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周作人的散文风格.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6353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周作人的散文风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周作人的散文风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周作人的散文风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周作人的散文风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周作人的散文风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浅谈周作人的散文风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浅谈周作人的散文风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周作人的散文风格.docx

《浅谈周作人的散文风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周作人的散文风格.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周作人的散文风格.docx

浅谈周作人的散文风格

/浅谈周作人的散文风格

中文摘要

周作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之一

他一生的创作,除了三十几首新诗和二百来首旧体诗外.全部都是散文。

它的散文有杂感,文艺短评、随笔等类。

其中,影响较大,艺术成就越高,风格也较成熟的,还是他那些美文小品,不仅显示了散文大家周作人精湛艺术造诣。

同时,也形成了周作人独特而成熟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

周作人、散文风格.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用作人散文最大特点是冲淡平易

2.1周作人散文多写周围日常生活

2.2周作人散文是有思想的

第三章:

周作人散文其主要特点是充满涩味

第四章:

周作人散文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幽默

第五章:

周作人散文众所公认特点是富有知识性

参考文献

第一章.引言】=、1

作人(1885~1967)人,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原名櫆寿,字仲密,又字启明别名苦雨斋,苦茶翁1901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在管轮班学习;1906年赴日本留学期间与日本姑娘羽太信子结婚;1911年回国,1917年至,先后任大学、燕京大学等学校文科教授

“五四”时期,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骁将,文学研究会的发配人之一。

“五四”时期是周作人一生中最辉煌,对中国新文学贡献最大的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座高标。

后半生沦为民族的罪人。

舒芜曾说:

“对周作人先前的历史功绩,我们要实事地给予肯定,没有人能超过他,没有人能替代他。

第二章.周作人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冲淡平易

平淡自然、和平冲淡、闲适……这些说法都是前人对周作人散文风格的概括。

周作人自己也曾经说:

“我近来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境地。

”①“平淡自然”,这是周作人给自己散文风格所作出的定位。

“觉得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

”②他希望自己的文章能达到这样的一种境界。

不仅如此,他给废名、俞平伯的作品写的序言中,也一再地强调、推崇冲淡平易的文学创作风格。

由此可见,冲淡平易、不仅是周作人希望达到的境地。

同时,在他的散文创作中,也形成了冲淡平易的艺术风格。

2.1周作人散文多写周围日常生活

他常写一些人人都能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事或物。

即使是生活中的一些重大事情,他也能以一个普通的见闻者、参与者的身份叙出。

在他的作品中,他不故作高深地议论,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一些精辟的警句也很少见得到。

他的散文,无论谈事、谈人、谈政治、谈文艺……,都象同友人拉家常,叙旧情。

叙事状物,写景,他都能做到朴素、自然。

发表感想或看法,没有长篇大论,而是舒徐不迫地絮絮而谈。

比如他的《人的文学》这篇文章在他所有的散文中,篇幅算比较长的了。

但是,他并未摆出一副宏论的架势,而是采取随笔那样的写法,把意思一层一层地、有条不紊地说清楚、说明白。

关于“三一八”惨案,周作人写了好几篇散文,大多是如实的记事,虽也有心的感情,却少激烈的议论。

甚至有些记叙,让你感到惊人地客观和冷静。

最激烈也不过是说一些这样的话:

“凡青年夭折无不是可惜的,不过这回特别的可惜,因为病死还是天行,而现在的戕害则是人功。

”③,“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两位老母倚闾,亲朋盼信。

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的枪声惊耳,弹雨淋头。

”④。

周作人关于事件本身的态度也是鲜明的、感情也是真挚的。

但是,周作人却能冷静沉着,通过平实的文字,表达出深邃的悲愤。

这就是周作人散文的冲淡平易之处,他使人读他的散文,一点不觉得艰难,甚至觉得有些浅显。

然而,正是这样,才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之中,在毫无戒备和疑问中,服服贴贴地接受他思想感情的影响。

(2.2)周作人散文是有思想的

我们说周作人的散文是冲淡而不是平淡,还在于周作人的散文是有思想的,它并不让人觉得苍白贫乏。

周作人虽然说不上是卓越的思想家,但对于许多事情他都有自己的看法。

无论是与非、曲与直、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他都能判断分明,做到不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对于有些问题的看法,其深刻性往往为一般人所不及。

这也正是他的散文不显疲弱,比较耐读的主要原因。

当伟大的革命先行者逝世之后,社会各阶层对他有种种评价。

其中不乏恶意的攻讦和指责。

周作人即明确指出:

不是“神人”,“也有缺点”,却应“整个地去看出他的伟大来。

”⑤。

他还指出,缔造的“中华民国”,只实现了“中华”二字,而下二字“民国”尚未实现,因为人民还并未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们还“习于为奴”。

