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6425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

 

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任务依据

2008年7月受陕西XX科技有限公司委托,对XX至XX公路XX段范围内的XXXX镇的国民经济、交通运输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进行了必要的工程调查,经过对调查资料进行认真地整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依据交通部部颁《公路、水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编制本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2研究范围

本报告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概述

2、区域交通运输现状及拟建公路的地位和作用

3、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4、建设规模与标准

5、建设条件与环境影响分析

6、工程概况、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实施方案

8、节能措施

9、问题与建议

10、项目招标

1.3道路现状

本项目路线起点XX-XX公路XX段公路改造工程西起合洽公路K21+200处,向南经莘里村、跨抽黄总干渠后经南义、王村、防护大堤,终点位于黄河浮桥西岸码头,全长8.6公里。

该线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由县政府组织当地群众修建,八十年代初期,铺设了简易泥灰结碎石面层,由于修建年代早,技术标准低,路面破损严重,裂缝类病害贯穿全线,坑槽遍布,通行能力相当差,已不能满足XX县东部交通运输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项目区域的经济发展。

旧路路基宽度5米、路面宽度4米,泥灰结碎石面层厚6~8cm,下为厚15cm的砖瓦块基层。

1.4、主要结论

1.4.1、该项目建设是XX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XX县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盛产多种经济作物,是国家重要的粮食、棉花、苹果、红薯、红提葡萄的生产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

位于XX县东部的XX镇是XX县的农业、渔业、蔬菜产业基地乡镇,又是连接XX县的重要通道。

现有的XX-XX县际公路XX段标准低、技术状况差、路面破损严重,使交通道路的通行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已不能满足XX县东部交通运输的需要,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已成为XX县公路建设的当务之急。

1.4.2、该项目的建设开辟了秦晋两省的又一交通大动脉。

该段道路建成后利用黄河浮桥连接了XX与山西XX的省际通道,沟通了渭北地区与运城地区的又一便捷通道和交通大动脉,对于促进黄河两岸特别是“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有着积极而重要的社会意义。

该项目作为改善当地群众民生工程的重点项目,对于沿线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具有积极的政治意义,因此当地政府和群众对建设XX-XX公路XX段热切关注并给予积极配合,非常有利于该项目的实施,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环境保障。

1.4.3、该项目的实施是完善XX县公路网的需要

XX县公路网现状是:

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国道108线、西禹路和县道为骨架,以县乡道路为脉络的四通八达、三纵三横网络化的公路交通新格局。

拟建公路经合洽公路西与108国道相联,东经浮桥与山西相接,是XX县公路主骨架的一部分,也是县域东部地区最重要的干线公路。

该路的建成对于完善XX县公路网主骨架,充分发挥公路网的集散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4.4、建设该项目是区域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要。

XX县位于渭南市的东北部,公路运输是该县的主要运输方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公路运输业发展随之加快,XX县客货车拥有量已有一定水平。

近几年县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来改善现有的公路状况,但公路网密度仍旧偏低,除国道108和开通的西禹高速公路外,其它公路大部分等级偏低,车辆行驶不畅。

尤其XX-XX公路是XX连接东部唯一省际通道,XX-XX公路XX段现有路面破损十分严重,有的路面几乎砂土化,局部路线不顺畅,路基排水设施不完善,公路整体服务水平较差。

这些都与快速发展的交通运输业不相适应,也极大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对于改善区域运输条件,强化当地与山西的基础设施,提高对外联接通行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1.4.5、该项目建设是改善XX县投资与发展环境、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

XX县是我省较为贫困的地区,这里虽有着丰富的农副产品,以及煤炭、旅游等资源,但由于交通“瓶颈”制约,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此路段的改建,对加速农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加速区域经济的商品流通,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帮助当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起着重要作用。

1.5、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XX-XX公路XX段是在原有公路的基础上进行建设,考虑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和使用要求,依据景区《总体规划》和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本项目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2米,行车道宽度2×3.75米,路线全长8.6公里。

主要工程数量及技术指标见表1-1、1-2。

表1-1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1

路线长度

公里

8.6

2

路基土石方

千立方米

368.57

3

排水工程

延米

3600

4

路面(面层)

千平方米

103.2

5

中桥

米/座

45/1

6

涵洞

延米/道

696/58

7

平面交叉

22

8

投资估算

万元

3699.78

9

平均每公里造价

万元

430.21

表1-2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主要技术指标

1

公路等级

2

计算行车速度

公里/小时

80

3

路基宽度

12

4

行车道宽度

2×3.75

5

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400

6

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125

7

停车视距

110

8

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4500

9

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3000

10

最大纵坡

%

5

11

最小坡长

200

12

桥涵设计荷载

公路-Ⅱ级

13

小桥涵净宽

12

14

桥涵/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1/50

1.6、投资预算与工期安排

本项目全长8.6公里,预算总投资3699.78万元,计划工期8个月。

在改建施工过程中,建议不中断正常交通,故在具体勘测设计及施工组织安排时,予以重视,合理安排,维持交通。

本项目建设立项后,为节约投资,应加快建设,提高效益,建议应对项目进行科学管理,精心组织,抓紧实施前期工作,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工期,在施工中避免由于工作失误造成不必要的的返工。

