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35892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docx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docx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

——成都农商通研究中心

 

 

前言

目前,互联网行业迅猛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绝对风口,各行业与互联网加速融合,“双创”活动方兴未艾,传统产业活力不断增强。

而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中的老大,要想打破传统的藩篱,焕发新的生命力,就需要转型,就需要创新,需要培育新动力,需要将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为农业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保驾护航”。

在发展过程中目前已经出现了农业电商、农业众筹、农业大数据等一系列先进“互联网+农业”模式,国内外也出现了像“一亩田”、“土流网”、“Fquare”、“Agfunder”等互联网农业平台。

农业作为价值洼地,互联网作为新的手段,通过两者的相互融合,未来将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注入,将会诞生更多的先进商业模式,因此“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出现是顺应时代步伐,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解决农业痛点的重要方法。

 

一、什么是“互联网+”?

“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

是将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和创造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着力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二、“互联网+农业”基本概况

(一)什么是“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农业”是指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结合,实现农业发展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农业发展方式。

(二)“互联网+农业”现状分析

从政策上看,自从国家层面将“互联网+”提出来以后,关于“互联网+”的落地实施政策便纷至沓来。

促进我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培育经济新动力。

(1)2015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对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联合,优化生产要素,促进产业转型的重大举措,“互联网+农业”迈上新的台阶。

(2)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互联网+农业”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也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新路径、新方法。

(3)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列为一个单独条目,旨在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

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

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

全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

从市场上看,互联网围绕农业生产链,可以找到多个介入点,第一个环节是农业生产资源,第二个环节是农业生产过程,第三个环节是农产品流通。

据统计,中国每年农业产业及食品规模为9.3万亿元,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起点和必须投入品,仅化肥、种子、饲料三类的市场规模就达到了2.2万亿元,而201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6万亿元,其中农业产业链所占的份额将近一半,但如此巨大的市场,通过互联网渠道流通的份额却不足4%。

“互联网+农业”应该是大有可为的,通过互联网来促进农产品的线上交易,解决农业产业链中始终存在的流通成本大,流通环节多,交易成本高等问题。

(三)“互联网+农业”SWOT分析

1、S(优势)

(1)营销模式多样化:

“互联网+农业”有利于打造农产品品牌,借助互联网传播渗透广、传播快的特性,通过新媒体、网络社交等方式使农产品营销模式多样化,营销成本降低,但影响力增加。

(2)企业管理信息化:

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应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提高农业资源整合效率,实现精准农业,降低单位成本,提高单位产量,同时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工厂化的流程式运作,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更有助于先进模式的推广复制,解决农业信息不对称、农产品流通时间长、成本高、供销对接难的问题。

(3)流通渠道全覆盖:

我国地域广袤,农产品分布范围广,通过互联网可以有效的打破地域局限,使农产品流通更为快捷与方便。

同时,目前存在很多互联网大佬和线下合作,将强大的线上和线下体系实现无缝对接。

例如借助苏宁线下的优势,阿里巴巴未来将在二三级市场、甚至是四五级市场的渠道下沉做到位,实现在物流和渠道的最后一公里,将给农产品营销渠道拓宽带来更多的机会,从而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2、W(劣势)

(1)人才、技术缺乏,硬件设施配备不完善:

由于我国农业从事者偏老龄化,普遍缺乏电子商务知识和经营管理技能,懂得网络的年轻人不愿意回农村置业、创业,这也成为了农业互联网发展的第一道瓶颈,同时缺乏农产品存放库房等硬件设施设备,使得农业电商、农业互联网发展较为迟缓。

(2)信息化成本高:

我国农民收入不高,加上受知识和观念的限制,在没有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真正实惠时,是不会主动支付信息费用的。

在这种情况下,若要求他们按照城市里面同样的标准偿付信息费用(如宽带费),则会因成本较高而使获得的效果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使得信息化在农村的推进举步维艰。

(3)风险大、追溯难,“诚信门槛”难跨越:

目前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尚未健全,风险容易放大,“一粒老鼠屎”更容易坏了“一锅粥”,特别是“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等,出现了“有机”并不“有机”,“绿色”并不“绿色”,“无公害”变成“公害”的情况;又由于其在网络销售,一旦出现问题,恶名传播快,使消费者失去信心。

