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6344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28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板施工方案.docx

《模板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施工方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模板施工方案.docx

模板施工方案

长江师范学院李渡校区综合教学楼建设工程

模板施工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

设计单位:

后勤工程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

重庆恒佳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贵州建工集团第七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质量监督单位:

涪陵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质量目标:

合格工程

合同工期:

A、B、C栋240天,学生活动中心300天。

本工程建设用地面积40000㎡,包括教学楼和活动中心,其中,教学楼A、B、C栋用连廊相互连通,总建筑面积39780.66㎡,最大建筑高度35.1M,其中,教学楼为4-5层,建筑高度为15.6-19.5M;钟塔建筑高度35.1M。

本工程采用旋挖桩基础,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本工程设计范围为土建、给排水、电气、暖通、防雷设计。

室内精装修、室外景观设计等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

本工程人防为异地人防。

二、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1)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12年版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2012年版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02-2001)

7、《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

8、《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9、长江师范学院李渡校区综合教学楼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10、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

11、国家现行的操作规章验收标准及重庆市的有关规定和指导性文件

三、本次方案主要解决模板支撑体系技术保证措施

总体构想:

A、在进行第一层主体施工前,对地面进行全面平整场地,并夯实,随后作C10砼垫层,厚度50mm,以此作为模板脚手架支撑。

B、主要材料:

ø48×3.5mm钢管,各种扣件,各种模板,50×100mm,18厚九夹板,ø12的对拉螺杆等。

C、柱子截面边长大于500mm应加一根12对穿螺杆,大于900mm的用2根12对穿螺杆,高度方向间距为1000mm。

D、梁高度大于700mm(含板厚)穿一排12螺杆,纵向间距为600mm。

楼面梁板模板支撑采用φ48钢管支撑,楼板下支撑间距1000mm×1000mm,大梁下为双排支撑,纵向为800mm间距。

E、楼梯间边墙用大模板,梯段底模与楼面一起支模,一起浇灌砼。

四、支模前的准备工作

1、根据轴线在楼层上弹出柱、墙支模控制线(控制线距柱墙支模面20cm),并在柱墙钢筋上弹好高程控制点,用以控制梁、板模标高。

2、钢管和扣件搭设满堂脚手架,即作为柱、墙模的水平支撑和作为梁板模的垂直支撑,脚手架间水平横杆步距1.2—1.5m,必须设置扫脚杆。

水平支撑立杆间距,本工程层高为3.9m时立杆间距为0.8~1.0m。

跨度超过4m的设置剪刀斜撑。

3、对拉螺栓制作,墙体、柱对拉螺栓用φ12钢筋制成。

墙体或柱高度的一半以下间距为800(竖向)800(横向),上半部间距1000(竖向)1000(横向),支模时在螺栓位置开孔,对那螺栓穿管设置。

消防水池墙体采用带止水环的对拉螺栓双向固定,拆模后平墙面截去螺干(埋于墙中部分不能拆除),后用膨胀水泥砂浆压实抹平。

五、模板安装过程中标高和轴线控制

1、标高控制:

模板安装标高的控制采用间接引测法,即用水准仪将模板标高先测设在下层结构的引渡点上,建立标记,然后用钢尺引渡上去,作为上层模板安装和校正的基准。

2、轴线放测:

轴线采用经纬仪加吊线控制。

每一层控制轴线用线锤引测,投测点隔层吊通线检测。

各投测点连线即为控制轴线,再用经纬仪检测轴线的角度关系,符合精度后再进行放样。

放样时根据控制轴线弹出距柱、墙边线20cm的模板位置线。

六、模板安装方法

(一)、柱模板安装

1、工艺流程

安装前检查弹柱位置线安装柱模板安装对拉螺栓和柱箍整体固定全面检查校正

2、施工方法

2.1、本工程根据不同柱截面尺寸及相应的梁截面尺寸,采取一次支模到顶的办法,尽量避免梁柱节头临时用木条拼凑,造成节头粗糙的质量通病。

2.2、安装前先检查模板底部是否平整,若不平整先在模板下口处铺设一层3-5cm厚水泥砂浆,以免造成柱底漏浆烂根。

在柱四边离柱边5-8cm处预埋或电钻打孔插入Φ18短钢筋,从四面顶住模板,以防止位移。

2.3、模板整形、刷脱模剂。

2.4、安装柱模板时,通排柱先装两端柱,经校正、固定,拉通线校正中间各柱,模板按柱子大小,预拼成一面一片(一面的一边带一个角模),或两面一片,就位后先用铅丝与主筋绑扎临时固定,用U型卡将两侧模板连接卡紧,安装完两面再安装另外两面模板。

