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49112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x

《高考化学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x

高考化学3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

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

1.(2020·陕西西安中学高三三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一定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某钾盐溶于盐酸后,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其通入澄清石灰水

有白色沉淀出现

该钾盐是

B

将少量的溴水分别滴入

溶液、

溶液中,再分别滴加

振荡

下层分别呈无色和紫红色

还原性:

C

将充满

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

红棕色变深

反应

D

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某溶液

溶液变浑浊,继续通入该气体,浑浊消失

该溶液是

溶液

【答案】C

【解析】若该钾盐是

,可以得到完全一样的现象,A错误;溴可以将

氧化成

,证明氧化性

,则还原性有

,B错误;红棕色变深说明

浓度增大,即平衡逆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正反应放热,C正确;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得到

,通入

后浑浊不会消失,D错误;答案选C。

2.(2020·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三调研)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制备乙酸乙酯

B.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

C.

在铁制品表面镀铜

D.

制取少量CO2气体

【答案】A

【解析】将乙醇加入大试管中,再注入浓硫酸并振荡冷却后加入冰醋酸,混合加热制备乙酸乙酯,产物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导管末端置于液面上,能达到实验目的,A正确;容量瓶不能直接用于配置溶液,必须将NaOH固体倒入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再转移至容量瓶,B错误;在铁制品表面镀铜时应将铁制品连接在电源的负极作为阴极,铜连接在电源的正极,电解质溶液为可溶性铜盐溶液,C错误;实验室制取CO2用的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纯碱与盐酸反应速率快不易收集,另外纯碱易溶于水,不能停留在有孔塑料板上,不能达到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的作用,D错误。

答案选A。

3.(2020·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三调研)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在KI淀粉溶液中滴入氯水变蓝,再通入SO2

蓝色褪去

还原性:

I->SO2

B

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

无白色沉淀

苯酚浓度小

C

向NaI、NaCl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

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I)<Ksp(AgCl)

D

用pH试纸测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Na溶液和NaNO2溶液的pH

CH3COONa溶液的pH大

HNO2电离出H+的能力比CH3COOH的强

【答案】D

【解析】KI淀粉溶液中滴入氯水变蓝,生成碘单质,再通入SO2,碘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二氧化硫为还原剂,I-为还原产物,证明还原性SO2>I-,A错误;苯酚能和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三溴苯酚能溶于苯酚,所以得不到白色沉淀,该实验结论错误,B错误;因为I-、Cl-浓度大小不知,虽然黄色沉淀为AgI,但无法通过物质溶度积比较,则无法证明Ksp(AgI)<Ksp(AgCl),C错误;在相同条件下,酸性越弱其盐溶液的水解程度越大,则用pH试纸测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Na溶液和NaNO2溶液的pH,CH3COONa溶液的pH大,证明HNO2电离出H+的能力比CH3COOH的强,D正确。

答案选D。

4.(2020·湖北宜昌市高三调研)根据实验目的,设计相关实验,下列实验操作、现象解释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开始要将银离子沉淀完全,再向新生成的AgCl浊液中滴入KI溶液,白色沉淀逐渐转化为黄色沉淀,才能说明Ksp(AgI)<Ksp(AgCl),故A错误;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只说明有铁离子,不能确定亚铁离子是否完全被氧化,故B错误;纯净的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乙烯具有还原性,故C正确;SO2被ClO-氧化成CaSO4沉淀,不能说明酸性强弱,故D错误;故选C。

5.(2020·陕西咸阳市高三二模)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实验操作或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试剂加入顺序:

先加浓硝酸,再加浓硫酸,最后加入苯

B.实验时水浴温度需控制在50~60℃

C.仪器a的作用:

冷凝回流苯和硝酸,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D.反应完全后,可用仪器a、b蒸馏得到产品

【答案】D

【解析】混合时应先加浓硝酸,再加入浓硫酸,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苯,故A正确;制备硝基苯时温度应控制在50~60℃,故B正确;仪器a的作用为使挥发的苯和硝酸冷凝回流,提高了原料利用率,故C正确;仪器a为球形冷凝管,蒸馏需要的是直形冷凝管,故D错误;答案选D。