目前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低,交易规则、安全追溯、索赔机制、纠纷解决与仲裁等秩序与管理建设不足,难以确保网销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利益,“诚信门槛”有待跨越。

3、O(机会)

(1)国家高度重视,相关政策助力: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已经14次出台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其中更是多次提及“互联网+农业”的建设,包括农村电商、农业大数据建设等,与“互联网+农业”相关的政策也是频频出台,助推产业发展。

(2)网络市场潜力巨大: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农业电商融资金额为837700万元,较2014年增加了691450万元,环比增长率为472.8%;2014年中国农业电商市场融资金额为146250万元,较2013年增加了125450万元,环比增长率为603.1%。

农业市场价值空间的巨大,加快了资本方布局农业电商市场的步伐。

而从交易额上看,2015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500多亿元,农资电商交易额在3000亿元左右,全国各类涉农电商超过3万家,较之前均有大幅度提高。

另一方面,截止2015年底,中国城镇互联网网民规模为4.93亿人,较2014年底增加了2257万人,增幅为4.8%;中国农村互联网网民规模为1.95亿人,较2015年底增加了1694万人,增幅为9.5%;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长幅度是城镇网民规模增长幅度的近2倍,农村互联网的渗透率逐渐扩大,为农村互联网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多重数据均显示,目前我国农业电商飞速发展,未来将有更多的资本布局农业电商,更多的涉农企业,农业从事者加入农业电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将逐渐养成,未来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空间巨大。

4、T(威胁)

(1)相关行业规定未出台,发展鱼龙混杂:

“互联网+农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发展蒸蒸日上,但在发展过程中没有一个很好的标准去约束、去管理,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局面。

(2)观念问题:

不难发现,凡是经济贫困的地方,那里的农民思想观念都相对落后,主要表现为:

一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思想扬中;二是“多子多福”思想和“等、靠、要”的习惯盛行;三是故土难离的思想根深蒂固。

广大农村仍有近1/3的劳动力是富余的,他们宁愿留在家里受穷,也不愿意背井离乡。

相反,凡是思想观念新、头脑灵活的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就越走越宽。

可见,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困住农民手脚的“绳索”,是制约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因素,不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树立与现代农业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互联网农业就难以真正的深入农民心。

三、“互联网+农业”可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哪些问题?

“互联网+农业”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包括农产品原材料、加工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过程等多个领域。

农业作为传统弱势产业,面临信息不对称、不及时、无生产方向、生产效率不高、流通环节过多、生产组织分散、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

互联网通过与传统农业产、供、销的全面融合,可以提升农业的资源配置、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市场开拓和综合效益,真正解决传统农业中的现实难题和痛点。

(一)市场决策问题

农业产业市场决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决策经营品种和规模,实现按需生产;二是根据产出规模决定要素投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三是根据竞争态势确定产品和营销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

传统农业的决策水平不高,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缺少数据分析,而通过互联网,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预测市场容量和竞争态势,并以此为依据来配置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基本要素。

比较熟悉的就是“猪周期”问题。

如此以来,就使得养殖户们陷入了“猪周期”的恶性循环,从而使相关养殖户和企业遭受损失,而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对猪价格、存栏出栏量进行监控,从而得到一个对于市场走向的分析预警,降低甚至避免对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的影响。

(二)产品流通问题

农产品信息不对称一直是农业产业的一个“痛点”,造成了农产品流通难、物流成本高、价格区域化明显等问题,而利用互联网扁平化、透明化的特点,可以使农产品的信息共享起来、使物流运输方便起来,最终使农产品流通顺畅起来。

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不外乎是“生产者(个人/企业)——经纪人——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中间环节多且复杂,严重影响了产品流通过程中的透明化,而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可以省去大多中间商,使消费者直接面对生产者,从而实现产销对接,实现从产地直接到餐桌。

(三)品牌培育问题

我国农产品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差,种养殖散户品牌意识薄弱,这是我国很多农产品难以形成市场规模的重要原因。

我国农产品同质化严重,无法形成富有特色的产品,这也是品牌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传统营销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营销环境,要不就是内容有限,要不就是区域有限,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热点多且广的特点,通过互联网营销手段,引沸农产品市场“爆点”,使消费者更加了解农产品,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度。