2.5、安装柱箍:

柱箍钢管制成,柱箍根据柱模尺寸,侧压力大小,在模板设计中,确定柱箍尺寸间距。

柱箍用短钢管加扣件互相箍紧,间距800mm,在柱底留清扫孔,便于清扫垃圾。

2.6、将柱模内清理干净,封闭清理口,办理柱模预检。

2.7、直径大于600mm柱子必须加设对拉螺栓。

(二)、梁模板

1、工艺流程

楼地面清理复核梁底标高及轴线位置支立柱

安大小龙骨支梁底模(按规范规定起拱)绑扎钢筋支梁侧模复核梁模尺寸及位置与相邻梁板模板连接固定校正标高办预检

2、施工方法

2.1、在楼地面砼上弹出轴线或梁边线和水平标高线。

2.2、模板清理、整形、刷脱模剂。

2.3、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直,当梁的跨度4m时,模板中部要起拱,起拱高度为主跨长度的1/1000—3/1000。

2.4、安装梁钢管支柱,按梁截面采用双排支柱,支柱的间距为800mm,支柱上用扣件,加扣纵横水平杆(支托梁底模用),支柱双向加剪刀撑和水平拉杆,离楼地面50cm设一道,以上每隔2m设一道。

2.5、绑扎梁钢筋,并清除杂物,经检查合格后办理隐检,安装侧模板,把两侧模板与底板用U型卡连接。

2.6、梁侧模固定:

纵向沿梁侧模下口设一根钢管,放在支托梁底板的水平横杆上,用扣件固定,梁侧模上口由楼板模板水平钢管支撑固定,边梁侧模用钢管扣件三角架支撑固定,间距75cm,当梁高超过70cm时,加穿梁螺栓或对拉螺栓加固。

2.7、安装后校正梁中线、标高、断面尺寸,将梁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检查合格后办预检。

2.8、梁的阴阳角必须用阴阳角模支设,梁模支好后用斜支撑找直上口。

采用带木框定型模和不带木框的不定型模组合成梁模板时。

竹模板底用50mm×100mm方木做楞木(不钉钉子)梁模用常规的钢管扣件加固支撑。

2.9、当梁高小于600mm时,梁侧可用支撑板模的水平钢管顶撑,并用部分短钢管斜撑;梁高大于等于600mm时,要加设对拉螺栓固定。

(三)、楼板模板

1、施工方法

1.1、楼地面砼上支柱基本垂直,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上下层支柱除用扣件固定牢固外,用水平纵横拉杆固定。

1.2、模板清理、整形、刷脱模剂。

悬挑板起拱不小于20mm。

1.3、从边跨一侧开始安装,先安第一排龙骨和支柱,临时固定再安装第二排龙骨和支柱,依次逐排安装;支柱与龙骨间距根据模板设计规定,支柱间距为100cm,大龙骨间距为80cm,小龙骨间距为30-50cm。

1.4、楼面如楼梯平台等铺装定型钢模板,每两块板间边肋用U型卡连接,每隔一孔插一个,每个U型卡紧方向正反相间,不要安装在同一方向。

1.5、调节支柱高度,将大龙骨找平。

1.6、板上予留孔洞定位必须准确,洞口边按图纸设立加强筋、大小适宜,予留孔立模与板底接缝紧密。

1.7、平台板铺完后,用水准仪测量模板标高,进行校正并用靠尺找平。

1.8、标高校完后,支柱之间加水平拉杆,根据支柱高度,一般在离楼地面20-30cm处设拉杆纵横一道,往上纵横方向每隔1.6m左右一道,并经常检查,保证扣件连接牢靠。

1.9、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办预检。

(四)、楼梯模板

楼梯模板施工前应根据实际层高放样,先安装平台梁及基础模板,再安装楼梯斜梁或楼梯底模板,然后安装楼梯外帮侧板,应先在其内侧弹出楼梯底板厚度线,用套板画出踏步侧板位置线,固定踏步侧板的档木在现场装订。

