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过关检测教师必备神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4073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94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过关检测教师必备神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过关检测教师必备神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过关检测教师必备神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过关检测教师必备神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过关检测教师必备神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过关检测教师必备神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过关检测教师必备神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过关检测教师必备神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过关检测教师必备神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过关检测教师必备神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过关检测教师必备神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过关检测教师必备神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过关检测教师必备神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过关检测教师必备神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过关检测教师必备神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过关检测教师必备神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过关检测教师必备神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过关检测教师必备神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过关检测教师必备神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过关检测教师必备神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过关检测教师必备神器.docx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过关检测教师必备神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过关检测教师必备神器.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过关检测教师必备神器.docx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过关检测教师必备神器

第一章过关测试

[时间:

6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的几种长度测量中,刻度尺放置最符合要求的是( A )

  A    B     C     D

2.“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

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B )

   A     B    C     D

3.我国已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座舱内。

选取下面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时,航天员在此阶段是静止的( A )

A.飞船的座舱

B.天空中的云朵

C.地面上的发射架

D.太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

4.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5.小马驾驶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当超过一辆同方向行驶的卡车时,则( B )

A.以小马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B.以卡车为参照物,轿车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D.以轿车的车座为参照物,小马是运动的

6.甲、乙两位同学用两把不同的刻度尺去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分别记录数据。

甲记录为25mm,乙记录为25.0mm。

已知两人的测量操作和记录都是正确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乙测量得更仔细

B.甲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是毫米

C.乙所用的刻度尺精度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对1min时间的长短,小翔同学描述正确的是( B )

A.中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书,1min时间只能读50个字

B.健康人的脉搏,1min时间跳动70次左右

C.人们呼、吸气5次所用的时间通常是1min

D.中学生骑自行车上学,1min时间正常能骑行600m

8.物体沿直线运动,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15m,则物体( C )

A.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

C.每分钟的平均速度一定是0.25m/s

D.每秒钟的平均速度一定是0.25m/s

9.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是表示物体运动的s-t图象和v-t图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B )

A.

(1)和(4)

B.

(2)和(4)

C.

(2)和(3)

D.

(1)

(2)(3)(4)

10.如图所示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汽车以此速度从玉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3.2×105m,则( D )

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

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h

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

D.该汽车只要4h就可到达贵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1.给下列测量记录补上单位:

一根火柴的长度约为40__mm__;南京长江二桥全长21.97__km____;一位初二的学生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0.2____min____。

12.放暑假了,小明乘坐“和谐号”动车组外出旅游。

列车开动后,小明看到窗外的人群在往后退,这是以____动车____为参照物;若以站台为参照物,则小明是__运动__的。

歼—15战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起飞,以____战机____为参照物,战机上飞行员是静止的;以__航空母舰__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

13.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1__mm____,圆筒的直径d是____1.20____cm。

停表的读数是__3__min____4.4____s。

14.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的是__变速直线__(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小球从B点到D点运动的路程是__4.00__cm,平均速度是__0.1__m/s。

15.百米赛跑的某个时刻,甲、乙两名运动员的位置如图,__乙__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同的时间内他通过的____路程__大。

若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会____提高____(选填“提高”或“降低”)跑步成绩。

16.如图是某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__0__m,在5s~15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是__0.4__m/s。

17.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和错误不同,__错误____是可以避免的,而__误差__是不能绝对消除的,实验室中常采用减小误差的方法是__多次测量求平均值__。

小明同学对某物体进行测量,测量的结果是

A.25.81cm、B.25.82cm、C.25.816cm、D.25.83cm、E.25.75cm。

这组数据中测量错误的是__E__;读数不正确的是__C__;最后得到的测量结果是__25.82__cm__。

(前两空均选填字母符号)

三、实验探究题(每题8分,共24分)

18.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

(1)小明用分度值是1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的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_60.00__cm。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20__s。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

,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__0.9__m/s。

19.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s-t图象,如图所示。

观察甲、乙、丙车的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分析图(C)丙车图象可知,丙车在AB段处于__静止__(选填“运动”或“静止”)状态。

(2)观察分析甲、乙、丙车运动图象,在前5s内__乙__车运动得较快,它的速度是__3__m/s。

(3)观察分析甲或乙车运动图象,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这个特点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是甲车和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__电动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__。

    (A)     (B)     (C)

20.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显示的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分:

秒”),则:

(1)通过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与挡片撞击前)小车的速度__增大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AB是__4.00__dm(分米),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C是__0.29__m/s;

(3)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__大__。

四、综合运用(每题7分,共21分)

21.一辆长200m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一条电线杆,用时10s。

(1)求火车的运行速度。

(2)若这辆火车以同样的速度匀速通过一条长1km的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解:

(1)火车的运行速度

v=

=20m/s

(2)火车通过隧道时需要经过的路程

s总=s车长+s隧道长=200m+1000m=1200m

火车通过隧道时需要的时间

t′=

=60s

22.某部队在实弹训练演习中,用大炮瞄准飞机,开炮后经2s看到飞机爆炸,再经5s听到爆炸声,若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则:

(1)飞机爆炸时离炮口多远?

