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混凝土浇筑.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6318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混凝土浇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混凝土浇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六混凝土浇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六混凝土浇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六混凝土浇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六混凝土浇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六混凝土浇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六混凝土浇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六混凝土浇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六混凝土浇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混凝土浇筑.docx

《六混凝土浇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混凝土浇筑.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混凝土浇筑.docx

六混凝土浇筑

(六)、基础砼施工方案

本工程基础砼施工全部采用现场搅拌,施工现场设三台搅拌机,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

    该基础尺寸达到10m×10m以上,厚2.0m左右,属大体积砼,在砼硬化过程中所释放的水化热情况下,砼外表面热量容易散失,形成内外温差而产生温差应力,如控制不好会形成温差裂缝,施工时注意保温,内外温差控制在25。

C以内。

A、施工要点:

1、砼浇筑前的准备

a、用合格水泥及相应砂、石按设计标量进行试配,试配结果及配合比

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签字认可后浇筑砼;

    b、准备好足量的水泥、砂、石等材料;

b、检修JDY350搅拌机、捣动器等机械无故障;

c、组织各相关人员到位,班组、施工管理、检查人员、机械操作人

员分成两班配备,并做好砼浇筑安全技术交底;

d、砼运输跑道搭设完毕、牢固;

e、搭设好天秤,做好计量、取样准备;

f、准备好雨披、雨具、塑料布、油毛毡等以防雨、防雹;

g、查询气象台,确认浇筑砼时间范围内无大雨等灾害性天气;

h、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等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浇筑平台

安装牢固;做好隐蔽验收工作,备齐水泥合格证、检验报告;试验强度报告、配合比,由建设单位、监理、质监部门签字认可。

2、砼浇筑方案:

a、对基础面积在16m2以内采用全面分层浇筑。

b、对基础面积大于16m2以内采用斜面分层浇筑

3、砼浇捣时在基坑周边搭设独立浇捣操作台,避免踩踏基础模板和

碰击柱预留插筋;

4、浇筑砼前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等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浇筑平台安装牢固;做好隐蔽验收工作,备齐水泥合格证、检验报告;试配强度报告、配合比,由建设单位、监理、质检部门签字认可;

5、砼浇筑期间,掌握天气变化情况,避免雷雨天浇筑砼;浇筑过程

中准备水泵、塑料布、雨披以防雨;发电机备足柴油及检修好以保证施工用电不间断;

6、浇筑砼时,砼自由倾落高度不大于2m;振动器操作做到“快插慢

拔”,防止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控制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20-30S,当砼表面不出现气泡,泛出灰浆时停止振捣;振动棒插点间隔30-40cm均匀交错插入,按次序移动,以防止漏振,振动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大于15厘米,避免碰撞钢筋、模板;砼浇筑完后,小木锤轻敲模板,检查砼浇捣密实度,杜绝蜂窝麻面及狗洞的出现;

7、砼浇筑基础承台时做到“换人不停机”连续作业;

8、砼浇筑后,在砼初凝时间,及时根据砼施工前抄测的轴线依据检

查、复核、修正预留插筋位置,保证上部钢筋质量;

9、砼浇筑过程中,严格按规定取样;

10、对基础底板施工时,及时振捣,避免超出砼初凝时出现蜂窝、麻面现象。

11、砼养护:

注意掌握养护时间,塑性砼灰浇筑后1-2小时左右,或轻轻用指压无印痕时开始养护,新浇注的砼养护采用二层新薄膜。

12、砼浇筑成型后,注意后期养护温度和湿度,防止水份散失过快造成砼内外不均匀收缩,引起砼表面开裂。

B、技术措施

1、由于工程量大,为避免施工中出现冷缝,施工前做好砼配合比,适

当加入缓凝减水剂,尽量减少每立方米用水量,从而减少因水份散失不均匀而引起的收缩裂缝。

2、选用干缩变形较小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尽量控制水泥用量,使水泥

水化热尽量降低。

3、因含泥量大,砼收缩也大,在规范要求之内,严格控制砂子、石子

的含泥量,尽量降低砂石含泥量,安排专人冲洗石子。

4、基础砼底板按3米间距布设测温孔,测温孔采用Φ48×3.5钢管加

工预埋如下图所示,用4mm厚圆形钢板满焊封闭防水。

                                 Φ48×3.5钢管

C、砼保温养护措施

1、基础底板砼浇筑后,前期(通常72小时,根据现场砼温度和湿度定)覆盖二层塑料薄膜(0.2~0.14mm)密封保温保湿,外加三层麻袋保温,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膜防风,五天后,揭掉底层薄膜利用三层麻袋浇灌水,表面覆盖薄膜蓄水蓄热养护。

1、加强砼浇灌后的特殊养护措施,采取不列特殊措施进行养护。

①、养护层次:

a、底层为一层塑料编织袋进行砼初期保温。

b、中间为三层麻布片进行保温保湿。

c、面层为一层塑料编织袋防风。

②、养护用水:

养护用水温度不低于25度。

2、施工注意事项

1)上、下二层薄膜均封盖严密,薄膜间搭长度400,将上平层薄膜搭

接处及四角周边用木方压紧盖严。

2)随时观察砼养护情况,保证水泥水化作用所需的适当温度和湿度条

件。

3)模板拆除后,勤于浇水养护,防止砼表面出现泛白和干缩裂缝现象。

D、砼浇筑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进行,达到优良标准。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材料质量要求

(一)水泥

1、水泥品种

水泥是一种无机粉状水硬性胶凝材料。

加入适量水后搅拌成塑性浆体,能在空气和水中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

具有一定的强度。

2、水泥进场检查及复试

(1)水泥进场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

(2)对水泥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

(3)对水泥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硅酸盐、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

(4)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

(5)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6)水泥在运输和贮存时,应有防潮、防雨措施,防止受潮后水泥凝结成块,强度降低。

不同品种和标号的水泥应分别贮存,不得混杂在一起。

(二)粗、细骨料

1、细骨料(砂)

(1)砂按产源分为海砂、河砂、湖砂和山砂。

按颗粒平均粒径或细度模数(µf)可分为四级:

粗砂:

平均粒径为0.5㎜以上,细度模数µf为3.7-3.1;

中砂:

平均粒径为0.35-0.5㎜,细度模数µf为3.0-2.3;

细砂:

平均粒径为0.25-0.35㎜,细度模数µf为2.2-1.6;

特细砂:

平均粒径为0.25㎜以下,细度模数µf为1.5-0.7。

砂的含泥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砂、碎(卵)石含泥量

混凝土强度等级 高于或等于C30 低于C30   

砂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大于(%) 3 5   

碎(卵)石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大于(%) 1 2 

砂的坚固性:

采用硫酸钠溶液法进行试验,砂在其饱和溶液中经5次循环浸渍后,其质量损失应小于10%。

2、粗骨料(碎卵石)

碎(卵)石的抗压强度:

采用直径与高均为50㎜的圆珠体或长、宽、高均为50㎜的立方体岩石样品进行试验,在水饱和状态下,其抗压强度应不小于45Mpa,其极限抗压强度与新浇混凝土强度之比不应小于1.5倍。

3、砂石进场检查及选用

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1)骨料进场时,对来自采集厂(生产厂)的附有质量证明书的或无质量证明书,其他来源的,均应进行复验,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检验其颗粒级配、含泥量及粗细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必要时还应检验其他质量指标。

(2)骨料在生产、采集、运输与存贮过程中,严禁混入煅烧过白云石或石灰块等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质;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

(3)骨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

2)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

3)泵送混凝土用的碎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1/3;卵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2/5。

(三)水的质量要求

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应进行水质试验,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不得使用海水拌制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不宜用海水拌制有饰面要求的素混疑土。

(四)外加剂

选用外加剂时,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能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

二、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包括混凝土原材料计量、混凝土拌合物的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工序的控制。

