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排位.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347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具设计排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模具设计排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模具设计排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模具设计排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模具设计排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模具设计排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模具设计排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模具设计排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具设计排位.docx

《模具设计排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设计排位.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模具设计排位.docx

模具设计排位

注射模具设计

一、概述

A、设计合理的模具,应该有以下特点:

1、好的塑料制品品质,如外观质量和尺寸稳定性

2、使用安全可靠

3、便于维修

4、较短的成型周期

5、较长的使用寿命

6、合理的制造工艺性

B、提高模具设计水平应注意以下几点:

1、衡量优选方案

2、参考了解类似设计

3、经常联系模具关心各种塑胶制品

4、关心所设计模具的制造使用情况

5、学习借鉴先进的相关技术

二、设计依据

A、模具设计的设计依据:

客户提供的a.塑料制品图纸b。

3D图c。

实样

B、针对图纸和实样进行详细分析、消化

1、尺寸精度及相关尺寸的正确性

a、外观质量要求高,尺寸精度要求低

b、尺寸精度要求高

c、外观质量及尺寸精度要求都高

2、脱模斜度是否合理

a、是否能顺利脱模,

检查产品是否存在难出模或不能出模之处,如倒扣等

b、是否影响外观

c、是否影响壁厚尺寸甚至强度

3、制品壁厚及均匀性

4、塑料的种类及特性

5、表面要求

6、塑料的颜色

颜色越深,缺陷暴露越明显;

壁厚较厚、制品较大时颜色不均

7、后处理:

热处理及表面处理

8、批量

9、客户啤机规格:

a、最大注射量

b、锁模力

c、拉杆间距

d、容模量

e、顶出方式及位置

f、开模行程及最大开距

10、其他要求

三、设计步骤

一、2D图及3D图的准备整理

二、初定大致结构

1.根据产品大小、结构、及排模表等因素确定模穴,如1X1、1X2、1X3、1X4、1X8、1X16等。

2.当几个产品出在同一套模具中时,考虑进胶的均匀性.应将大的产品排在中间位置,小的产品置于两边.

3.当几个分型面不规则的产品在同一模具中时,排位必须充分考虑其分型面连接的顺畅。

4.一模多穴模具中,当有镶拼、行位等结构时,不得使其发生干涉,行位尽量朝外布排。

5.排位时应综合模具每一方面,对流道,是否镶拼、行位、顶出、运水等结构要有一个全局性思考。

6.排位时以产品零线为定位基准。

当一模出一件时,可以考虑以产品对称方向外形分中。

三、排位

1.镜像产品图

2.乘缩水

3.产品位置的具体布排,行位位置及朝向

4.确定内模料的大小及大件镶件的大小

四、确定模胚类型及规格

注意有行位的时候

确定模胚的大小及各板厚、开框深度

对模胚特殊要求要另外说明,并出图给模胚厂

选模胚的一般原则:

1、大水口模胚阔度在250mm(包括250mm)以下时,用工字型模胚

2、大水口模胚阔度在250—350mm时,用直身有面板模胚

3、大水口模胚阔度在400mm以上并且有行位时用直身有面板模胚,没有行位时用直身无面板模胚(H型)直身模胚必须加工W25mm×H20mm码模坑,底、面板有码模孔时,中心距为7、10、14",中心“7、10"用¢1/2”牙,中心14”的用¢5/8"牙,深度19—24mm

4、细水口模胚一律采用I字型模胚

5、大水口当A板开框深度较深(一般大于60mm)时,可考虑开通框或选用无面板的模架;

有行位或较杯的模胚,A板不应用通框,当A板开框深度较深(一般大于60mm)时,可考虑不用面板;

6、方铁的高度,必须能顺利顶出产品,并顶针板离托板间有5—10mm的间隙,不可以当顶针板顶到托板上时,才能顶出产品,所以当产品较高时,要注意加高方铁,要让产品顶出后高于后模型芯5MM以上;

7、模胚A板(B板)要有四条25。

4mm×25.4mm撬模坑;模板四边都有撬模坑5mm深;

8、顶针底板按模胚大小或高度加垃圾针(支承点)350mm以下为4粒,350mm-550mm为6粒,550mm以上为10粒或按设计增加或减少,按大约100MM间距设置.

9、有推板的模胚,一定不可以前模导柱后模导套;

10、前模模板厚度一般等于前模开框深度加25mm—35mm左右,当模胚无面板时,前模模板厚度一般等于前模开框深度加40mm-50mm左右.

后模模板厚度一般等于后模开框深度加40-60mm左右,(可在模胚资料上查到标准托板厚度,一般是无需用托板;

11、当内模料镶CORE是圆形时,选用有托板的模胚;

12、当有行位或较杯时边钉(导柱)一定要先入10至15mm到斜导柱才可以顶入滑块内,即当斜导柱特别长时,应前模导柱,后模导套.以方便加长导柱;

13、使用顶针板导柱时,必须配置相应的铜质导套中托司,顶针板导柱的直径口,一般与标准模胚的回针直径相同,但也取决于导柱的长度L,导柱的长度以伸入托板或B板10mm为宜。

一般模长600以上时才加顶针板导柱

但当有细小顶针、扁顶针、司筒、顶针位于模的一边、唧咀偏离中心时,也需加顶针板导柱,模宽4040或以下加顶针板导柱2支,4040以上加顶针板导柱4支

14、当选用大水口模胚时,如唧咀孔偏离模具中心,偏离方向为模胚的长度方向,偏离值不超过70MM,并且顶棍孔、码模孔要跟着偏移,还可采用细水口模胚来替代.

