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4546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必修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必修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必修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必修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必修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部编版必修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部编版必修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部编版必修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部编版必修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部编版必修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部编版必修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部编版必修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部编版必修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部编版必修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部编版必修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部编版必修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部编版必修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部编版必修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部编版必修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部编版必修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必修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docx

《部编版必修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必修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必修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docx

部编版必修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文三篇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

班级:

姓名:

说明:

必修下册第一课共三篇古文,精心编辑了三篇文言文的文言现象,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

后附有答案。

目录: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庖丁解牛/《庄子》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 ,字,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政治上主张,鼓励人们,即“出来做事”。

2、《论语》是一部散文集,是孔子的和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宋儒把《论语》和《》《》《》合称为“四书”。

二)文言现象积累:

1、找出句中的通假字

①鼓瑟希,铿尔:

  

②莫春者,春服既成:

 

③唯求则非邦也与:

 

2、古今异义

①如会同,端章甫:

  

②加之以师旅:

 

3、词类活用

①端章甫:

  

②风乎舞雩:

 

③三子者出,曾晳后:

   

④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⑤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4、判断文言句式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毋吾以也:

 

③不吾知也:

④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⑤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⑥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⑦异乎三子者之撰:

  

⑧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⑨为国以礼:

 

5、划线重点实词解释:

  

①居则曰:

 

②摄乎大国之间:

③加之以师旅:

 

④比及三年:

 

⑤且知方也:

 

⑥舍瑟而作:

  

⑦异乎三子者之撰:

⑧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⑨咏而归:

  

⑩吾与点也:

 

6、解释重点虚词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毋吾以也:

 

③则何以哉:

④加之以师旅:

如 

①如或知尔: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③如其礼乐:

 

①子路率尔而对曰:

②舍瑟而作:

③非诸侯而何:

7、一词多义

方  

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②且知方也:

尔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子路率尔而对曰:

③鼓瑟希,铿尔:

④尔何如:

①如或知尔:

②如五六十:

③如其礼乐:

④宗庙之事,如会同:

①由也为之:

②愿为小相焉:

  

③赤也为之小: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丘 ,仲尼,儒家,礼,仁政,入仕。

2、语录,门人和再传弟子《中庸》《孟子》《大学》。

二)文言现象积累:

1、重点字词读音

论语lún饥馑jĭn曾皙xī哂shĕn

舞雩yú铿尔kēng小相xiàng沂yí

冠者guàn喟kuì俟sì撰zhuàn

摄shè比及bi毋wú冉răn

莫春者mù端章甫fǔ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

①鼓瑟希,铿尔:

希,通“稀”,稀疏  

②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  

③唯求则非邦也与:

与,通“欤”,语气词

3、古今异义

①如会同,端章甫会同,古:

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今:

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②加之以师旅师旅,古:

泛指侵略的军队今:

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4、词类活用

①端章甫:

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②风乎舞雩:

风,名作动,吹风  

③三子者出,曾晳后:

后,名作动,落后  

④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大,形作名,小相、大相  

⑤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勇,形作名  勇气

5、判断文言句式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状语后置  

②毋吾以也:

宾语前置  

③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即:

“不知吾也”  

④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宾语前置    

⑤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宾语前置

⑥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状语后置  

⑦异乎三子者之撰:

状语后置  

⑧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状语后置  

⑨为国以礼:

状语后置  

6、划线重点实词解释:

  

①居则曰:

居,闲居,平时在家  

②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③加之以师旅:

加,加到……上  

④比及三年:

比及,等到  

⑤且知方也:

方,道,是非准则  

⑥舍瑟而作:

舍,放下;作,起  

⑦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陈述 

⑧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何伤,何妨  

⑨咏而归:

咏,唱歌  

⑩吾与点也:

与,赞成  

7、解释重点虚词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介词,因为 

②毋吾以也:

动词,认为 

③则何以哉:

动词,做 

④加之以师旅:

介词,用  

如 

①如或知尔:

假如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或者

③如其礼乐:

至于  

①子路率尔而对曰:

连词,表修饰。

②舍瑟而作:

连词,表顺接。

③非诸侯而何:

连词,表并列。

8、一词多义

方  

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圆  

②且知方也:

道,是非准则  

尔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代词,你们  

②子路率尔而对曰:

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

③鼓瑟希,铿尔:

助词,相当于“然”

④尔何如:

①如或知尔:

假如

②如五六十:

或者

③如其礼乐:

至于

④宗庙之事,如会同:

或者

①由也为之:

管理,治理

②愿为小相焉:

做  

③赤也为之小:

 

二、《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     》。

它的主要内容是写   劝说

   放弃   ,采纳“   ”的主张发政施仁的经过,生动准确地阐明了儒家的“仁政”主张,鲜明地表现了孟子因势利异、善于   的写作特点。

二)文言现象积累:

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①无以,则王乎:

         

②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

         

③王说:

         

④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⑤刑于寡妻:

         

⑥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⑦盖亦反其本矣:

         

⑧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⑨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⑩是罔民也:

         

⑪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找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

①吾何爱一牛: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③至于兄弟:

         

④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⑤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⑥然后从而刑之:

         

3、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①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②无以,则王乎:

         

③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④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⑤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⑥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

         

⑦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

         

⑧刑于寡妻:

         

⑨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⑩轻暖不足于体与:

         

⑪危士臣:

         

⑫朝秦楚:

         

⑬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⑭寡固不可以敌众:

         

⑮弱固不可以敌强:

         

⑯然后从而刑之:

         

⑰是罔民也:

         

⑱树之以桑:

         

⑲谨庠序之教:

         

4、一词多义

①道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2)唯恐道途显晦,……: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道芷阳间行:

         

(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②之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2)牛何之:

         

(3)臣闻之胡龁曰:

         

③舍

(1)shè舍南舍北皆春水:

         

(2)shě舍之!

吾不忍其觳觫:

         

(3)shě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4)shè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5)shě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④诚

(1)诚有百姓者:

         

(2)是诚何心也:

         

(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4)楚诚能绝齐,……:

         

5、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类型:

①是乃仁术也:

         

②是罔民也:

         

③百姓之不见保:

         

④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

         

⑤何由知吾可也:

         

⑥将以(之)衅钟:

         

⑦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⑧莫之能御也:

         

⑨及(其)陷于罪:

         

⑩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⑪是诚不能也:

         

⑫臣未之闻也:

         

⑬牛何之:

         

⑭夫子之谓也:

         

⑮是折枝之类也:

         

⑯未之有也:

         

⑰王坐于堂上:

         

⑱构怨于诸侯:

         

⑲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⑳然则一羽之不举:

         

㉑夫子之谓也:

         

㉒树之以桑:

         

㉓舆薪之不见:

         

㉔何以异:

         

㉕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㉖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它的主要内容是写孟子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采纳“保民而王”的主张发政施仁的经过,生动准确地阐明了儒家的“仁政”主张,鲜明地表现了孟子因势利异、善于论辩的写作特点。

二)基础知识积累:

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①无以,则王乎:

以,通“已”,停止

②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

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

③王说:

说,通“悦”,高兴

④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已。

通“矣”,表确定语气

⑤刑于寡妻:

刑,通“型”,作榜样

⑥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⑦盖亦反其本矣:

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

⑧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通“途”,道路

⑨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愬,通“诉”,控诉、控告

⑩是罔民也:

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⑪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

2、找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

①吾何爱一牛:

爱,吝啬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及,用来推及到

③至于兄弟:

至于,推广到

④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妻子,妻子和儿女

⑤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中国,指中原一带

⑥然后从而刑之:

从而,接着就

3、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①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闻,使动,使……听到

②无以,则王乎:

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③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异,意动,对……感到奇怪

④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⑤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⑥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

老①,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②,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⑦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

幼①,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②,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

⑧刑于寡妻:

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

⑨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

⑩轻暖不足于体与:

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

⑪危士臣:

危:

使动,使……受到危害

⑫朝秦楚:

朝,使动,使……来朝见

⑬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

⑭寡固不可以敌众:

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

⑮弱固不可以敌强:

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

⑯然后从而刑之:

刑,名词作动词,处罚

⑰是罔民也:

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⑱树之以桑:

树,名词作动词,种

⑲谨庠序之教:

形容词作动词,谨慎从事,重视

4、一词多义

①道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谈论

(2)唯恐道途显晦,……:

道路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4)道芷阳间行:

取道

(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道理

②之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2)牛何之:

去、往

(3)臣闻之胡龁曰:

助词,无意义

③舍

(1)shè舍南舍北皆春水:

房屋

(2)shě舍之!

