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语文《淳于髡》教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37606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高中语文《淳于髡》教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完整版高中语文《淳于髡》教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完整版高中语文《淳于髡》教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完整版高中语文《淳于髡》教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完整版高中语文《淳于髡》教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完整版高中语文《淳于髡》教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完整版高中语文《淳于髡》教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完整版高中语文《淳于髡》教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完整版高中语文《淳于髡》教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完整版高中语文《淳于髡》教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高中语文《淳于髡》教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

《完整版高中语文《淳于髡》教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高中语文《淳于髡》教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高中语文《淳于髡》教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

完整版高中语文《淳于髡》教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淳于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讲的是滑稽辩士淳于髡智劝齐威王的故事,成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就出自本文。

淳于髡是一位智者,既善良正直,又滑稽风趣,就如同汉代的东方朔。

他巧言善辩,诙谐机智,令人折服。

司马迁曾高度赞扬他:

“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岂不伟哉!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了解古代智者中的一些“另类”。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翻译重点语句。

2.探究文本,把握人物性格。

重点难点

1.较难翻译的语句

2.对淳于髡的评价

1.反复阅读培养文言语感。

2.结合注释独立翻译课文。

3.师生共同交流探讨文本。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译全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由成语“一鸣惊人”导入

首先提问同学们一个成语:

“一鸣惊人”什么意思?

出自哪里?

它的意思是“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这个典故出自《史记•滑稽列传》: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个成语涉及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齐威王和淳于髡。

淳于髡是一位古代的智者,一位善良正直,而又极其滑稽风趣的人物,和汉代的东方朔齐名,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淳于髡》一文,来加深对这个传奇人物的了解。

二.相关材料

1.《史记•滑稽列传》

《史记•滑稽列传》记了淳于髡、优孟、优旃三人的故事,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以及“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能力。

但对三人活动的年代,记载有明显的矛盾和错误。

如说淳于髡是齐威王(前356前320年在位)时人,优孟是楚庄王(前613—前591年在位)时人,优旃是秦时人,秦亡(前206年)后归汉,数年而卒。

可是原传却又说淳于髡后百余年有优孟,优孟后二百余年有优旃。

这是太史公的疏忽。

淳于髡出身于赘婿,优孟、优旃出身于优伶,这两种人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处于社会底层。

他们虽出身微贱,但机智聪敏,能言善辩,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因而其言其行起到了与“六艺于治一也”的重要作用。

“滑稽”一词的古义与今义并不全同。

古义有多义性,屈原在《楚辞•卜居》中使用它带着贬义,有圆滑谄媚的意思;司马迁在《滑稽列传》里使用它带着褒义,有能言善辩,善用双关、隐喻、反语、婉曲等修辞手法的意思。

这两种意义与今义都不尽相同,但又都有语义发展上的相承关系。

2.内容梗概

淳于髡是齐之赘婿,齐威王沉溺酒色,荒废朝政,致使外敌入侵,国家危在旦夕。

“在左右莫敢谏”的情况下,淳于髡讲了“大鸟三年不蜚又不鸣”的隐语,使齐威王听出了弦外之音,终于发奋图强,使齐国强盛起来。

齐威王八年,齐王在楚国用兵的情况下,派淳于髡到赵请救兵,带的东西很少,淳于髡用向田神祷告者的故事予以暗示,最后使楚撤兵。

淳于髡还用隐语使齐威王罢“长夜之饮”,寓救国大计于诙谐的谈吐中,表现了他的胆识和才智。

三.朗读正音

1.老师范读

2.重点字音

赘(zhuì)婿滑(gǔ)稽沉湎(miăn)不蜚(fĕi)十驷(sì)

赍(jī)金禳(ráng)田鞠跽(jì)目眙(chì)狼藉(jí)

3.学生朗读

四.课文翻译

找四位同学爬黑板翻译重点语句。

1.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2.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王曰:

“先生少之乎?

3.威王曰:

“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

其说可得闻乎?

