。

目前记录持有人的面部和指纹信息,极大的提升了护照的防伪级别。

仅就人口的自由流动而言,复杂的护照体系是一块绊脚石。

历史上,不仅欧洲内部人民曾自由通行,中美之间也可以随时自由往来﹑游历﹑贸易、久居,甚至进入官学——1868年签订的《中美续增条约》曾规定,去美国,免签。

那一时期,英国废除了技术人员不能出国的法律,很多国家将护照闲置,外国人不再被国家怀疑和不信任,人们认为贸易和交流有着巨大价值,而这种意识极大地拆除了他们通行各国的道路障碍。

但好景不长,各国很快纷纷收紧了宽松的人口政策。

护照制度为何诞生,又为何加强,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今日的护照制度?

【宽松与收紧的往复】

类护照制度古已有之。

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其有不同的称呼,例如符、传、过所、公验、度牒、路证、通关文牒、安全证书、通行证、暂住证等。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唐朝的过所制度。

“过所”,是指通过关所的证明物,对国内人员来说,“过所”大致相当于身份证加通行证,对外国人来说,则相当于护照。

此外,“过所”还有商业许可证的功能,可证明其行踪及所携人口、物品的合法性。

但是,申请“过所”的流程十分复杂,需要层层报批,以致唐玄奘被迫成为了最著名的偷渡客。

他最后只能混迹在商人之间偷渡前往印度。

在《西游记》中,唐僧途径各国时都使用的是通关文碟加盖官章,学者认为这是作者吴承恩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护照制度的描写。

类似过所和通关文碟的文件,可以被视为现代护照的原型。

但不同的是,古时交通不便,旅行尚未成风,并没有“出国”概念,出境理由无外乎外交、行商和游学。

在欧洲,也存在类似的情状。

民族国家确立之前,尽管也有类似护照的文件,但国与国的边界比较模糊,只依靠不同的中心来界定彼此。

直到法国大革命(1789年——1799年),才拉开了建立现代国家的帷幕。

大革命前,路易十六(法国波旁王朝的国王,1774年-1792年在位)实行严格的人口控制,甚至乡村和城市之间也不能自由通行。

路易十六被绞死之后,法兰西共和国大开国门,标榜自由的政府放开了通行制度。

然而,随之而来的派系斗争和邻国战争,使法国很快陷入困境:

犯罪盛行,富人外逃。

此时,国家对间谍、武装土匪、逃兵和人民公敌的控制成为比自由流动更重要的原则。

1804年,拿破仑一世加冕之后,管制达到了顶峰,外国人在每个城市都得持护照登记。

在现代民族国家观念日渐壮大的背景之下,各国国界也逐步清晰。

自此,国家合法的占据了控制人口进出的垄断地位,任何国民都不能自动假设他们有出国的权力。

但随着英法美相继完成了自己的革命,政治和社会环境趋向稳定,人们开始享受工业发展带来的富饶,护照制度也进入了一段宽松期。

当铁路铺向了整个大陆,蒸汽机车极大地方便了出行,距离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旅游因而成了中产阶级的新风尚。

更大规模的自由流动在19世纪到来。

此时,绝大多数的欧洲国家都放宽护照政策,不夸张的说,当时的氛围是没护照没关系,要求护照的国家反而被视为异类。

从1840年到20世纪的头十年,约有六千万人从欧洲流出。

欧洲人在用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拥抱世界的同时,也加速着人口的流动。

但是,人口流动又带来了新的问题。

最突出的便是发展中国家的劳工源源不断涌入发达地区。

由于淘金热,1882年加州华人数目比1851年时增加了4倍,华人增多和经济低迷推动了《排华法案》的出台,对美移民的蜜月期宣告结束。

而在德国,因为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大,波兰人的数量激增。

德国的工会组织不断向政府施压,要求政府收紧原本宽松的护照通过率,这和现在收紧签证有异曲同工之妙——尽管签证制度在二战之后才被各国确立起来。

作为流入国进一步控制人口的手段,护照的发放和审批开始成为一门统治的“艺术”。

政府不能一棒子打死好人,绝对的“限制”变成了“筛选”出对国家有帮助的人。

在美国,为了不把优秀的“候选公民”排除在外,检查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更夸张的是,国会甚至将文法测试作为获准进入的条件,这有效且巧妙的将众多没接受过教育欧洲人和亚洲人排除在外。

年共和党提出的文法测试得到了美国劳工联盟的大力支持。

上图是针对土耳其人进入美国的文法测试。

早期的护照通常包含持有者体貌特征的描述,但直到20世纪初,才添加了持有者照片。

二战后,国际联盟、联合国和国际民间航空组织,颁布了在护照的设计和特征的指导标准,现代的护照得以成形。

【“惟准给与体面有身家之人”】

在世界的另一边,清政府于1845年首次将“PASSPORT”一词译为“护照”。

它已有通行证件的证明身份、提请边境关防检查机关予以“保护”和“关照”、给予通行的便利和必要的协助的功能。

不过,那时外国人虽被允许在广州做生意,但想要进入中国内地仍几乎不可能。

咸丰帝在给军机大臣的谕令中表露出对外国人的忧虑:

若准其在内地游行,恐将来死于道路,更增疑案,愈费口舌,无益有损,应毋庸议。

说白了,就是担心与外国人的交涉,实在是一桩麻烦。

宣统元年(1909),洋人出城打猎,也要申请护照。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外国人可以持执照进人中国内地游历。

但要想获得清政府的护照,需要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须是“正经好人”,且“惟准给与体面有身家之人”。

另一方面,当时的护照上虽然没有时间限制,但旅游地一般不准超过四个省。

有一次,两广总督发现一个英国人写了“十八省”(清朝全部行政省区),就断然拒绝了。

若想去西藏则完全不可能,西藏一直没对旅游者开放。

清政府的护照管理制度十分混乱。

地方政府发,外国领事馆发,总理衙门也发。

正规点的还用印刷品,有的地方衙门干脆就随便涂画。

最头疼的是外国人的名字,由于官员没几个识洋文的,因此还是以中文名字为准。

光绪二十七年,两个法国教士执护照从俄国进入新疆,由于翻译不标准,他们护照上的中文名与此前法国通知中国海关的文件上的中文名不一致,新疆拒绝放行。

后经往返查证,最终确认身份得以入关时,已是三个月以后了。

光绪二十九年护照,在屋形粗框线上部的空白处有椭圆形章两枚:

其中一枚中部为中文篆体字,四周是英文,自左至上为COMMISSIONEROFCUSTOMS,下部NATIVECUSTOMSTIEN-TSIN。

外国人的签字有两处,绿色签字上面有阿拉伯数字27/7,其上有紫色的小英文字CUSTOMHOUSE。

清朝的另一特点是对西藏、新疆、蒙古地区的关注。

为了避免宗教纠纷及境内外宗教势力的勾结,清朝对宗教人员的往来的管理非常严格。

民国时期,门派繁多的政治现实使得护照体系极为混乱。

北京政府初期,袁世凯继承了清政府的条约。

其死后,各系军阀都或多或少的同外国势力存在利益联结。

如段祺瑞的皖系军阀因依赖于日本,曾在1918年中日换文中规定,两国人口进入对方国境就无需护照。

不过,北京政府后期也进行了一系列争取主权的行动,为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奠定了基础。

1919年,北京政府对无约国(没有签订外交条约的国家)人口进入中国国境增加了查验护照的规定。

南京政府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对有约国人口的管理。

1930年,国民政府逐渐收回在华各国的护照发放权力,开始将出、入国的护照相关规范一致化。

【“该同志政治可靠”】

俄罗斯最早的护照出现在十八世纪,由沙皇彼得一世命令实行。

十月革命前,护照含有持有者出身、社会阶层、宗教信仰等信息。

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国内护照作为“沙皇制度的遗产”被废除。

斯大林时期,护照制度恢复,其核心功能是监控国内的人口流动。

在当时,16岁以上的所有苏联公民都必须有护照,只有军人、残疾人和集体农庄农民没有护照——他们在获得特许后才能领取护照并前往他处。

苏联解体后,由于护照不能很快更替,直至21世纪部分苏联护照仍被使用。

在中国,1949年建政后,护照制度也受到意识形态的诸多影响。

当时几乎没有关于偷渡和非法出境的概念,有的只是移民,而这通常被视为“叛逃”——国界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分野。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公民普通因私护照发生了12次版本的变化,印制越来越趋向标准化和国际化(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建政初期,由于中国的建交国家甚少,主要还是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这使得出国的审查极其严格,留学定居者寥寥。

但随着三反、五反运动的结束,公安机关开始腾出手接管普通护照的发放。

文革开始后,护照更新的脚步放缓,因私出国几乎为零。

71版的护照签发印章上甚至还出现了“革命委员会”的字样。

据统计,从1949到1978的30年间,中国发放护照的数量只有21万本,且主要是归侨和侨眷——相当于英国1926年一年的数量。

改革开放之后,因私出国人数迅速增长。

80版中,“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也改为了“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不到20年,因私普通护照发生了6次版本变化。

83版护照在十年间签发了236.6万本,超过了前面所有版本的签发总和。

不管怎样,护照的背后始终是国家对人口跨国流动的管理。

2002年前,中国公民申请护照无异于一场政治审查。

不仅过程繁琐,需要提交的文件不计其数,而且发放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申请人在单位的表现甚至人脉关系。

2001年,北京召开国家出入境管理会,政府对管理流动人口的措辞发生改变,以往的“控制”被“服务”替代。

不过,尽管中国大部分地区已实现护照的按需申请,但另一些地区和人口仍会遇到政治审查,被划分为“按条件申领护照地区”。

比如新疆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全境,以及其它省份的部分区域。

当单位政审,街道政审,居委会政审——有时还得外加一份无犯罪证明——结束,他们将获得“该同志政治可靠,无犯罪记录,同意出国”的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