 

第二章区域交通运输现状及拟建公路的地位和作用

2.1交通运输概况

在公路、铁路、水运、航运和管道等交通运输方式中,XX县以公路、铁路、水运为主,其中公路运输起主导作用。

整个区域已初步形成了西禹高速公路XX段、108国道XX段、西(安)侯(马)铁路和秦晋黄河浮桥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乡村公路和六处黄河渡口为补充、贯穿东西南北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公路

民国13年(1924年),XX县道局在原马车道的基础上,分别开修了XX至韩城、潼关、大荔和澄城的汽车道。

此后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原有道路不断改造和升级,截至目前县境以108国道XX段、西禹高速公路XX段、秦晋黄河浮桥等主要道路直达省内各大中城市以及山西等周边省份。

其中,108国道XX段在本区域内全长65公里,西禹高速公路XX段在本区域内48公里。

除上述干线公路外,XX还有千余公里的县、乡公路和乡村公路,但大多为三、四级和等外路,技术标准低,路况差。

至2007年底,XX县拥有大、中型货车380台,总吨位4749个;拥有各类客车159辆,座位数为3592个。

有长途客运线路10条209个班次,行政村通车率为85%,区域境内客运线路9条208个班次,完成客运量2441.6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855万人公里;货运量85.3万吨,货运周转量5695万吨公里。

全县拥有公路总里程1679km,其中国道96km(二级路48公里、高速路48公里),县道188km(二级路30km,其余为三级公路),乡道296公里(50%为三级公路),村道1099公里,全县路网密度125公里/百平方公里。

道路晴雨通车率为85%。

2、铁路

西(安)至侯(马)铁路自澄城县北入XX境内,经和家庄、王村、防虏寨、甘井、杨家庄、同家庄等6个乡镇,至南龙亭进入韩城境。

西侯铁路改善了XX的交通运输状况,在客运方面成为远途旅客出行的主要进出线路,但在乡村运输间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3、水运

XX县东临黄河,但因黄河泥沙沉积,航道不定,长期以来航运多为东南摆渡,东货西运,西货东运,加之黄河两岸铁路、公路运输较为方便,故航运并不发达,水运的客货运量与公路、铁路客货运量相差甚远。

XX县交通运输汇总指标见表2-1。

 

表2-1XX县1998年—2007年交通量运输指标汇总表

指标数值年份

公路

铁路

水运

客运量(万人)

客运周转量(万人公里)

货运量(万吨)

货运周转量(万吨公里)

客运量(万人)

货运量(万吨)

客运量(万人)

货运量(万吨)

1998

6.89

691.00

16.10

29.30

0.95

0.43

1999

21.16

651.00

17.30

30.20

1.00

0.35

2000

18.81

585.70

11.60

36.30

0.50

0.82

2001

19.10

921.00

10.00

44.50

0.80

1.20

2002

396.60

3886

20.54

605.50

7.60

34.10

1.10

1.48

2003

24.46

668.10

1.30

1.50

2004

28.64

759.10

1.41

1.49

2005

34.78

775.00

1.46

1.52

2006

39.60

848.90

1.87

1.63

2007

2441.64

4855

85.30

5695.00

1.95

1.72

2.2存在问题

从整个运输网来看,西禹高速和黄河浮桥通车、金水沟大桥、乡镇油路铺筑工程及县城四街拓宽改造相继完工,XX县投资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是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依然存在,尤其制约了县域经济特别是以旅游开发为主的第三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XX县公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区域公路网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全县路网面积密度125公里/百平方公里,行政村通公路率为85%,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

但干线网密度为3.6公里/百平方公里,严重影响了当地客、货运的通行度。

2、公路网技术等级低,不适应现有公路交通的需求,特别是已远不能适应XX景区逐年增长的旅游流量的需求,止2007年底,区域公路技术网尚达不到四级公路水平,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里程仅占总里程的7%左右,作为通往XX县的主要通道的XX-XX县际公路尚为四级标准,因等级低,目前路况已严重影响到车辆和行人的通行,给两县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不利影响。

3、公路网等级结构配置不合理。

干线公路技术等级为二级水平,但县乡公路网的技术等级为尚未达到四级水平。

县乡公路网等级低,干支达不到较好的结合效果,不仅造成路网容量不足,而且影响干线公路交通集散,导致公路网的运营效率降低和服务水平低下。

4、XX县通车总里程1679公里,县乡公路网占总里程的94%,具有一定规模,但由于公路养护管理上存在资金短缺,使县乡公路网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这种状况影响了整个路网的服务水平。

