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37554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docx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docx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

深入实施“经营城郊、统筹城乡”战略 奋力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荆门市东宝区区长 何海 

  实施“经营城郊、统筹城乡”战略,把东宝建设成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是正确把握东宝实际,正确把握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规律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

 

  一、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特别是“十五”时期,东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城乡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以山区、库区为主的农村占大头仍是最大的区情,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然十分明显,城乡分割建设和差别发展的弊端正在显现,越来越影响着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联动和一体发展的要求日益迫切。

必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紧紧抓住当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着力破除城乡分割二元体制,加快城乡发展、城乡融合和城乡共同繁荣,以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现实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改善城乡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共享现代文明的强烈愿望。

 

着力经营城郊,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主抓手和突破口。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一个现实有效的途径,就是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通过局部的率先突破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均衡、协调发展。

这个“局部”,就是肩挑城区和农村两头、具有较强发展活力和突破性发展可能的城郊区域。

要抓住城郊这个生产布局的节点做文章,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紧邻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资金等各方面的优势,传递和扩大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城市与农村之间基础设施衔接、支柱产业配套、新兴产业兴建、一般产业互补的梯度开发模式和分工协作体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实施“经营城郊、统筹城乡”战略,东宝有条件、有优势、有基础。

有“城”、有“郊”、有“乡”,“三环经济”特色鲜明且互补性很强,为我们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东宝块头不大,便于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东宝经济的资源依赖特征明显,为发展资源深加工、延伸拉长产业链提供了条件。

东宝地处“中部之中”,具备加快发展的区位条件。

东宝辖区内有一批实力较强的中省市属企业,这是最突出的优势之一,为我们借力推进“经营城郊、统筹城乡”战略提供了可能。

东宝是一个市辖区,加快荆门崛起,东宝是重要责任人,同时也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全市奋力加快荆门崛起的过程中,必将给东宝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自2001年开始,我们积极探索推进城郊经营,见到了成效,积累了经验,为深入推进“经营城、统筹城乡”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进一步理清思路,准确把握战略实施的原则和重点 

  统筹城乡发展,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发展第一原则。

通过重点区域的超常规发展带动全局,促进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和增长,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以人为本原则。

把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城乡群众共享。

三是实事求是原则。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因地、因时制宜,循序渐进。

客观认识和分析不同区域的基础和条件,把握主要矛盾,确立正确方向,科学安排城乡统筹的政策、措施和方法。

四是改革创新原则。

坚持在观念、思路、方法上不断创新,既要改变传统发展观,实现观念更新,又要改革现有的体制、制度和管理手段,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和制度障碍。

五是政府主导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调控职能,切实解决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不到位”、“缺位”问题,把握全局,统筹兼顾,扎实有效地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实施“经营城郊、统筹城乡”战略,需要准确把握城区、郊区和山区、库区在统筹发展格局中的功能定位。

要发挥城区的龙头作用。

既要促进城区经济资源向城郊转移,通过城郊工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又要促进城区社会资源向农村转移,实现城市支持农村。

要发挥城郊的节点作用。

既要承接、扩大和传递城区的辐射带动,又要不断增强自身对周边农村的拉动作用,还要努力实现对城区经济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反向拉动。

要发挥山区、库区的基础作用。

既要积极承接城区和郊区的辐射带动,又要主动支持城郊工业发展和满足城市需求,充当好原料车间和后勤基地。

 

  到“十一五”末,要确保反映城乡发展协调程度的相关指标居全市领先水平。

具体讲,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43∶5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其中城郊区域增速超过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控制在2∶1之内;城镇化率达到55.5%;通村油路通达率达到100%,农村人口安全饮水率达到90%以上;参与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达到95%以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100%;单位GDP综合能耗比“十五”末下降2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

 

  三、进一步强化措施,确保统筹城乡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效 

  

(一)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实现城乡建设规划全覆盖 

  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体系。

进一步强化统筹理念,细化区域发展规划。

修定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和土地整理开发规划。

抓紧修编城镇体系规划,完善“5+3工程”规划编制,努力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城乡互动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合理确定村庄人口与村庄集聚规模,分步进行村庄规划编制。

完善一、二、三产业布局规划,重点搞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工业走廊、工业集群、工业集中区和综合物流园的规划。

进一步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逐步提高控制详细规划覆盖率。

 