对于有些人把这位革命的先行者视为“乱党”,施以攻讦。

周作人能站出来说:

“我的意见则此刻还因特别注重民族主义,拔去国民的奴气惰性,百事才能进步。

”⑥这在当时,虽然并非最先进的思想,所论也不能说就十分辩证全面,却也不得不承认其表现得相当深刻。

周作人散文的冲淡平易,并非象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周作人喜欢客观的叙述,所以他的散文都具有主观色彩。

周作人的散文喜欢从自我出发,在平凡事物上谈出动人的天理物趣。

从审美主体上来说,周作人所提倡的言志小品是西方随笔的自我表现与我国明人小品独抒性灵的融合。

第三章:

周作人散文其主要特点是充满涩味

周作人散文在冲淡平易之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特点,那就是其中充满了涩味。

这也是周作人最自负的一点,他认为文章必须有简单味和涩味,这才耐读。

他的散文创作,也正体现了他这一主。

并且他怕世人不了解他文章的真味,还一再强调:

“拙文貌似闲适,往往误人,唯一二旧友知其苦味;……今以药味为题,不自讳言其苦。

”⑦

周作人所说的简单味和涩味,用我们的话来说,其实也就是明朗和含蓄。

明朗和含蓄,似乎是对峙的艺术概念。

然而,这种对峙并非绝对的、水火不容的。

高明的艺术家往往在对峙中寻觅谐和,在相反中求得相成,周作人正是如此。

所以,人们在欣赏他散文的明朗性时,往往不忘肯定其含蓄性。

他散文的明朗,是和他所谓的“简单味”密切相关的。

无论是说理、叙事或抒情,他都追求文艺的畅达自然,情调的单纯明净和语言的质朴简约。

然而绝对的明白,说尽道绝,宛如白开水那样一览无余,淡而寡味,在艺术上未必可取。

因此,他以明朗为前提,又追求着适度的含蓄,力求给人以余香和回味。

周作人说文章要有简单味和涩味才能耐读,就必须在文字上下功夫,而周作人自己正具备了极好的文字修养。

他精通传统的小学即文字、声韵、训诂之学,又是汉学大师章太炎的及门弟子,并精通数种外国语,驱遣语言的能力非常高。

我们看他的白话文章,古语、欧化语、官话和方言运用自如。

他的文章多用单音词汇,既有古文的虚词,又有活的方言口语。

这样就能使文章显得简洁而有力,同时也含有苦涩味在里边。

他在《苍蝇》这篇文章中,写到饭苍蝇时用了一个“定”字,这个“定”字,是的活方言,同时又是古字古义的,表示“集”的意思,也就是指饭碗里爬满了苍蝇。

这样一来,加上他那种特有的描写和议论,便产生了很强的语言艺术效果,使读者在他简单味的文字表意下体味到了他的苦涩味。

第四章:

周作人散文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幽默

读周作人的散文,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幽默了。

尽管历来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那是有闲阶级的产物。

但不可否认,周作人的散文创作确已形成了幽默的风格,并且从艺术角度看,也还是应该肯定它的价值的。

从美学的角度说,所谓幽默以及滑稽,其根本就在事物的容和形式不协调以至矛盾,从而产生巨大的落差,周作人散文的幽默味,就是把一些相当深刻的认识通过简易凡俗的方式说出,一些严肃的问题往往是通过不经意的论述而给人以幽默。

这样一来,就给人一种特殊的轻松愉悦感,一种淡淡的而又深远的趣味。

譬如他写的《医院的阶陛》,说的是当年的协和医院,据说这医院是东洋设备第一完备的医院。

但门口台阶太高,来看病的人,病重一点的就得被同来的人架着两臂,连拉带拖地扶上那金陛玉阶去。

周作人由此想到东西文化的差异(当时协和医院为外国人所办)。

于是,周作人说似乎西方人都不会生重病,或者生了重病也能走上这许多台阶去,而人并没有这样的本领,只好任其拖上拖下。

本来,周作人的意思是批评协和医院设制的台阶太高,不替病人着想,更深一层则是在讽刺文化的一些不合情理之处,因为协和医院的建筑是中国传统式的模式。

文中所提出的问题是极严肃的,但经周作人一描绘——病人被架着两臂,连拉带拖,拖上拖下。

就让人感到啼笑皆非了。

在短短的篇幅中,要叙述清楚一件事,只是平铺直叙、枯燥推理,是绝不能引起读者兴趣的。

因此,幽默味就显得更加重要。

周作人的幽默是一种欣赏的微笑和反语的讥笑。

周作人的这一种幽默,真正地做到了含蓄而不露。

在《乌篷船》中,他写到一叶扁舟的脚划小船,遇着风浪,或是坐得一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