尤其是现有连接秦晋两省的的XX-XX公路XX段属于县际主干道路,为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四级公路,由于当时建设标准低,导致公路抗灾能力差,经过多年行车碾压,目前路基沉陷、路面坑槽搓板和网裂等病害严重发生,道路破损严重,通行能力相当差,车辆和行人通行极为困难,难以两县区域经济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2.3拟改建项目的地位和作用

1、该项目的实施能有效地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

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XX的资源优势,以建设西部果畜强县、煤炭工业重县、生态旅游名县、品牌教育大县、文明和谐新县为目标,全力加快果畜基地建设、煤炭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步伐,走特色经济强县之路。

通过近年来不断的对外宣传,加大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使XX产业园区、渭北旱作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和甘井煤化工产业园区建设以及煤炭资源开发得到迅猛发展,县域经济实力得到不断增强。

该项目实施后,将有利于XX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2、该项目建成能有效地改善区域交通状况

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影响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XX县政府对基础建设建设高度重视,相继完成了多条道路基础设施的改建与新建,使得县域路网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拟建设的XX-XX公路XX段为XX公路发展总体规划中的一条主干道路。

为了满足区域道路交通规划的要求,提升公路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满足县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此路的修建势在必行。

3、该项目是改善交通状况、提高公路通行的需要

现有的XX-XX公路XX段等级为四级公路技术标准,部分路段技术标准低、路况较差,已远远落后于当今XX开发建设和XX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4、该项目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二者在多方位、多层次上相互影响,使得区域社会经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方面交通运输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另一方面,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新的要求。

该项目的修建对于解决区域交通“瓶颈”制约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沿线区域同其它区域的社会经济联系,有利于区域内主要农副产品的集散运输,促进全县经济一体化、交通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区域资源开发步伐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对当地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2.4技术状况及适应度分析

1、现有的XX-XX公路XX段建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标准为四级公路。

在公路设计中,一般要求公路敷设的平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一般最小半径为宜,以保证公路上汽车的正常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方面的要求,即尽可能地选用较高的线形技术指标,且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时应使合成坡度力求达到最小。

现有道路的部分路段中平曲线半径过小,一方面会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导致车速降低,公路通行能力下降,另一方面,雨季或冬季道路结冰时,易发生交通事故。

此外,现有道路路面状况很差,经过多年行车荷载的作用,加之部分路段排水不畅,路面坑槽、车辙现象严重,对行车的安全、舒适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2、适应度分析

目前的道路,无论从技术状况上,还是从区域发展和县域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的需求上都表现出不适应性。

现有道路技术等级低,使用品质差,这与全省加快关中经济区建设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要求极不适应。

此段公路是渭北地区连接晋西南地区最为重要的公路之一,是我县与XX来往的一条大通道,目前标准已不适应物流和信息交流以及加强文化和经济交流、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3.1XX县的社会经济发展

1、地理位置

XX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地区渭北黄土台塬东部,黄河中游的西侧,地理坐标在东经109°58′33″~110°27′00″和北纬34°58′16″~35°26′07″之间。

南与大荔县毗邻,北与黄龙县、韩城市接壤,东临黄河与山西XX县相望,西隔大峪河与澄城县相连。

县境内南北长41.8公里,东西宽约35.6公里,总面积1347平方公里,约占陕西省总面积的0.5%,占渭南地区总面积的9.79%。

2、自然条件

XX县地处渭北黄土台塬东部,呈阶梯状地形,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海拔在342~1543.8米之间,地貌类型依次为河谷阶地、黄土台塬和低中山。

XX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具有光热资源丰富,降水偏少,干湿季分明,气候多变,灾害频繁等特点。

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528.3小时,降水分布的总趋势是西北多而南部少,风力受气温和地形地貌影响与制约,春季和冬季遇强冷空气入侵形成大风,多为西北风,夏季以雷阵雨大风为主。

XX县地表水自北向南逐渐减少,北部沿山的高径流区,年径流深达75~100毫米,而南部仅为25毫米,南北相差50~75毫米。

流经XX县的地表水有黄河、金水、徐水、大峪河、太枣河。

XX县地质构造形迹多为中生代燕山运动所形成,构造比较复杂,境内以张扭性断裂为主,压性断裂少见,褶皱舒缓而不明显。

3、行政区划

XX县现辖4乡12镇,4个居民委员会,353个行政村。

4、经济发展概况

XX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县,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20.23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10.42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79亿元,占总产值的55.6%;工业总产值4.63亿元,占总产值的44.4%。

可以看出,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

地方财政收入32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58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400元。