比如“褚橙”、“盱眙龙虾”、“三只松鼠”等都是利用互联网营销来打开知名度,提高宣传效应,打造良好口碑。

(四)高效生产问题

我国农村务农人员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青壮年不愿意留在农村:

一是因为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低下,比不上外出务工,二是因为农村基础设施缺乏,环境脏乱差,只能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方式来耕作,当然无法吸引青壮年回农村置业。

而利用物联网技术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加上基础设施设备的支持是能够吸引广大青壮年回乡置业的,成为新农村人,提升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同时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五)精准管理问题

我国农业将由现在的小规模散户生产逐渐转型向集中规模化生产发展,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精细化、精准化的种、养殖与管理将会显得尤为重要。

借助物联网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管理技术,能够打破农业生产者素质不高和资源分散的难题,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种、养殖与管理,打造优质、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

(六)质量安全问题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地沟油”、“毒大米”、“瘦肉精”、“速生鸡”、“注水肉”等问题层出不穷,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制度不全、监管不严、产品追溯不力等因素造成,借助二维码技术和先进的射频技术,能够为农产品贴上身份证,使农产品生产过程透明化,从生产源头到走向市场全过程可控,提高消费者的信赖程度,使农产品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四、“互联网+农业”可以带来哪些商机?

(一)跨界农业

传统农业存在着从业门槛低、从业人口多两大特点,也正是这两大因素导致传统农业想要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是不现实的。

所以要积极探索产业结合,实施跨界农业,来提高农业附加值。

比如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诞生观光农业;农业与金融结合诞生农村金融;农业与文化产业结合诞生文化农业等等,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平台、对接工序、简化交易,可以深入发展这些跨界农业商业模式,从而提升农业产业的附加值。

1、产品跨界

产品跨界就是指企业进入与自身主业差异性较大甚至完全无关联的业务领域,进军全新的产品和市场,如水果与工业联合加工果汁,在草莓成熟季节到草莓园采摘农旅结合等。

案例1:

从生鲜销售到为同行提供冷链物流服务

在美国西雅图,有一家从事生鲜农产品销售的公司,最初以产品销售为主要利润来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越来越大,于是该公司就开发了快速配送服务业务,增加配置冷链物流配送车,帮助当地生鲜公司提供第三方低价配送服务。

利用以前的客户资源,开发消费者与送货员之间的APP系统,很快抢占了当地生鲜配送的物流服务市场。

敢于跨界、敢于转型,利用互联网技术,该公司最终取得成功。

2、营销跨界

营销跨界就是指企业借用其他领域的销售技术或销售手段,来促进本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

营销跨界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转换利润中心。

这是指企业改变原来的盈利模式,对传统收费的产品领域采取免费的模式,通过免费业务的做强做大,扩展用户群体,从而在关联领域内收取费用。

比如:

360杀毒就是这一类型的模式。

案例:

“三只松鼠”的动漫跨界营销

三只松鼠可以说是一个销售奇迹,2013年,该公司仅成立一年时,营业额就达到3亿元,其中,“双十一”当天就销售3562万元。

三只松鼠在营销上运用了动漫思维,将动漫领域的特点运用到产品包装、广告上,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与认同,迅速形成品牌。

(二)定制农业

传统农业生产周期与产业链较长,利润多归于中间商,生产者与消费者实际是各挨五十大板,而通过定制农业,可以改变目前生产者对于市场容量一无所知的状态,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平台,使消费者的需求直接传达给生产者,生产者将生产过程和质量再通报给消费者,实现了生产与消费的信息对等,解决传统农产品的流通问题。

1、认筹定制

农产品的认筹,是在生产之初,先让消费者提出意向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并交纳一定的认筹金,产品生产后归认筹人所有。

案例:

草莓的“认种”

济南市某村盛产草莓,当地居民将大棚草莓基地按区域在网上出租,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对草莓地进行区域性的“认种”。

一旦某区域被选中,顾客可以通过互联网、微信平台直接下订单,同时还可以“任性的”提出个性化要求,如口味、包装等。

2、个性定制

个性定制就是相关企业、种植户在满足基本生产的情况下,针对每一位顾客对产品质量、风格的个性需求,专门设计从而满足顾客要求。

案例:

个性定制果汁

“卡哇伊”饮品公司打造私人定制果汁饮料,为婚庆、家庭聚会、生日派对等不同场合提供特色果汁饮品。

针对办公室人群,推出蓝莓系列果汁,因为花青素含量高;针对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平衡的人群,推出杨梅系列果汁,养护肠胃等,公司还开发自己的APP用于顾客直接网上下达定制要求,满足顾客的个性。

(三)平台农业

平台农业实际上就是资源整合的农业,通过平台将土地、劳动力农业生产资源等进行整合,农业从业者再根据自身资源供给与需求情况来实现供需对接或资源共享。

还有一种平台农业就是电商平台,但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商平台死亡数量达到99%,农产品电商平台发展任重而道远。

案例1:

农产品的地图检索平台

LocalHarvest是美国一家在线农产品搜索平台,是一家连接中小型农场、物流公司和消费者的农产品电商平台。

它将当地的农产品买卖信息汇集起来,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产品选择,平台在地图上以颜色标注商店的类型,绿色是农场,红色是农贸市场或商场,紫色为杂货店。

同时平台还设置了地图检索功能,消费者输入地区区号,就可以搜索到当地的各家农场及农产品商店,使物流更为便捷,同时降低物流费用,促进产品质量的透明度与送达便捷度。

案例2:

土地流转信息平台

土流网是网上发布土地流转信息的平台,网站的服务对象是:

一、农民,他们大多数想出租土地,数量比较零散;二、种植户或者土地投资者,有一定实力进行规模化经营的求租土地者;三、土地流转机构,他们会发布一些土地流转信息;四、国家颁布土地流转政策,改革土地政策以来,涌入的对土地流转感兴趣的人。

通过平台流转资源,达到资源整合的目的。

(四)精准与智能农业

利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与智能化技术来实现农业的智能化种养殖、管理等方面,解决目前我国农业存在的管理粗放、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

同时通过建设智能化设施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智能化农业工厂等来让农民摆脱上千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方式。

实现智能化、精准化、精细化生产管理。

1、农产品市场与产量的精准预测

通过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再根据以往的数据结合当季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准确的推测出未来产品的市场容量、需求量、价格等信息,走出“谷贱伤农”等现象的怪圈,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案例:

宁夏一家经营羊肉的农牧公司,通过对当地居民的羊肉消费行为调查发现,当地每周食用羊肉频率在1次以上的人群占73.9%,超过4次以上的人群占40.5%;消费者在购买时,关注点排序依次为:

新鲜程度、质量、羊肉部位、价格、品牌、营养价值,根据调查结果,公司运用大数据预测技术,将羊肉划分为品牌肉和贸易肉,品牌肉通过企业直销、加盟店等来供给高端渠道,贸易羊肉则销售给传统消费者,通过对市场的精准调查使该公司销售业绩有了明显的提升。

2、精准营销

精准营销是指通过对消费者喜好偏向的调查,再通过大数据进行规律分析,圈定产品的潜在消费群体,通过对这些群体进行个性化对比,开展特色化的市场营销服务。

案例:

养颜食品客户圈定

“柠檬树”是美国的一家从事美容养颜产品销售的公司,为圈定和扩展消费群,公司与Facebook、Twitter、网络购物商场等社交平台合作再通过对社交平台内女性的基本信息和潜在需求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规律后,向这些潜在客户发送Facebook留言,留下公司销售网址,此举使公司短时间内大大增加了产品销售数量。

3、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

利用物联网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的高度自动化生产,让农民足不出户管理农场。

案例:

农田智能灌溉

在新疆有一严重缺水地区的葡萄示范园,就投资了一套精准自动化灌溉系统,125亩葡萄园被划分成125个基本单元,田间125个太阳能探头可360°旋转,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当某一单元缺水时,探头就通过无线网络向种植人员发送警报信息,种植人员随即打开这一单元的水阀控制开关浇水。

该系统还有自动控制系统,也就是种植人员不在时,也可以通过系统反馈实现精准灌溉,大大的节约了灌溉水资源,减少了人力成本。

(五)安全农业

要想打造安全农业必须实施四大手段:

一是环境生态化,选择生态环境好的区域;二是过程有机化,利用有机生产的方式,不施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农用品;三是流通直达化,取消中间商环节,直接配送至消费者;四是结果可追溯化,通过二维码等技术来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1、农产品质量追溯