吾不忍其觳觫:

释放

(3)shě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停止

(4)shè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居住

(5)shě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舍弃,放弃

④诚

(1)诚有百姓者:

的确

(2)是诚何心也:

真的

(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真诚

(4)楚诚能绝齐,……:

果真,如果

5、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类型:

①是乃仁术也:

判断句

②是罔民也:

判断句

③百姓之不见保:

被动句

④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

省略句

⑤何由知吾可也:

宾语前置句

⑥将以(之)衅钟:

省略句

⑦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省略句

⑧莫之能御也:

宾语前置句

⑨及(其)陷于罪:

省略句

⑩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省略句

⑪是诚不能也:

判断句

⑫臣未之闻也:

宾语前置句

⑬牛何之:

宾语前置句

⑭夫子之谓也:

判断句

⑮是折枝之类也:

判断句

⑯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句

⑰王坐于堂上:

状语后置句

⑱构怨于诸侯:

状语后置句

⑲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状语后置句

⑳然则一羽之不举:

宾语前置句

㉑夫子之谓也:

宾语前置句

㉒树之以桑:

状语后置句

㉓舆薪之不见:

宾语前置句

㉔何以异:

宾语前置句

㉕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状语后置句

㉖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主谓倒置句

 

三、《庖丁解牛》/庄子

【习题】

一)文言现象积累: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①砉然向然:

②技盖至此乎:

 

③技经肯綮之未尝:

④善刀而藏之:

2、一词多义: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③视为止,行为迟: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乎 

①技盍至此乎?

②进乎技矣:

③依乎天理:

 

④而况大軱乎: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①砉然向然:

 

②奏刀騞然:

 

③因其固然:

 

④虽然,每至于族:

⑤怵然为戒:

 

①合于《桑林》之舞: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④虽然,每至于族:

3、古今异义词:

①奏刀騞然:

②乃中《经首》之会:

③进乎技矣:

④所见无非牛者:

⑤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⑥依乎天理:

⑦视为止,行为迟:

⑧因其固然:

 

⑨虽然,每至于族:

  

⑩吾见其难为:

 

4、词类活用:

①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②足之所履:

③以无厚入有间:

④吾见其难为:

5、特殊句式:

①技盍至此乎: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③技经肯綮之未尝:

  

④视为止,行为迟: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①砉然向然:

通“响”。

   

②技盖至此乎:

通“盍”,何。

  

③技经肯綮之未尝:

通“枝”指支脉。

  

④善刀而藏之:

通“缮”,修治。

2、一词多义: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介词:

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都是动词。

前一个:

解;后一个:

作为 

③视为止,行为迟:

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

因为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

因为 

乎 

①技盍至此乎?

疑问语气词:

呢 

②进乎技矣:

相当于 “于”,介词,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

相当于 “于”,介词,可不译 

④而况大軱乎:

疑问语气词:

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①砉然向然:

都是助词,前一个是象声词词尾,后一个是形容词词尾 

②奏刀騞然:

助词,象声词词尾 

③因其固然:

名词词尾,……的样子 

④虽然,每至于族:

代词:

这样 

⑤怵然为戒:

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 

①合于《桑林》之舞:

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

介词,引出对象

3、古今异义词:

①奏刀騞然:

奏:

古-进;今-演奏,奏乐。

   

②乃中《经首》之会:

会:

古—节奏;今—表示能力,会议。

   

③进乎技矣:

进:

古—超过;今—动词,从外面到里面。

   

④所见无非牛者:

无非:

古—没有不是;今—只,不外乎。

   

⑤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遇:

古—会合,接触;今—碰见,遇见。

 

⑥依乎天理:

天理:

古—指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天道。

⑦视为止,行为迟:

行为:

古—行,动作;为,因此;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⑧因其固然:

 固然:

古——本来的样子;今——连词,表转折。

   

⑨虽然,每至于族:

 虽然:

古——虽然这样,但是;今——连词,表转折。

  

⑩吾见其难为:

 难为:

古—很难下刀;今—使人为难。

4、词类活用:

①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名词做状语,岁:

每年;月:

每月。

②足之所履:

名词作动词,名词的“履”活用为动词“踩”“踏”的意思。

③以无厚入有间:

形容词作名词,很薄的刀刃。

④吾见其难为:

意动用法,对……感到困难。

5、特殊句式:

①技盍至此乎:

 省略句  技盍至(于)此乎。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  也。

 

③技经肯綮之未尝:

 宾语前置 未尝技经肯綮。

 

④视为止,行为迟:

 省略句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