XX县农村经济蓬勃发展,通过数年实践,农业区划成果已初见成效,在坚持粮食生产“三为主”的同时,因地制宜地积极发展烤烟、棉花、花生、西瓜、苹果、葡萄等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XX县地处渭北煤炭“黑腰带”中部,目前全县探明的矿产资源有40余种,种类主要有煤、石灰石、褐铁矿、两灰黏土、石灰矿岩等。

至2007年底,XX县总人口4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达5.5万人,农业人口39.5万人。

近年来,XX县的社会经济情况不断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的598.57元/人,增长到2007年的1858元/人,其它各项社会经济指标也有进一步的增长和提高。

XX县社会经济指标统计表见表3-1。

表3-1XX县主要经济指标历年统计表

单位:

万元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7

62765

26464

12458

23843

1998

70678

31928

13530

25220

1999

74053

31212

15381

27460

2000

79559

27237

19486

32836

2001

87910

28644

22348

36918

2002

94850

30317

25081

39452

2003

107109

31581

30184

45344

2004

126990

38303

36294

52393

2005

142000

41180

42600

58220

2006

169000

47000

41000

81000

2007

202300

57900

46300

98100

3.2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XX县自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政府大力开拓进取,全县经济已进入一个良性快速发展阶段,XX经济发展的优势在于:

1、矿产资源优势:

XX境内含煤区约1000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5%。

目前以第一煤矿为依托,县域内煤炭工业已成体系,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并辐射带动炼焦、化工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现年产原煤190万吨,机焦4.15万吨。

以煤炭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持续不断增长的支柱之一,也是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的突破口。

2、旅游资源优势:

XX县旅游资源以XX风景名胜区和梁山-武帝山景区、印光故里-罗山寺为主,形成了独特的黄河湿地风景、梁山奇峰及丰富的民间风俗文化等旅游产业优势。

以XX景区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已成为县域做大第三产业、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

3、特色产业优势:

XX县的旱作农业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盛誉,形成了苹果、粮薯、奶畜、烤烟、香菇、水产等6个生产基地。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果业、水产品、大棚蔬菜的粗加工以及面粉、淀粉、乳制品,果汁生产为主的深加工的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

目前已形成了恒兴果汁、黑池薯业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仅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推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

4、政策优势:

陕西自“十一五”以来,提出了“一线两带”发展战略,目前已经提出加快关中经济区建设,XX作为该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

XX已进入抓机遇,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根据《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今后XX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1、强势开发优势资源,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

大力发展煤炭业、涉农工业,把加速发展工业摆在全县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现在的18%提高到30%左右。

2、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速发展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加快村容村貌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建设旅游名县,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以建设旅游名县为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方位、多层次拓展旅游市场。

进一步加快XX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势开发旅游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

到2010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8亿元。

4、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继续抓好公路交通项目建设,按照“超前发展,提高等级,增加密度,形成网络”的指导方针,改造县道,初步形成“三横四纵”交通网络骨架。

5、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XX。

统计“九五”、“十五”期XX经济发展指标,结合“十一五”期经济发展规划指标,预测XX1996~2020年经济增长状况如下表3-2。

表3-2XX县经济增长状况表

年份(年)

1996~2000

2001~2005

2006~2010

2011~2015

2016~2020

增长幅度(%)

8.5~9

9.5~10.5

11~13

10~11

9~9.5

 

第四章建设规模与标准

4.1公路等级的确定

XX-XX公路XX段公路改造工程西起合洽公路K21+200处,向南经莘里村、跨抽黄总干渠后经南义、王村、防护大堤,终点位于黄河浮桥西岸码头,全长8.6公里。

本项目是XX连接山西的主要通道,沿线农、林渔业生产条件优越,具有综合开发、加快发展的条件,是沿线村镇乃至XX通向外界的一条大通道。

该项目的修建对于解决区域交通“瓶颈”制约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沿线区域同其它区域的社会经济联系,有利于区域内主要农副产品的集散运输,促进全县经济一体化、交通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步伐和提高区域性经济发展的速度,对沿线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具有积极的政治意义。

XX-XX公路XX段公路是XX农村公路网建设的最为重要的公路之一,原有道路为四级路,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坑槽、车辙严重,部分路段水毁严重,为了加快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此路的改造势在必行。

此外,本路段的改建,对发展县域经济、改善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以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都有重大的意义,所以其技术等级的确定应与XX县经济的长期发展相适应。

根据上述实际情况,结合路线所经区域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条件,依据公路总体规划和交通部颁现行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勘察设计规范、规程及有关编制办法,确定该公路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为80km/h,路基宽度为12m,路面宽度为12m,设计荷载为公路-II级。

4.2建设规模

XX-XX公路XX段公路改造工程西起合洽公路K21+200处,向南经莘里村、跨抽黄总干渠后经南义、王村、防护大堤,终点位于黄河浮桥西岸码头,全长8.6公里。

全线设有涵洞58道,中桥45米/1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