(一)混凝土原材料的计量

1、在混凝土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应先检查原材料质量,必须使用合格材料;各种衡器应定期校核,每次使用前进行零点校核,保持计量准确。

2、施工中应测定骨料的含水率,当雨天施工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测定系数,依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骨料用量。

3、水泥、砂、石子、掺合料等干料的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法计量,严禁采用容积法;水的计量是在搅拌机上配置的水箱或定量水表上按体积计量;外加剂中的粉剂可按比例稀释为溶液,按用水量加入,也可将粉剂按比例与水泥拌匀,按水泥计量。

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

材料名称 允许偏差 材料名称 允许偏差   

水泥、混合材料 ±2% 水、外加剂 ±2%   

粗、细骨料 ±3%   

(二)混凝土搅拌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每一工作班至少抽查两次。

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坍落度,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二次,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

(三)混凝土运输、浇筑的质量控制

1、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并保证卸料及输送通畅。

如混凝土拌合物运送至浇筑地点出现离析或分层现象,应对其进行二次搅拌。

2、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的质量、数量、位置等逐一检查,并作好记录,符合要求后方能浇筑混凝土;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理干净,将模板的缝隙、孔洞堵严,并浇水湿润;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在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3、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

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4、采用振捣器捣实混凝土时,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下沉为止。

(1)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捣实普通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捣实轻骨料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吊环、预埋件或空心胶囊等;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

(2)当采用表面振动器时,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3)当采用附着式振动器时,其设置间距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与模板紧密连接。

5、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再继续浇筑;梁和板宜同时浇筑混凝土;拱和高度大于1m的梁等结构,可单独浇筑混凝土。

6、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合理分段分层进行,使混凝土沿高度均匀上升;浇筑应在室外气温较低时进行,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宜超过28℃。

(混凝土浇筑温度系指混凝土振捣后,在混凝土50—100㎜深处的温度。

7、施工缝的位置设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1)柱,宜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5)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穹拱、薄壳、蓄水池、斗仓、多层钢架及其他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8、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2;

(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接缝面上,清除水泥薄膜、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用水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3)在浇筑混凝土前,铺一层厚度10—15㎜的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4)新浇筑的混凝土应仔细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9、混凝土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

(四)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2、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

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4、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5、混凝土强度达到1.2N/㎜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五)混凝土质量检查

混凝土在拌制和浇筑过程中应进行检查:

1、坍落度检查

检查拌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每一工作班至少两次;检查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两次。

2、强度检查

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混凝土试件,检查构件混凝土强度。

第五章 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

  一、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

  

(一)混凝土浇筑前的工作

  1.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钢筋工程进行验收。

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2.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预堵严;对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3.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

对于燥的非黏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二)混凝土浇筑层厚度

  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应符合表5-1的规定。

  

  (三)混凝土浇筑时应注煮的要点

  1.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2.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应随浇筑高度的上升,酌予递减。

  3.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4.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以防止接缝处出现裂缝。

  5.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

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

  6.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同一施工段的混

第75页

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7.降雨雪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

当需要浇筑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四)施工缝处混凝土的浇筑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卜列要求:

  1.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

  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垃圾、水泥薄膜、表面上松动砂石和软弱混凝十层,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一般不宜少于24h,残留在混凝十表面的积水应予清除。

  3.注意施工缝位置附近的回弯钢筋,要做到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不松动和损坏,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杂物也应清除。

  4.在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5.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

机械振捣前,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并距80~100cm处停止振捣,但应加强对施工缝接缝的捣实工作,使其紧密结合。

  6.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的施工缝处理,应遵守下列规定:

  

(1)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施工缝,其高低接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得大于1。

  

(2)在水平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地脚螺栓进行一次观测校正。

  (3)垂直施工缝处应加插钢筋,其直径为12~16mm,长度为50~60cm,间距为50cm。

在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亦应补插钢筋。

  (五)施工缝的位置设置

  1.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2.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留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子,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

  (3)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

  (5)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弯拱、薄壳、蓄水池、斗仓、多层钢架及其他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