  搞好规划衔接。

处理好区域规划、专项规划与全区“十一五”规划、荆门城市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

既要紧扣“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和战略重点,又要依托城市总体规划,加强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及配套;既要立足“一区三块”的实际,搞好城区、城郊、山区和库区之间的衔接,又要打破区域内行政区划限制,处理好相邻村镇之间的关系,实现空间重组、功能融合、产业集聚。

 

加强规划管理。

进一步强化对城乡建设规划的统一管理、协调和指导职能,建立城乡一体化管理体系。

完善规划管理行政执法程序,逐步建立规划管理和实施的社会监督约束机制,实行规划审批前的公示制度,增强规划管理的透明度。

建立规划督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划实施的单位或个人,严格追究责任。

 

  

(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夯实示范区建设产业基础 

  推动城郊工业跨越式发展。

坚持把突破性发展城郊工业作为经营城郊的重中之重,真正让城郊工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打头阵、唱主角、挑大梁,为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不懈地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着力引进投资密度大、技术含量高、财政贡献率高、有利于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链延伸的项目。

加快工业布局调整。

大力推进207国道工业走廊建设,不断壮大石桥驿磷化工、子陵建材、众和稳健纺织和宏图机械制造四个工业集群,集中精力抓好东宝工业园建设,为城郊工业发展提供有效载体。

到“十一五”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0家以上,其中销售收入过100亿元企业1至2家以上,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5家以上,过5000万元企业30家以上。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加快发展畜禽板块,积极培育林果板块,调整提升菌菜板块,扩大优质粮油板块,稳步发展水产板块,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

加快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把东宝建成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80%以上。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支持区域性协会发展。

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抓好农田排灌体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到“十一五”末,实现主要粮油作物生产机械化。

 

加快服务业发展。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规范提升面向生活的服务业,充实改善面向农村的服务业。

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优势,重点推进圣境山综合开发和漳河风情小镇建设,抓好南北河水库、香龙洞等景区开发。

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繁荣城乡商贸,形成现代化的商贸流通格局。

着力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以东宝区公众信息网为主平台,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信息网络,实现城乡信息资源共享。

 

  促进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

抓住关键环节,实施重点项目,增强三次产业之间的配套能力,提高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产业关联度,促进城乡经济融合互动。

加快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提高其辐射带动能力。

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鼓励、支持、引导各类经济主体和各类资本进入农产品贸易服务领域,形成贸易主体多元化格局。

引导城市商贸企业向农村拓展,建立农产品供应基地和连锁超市,实现城乡之间物畅其流。

拓展农业功能,积极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能源农业,促进农业和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

 

  (三)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生产生活条件差距 

  全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解决50000人安全饮水问题。

加强电网建设和改造,消除偏远地方供电盲区。

以通村公路为重点,加快城乡路网建设步伐,构筑快捷便利的城乡交通网络。

到“十一五”末期,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组组通碎石路。

推进固定电话向农村延伸,逐步消除山区、库区移动网络盲区。

 

  强化村庄整治改造。

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为抓手,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自主申报、区乡审核、竞争夺标、以奖代补”的办法,推进示范点建设。

抓好环境整治,全面开展“一建、二清、三治、四改”活动,推进农村生态家园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加强村庄公共服务和公共活动设施建设,推进文化休闲、信息网络、治安联防、环卫治理、社区服务“五进村庄”。

 

  加快建设小城镇。

按照市场运作的办法,吸引投资者以多种形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不断完善综合功能,形成与中心城市相辅相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十一五”末期,城镇化水平达到55.5%,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道路硬化率95%以上,供水普及率100%,排水设施覆盖率90%,绿化覆盖率45%以上。

 

  (四)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认真落实“以区为主”责任,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体制。

调整财政分成比例,财政对教育经费新增部分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

逐步完善学校帮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保障和贫困学生救助等机制,确保城乡居民受教育机会平等,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统筹城乡就业。

以促进就业为核心,加快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探索创新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实施再就业援助,帮助被征地农民、新增长劳动力和特困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覆盖广泛、多方联动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新体系。

在城镇,逐步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到全体城镇居民,实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

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在农村,着力扩大农村低保和医疗救助覆盖范围,提高救助标准。

加强优抚救济,完善“福星工程”建设,资助生活困难农户完成土坯住房改造。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

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和农村卫生队伍建设,完善农村基本卫生服务体系。

认真落实关于农村公共卫生的财政补助政策,提高农民卫生保健水平。

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推动居民看病进社区。

通过政府补贴、社会捐助和公益服务等多种形式,增加平价门诊、廉价病床等医疗机构。

全面建立覆盖城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统筹城乡科技、文化、体育发展。

加快创新型东宝建设步伐,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到“十一五”末,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统筹城乡文化体育资源,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文化体育发展机制,促进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协调发展,丰富城乡文化生活。