(五)、特殊部位的模板设计和施工

1、在施工基础时,若采用普通模板就无法拆除,所以所有基础上有高低差部分的结构都用砖砌,砖为MU10标准砖M5.0水泥砂浆砌筑240mm厚。

2、对不和模数无法配板的地方将加工定型模板和局部用铁木模镶拼完整。

3、预留孔、洞处支模:

墙洞口较小时用木模,木支撑要固定牢固;竖向洞口尺寸较大时,用钢模钢管固定,并稍起拱,注意保证洞口布置和尺寸的正确。

(六)、模板安装的一般要求

现浇钢筋砼梁、板当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模板中部要起拱,起拱高度为主跨长度的1/1000—3/1000。

采用分层分段支模的方法,安装上层模板及支撑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力或加设支架支撑。

(2)、上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的立柱,并铺设垫板。

(3)、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详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

预埋件钢板中心线位置

3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3

预埋螺栓

中心线位置

2

外露长度

+10

0

预留

中心线位置

10

截面内部尺寸

+10

0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

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优质结构

轴线位置

5

3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3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0

±8

桩、墙、梁

+4

-5

±3

层高垂直

全高≤

6

4

全高≥

8

6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2

表面平整(2m长度上)

5

3

(七)、质量要求

模板及支撑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不致发生不允许的下沉与变形,模板内侧要平整、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固定在模板的预埋件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

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

必须使用同规格的角模、扣件等。

(八)、模板的拆除和处理:

拆模顺序:

柱墙模楼板模梁侧模梁底模

1、侧模:

确定混凝土强度(同条件砼试压强度)能保证表面及其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时,方可拆除。

2、多层楼板模板的拆除:

当上层楼板正在浇筑砼时,下层模板不得拆除,再下层的模板要根据本层砼所能达到的强度及实验室提供的比较准确的数据,决定拆模时间。

3、在模板拆除过程中,如发现影响结构、安全、质量问题时,应暂停拆除,经过处理后方可拆除。

4、模板每次使用后,必须进行清理,整平后涂刷隔离剂分类堆放整齐,以备后用。

5、虽然砼达到拆模强度,但强度尚不能承受上部施工荷载时,保留部分支撑。

(九)、安全注意事项

1、支模时应按顺序进行,模板及支撑系统在没有固定前,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不准在拆除的模板上进行操作。

2、拆除顶模板时应设临时支撑,确保安全施工,U形卡等零件要装入专用箱或包中,禁止随手乱丢,以免掉落伤人。

3、高空拆模时,应有专人指挥。

4、不得用重物冲击已安装好的模板和支撑。

5、砼施工时派木工看模,出现问题时及时处理。

承重模板拆除时最低强度表

构件

构件跨度(m)

实际强度达到设计标号

百分比

2

50

>28

70

8

70

>8

100

悬挑梁

楼梯

100

100

说明:

①楼板模在上层砼浇筑时,下层模板不得拆除,再下层模板支柱仅可拆除50%,跨度大于4M的梁均应留设支撑杆件,其间距不得大于4M。

②本表所列项次仅指在常温下的数据,在夏季和冬季应根据所留设同条件砼试块强度确定。

七、质量通病防治:

1、梁模板缺陷及防治

产生现象:

梁不平直,梁底不平,下挠,梁侧模炸模(模板崩坍),拆模后发现梁侧面有水平裂缝,掉角,表面毛糙,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

防止措施:

1.2.1、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砼质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

1.2.2、梁侧模应根据梁的高度进行配置,若超过600mm,应加钢管加固,上口则用圆钢插入模板上端小孔内。

1.2.3、支梁木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

1.2.4、梁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木条,钉紧在支柱上,以保证砼浇筑过程中,侧模下口不致炸模。

1.2.5、梁侧模上口模横楣应用斜撑双面,支撑在支柱顶部。

2、连梁模板缺陷及防止措施

2.1、现象:

梁下口炸模,上口偏歪,梁中部下挠。

2.2、防治措施:

2.2.1、根据深梁的高度及宽度核算砼振捣时的重量及侧压力。

2.2.2、模板夹木板与支撑顶部的横担钉牢。

2.2.3、梁底部按规范要求起拱(1/1000-3/1000)