4.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五六斗径醉矣。

答案:

1.官吏们怠工腐化,诸侯国一起来犯,齐国即将危亡,就在朝夕之间了,左右没有一个敢谏诤的。

2.齐王派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救兵,带上赠送的礼品黄金百斤、车马十套,淳于髡仰天大笑,笑得系在冠上的带子全都断了。

齐王说:

“先生嫌它少吗?

3.威王说:

“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能喝一石呢?

其中奥妙能听听吗?

4.如果朋友故交,好久没见面了,突然相见,欢欢喜喜说起往事,互诉衷情,喝到大概五六斗就醉了五.概括要点

阅读课文,简要概括每段内容大意。

第一段:

智谏威王发奋图强。

第二段:

出使赵国求援退楚。

第三段:

借酒巧谏齐王戒奢。

六.研讨探究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第1自然段中讲述“大鸟三年不蜚又不鸣”用意是什么?

暗示齐威王不理朝政,致使百官处理政事懈怠混乱,国且危亡,而齐威王就像大鸟一样,三年不蜚不鸣,没有任何措施。

2.从第一部分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一个怎样的君王?

齐威王上任三年,不理政事,左右都不敢谏,最后淳于髡对齐威王说:

“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王曰:

“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齐威王的回答来看,他并不是不理朝政,而是给自己充足的时间来观察了解现实情况,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行动。

最后,齐威王以对内赏罚分明,对外精兵出击。

在他的统治下,齐国繁荣了几十年。

可见,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有所作为的君王。

3.第2自然段的隐语在向齐威王暗示什么?

以“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向齐威王暗示:

“送给赵国微薄的礼物却想达到向赵国求得救援大军的目的”是不现实、不可能的。

4.从全文来看,淳于髡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淳于髡“不流世俗,不争势利”,“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机智聪敏,能言多辩,为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勇敢地仗义执言,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巧妙灵活地批评讽谏统治者。

七.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在熟读课文,翻译语句的基础上,概括了文章每一段内容的要点,然后对文本中的些问题进行了研讨探究,进一步了解了淳于髡这个古代智者的其人其事。

概括要点:

第一段:

智谏威王发奋图强。

第二段:

出使赵国求援退楚。

第三段:

借酒巧谏齐王戒奢。

人物形象:

齐威王:

善于纳谏,有所作为。

淳于髡:

机智聪敏,能言多辩,

仗义执言,缘理设喻,

察情取譬,借事托讽。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讲的是滑稽辩士淳于髡智劝齐威王的故事,成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就出自本文。

淳于髡是一位智者,既善良正直,又滑稽风趣,就如同汉代的东方朔。

他巧言善辩,诙谐机智,令人折服。

司马迁曾高度赞扬他:

“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岂不伟哉!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了解古代智者中的一些“另类”。

学习目标

1.总结写作特点。

2.归纳文言知识。

重点难点

1.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

2.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教学方法

1.读写评析精彩语言。

2.学生自制知识卡片。

课前准备

学生背诵课文第一段,制作好知识点分类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回忆上节课分析出的人物形象:

齐威王:

善于纳谏,有所作为。

淳于髡:

机智聪敏,能言多辩,

仗义执言,缘理设喻,

察情取譬,借事托讽。

2.检查第一段背诵情况。

二.写作特点

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

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是本文最大的艺术特色。

淳于髡善于用暗示性的隐语来达到劝谏的目的,既娱乐了人心,也成就了家国大业,一举两得。

文章在记录这些隐语时,充分抓住了人物的身份特征,使一个幽默滑稽的淳于髡跃然纸上。

阅读课文,试从文中找出一处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进行鉴赏。

【参考答案】:

例如第三段里淳于髡借饮酒之机巧妙讽谏齐王戒奢(罢长夜之饮)一事中二人精彩的对话描写:

首先淳于髡以“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的矛盾之间言吊起齐威王的胃口,引起他的不解:

“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

其说可得而闻乎?