“质量追溯”就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在每一道工序做完之后,安排技术人员运用专业的仪器对产品进行检测,并将检验结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包括检验者姓名、检验时间、地点等都需要进行登记,然后将这些记录与产品一起进入市场,从而让产品的生产过程可跟踪。

总体上,“质量追溯”包含三个环节:

信息采集、信息标识与传递、信息读取。

案例:

湖北省国营周叽农场作为全国农垦首家西瓜质量可追溯系统创建单位,按照“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追溯要求,实现了从选种、育苗、移栽、收货、销售全过程可追溯监管体系,通过二维码技术,将这些信息全部记录,用户只需要扫描二维码便可以得知该西瓜的详细信息。

2、农产品“第三方”检测

“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的身份,根据相关法律、标准或合同进行商品检验活动。

第三方检测不仅可以帮政府摆脱“信任危机”,还可以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过去由于抽检成本较高,经常为了抽检一小块样本而奔波数千里,在互联网时代,取证、抽检等过程的网络化,降低了检测成本,促进该产业的发展。

(六)众筹农业

农业众筹是指“众筹”商业模式与农业产业项目的结合。

主要有三种商业模式:

一是产品消费模式,通常的做法是融资人以农场作为发起项目,在“众筹”网站上邀请用户按需求预定农产品,并预付资金。

待筹资结束,农场按订单生产,再将农产品配送给用户。

“大家种”、“尝鲜众筹”就是这一类型。

二是平台中介模式,也就是由第三方公司搭建一个融资人与投资人对接项目的平台。

为创业者提供资金获取渠道。

三是股权参与模式,也就是以很低的资金门槛参与项目股权投资。

“农业众筹”最常见的股权对象是土地,如美国的Fquare和我国的耕地宝都是这一类型。

案例1:

Agfunder是全球第一家农业众筹平台,既为投资者寻找高质量的项目提供便利,也为融资人寻找投资提供机会。

通过这个平台,农民、农业科技公司和食品加工公司都可以从投资者那儿筹集资金,而Agfunder的收益,是从众筹资金中收取20%的利息,或在融资人返还给投资者的利润中分成。

案例2:

耕地宝是将百姓手中的“散钱”聚合起来进行再投资,投资者不仅可获得私人农场一年四季的无公害蔬菜,还可获得去当地旅游的免费门票和住宿等。

发挥了电商对于生产要素的聚合效应,可以扩大农业投资,利用互联网思维来经营农业,把小钱聚集成大钱来投入农业,将对传统农业产生影响。

(七)数据农业

互联网时代,数据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对数据的收集、挖掘、连接、分析和运用,可以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有效的指导。

数据农业就是要通过大数据分析,来了解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市场交易、消费反馈等信息,从而指导农业从事者生产经营。

一般来讲,大数据中的“数据”具有海量性、实时性、多样性和动态变化性四个基本特点,而这四个基本特点也就造就了可以利用大数据来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挖掘工作。

案例:

“爱种网”是由国内最大的11家种子公司和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国家级种业基金)共同投资设立的农资领域电子商务平台,是国内农业领域唯一一家由众多骨干企业共同发起的最有公信力的中立第三方信息、电商、信用和大数据平台。

平台主要的功能在于提供种子行业的交易、信息等大数据服务,但不参与具体交易。

平台与各大公司充分合作,帮助其提升效率并逐步转型,通过吸引更多涉农企业的关注,形成巨大的流量入口和大数据平台。

五、“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生产关系变革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农户经营制、农业集体经营制、农户家庭分散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在中国现存的家庭承包经营制下,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存在诸多弊端,而“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形态,改变了农业生产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有助于解决农业企业化经营模式中资本监督劳动的问题,也有助于提高农业家庭经营模式中的规模经济效应,还可以通过产品创新和社会分工广化来弥补农业生产过程难以实现流程专业化和纵向分工的缺陷。

(一)“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政府管理者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农业生产从种养殖到上市,再到流通的过程,都出现了互联网的身影,农民逐渐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模式中解放出来,在这些先进方法的推行过程中,政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政府引进新技术并提供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户做技术上的指导,实现科技生产;同时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也离不开政府提供的支持。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政府的职能也从之前的管理者逐渐转变为服务型政府,那么在此情况下政府如何利用好新兴的网络技术切实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呢?

1、实时了解农产品供需平衡状态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