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跨越腾飞.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6363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跨越腾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发展跨越腾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发展跨越腾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发展跨越腾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发展跨越腾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发展跨越腾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跨越腾飞.docx

《发展跨越腾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跨越腾飞.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展跨越腾飞.docx

发展跨越腾飞

发展跨越腾飞

——德江一中“创省示”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莽莽群山,绵延起伏。

在武陵山、大娄山深处,德江县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犀山下,玉溪河畔。

德江位于贵州高原东北部,东与印江交界,西与凤岗比邻,南与思南接壤,北插沿河、务川,下辖20个乡镇,人口50余万,面积2071平方公里,素有“傩戏之乡”、“天麻之乡”、“乌江奇石之乡”之美誉。

1934年6月,贺龙、夏曦、关向应率红三军挺进枫香溪,召开了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会议,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为遵义会议召开奠定了基础,红军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德江枫香溪是贵州高原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

巍巍犀山灵气,潺潺玉溪神韵,红红革命火种,悠悠中华文明,孕就了今日之德江一中。

烽火岁月。

德江一中是中共地下党活动之地,黔北工委在这里组织“反抓兵、反迫害”斗争,不少学生从这里参加黔东北游击纵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火红年代。

德江一中始终得到党和人民的厚爱,一辈辈一中人用心血和智慧书写着一中的历史,一代代德江儿女在这里吮吸着人类文明的乳汁,奔向五湖四海,大洋彼岸。

沧海桑田。

德江一中现已发展成为流淌着现代气息的高级中学。

挂牌为:

铜仁地区示范性普通高中;贵州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贵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试点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实验学校;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英语教育实验基地。

岁月流逝,风雨兼程。

德江一中创建于1940年,名为“德江县立初级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易名“贵州省德江县初级中学”;1958年创办高中,更名“贵州省德江中学”;1980年定名“贵州省德江县第一中学”。

老校区坐落于县城东隅,背负巍巍大犀山,面临潺潺玉溪河,占地八十余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千平方米。

拥有教学楼、实验楼、田径场、篮球场。

建有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订有数百种报刊杂志,有藏书四万余册,电子图书十一万册。

设有德江一中校园网站,实现了处室、教研组办公数字化,正在向网络化迈进。

校园内楼房错落有致,林木苍翠,芳草如茵;花榭亭台,文化长廊,名人塑像,相互映衬;运动场、篮球场向人们诉说着她有过辉煌的昨天、今天,还有明天。

新校区征地247亩,控规100亩,总建筑面积53000平方米。

拟建教学楼3幢75间,实验楼3幢45间,学生宿舍6幢,科技楼5000平方米,图书馆3000平方米,有学校餐厅、体育馆、艺术馆、游泳馆、田径运动场等配套实施。

目前,新校区正在修建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定于明年9月搬入新区。

县委书记杨德华提出:

新校区建设50年不落后,要建设成为全省最好的学校之一。

千年伊始,万象更新。

教育改革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德江一中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学校审时度势,确立“三步走”的办学目标:

第一步——创地级示范性高中;第二步——创省级示范性高中;第三步——办一流学校。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学校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堡垒”建设,实施党、政、工、青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职代会,推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

班子成员团结廉洁、勤勉务实,学校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构建积极对话平台,创设融洽关爱氛围,强调团队精神和文化管理。

“以人为本,以人的价值实现为终极管理目标”,实施“管理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的“人心工程”。

提出“一个中心、两个转变、三种意识”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中心;思想观念转变、教学手段转变;质量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

倡导“奉献、务实”的一中精神——为集体作奉献,为学生作奉献,为他人作奉献;处事从实、育人求实、学业坚实、成果厚实。

树立“学生都能成才”的观念,“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培优促特”,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竞争、学会创造、学会健体。

让不同层次学生得到提高,不同个性得到发展,不同特长得到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设立校园网站、文化廊、宣传栏、警示牌、书法墙、教室文化墙,成立“校园之声”广播站和“心语文学社”,师生作品在报刊杂志发表,教师周吉全、郑刚、付帮译、徐守超、周英富,学生邓健等有著作出版。

《德中教育》、《心语文学》,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中获五项大奖。

十年磨剑,天道酬勤。

德江一中逐渐形成了“人文为本、科研兴校、艺体见长、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

素质教育,德育为先。

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络。

实施德育工作常规考核、班级工作月考核,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打造高素质的德育队伍。

推行德育导师工作制,实施课题研究,聘任优秀教师任班主任,实行“老带新”班主任制度,举办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总结提高。

以教育教学工作为载体,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弘扬民族精神,开展“八荣八耻”、升旗暨国旗下讲话、班团活动、艺术体育、演讲竞赛、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组织收看《新闻联播》,定期出时事政治周刊。

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之中。

开展军训、入学教育系列活动,进行遵纪守法、规范养成教育;听取宣传部、国防办、公检法、禁毒消防大队领导报告,撰写心得体会,提高道德法规水平和自我防范意识。

实施“三优三讲”文明卫生班级创建活动——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秀成绩;讲团结、讲志向、讲学习。