2.2.4、单根梁(深梁)底模上口必须拉通长线复核,底侧斜撑应同样牢固。

2.2.5、组装前应将模板上残渣剔除干净,模板拼缝应符合规范规定,侧模应支撑牢固。

2.2.6、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砼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

3、柱模板缺陷及防治:

3.1、现象:

炸模造成断面尺寸更鼓出、漏浆,砼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柱身扭曲。

3.2、防治措施:

3.2.1、成排柱子支模前,应先在底部弹出通线,将柱子位置找中。

3.2.2、柱子支模前必须校正钢筋位置。

3.2.3、柱子底部应做小门盘模板,或钢筋角钢焊成柱断面外包框,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3.2.4、成排柱子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

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线,在立中间柱模。

3.2.5、根据柱子断面的大小及高度,柱模外面每隔600-1000应加设牢固的柱箍,防止炸模。

3.2.6、较高柱子应在模板中部一侧留临时浇灌孔,浇筑砼,插入振动棒,当砼浇筑到临时洞口时,应封闭牢固。

4、板缺陷及防治:

4.1、现象:

板中部下挠,板底砼面不平,采用木模板时,梁边模板嵌入梁内不易拆除。

4.2、防治措施:

4.2.1、楼板模板下支撑料或桁架支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承面要平整。

4.2.2、支撑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牢。

4.2.3、板模应按规定起拱,与木模板混用时,缝隙必须嵌实,并保持水平一致。

5、墙模板缺陷及防治措施:

5.1、现象:

炸模,倾斜变形,墙体厚薄不一,墙面高低不平,墙根饱浆,露筋,模板底部被砼及砂浆埋住,拆模困难,墙角模板拆不出。

5.2防治措施:

5.2.1、墙面模板应拼装平整,符合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5.2.2、有多道砼墙时,除顶部设通长连接木门定位外,相互间用剪刀撑牢固。

5.2.3、墙身中间应用对拉螺栓(或对拉片)拉紧,模板两侧用连杆增加刚度承担砼的侧压力,确保不炸模。

5.2.4、每层砼的浇筑厚度,应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

5.2.5、模板应刷隔离剂。

5.2.6、墙根按墙厚度先浇灌15-20cm高平墙作根部模板支撑,模板上口应用扁钢封口,拼装时,钢模板上端边肋要加工两个缺口,将两块模板的缺口对齐,板条嵌入缺口内,加牢固。

6、梯模板缺陷及防治:

6.1、现象:

楼梯侧面露筋,麻面,底部不平。

6.2、防治措施:

6.2.1、侧帮在梯段可用钢模板以2mm厚薄钢模板和8#槽钢焊连接成侧,每两块侧帮必须对称使用,侧帮分楼梯立帮用U型卡连接。

6.2.2、底模应平整,拼缝严密,符合施工规范要求,若支撑杆细长比过大,应加剪刀撑撑牢。

柱模板计算书

柱模板的背部支撑由两层组成,第一层为直接支撑模板的竖楞,用以支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第二层为支撑竖楞的柱箍,用以支撑竖楞所受的压力;柱箍之间用对拉螺栓相互拉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柱模板支撑体系。

柱模板设计示意图

柱截面宽度B(mm):

600.00;柱截面高度H(mm):

600.00;柱模板的总计算高度:

H=3.20m;

计算简图

一、参数信息

1.基本参数

柱截面宽度B方向对拉螺栓数目:

1;柱截面宽度B方向竖楞数目:

3;

柱截面高度H方向对拉螺栓数目:

1;柱截面高度H方向竖楞数目:

3;

对拉螺栓直径(mm):

M12;

2.柱箍信息

柱箍材料:

木方;

宽度(mm):

50.00;高度(mm):

80.00;

柱箍的间距(mm):

1100;柱箍合并根数:

1;

3.竖楞信息

竖楞材料:

木方;竖楞合并根数:

1;

宽度(mm):

60.00;高度(mm):

80.00;

4.面板参数

面板类型:

胶合面板;面板厚度(mm):

18.00;

面板弹性模量(N/mm2):

600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c(N/mm2):

13.00;

面板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

1.50;

5.木方参数

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fc(N/mm2):

13.00;方木弹性模量E(N/mm2):

9000.00;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ft(N/mm2):

1.50;