 

  加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0‰以内。

实施出生人口缺陷干预工程,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规定目标值以内。

认真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加强耕地保护工作,促进土地依法合理利用和节约集约利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加强磷石膏、煤矸石、农作物秸杆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水土流失面积控制率低于25%,矿山破坏恢复率达50%以上。

 

实施“四四四四”战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2009年12月4日

县委办公室  黄勇

 

内容摘要:

2007年6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通知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6月2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这是重庆继上世纪80年代计划单列、90年代直辖、三峡移民开发和西部大开发之后,又一次最重大的历史性机遇。

重庆作为全国唯一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前已经与40多个国家部委、国家级企业签订“部·市”战略合作协议或备忘录。

2009年1月26日,党中央和国务院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重庆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出台《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国家对重庆的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重大部署,标志着重庆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

荣昌地处重庆西部,面临着城乡分割和城市带农村的突出问题,荣昌这种典型的城市带农村的城乡二元结构,是重庆的一个缩影,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中国的基本国情。

荣昌要抓住“314”总体部署、国务院3号文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重庆直辖的体制优势等众多战略机遇,充分运用好中央和国务院对重庆的支持力度加大、国家保增长扩内需和刺激经济增长措施和荣昌自身所具备的各类优势,全面改革、加快发展,在重庆率先开辟出一条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新路,在全市乃至全国起到先行先试、探索经验、试验示范的作用,努力推动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乡统筹;战略;发展

一、实施城乡统筹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

(一)重大意义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形势下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荣昌在全市新一轮改革和发展进程中,把握发展方向,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重点,增强发展动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在激烈的区域经济“较量”中脱颖而出,对于荣昌深入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设“六个荣昌”,加快实现跨越发展、提速升位,建设渝西川东地区繁荣、现代、生态、文明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实现撤县建区“三大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第三次党代会、市委三届三次、四次、五次全委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着眼于“跨越发展,提速升位”,大力实施“强兴工业,壮优特色、统筹城乡、构建和谐”的发展战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大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力度,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有效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突出矛盾,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以改革试验为动力,以统筹城乡为核心,以推进统筹发展为目的,努力探索出一条易操作、能示范、可推广的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子,为全市乃至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二、实施城乡统筹改革发展遵循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

(一)工作原则

1.改革创新,勇于实践

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工作的主线,要立足新定位,担负新使命,用活新政策,开创新局面。

要放手放权,锐意进取,敢闯敢试,勇担重任,要勇于探索实践,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动力。

敢于涉及前人未涉及的领域,敢于触及深层次矛盾,敢于破解难以破题的“疑难杂症”。

2.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在推进统筹城乡的工作中,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要以市场为导向,量力而行,分类指导,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降低改革成本,提高制度创新的效率。

重点在事关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实现跨越。

3.分头展开,全面实施

统筹城乡工作涉及到城乡发展规划、镇街体系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化、产业发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国民收入分配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方面面。

即要分头实施,深入研究、个个击破,又要相互支持、共同配合、形成合力、全面推进。

4.注重结合,务求实效

坚持六个结合,做到与国务院批准重庆建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相结合,与落实中央国家部委等单位与市政府签定的“部·市”合作协议相结合,与落实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项措施相结合,与贯彻国务院3号文件相结合,与宜居、快捷、森林、创业、平安、幸福荣昌建设相结合,与荣昌实现“三大目标”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相结合,在相互结合与衔接中谋求发展新机遇。

(二)工作方法

要始终坚持“活”、“新”、“清”、“快”、“多”、“严”、“灵”、“力”、“高”、“大”、“实”、“好”的“12字”工作方法,确定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扎实推进。

——思想要“活”。

要始终运用好解放思想这个制胜法宝,要“活”用政策、用“活”资金,项目“活”用,资源用“活”,要敢于去想,要大胆设想,要学会举一反三、一举多得,机动灵活处理各类问题。

——观念要“新”。

要有顿悟、有灵感、有创新,工作出新招,见奇效,要在同一起跑线上抢先一步、抢占先机、抢抓机遇。

要抓住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结合荣昌实际,将各项工作任务在荣昌“具体化”过程中屡创佳绩,屡建奇功。