 

五、定料

A.确定模胚具体尺寸,绘制开框图

一、A、B板开框尺寸确定:

1.长度和宽度尺寸等于内模镶件的长度和宽度尺寸

2.深度尺寸:

1)平面分型面:

分别比内模镶件的高度尺寸小0。

5mm;2)斜面或曲面分型面:

总深度=镶件总高度—1mm,两边开框深度视具体情况而定。

3.圆角:

框深≦50mm时,R=13mm;框深>50mm时,R=16。

5mm.

二、模胚尺寸的经验确定法:

1.模胚的宽度:

模胚顶针板宽度应和内模镶件宽度相当,两者之差应在5~10mm之内。

2。

模胚的长度:

内模镶件边至复位杆外圆边应有≥10mm的距离.

3。

前模A板厚度:

有面板时,一般等于框深加20mm~30mm左右;无面板时,一般等于框深加30mm~40mm左右。

4.后模B板厚度:

一般等于框深加30—60mm左右.

5。

若后模开通框,需用托板。

否则不用。

模胚尺寸

框槽余量

A板

B板

1520-2035

25

30

2525—2555

25/30

35

3030—3060

30

45

3535—3570

30

45

4040-4070

30/35

50

4545—4570

35

60

5050—5070

35

60

B.确定模料具体尺寸

六、模具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内模结构行位系统顶出系统

冷却系统导向定位系统模胚结构件排气系统

(在具体的模具设计过程中﹐不一定会严格遵守此程序﹐通常我们要返回上一步甚至上几步﹐修改部分数值﹐直至最后确认。

(一)﹑浇注系统

浇注系统由主流道﹑分流道﹑冷料井和浇口等部分组成。

1.1.主流道

主流道一般为圆锥形,角度2~4度

1.2。

分流道

1.2.1分流道的形状有圆形﹑梯形等几种,从减少压力和热量损失的角度来看,圆形流道是最优越的流道形状。

当分型面是平面或者曲面时,一般采用圆形流道;细水口模,选用梯形流道,流道只开在前模.

1。

2.2.布置一模多腔的流道时,应充分考虑进浇的均匀性,尽可能做到平衡进浇。

1.2。

3。

设计分流道大小时,应充分考虑制品大小,、壁厚、材料流动性等因素,流动性不好的材料如PC料其流道应相应加大,并且分流道的截面尺寸一定要大于制品壁厚,同时应选适合成形品形状的流道长度(参考:

流道D=塑件基本壁厚+2MM,每转弯一次直径D增加25%).

分流道能作圆形时必须作成圆形,分流道尺寸通常为ø3—8mm,可以取到Φ3mm以下,如果流道有分支,主流道与分流道不可以一样粗,分流道应比主流道细,以利于注塑压力的传递,在不影响啤塑前提下,分流道应尽可能作小些,并且由于分流道太细而影响到啤塑时,加大分流道很容易而改细分流道却很难,当成品需要电镀时,应作辅助流道,流道把成品连成一体,直径一般为Φ4mm、Φ2mm,浇口Φ1mm;

1。

2。

4.当模具有推板或为细水口模时,由于流道不可开在推板或水口板上,流道必须作成梯形,单边应有2。

5—5度啤把底部倒圆角,深度约等于最大宽度的三分之二,梯形流道:

W一般为5~8,H一般为4~6,H/W=2/3

1。

3.冷料井﹕

为防止冷却的树脂流入型腔﹐在不通向型腔的流道末端要设置冷料井﹐包括主流道的大端(深8—12MM)和分流道拐角处(长1.5D)。

1.3.1.大水口模主流道大端的冷料井与顶针配合有抓料的作用.

1。

3。

3.细水口模冷料井设置,正对主流道,尺寸与分流道尺寸相同。

 

•4-7撑柱的设计:

•1、位置:

尽量放中间,或对称布置;

•2、数量:

尽量多些;

•3、大小:

直径在25至60mm之间;

•4、长度:

•当模宽小于300时:

•H1=方铁+0。

05;当模宽在400以下时:

H1=方铁H+0。

1;

•当模宽在400和700之间时:

H1=方铁+0.15;

4—8垃圾钉设计:

作用是减小顶针板和底板的接触面积,防止因垃圾掉如而影响顶针复位。

数量:

通常4根(当模具较大较长时,可增加为6根,8根),位置就在回针下面。

•预压后必须让弹簧藏入后模15—20mm;

模胚宽度<200200—300300—400400-600

数量2444—6

直径1“11—1。

51.5-2

顶针板导柱中托边EGP伸进B板10mm

(1)宽400mm以下模架采用2支中托边,直径等于回针直径或比回针直径大5mm;

(2)宽400mm以上模架采用4支中托边,直径等于回针直径

•2、边锁:

边锁为导柱导套的辅助定位机构,多用于大型(宽400MM以上),深腔及塑件精度要求很高的模具。

装于模具四个侧面。

边锁分直身锁(右上图)和啤把锁(右下图)两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