6.(2020·陕西交大附中高三三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向KCl、KI的混合液中逐滴滴加稀AgNO3溶液

先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C

铝片先用砂纸打磨,再加入到浓硝酸中

 

无明显现象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铝表面被浓硝酸氧化为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D

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

溶液变成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出现气泡,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O2

【答案】D

【解析】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蔗糖经浓硫酸脱水得到碳,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体现强氧化性,故A正确;向KCl、KI的混合液中逐滴滴加稀AgNO3溶液,Ksp小的先出现沉淀,先生成黄色沉淀,则Ksp(AgCl)>Ksp(AgI),故B正确;铝片先用砂纸打磨,再加入到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铝表面被浓硝酸氧化为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金属继续反应,故C正确;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说明H2O2在酸性条件下氧化Fe2+变为Fe3+,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出现气泡,说明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O2,故D错误;答案为D。

7.(2020·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诊断)用KClO3和MnO2制备O2,并回收MnO2和KCl。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O2制备装置

B.固体混合物溶解

C.过滤回收MnO2

D.蒸发制KCl

【答案】B

【解析】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A不符合题意;MnO2难溶于水,KCl易溶于水,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故B符合题意;根据装置图,漏斗的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故C不符合题意;蒸发时应用蒸发皿,不能用坩埚,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

8.(2020·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诊断)乙醇催化氧化制取乙醛(沸点为20.8℃,能与水混溶)的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入H2O2溶液前需打开K

B.实验开始时需先加热②,再通O2,然后加热③

C.装置③中发生的反应为2CH3CH2OH+O2

2CH3CHO+2H2O

D.实验结束时需先将④中的导管移出。

再停止加热

【答案】B

【解析】向圆底烧瓶中滴入H2O2溶液前需打开K,避免生成的氧气,使装置内压强过大,故A正确;实验时应先加热③,以起到预热的作用,使乙醇充分反应,故B错误;催化条件下,乙醇可被氧化生成乙醛,发生2CH3CH2OH+O2

2CH3CHO+2H2O,故C正确;实验结束时需先将④中的导管移出,再停止加热,以避免发生倒吸,故D正确;故选B。

9.(2020·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诊断)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检验久置的Na2SO3粉末是否变质

取样配成溶液,加入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B

制备纯净的FeCl2

向含少量FeBr2的FeCl2溶液中滴入适量新制氯水,并加入CCl4萃取分液

C

制备银氨溶液

向5mL0.1mol•L-1AgNO3溶液中加入1mL0.1mol•L-1NH3•H2O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答案】A

【解析】久置的Na2SO3粉末变质,转化成Na2SO4,取样配成溶液,加入盐酸酸化,除去SO32-等离子对实验的干扰,再加BaCl2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Na2SO3变质,如果没有白色沉淀,则说明Na2SO3没有变质,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符合题意;还原性:

Fe2+>Br-,加入氯水,先将Fe2+氧化成Fe3+,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制备银氨溶液的操作步骤:

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发生AgNO3+NH3·H2O=AgOH↓+NH4NO3,继续滴加氨水至白色沉淀恰好溶解,发生AgOH+2NH3·H2O=[Ag(NH3)2]++OH-+2H2O,根据方程式,推出5mL0.1mol·L-1AgNO3溶液中加入15mL0.1mol·L-1NH3·H2O,故C不符合题意;NaHSO3与H2O2反应无现象,不能观察实验现象得到结论,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

10.(2020·河北衡水中学高三调研)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0.1mol/LFeCl2溶液中加入1滴KSCN溶液,再滴加碘水

开始无明显现象,滴加碘水后溶液变红

氧化性:

I2>Fe3+

B

向某钠盐中滴加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该钠盐可能为Na2S2O3

C

乙烯通入中性KMnO4溶液中

溶液褪色并产生黑色沉淀

乙烯具有还原性

D

将苯加入橙色的溴水中振荡并静置

下层液体几乎无色

苯与Br2发生了取代反应

【答案】AD

【解析】碘单质不能氧化亚铁离子,现象、结论不合理,故A错误;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硫,该钠盐可能为Na2S2O3,故B正确;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锰、二氧化碳,则乙烯具有还原性,故C正确;苯与溴水发生萃取,且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为物理变化,故D错误;答案为AD。

11.(2020·福建省龙岩市高三质量检测)某同学按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记录实验现象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中白色沉淀是BaSO3

B.①中可能有部分硫酸挥发了

C.为确定①中白色固体是否为硫酸铜,可向冷却后的试管中注入水,振荡

D.实验时若先往装置内通入足量N2,再加热试管①,实验现象不变

【答案】B

【解析】实验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装置1为发生装置,溶液仍为无色,原因可能是混合体系中水太少,无法电离出铜离子,有白雾说明有气体液化的过程,同时产生白色固体,该固体可能是无水硫酸铜;试管2、3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应为硫酸钡,说明反应过程有SO3生成或者硫酸挥发,3中沉淀较少,说明三氧化硫或挥发出的硫酸消耗完全;试管4中品红褪色说明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硫,浸有碱的棉花可以处理尾气,据此分析作答。

二氧化硫不与氯化钡反应,白色沉淀不可能是BaSO3,故A错误;根据分析可知①中可能有部分硫酸挥发了,故B正确;冷却后的试管中仍有浓硫酸剩余,浓硫酸稀释放热,不能将水注入试管,会暴沸发生危险,故C错误;反应过程中SO3可能是氧气将二氧化硫氧化生成,若先往装置内通入足量N2,体系内没有氧气,则无SO3生成,试管2、3中将无沉淀产生,实验现象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答案为B。

12.(2020·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一模)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以及相关解释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相关解释

A

测量氯水的pH

pH试纸遇酸变红

B

探究正戊烷C5H12催化裂解

C5H12裂解为分子较小的烷烃和烯烃

C

实验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2NO2

N2O4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

D

用AlCl3溶液制备AlCl3晶体

AlCl3沸点高于溶剂水

【答案】C

【解析】氯水中含HClO,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其pH,应选pH计测定氯水的pH,A错误;C5H12裂解为分子较小的烷烃和烯烃,常温下均为气体,不能冷凝收集,且催化裂化中使用碎瓷片作催化剂且有聚热功能,若改用没有聚热功能的氧化铝固体,实验效果不理想,B错误;只有温度不同,且只有二氧化氮为红棕色,通过两烧瓶中气体颜色的变化可验证温度对平衡的影响,C正确;加热促进AlCl3水解,且生成HCl易挥发,应在HCl气流中蒸发制备AlCl3晶体,D错误;答案选C。

13.(2020·四川眉山中学高三二诊)下列对装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实验室中可用甲装置制取少量O2

B.

可用乙装置比较C、Si的非金属性

C.

若丙装置气密性良好,则液面a保持稳定

D.

可用丁装置测定镁铝硅合金中Mg的含量

【答案】A

【解析】甲中H2O2,在MnO2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反应2H2O2

2H2O+O2↑生成O2,故A正确;乙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烧杯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有2HCl+Na2SiO3=2NaCl+H2SiO3,故B错误;丙中橡皮管连接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气压相等,两仪器中不可能出现液面差,液面a不可能保持不变,故C错误;丁中合金里Al、Si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根据H2体积无法计算合金中Mg的含量,因为Al、Si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2Al+2NaOH+2H2O=2NaAlO2+3H2↑,Si+2NaOH+H2O=Na2SiO3+2H2↑,故D错误;答案选A。

14.(2020·四川眉山中学高三二诊)Ag+与I-既能发生沉淀反应又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为探究其反应,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1中试管②出现浅黄色沉淀,试管③无蓝色出现;实验2中电流计指针发生明显偏转。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1中Ag+与I-沉淀反应速率更大