(2)炮弹的飞行速度是多少?

解:

(1)飞机爆炸时离炮口的距离

s1=v1t1=340m/s×5s=1700m

(2)炮弹的飞行速度

v2=

=850m/s

23.一次警察追捕小偷的过程中,小偷在警察前90m处,小偷逃跑的速度是5m/s,警察追捕的速度是27km/h,如果小偷和警察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问:

(1)通过计算说明警察能不能在500m的路程内追上小偷?

(2)若能追上小偷,警察追上小偷共走了多少路程?

解:

(1)小偷逃跑500m所用的时间

t偷=

=100s

v警=27km/h=7.5m/s

警察100s所通过的路程

s警=v警t警=7.5m/s×100s=750m,

因为750m>500m+90m,

所以警察能在500m的路程内追上小偷。

(2)当警察追上小偷时,他们所用的时间相等,

,即

解得s偷=180m,

s警=s偷+90m=180m+90m=270m

第二章过关测试

[时间:

6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用力敲铜锣,铜锣发出声音,停止敲击,铜锣“余音未止”,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手开始有点麻的感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余音未止”是回声现象

B.有余音说明停止敲击,铜锣仍在振动

C.手感到“麻”与锣振动无关

D.锣声消失了,是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

2.下面几种现象中,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是( B )

A.用光将鱼吸引到渔网里

B.鱼被岸上说话的人吓走

C.在岸上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D.波浪拍击海面发出轰鸣声

3.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配置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

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A )

A.真空带

B.半导体网

C.绝缘体网

D.磁性物质网

4.如图所示,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A )

A.响度B.音调

C.音色D.速度

5.如图所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

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6.某电视台举办了这样一套综艺节目:

众多知名歌手戴着各种面具蒙着脸在舞台上演唱自己从未唱过的歌,观众只凭声音来猜测演唱的是哪一位歌手。

由于歌手故意将自己的声音进行了“包装”,观众猜测的难度较大。

节目中,观众往往容易猜出自己最熟悉的歌手,是因为观众熟悉歌手唱歌时发出的声音的( D )

A.音调B.频率

C.响度D.音色

7.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说法正确的是( D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8.声波能够传递能量,下列不是应用这一原理的是( A )

A.利用“声呐”装置在海洋中探测鱼群的位置

B.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

C.工业上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的微小部件

D.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是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从而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

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B.表演者模仿歌星演唱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音调

C.球迷看球赛时的呐喊声很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D.考试期间学校附近道路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0.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是控制噪声的三种措施,在图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措施是( B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振动__,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靠__空气__传播,在一根足够长的钢管一端敲击,在另一端可以听到__两__次响声。

12.当别人嚼脆饼干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饼干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

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____空气____传播的,后者的声音是靠____骨____传播的,____固体____的传声能力较强。

13.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____振动____而发出的。

钟声是通过__空气__传到客船上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__音色__来判别的。

僧人用更大的力量撞钟,钟声的音调____不变____(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14.星期天,小明在练小提琴之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____音调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悠扬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__振动__发出的,琴声是通过__空气__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练了一会儿,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就知道是小刚,马上答应了。

他是根据声音的__音色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判断是小刚在喊他。

15.如图为小朋友们经常玩的一种游戏。

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通过声音辨别周围同学是谁,这是因为不同人发出声音的__音色__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响度__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6.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经常会影响居民生活。

当人们听到“隆隆”的飞机发动机声音时,就知道飞机要来了,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信息__;飞机飞临住房上方时,有时甚至会把居民家的窗户玻璃震碎,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能量__。

17.鱼儿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诱入渔网,这种现象说明声音可以__传递信息____。

若渔船上的声呐系统向鱼群发射超声波,经过0.8s收到回波信号,那么鱼群距离渔船大约是__600____m。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18.如图所示为探测器探测到的两种声音振动时的波形图,从图中可以确定__甲__是噪声,____乙__是乐音。

小明家临街而住,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丙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

54.4__分贝__。

利用噪声监测仪__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19.“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

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铃的__振动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传播__。

上课时,小军朗读课文的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

这里的“声音大一点”指的是增大声音的__响度__。

三、探究实验题(每题8分,共24分)

20.探究声音的产生:

(1)如图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__放大音叉的振动____。

在图乙中,当敲响右边的音叉时,与左边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空气____中传播;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这两个实验,则甲图实验____能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乙图实验____不能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2)如图丙所示,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__快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高__;由此可得出结论:

音调的高低与__频率____有关。

该实验中用到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是__控制变量法____。

21.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

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控制条件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

20

0.3

B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__A__、__B__的琴弦(只填写字母代号)。

(2)如果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你认为应选编号为____C__、__E__的琴弦。

(3)如果想探究发声的音调与材料的关系,应选编号为____D____、____E____的琴弦。

(4)探究过程中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

①分析与归纳;②实验研究;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

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实验全过程,所采取的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③②①④____。

(只填数字代号)

(5)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方法我们称为____控制变量法____。

22.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箱里传出来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

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

过了一会儿通电了,交响乐又响起来了。

小吴从挂在墙上的镜子里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仔细观察还发现当音箱音量突然变大时,烛焰摇曳得更明显。

(1)烛焰没有受到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__声波__的影响所致。

(2)他在镜子中看见的蜡烛是通过__光的反射__后形成的____虚____(选填“实”或“虚”)像。

(3)当蜡烛靠近音箱时,蜡烛在镜中像的大小将__不变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上述现象中,除了响度的声知识外,相关的声的知识还有(写出两例):

__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__;__声音可以传递能量____。

(合理都对)

四、综合运用(共19分)

23.(6分)被誉为“亚洲第一井”的科学钻井工程是一口设计直径为156mm、深5000m,用于地下科学研究的深井。

若在工程进行中测量钻井深度,从井口向下发射平均速度为340m/s的超声波,20s后接收到回波,则井的实际深度为多少?

解:

超声波从井口到井底所用的时间

t=

=10s,

井的实际深度

s=vt=340m/s×10s=3400m。

24.(6分)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用下述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

管长931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

解:

声音通过空气传过来所用的时间

t空=

声音通过铸铁传过来所用的时间

t铁=

则有

+2.5s,

解得v铁≈3879m/s

25.(7分)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30分,印尼附近海域发生8.9级大地震,引起强烈海啸。

地震发生时,距震中1500km的马尔代夫海边,有一群孩子在玩耍,如果他们及时接到警报,并立即奔向离海岸3000m的高地,便不会被巨浪卷走。

倘若如此,他们最晚在什么时间接到警报,方可死里逃生?

(海啸在大洋中传播速度高达500km/h,孩子们逃往高地的速度为100m/min)

解:

海啸传到马尔代夫所需时间

t=

=3h,

海啸到达马尔代夫的具体时间为

8时30分+3时=11时30分,

孩子们到达高地所需时间

t′=

=30min,

接到警报时间为11时30分-30分=11时。

孩子们若能获救必须在上午为11时以前接到海啸警报。

第三章过关测试

[时间:

6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以下温度中接近23℃的是( A )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B.长春市冬季最冷的气温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2.关于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仅是长短不同

B.体温计内有一特细的弯曲处,普通温度计没有

C.使用体温计前需用力甩动,把液柱甩到35℃以下,一般温度计不能甩动

D.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后,可离开身体观察示数,一般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

物体

3.人们在比较下雪与化雪时天气的冷暖,感觉到出太阳化雪时反而要冷些,其原因是( B )

A.下雪天气,是吸热现象,所以人不觉得冷

B.化雪天气时,雪熔化要吸热,所以人感觉到要冷一些

C.化雪天气时的气温比下雪天气的气温要低,所以人感觉要冷一些

D.化雪天气比下雪天气要潮湿,所以人感觉要冷一些

4.两盆冰水混合物,各自处在太阳下和背阴处,在盆内冰尚未熔化之前,用温度计去测盆内水的温度时( C )

A.太阳下的那盆水温度较高

B.背阴处的那盆水温度较高

C.两盆水的温度一样高

D.不知气温高低,无法判断

5.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

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B )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物质的初温是40℃

D.加热5分钟时物质的温度是48℃

6.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开着空调的汽车玻璃上,都会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

下列有关小水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夏天,窗上的小水滴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窗上的小水滴是由小冰晶熔化形成的

C.夏天,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D.无论冬天还是夏天,小水滴都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7.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

如图所示,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会再次沸腾起来。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移去火焰,水停止沸腾是因为瓶内水的沸点升高了

B.浇冷水,水能再次沸腾是因为瓶内的气压降低了

C.浇冷水,水能再次沸腾是因为瓶内水的温度升高了

D.这两次水的沸点相同

8.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

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 A )

A.减小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9.现在超市里卖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卧室或卫生间里,能有效地清新空气,使居室温馨芳香。

这种现象是( D )

A.熔化B.凝华

C.汽化D.升华

10.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下列图中描述的物态变化需要放热的是

( C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草叶上露珠

           慢慢变小

 C.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1.如图所示,温度计a的示数是__-7__℃,b的示数是__13__℃。

12.如图所示,现有甲、乙两支温度计,小明要测体温应该选择__乙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