——思路要“清”。

要认清发展的大背景、大趋势,要跳出农业论农业,走出农村抓农村、抛开农民谈农民。

要牢牢把握工作全局,多思考,多琢磨,多实践,谋划更深,大胆探索,小心求证,稳步推进。

——速度要“快”。

要不等不靠,立足自身实际,选准突破口,抓住关键点,率先落实政策、资金和项目,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冲锋在前、率先突破。

要迅速行动、果断决策、果敢出手,要在政策理解上快于同类区县,要在思想转化为行动上快于同类区县,要在行动转变为成效上快于其它区县。

——争取要“多”。

要认真做好与上级部门的政策、资金和项目对接工作,强化项目的策划、编制、包装和落地,增强上级部门对荣昌的支持和帮助力度。

进一步加大全县各级部门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的考核力度,形成你追我赶、万马奔腾的向上“要政策、跑资金、争项目”的良好局面。

——要求要“严”。

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立足长远,谋划当前,要自加压力,不说不可能的理由,多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说不可能,就怕想不到,做到参有新策、谋有高度、干有落实。

要高起点、严要求、高标准做好城乡统筹各项工作。

——方法要“灵”。

要因地制宜,做好上级政策与荣昌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做好政策的细化和“本地化”,确保各项资源要素在荣昌“落地生根、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探索出即符合政策要求和荣昌实际,又简便易操作的工作方法。

——措施要“力”。

要明确改革的目标,攻克改革的难点,突出改革的重点,抓住改革的关键环节。

落实足够的精力、人力、物力、财力。

对安排部署的工作,做到定了就干、说了就办,不讲理由、不讲价钱、不讨价还价、不推诿扯皮。

——效率要“高”。

要勤学习、多思考,少走弯路,要层层分解好工作任务,强化责任主体,人人分工明确,件件落到实处,事事取得成效。

要简化办事程序,取消不必工作环节,降低运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抢占发展先机。

——胆子要“大”。

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和法律禁区,在法规和政策明确,要重点研究底线以上如何改革创新的,要大胆干;法律、法规只作原则性规定的,要通过改革予以细化和明晰的,要试着干;法律、法规尚未涉足的,要积极探索建立合理的制度的,要摸着干。

——工作要“实”。

改革不是方案“写”出来的,是真抓出来的;改革不是“帽子”戴出来的,是实干出来的;改革不是“口号”喊出来的,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事要落实。

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措施用力到位、任务落实到位,要择其主攻方向,全面推进。

——效益要“好”。

发展要讲究效率,要“好”字当头、“快”字当先,好中见快,又好又快。

要以效益为前提,市场为杠杆,为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提高创造条件。

通过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城乡统筹发展过程创益增效。

三、实施城乡统筹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

(一)目标任务

按照“一年起好步、三年求突破、五年见成效、十年呈规模、后期重巩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五步曲”。

力争在2012年前,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工作实现“重点突破,成功破题,机制初探,成效初显”的目标。

按照先易后难、力求突破、循序渐进的思路,在统筹城乡户籍、就业、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公共财政、服务型政府等领域的制度设计和改革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积累出一定的成功经验;力争在2020年前,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工作形成“机制完善、全面推进、效果明显,经验示范”的良好局面,形成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统筹城乡发展新的制度体系,形成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模式。

全县统筹城乡工作实现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高效率,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达到全市一流、渝西领先水平,统筹城乡工作基本实现。

(二)主要内容

按照“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带动产业,产业统筹城乡,保障促进公平”的基本思路,进一步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大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进一步统筹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化,大力加强农民工就业安居扶持工作。

进一步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

进一步统筹国民收入分配,大力加强对“三农”发展的支持。

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

进一步统筹新农村建设,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改善。

进一步统筹城镇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以城带乡示范片区。

进一步推进制度改革,优化城乡统筹发展环境,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通过改革探索,加快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四、实施统筹城乡“四四四四”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区域统筹战略

1.空间统筹

坚持规划先行,实现城乡一体发展。

按照“区域化布局、点状开发、梯度推进”的思路,执行“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典型示范,分步实施”的原则,力争在今年完成《荣昌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编制工作,积极参与成渝经济区建设总体规划、荣昌县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总体规划。

在2010年前完成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荣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环境保护规划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指导各镇街完成城镇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规划主城统筹发展区、主城拓展统筹发展区、中部统筹发展区、北部统筹发展区产业发展规划。

细化和落实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城镇体系、区域发展和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

正确处理城乡布局与城乡差异的关系,统一规划城乡布局,充分发挥城市和农村的各自优势。

2.城乡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大举措一脉相承,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激发创新、创造和创业的活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要进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