二、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F=0.22γtβ1β2V1/2

F=γH

其中γ--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2.000h;

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模板计算高度,取3.000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

分别计算得20.036kN/m2、72.000kN/m2,取较小值20.036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q1=20.036kN/m2;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2=2kN/m2。

三、柱模板面板的计算

模板结构构件中的面板属于受弯构件,按简支梁或连续梁计算。

分别取柱截面宽度B方向和H方向面板作为验算对象,进行强度、刚度计算。

强度验算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由前述参数信息可知,柱截面宽度B方向竖楞间距最大,为l=270mm,且竖楞数为3,因此对柱截面宽度B方向面板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两跨连续梁进行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

1.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对柱截面宽度B方向面板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两跨连续梁用下式计算最大跨中弯距:

M=0.1ql2

其中,M--面板计算最大弯矩(N·mm);

l--计算跨度(竖楞间距):

l=270.0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它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

1.2×20.04×1.10×0.90=23.803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2:

1.4×2.00×1.10×0.90=2.772kN/m;

式中,0.90为按《施工手册》取用的临时结构折减系数。

q=q1+q2=23.803+2.772=26.575kN/m;

面板的最大弯矩:

M=0.1×26.575×270×270=1.94×105N.mm;

面板最大应力按下式计算:

σ=M/W

其中,σ--面板承受的应力(N/mm2);

M--面板计算最大弯矩(N·mm);

W--面板的截面抵抗矩:

W=bh2/6

b:

面板截面宽度,h:

面板截面厚度;

W=1100×18.0×18.0/6=5.94×104mm3;

f--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f=13.000N/mm2;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M/W=1.94×105/5.94×104=3.261N/mm2;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3.261N/mm2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σ]=13N/mm2,满足要求!

2.面板抗剪验算

最大剪力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两跨连续梁计算,公式如下:

V=0.625ql

其中,V--面板计算最大剪力(N);

l--计算跨度(竖楞间距):

l=270.0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它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

1.2×20.04×1.10×0.90=23.803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2:

1.4×2.00×1.10×0.90=2.772kN/m;

式中,0.90为按《施工手册》取用的临时结构折减系数。

q=q1+q2=23.803+2.772=26.575kN/m;

面板的最大剪力:

V=0.625×26.575×270.0=4484.492N;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下式:

τ=3V/(2bhn)≤fv

其中,τ--面板承受的剪应力(N/mm2);

V--面板计算最大剪力(N):

V=4484.492N;

b--构件的截面宽度(mm):

b=1100mm;

hn--面板厚度(mm):

hn=18.0mm;

fv---面板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

fv=13.000N/mm2;

面板截面受剪应力计算值:

τ=3×4484.492/(2×1100×18.0)=0.340N/mm2;

面板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fv]=1.500N/mm2;

面板截面的受剪应力τ=0.34N/mm2小于面板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fv]=1.5N/mm2,满足要求!

3.面板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两跨连续梁计算,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ν=0.521ql4/(100EI)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kN/m):

q=20.04×1.10=22.04kN/m;

ν--面板最大挠度(mm);

l--计算跨度(竖楞间距):

l=270.0mm;

E--面板弹性模量(N/mm2):

E=6000.00N/mm2;

I--面板截面的惯性矩(mm4);

I=bh3/12

I=1100×18.0×18.0×18.0/12=5.35×105mm4;

面板最大容许挠度:

[ν]=270/250=1.08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521×22.04×270.04/(100×6000.0×5.35×105)=0.190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19mm小于面板最大容许挠度设计值[ν]=1.08mm,满足要求!

四、竖楞计算

模板结构构件中的竖楞(小楞)属于受弯构件,按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柱高度为3.200m,柱箍间距为1000mm,因此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两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竖楞采用木方,宽度60mm,高度8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60×80×80/6×1=64cm3;

I=60×80×80×80/12×1=256cm4;

竖楞计算简图

1.抗弯强度验算

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

M=0.1ql2

其中,M--竖楞计算最大弯矩(N·mm);

l--计算跨度(柱箍间距):

l=1100.0mm;

q--作用在竖楞上的线荷载,它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

1.2×20.036×0.270×0.900=5.842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2:

1.4×2.000×0.270×0.900=0.680kN/m;

q=5.842+0.680=6.523kN/m;

竖楞的最大弯距:

M=0.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