”;然后,淳于髡“顺水推舟”,借题发挥,先为齐威王解惑——自己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酒量;最后,再水到渠成地导出“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的道理,来达到劝谏的目的。

这一番对话,尤其是淳于髡描述的各种不同的饮酒的场景,精彩之至,让人听了宛如身临其境,既表现了淳于髡的机智聪明、随机应变,也表现了他的诙谐幽默风趣,举重若轻。

二.重点知识

总结归纳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

学生分组归纳,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1.通假字

(1)三年不蜚又不鸣通“飞”

(2)诸侯振惊通“震”,惊恐

(3)汙邪满车同“污”

(4)威王大说通“悦”

(5)卒然相睹通“猝”,突然

6)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通“镒”

(7)合尊促坐通“樽”

(8)髡尝在侧通“常”

2.古今异义

(1)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古义:

言谈辩捷今义:

(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2)未尝屈辱古义:

折服侮辱今义:

受到压迫和侮辱

(3)执法在傍,御史在后古义:

指监视酒政的人今义:

执行法令、法律

(4)私情相语古义:

个人情感今义:

私人的交情

3.一词多义

(1)淳于髡说之以隐劝说(动词)

(2)笑岂有说乎说法(动词)

(3)威王大说喜悦

(1)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语气词)

2)今者臣从东方来用于时间词后,表示“……的时候”(代词)

(3)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用于动词、形容词后,指代人或事物(代词)

(1)欢然道故旧的事情

(2)故曰酒极则乱所以(连词)

(1)淳于髡说之以隐用(介词)

(2)以讽谏焉来(目的连词)

(3)以髡为诸侯主客把(介词)

4.常见实词

(1)沉湎不治管理(动词)

(2)赍金百斤携带(动词)

(3)冠缨索绝断(动词)(4)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增加(动词)

(5)赵王与之精兵十万给(动词)(6)奉觞上寿恭敬地捧着

(7)后有遗簪丢失(动词)(8)日暮酒阑尽(动词)

5.常见虚词

(1)数使诸侯屡次(副词)

(2)国且危亡将要(副词)

(3)左右莫敢谏没有谁(无定指代词)(4)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就(副词)

(5)恶能饮一石哉怎么(副词)

(6)不过一斗径醉矣就(副词)

(7)若亲有严客如果(假设连词)

(8)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大约(副词)

6.词类活用

(1)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使……上朝(使动用法)

(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使……吃惊(使动用法)

(3)先生少之乎认为……少(意动用法)

7.特殊句式

(1)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判断句)

(2)淳于髡说之以隐(状语后置)

(3)侍酒于前(状语后置)

(4)止王之庭(省略句)

(5)赐酒大王之前(省略句)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对课文进行了总结,首先赏析了本文的写作特色,就是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然后归纳了文言重点知识。

大家应该着重掌握的是常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四.拓展练习

阅读《淳于髡谏伐魏》,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

“韩子庐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韩子庐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兔犬俱罢,各死其处。

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1.把这篇短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简要谈谈你的读后感(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翻译:

齐国要进攻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道:

“韩子庐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东郭逡是四海之内最狡猾敏捷的兔子。

韩子庐追赶东郭逡,三次绕着山跑,五次翻过山头;兔子在前面疲劳了,狗在后面也疲劳了,狗和兔子都疲惫到极点,各自死在那个地方。

种田的老人见到了它们,没有任何劳苦就据有了那成果。

现在齐魏长时期武力对抗,而使他们的军队疲劳不堪,使他们的人民极其困乏,我担心强国秦、大国楚紧跟在后面,得到了种田老人(得到的)那种成果。

”齐王恐惧了,谢辞了将军,让士兵休息。

3.感悟: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我们也要学习淳于髡那种敢于劝谏、善于劝谏的风格。

齐王的知错就改,从善如流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上和生活中也要有这种知错能改的精神。

七.课后作业

以“一鸣惊人”为话题写一篇500字的短文。

八.板书设计

写作特点

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

文言重点知识: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