按月考评,实行流动红旗制度,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组织党员、教师前往遵义、枫香溪革命老区,参观会议会址,“唱红歌、颂经典”,重温入党誓词,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创办德江一中业余党校,现已举办六期,培训优秀团员、入党积极分子300余人,发展党员5人。

强化贫困生帮扶工作。

学校采取诸多措施:

一是减免收费;二是奖学金制度;三是社会集资;四是教职工“爱心工程”及“校友基金”。

每年我们资助学生达30万元。

人文为本,科研兴校。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实施“一年入门,三年过关,六年成熟,十年成名师”的教师成长规划,通过“教师走出去、行家请进来、教学重科研、学科大练兵”等措施,结对帮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是重点。

要求教师驾驭教材,吃透重难点,着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实施分层教学,加强尖子生的辅导,提高低起点的成绩。

抓实验班、示范班的示范作用,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按照《实验操作规范》指导理化生实验,微机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劳技课组织果树嫁接、电器修理诸方面讲座,定期对学生进行实验、微机和劳技考查。

着力“一德三新”培训,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注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

实施一月一个校本课题研究制度,组织奥赛讲座、高考讲座和学科竞赛,研究性学习如火如荼,校本教研呈现出勃勃生机。

承办了“贵州省高中校长研修班小组互动团队研修活动”——“教师专业发展与有效课堂构建”主题研修活动;邀请美籍教授史蒂夫、多恩夫妇,《英语周报》专家黄国斌,清华大学教授关治、蒋新官,北师大历史学院副院长张皓(一中学子)讲学;青岛支教教师益德、纪克宁、张健、程济元等在校组织培训;地区教研室主任唐德敏、石卉芸等到校指导工作;要求教师利用网络,得到诸多名师的培养。

组建电脑、实验、书法、体育、文学、音乐等课外兴趣小组,培训辅导学生。

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绘画、电子版面制作大赛》中,我校选送作品7件获一等奖,6件获二等奖,10件获三等奖。

奥赛成绩斐然。

张月乾获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代家财获全国化学、生物竞赛一等奖,杜朗获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被上海大学、哈工大提前录取。

安成、冯珊宝、王栋彬同获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与贵师大附中并列全省第一。

学校获得诸多殊荣。

省级“导读导写”课题、《教学案例集》、《学生作文集》三个一等奖,教师7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国家级课题“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4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大赛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

全国“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罗君飞、冯跃被评为先进个人。

                              六

艺体见长,和谐发展。

我校系贵州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五六十年代的军事体育,七八十年代的田径、排球,九十年代后的篮球、田径,德江体育雄风席卷黔东北大地。

尤其是田径、排球、篮球,曾在锦江河畔、省会筑城掀起“德江旋风”,曾获省“三好杯”篮球赛亚军,以体育见长的学子遍布大江南北。

他们毕业于北体、成体、广体等名校,遍及高校、党政、社会各界,有作高级教练员、国家级裁判员,不乏研究生导师、教授,形成了德江一中鲜明的办学特色。

教师周吉全(全国优秀体育教师)、任承富(省排队员),学生郭立亚(西南大学体院副院长)、于贵和(贵大体育副部长)、颜世刚(贵师院体院副院长)、王兰(国家级健将)、向忠雄(惠水县委书记)、杨静萍(公司总经理)、田松(奥运火炬手)就是一中师生的杰出代表。

近年来,我校以国家级阳光体育俱乐部为依托,出台《德江一中艺体生招生简章》,加强特色教育。

拥有田径、篮球、音乐、美术培训场所,组建田径、篮球、美术、音乐、书法训练队(班),举办艺术节、田运会、篮球赛大型文体活动。

音乐、美术迅速崛起,体育工作再上台阶——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今年,我校高考术科148人参考,合格146人。

全景145.5分排名全省(体育)第三;杨燕子263分排名全省(钢琴)13名;何旭东242分排名全省(舞蹈)17名;美术35人,全部合格。

德江一中特色教育再创辉煌。

强基固本,枝繁叶茂。

我校高考连年取得好成绩,近年来,德江一中连年获得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比三等奖、二等奖和四个一等奖,步入同类校的前列。

几年来,学校所获集体荣誉计百余项。

地级有:

“五好”基层党组织;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文明先进单位;平安和谐校园;法制教育先进学校;先进教育工会;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继教工作先进单位;全区先进团组织;远程教育工程先进学校。

省级有:

五好基层党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红十字”示范学校;中小学实验示范学校;“五四红旗”团委;“校园新歌”演唱基地。

国家级有:

“新长城优秀高考特困生征文活动”优秀组织中学;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组织奖;“十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和谐德育”先进学校。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省委、省政府明确在未来十年,把德江建成黔东北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

为了与时俱进,打造黔东北区域性教育中心,县委政府决定:

加大投资,搬迁一中。

为了德江一中的跨越腾飞,务实勤奋的一中人,将会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指引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建校训语——“建国储才责任綦重;勉予同侪协力始终”之精神,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乘风破浪,定会有时,直挂云帆,以济沧海!

                                                                                                           2011年10月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