B.向实验2甲烧杯中滴入淀粉,溶液变蓝

C.实验2装置的正极反应式为Ag++e-=Ag

D.实验2中Ag+与I-沉淀反应速率大于0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Ag+与I-可发生沉淀反应Ag++I-=AgI↓、氧化还原反应2Ag++2I-=2Ag+I2,二者相互竞争。

实验1中试管②出现浅黄色沉淀,试管③无蓝色出现,表明无I2生成或生成的I2没检出,说明Ag+与I-发生沉淀反应占优势,故A正确;实验2中电流计指针发生明显偏转,则实验2的装置一定为原电池(无外加电源),表明Ag+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Ag++2I-=2Ag+I2,淀粉遇碘变蓝,故B正确;根据Ag+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Ag++2I-=2Ag+I2,该原电池负极反应为2I--2e-=I2,正极反应为Ag++e-=Ag,故C正确;实验2中AgNO3、KI溶液分别在甲乙烧杯中,并未相互接触,故二者间不会发生沉淀即速率为0,故D错误;答案选D。

15.(2020·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模拟)加热聚丙烯废塑料可以得到碳、氢气、甲烷、乙烯、丙烯、苯和甲苯。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废旧塑料的再利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装置乙试管中收集到的液体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与Br2发生取代反应

B.装置丙中的试剂吸收反应产生的气体后得到的产物的密度均比水大

C.最后收集的气体可以作为清洁燃料使用

D.甲烷的二氯代物有2种

【答案】D

【解析】装置乙试管中收集到的液体物质是苯和甲苯,两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苯环,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与Br2发生取代反应,A正确;加热聚丙烯废塑料得到的不饱和烃乙烯、丙烯可以与Br2发生加成反应,产生1,2-二溴乙烷和1,2-二溴丙烷,它们都是液体物质,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B正确;加热聚丙烯废塑料可以得到碳、氢气、甲烷、乙烯、丙烯、苯和甲苯,气体物质有氢气、甲烷、乙烯、丙烯,液体物质有苯和甲苯,其中苯和甲苯经冷水降温恢复至常温下的液态留在小试管中;气体中乙烯、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变为液体,剩余气体为氢气、甲烷,燃烧产生H2O、CO2,无污染,因此可作为清洁燃料使用,C正确;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只有一种H原子,其二氯代物只有1种,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6.(2020·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模拟)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大小相同的金属钠分别投入水和乙醇中

钠与水反应比钠与乙醇反应剧烈

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B

在适量淀粉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5min,加入NaOH溶液调溶液pH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

有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完全水解

C

向Fe(NO3)2溶液中依次滴加少量稀H2SO4和KSCN溶液

溶液变红

稀硫酸能氧化Fe2+

D

向10mL0.1mo/LNa2S溶液中滴入2mL0.1mol/LZnSO4溶液再加入0.1mol/LCuSO4溶液

开始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有黑色沉淀生成

Ksp(CuS)

【答案】A

【解析】钠与水和乙醇反应都能置换出氢气,大小相同的钠与水反应比与乙醇反应剧烈,说明水中的氢原子比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故A正确;淀粉若部分水解,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故B错误;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稀H2SO4,使溶液呈酸性,形成的硝酸将Fe2+氧化为Fe3+,滴加KSCN溶液变红色,而不是稀硫酸能氧化Fe2+,故C错误;由于Na2S在与ZnSO4反应时过量,所以再加入CuSO4时,发生如下反应Na2S+CuSO4==CuS↓+Na2SO4,不能说明Ksp(CuS)

本题答案为A。

17.(2020·河南省开封市高三模拟)下列实验装置应用于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和硫酸铜晶体,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甲装置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硫

B.用图乙装置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水稀释

C.用图丙装置过滤出稀释后混合物中的不溶物

D.用图丁装置将硫酸铜溶液蒸发浓缩后冷却结晶

【答案】D

【解析】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气管应该长进,出气管要短,故A错误;应将水沿烧杯内壁倒入,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B错误;转移液体需要引流,防止液体飞溅,故C错误;蒸发浓缩液体可用烧杯,在加热过程中需要垫石棉网,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正确。