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

可见,周作人对水乡的这种特色是持肯定态度的,是一种欣赏的微笑,他能含蓄而不露地表达出来,让读者读过之后,感到有兴趣而不显枯燥。

周作人的另一种幽默,是用反语造成幽默,即那种反语的讥笑所形成的幽默。

在《前门遇马队记》中,周作人记述了军阀兵警马队的横冲直撞,却故意说,那兵警都待我很好,只是那队马煞是可怕,不知道什么是,什么是法律。

褒人贬马,指桑骂槐,用的是反逻辑推理法。

但此种方法所达到讽刺的效果,比正面抨击更为辛辣、深刻。

第五章:

周作人散文众所公认特点是富有知识性

周作人散文还有一个众所公认的特点,那就是富于知识性。

当然,文学并不以传播知识为自己的主要职能,人们阅读文学作品,似乎也并不一定有意识地从中去寻觅知识。

但是通过社会生活的形象化描绘,文学作品往往可以给人以各种各样的知识,周作人的散文就是这样。

在他的散文中,通过对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感的表现,上下古今,海阔天空,旁征博引,的确能给个人以天下国家、现实人生、风土人情、道德文明、文化艺术等方面极为广阔的知识。

在《苍蝇》这篇文章中,周作人写了孩童时代怎样捉苍蝇,市场上竟还有苍蝇玩物出售。

他引用希腊路吉诺思的《苍蝇颂》,说明两千年前的小孩已经捉苍蝇玩了。

他转述希腊的传说,说苍蝇原是很美丽的处女,因为太喜欢说话,月神一怒之下便把她变成了苍蝇。

他又从诃美洛思的史诗中曾比勇士为苍蝇,以说明苍蝇的固执与大胆。

周作人还引用中国的《诗经》和日本的俳句,以说明古时对于苍蝇似乎没有什么反感。

周作人以轻松的笔触,夹叙夹议的道来。

使人在饶有趣味的同时,了解到饭苍蝇太小,麻苍蝇有蛆太脏,只有金苍蝇有用,以及苍蝇如何固执大胆,中外文人雅士对苍蝇反感与否这类知识。

在茶余饭后,读读周作人这类散文,了解一些诸如此类的知识,会使你在愉悦中就轻轻松松地知道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东西。

创作具有知识性的散文,并非轻而易举的事。

知识贫乏的人自然望尘莫及,即使具有广博知识的人,也不一定能写出优美的篇章。

因为散文是一种艺术,而非堆积知识的仓库。

周作人既掌握了散文的艺术创作方法,同时又很博识,这才使他创作出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美文小品。

创作这类散文时,他往往在理智的支配下,根据文章立意的需要,严格合理地调遣自己的知识,使其尽可能地发挥作用。

在《乌篷船》中,周作人先详细介绍了乌篷船的种类、构造,然后续写了乘坐乌篷船的乐趣:

在船上饮酒、喝茶、打牌、读书,白天可随意观赏岸上的景色,夜间可倾听水声、橹声,表现出一种懒散飘逸的情趣。

读过之后,不仅让人神往,而且也使读者知道了乌篷船中有大的四明瓦、中的瓦、小的一叶扁舟的脚划船之类的知识。

周作人精通数门外语,古代和外国的书他都爱翻阅,可以说是博览群书了。

每写文章,种种掌故出典,就在他的笔下滔滔而出。

他又爱旁征博引,从什么书上摘来几句,更使他所谈的知识比较翔实、丰富。

对于这些知识,他都能娓娓而谈,不同于教科书,而且许多知识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读来趣味盎然。

在《菱角》一文中,周作人从小孩买菱角吃说起,回忆故乡菱角时节的动人场景。

同时引录了《湖雅》《味水轩日记》《越谚》等古书,对菱角的名称、形状、吃法、贮存等都作了详尽说明。

这样的一些实际生活知识,一般教科书上都不会有,而周作人却能从生活中实际的事物出发,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写出生活中的趣味,让读者不仅得到审美的享受,同时也知道了菱角的一些知识和吃法。

我们常说大家与名家的区别在于,名家往往只有一种味道,而大家则是五味调和的。

周作人作为我国新文学史上的散文大家,也同样并非一味的冲淡平易,而是在冲淡平易的主导风格下,调和着诸如苦涩味、幽默感、知识性等容。

多种风格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周作人散文的整体风貌。

参考文献

①周作人:

《雨天的书·自序二》第4页,教育2002年1月第1版

②周作人:

《雨天的书·自序一》第1页,教育2002年1月第1版

③周作人:

《泽泻集·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第60页,教育2002年1月第1版

④周作人:

《泽泻集·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第62页,教育2002年1月第1版

⑤周作人:

《谈虎集·先生》第175页,教育2002年1月第1版

⑥周作人:

《谈虎集·先生》第177页,教育2002年1月第1版

⑦周作人:

《药味集·自序》第2页,教育2002年1月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