故选D。

18.(2020·河北省邯郸市高三检测)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C

【解析】氯化铁在水溶液中由于水解会呈酸性,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故FeCl3固体不能直接用蒸馏水溶解,故A错误;Pb2+和SO42-反应生成PbSO4,但是Pb2+的量过量,加入Na2S时,若有黑色沉淀PbS生成,不能说明PbSO4转化为PbS,不能说明Ksp(PbSO4)>Ksp(PbS),故B错误;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在碱性溶液中葡萄糖可发生银镜反应,则冷却至室温,再加入氢氧化钠中和至碱性。

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产生银镜。

说明淀粉水解能产生还原性糖,故C正确;硫酸根离子检验用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所以应该先加入稀盐酸,没有沉淀后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就说明有硫酸根离子,否则不含硫酸根离子,故D错误;答案选C。

19.(2020·天津静海一中高三调研)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氢氧化铁胶体与FeCl3溶液

过滤

胶体粒子不能通过滤纸

B

用乙醇提取碘水中的碘

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C

用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固体

蒸发

MgCl2受热不分解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答案】D

【解析】胶体粒子可以通过滤纸,但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分离胶体与溶液的方法是渗析,故A项错误;乙醇与水互溶,致使碘、水、乙醇三者混溶,不能用乙醇萃取的方法进行分离,故B项错误;用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固体,要先升温蒸发,然后降温结晶获得六水合氯化镁,然后通过干燥氯化氢气流加热得到MgCl2,故C项错误;丁醇和乙醚的沸点相差大,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0.(2020·天津静海一中高三调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汞一旦活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深理处理

B.氨氮废水(含NH4+及NH3 ) 可用化学氧化法或电化学氧化法处理

C.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人沸石,以防暴沸。

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

D.用pH计、电导率仅(一种测量溶渡导电能力的仪器)均可检测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

【答案】A

【解析】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加硫磺粉处理,且金属汞不能深埋处理,易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故A错误;氨氮废水中N为-3价,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无毒物质,所以可用化学氧化法或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故B正确;做蒸馏实验时,蒸馏烧瓶中忘记加人沸石,需要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故C正确;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乙酸和乙醇,只有乙酸为电解质,且乙酸电离显酸性,则乙酸浓度越大,酸性越强,导电能力也越强,所以用pH计、电导率仪(一种测量溶液导电能力的仪器)均可监测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故D正确;故答案为A。

21.(2020·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二模)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验证NH3极易溶于水

B.用50mL量筒量取10mol·L-1硫酸2mL,加水稀释至20mL,配制1mol·L-1稀硫酸

C.用pH试纸测量氯水的pH

D.用装置乙制取无水FeCl3

【答案】A

【解析】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若氨气极易溶于则烧瓶内压强降低,气球会鼓起来,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A正确;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加入水中,且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故B错误;氯水中有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其pH值,故C错误;氯化铁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HCl,加热促进水解,而且盐酸易挥发,所以蒸干最终得到氢氧化铁而不是氯化铁,故D错误;故答案为A。

22.(2020·陕西省渭南中学高三二模)锡为ⅣA族元素,四碘化锡是常用的有机合成试剂(SnI4,熔点144.5℃,沸点364.5℃,易水解)。

实验室以过量锡箔为原料通过反应Sn+2I2

SnI4制备SnI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Ⅱ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挥发的I2

B.SnI4可溶于CCl4中

C.装置Ⅰ中a为冷凝水进水口

D.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答案】A

【解析】SnI4易水解,装置Ⅱ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去到反应装置中,故A错误;根据相似相溶原理,SnI4是非极性分子溶于CCl4非极性分子中,故B正确;冷凝水方向是“下进上出”,因此装置Ⅰ中a为冷凝水进水口,故C正确;在液体加热时溶液易暴沸,因此需要加入碎瓷片,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故D正确;故答案为A。

23.(2020·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三模拟)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SO2通入BaCl2溶液,然后滴入氯水

先有白色沉淀,滴加氯水后沉淀不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