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检测指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50409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检测指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污水检测指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污水检测指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污水检测指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污水检测指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污水检测指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污水检测指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污水检测指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污水检测指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污水检测指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污水检测指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污水检测指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污水检测指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污水检测指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污水检测指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污水检测指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污水检测指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污水检测指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污水检测指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污水检测指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检测指标.docx

《污水检测指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检测指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污水检测指标.docx

污水检测指标

污水测定指标

污水水质测量

一.物理指标:

(一)色度:

(铂钴比色法)

原理:

用氯铂酸钾与氯化钴配成与天然水黄色色调相同的标准比色列,用于水样目视比色测定。

规定1ml/L铂所具有的颜色称为1度,作为色度单位。

仪器:

100ml比色管一套(10~12支),5ml及10ml移液管各一支。

试剂:

铂钴标准溶液:

氯铂酸钾K2PtCl61.2456g(内含0.5g铂),氯化钴CoCl2·6H2O1.000g,浓盐酸100ml,配成溶液1L,其色度为500度。

钴铂标准代用液:

重铬酸钾K2Cr2O70.0874g,硫酸钴CoSO4·7H2O2.00g,浓硫酸1ml,配成溶液1L,其色度相当于500度。

用次标准溶液稀释为不同色度的标准比色列:

标准原液(ml)

0

1

2

3

4

5

6

8

10

12

14

16

18

20

稀释水液(ml)

100

99

98

97

96

95

94

92

90

88

86

84

82

80

色度(度)

0

5

10

15

20

25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二)嗅(气味):

①冷法:

提取100ml水样,置于250ml锥形瓶中,调节水温至20℃左右。

震荡后从瓶口闻其气味。

②热法:

提取100ml水样,置于250ml锥形瓶中,盖一表面皿,加热至沸,立即闻其气味。

(三)浑浊度:

(比浊法)

用具:

100ml具塞比色管;250ml、100ml容量瓶;250ml具塞无色玻璃瓶。

试剂:

二氧化硅浊度标准溶液:

称取3克纯白陶土,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水,充分研磨成糊状,移入1升的量筒中,加水至标线。

充分搅拌后静置24小时,用虹吸法弃去表面的5厘米液层,收集500毫升中间层的溶液。

取50毫升次悬浊液,置于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在105℃烘干箱中烘2小时,再在干燥箱内冷却30分钟,称重。

重复烘干并称重,直至恒重。

求出每毫升悬浊液中所含白陶土的重量(毫克)。

在边震边摇状态中,吸取含250毫克白陶土的悬浊液,置100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

次溶液的浊度为100度的标准溶液。

步骤:

测定浊度在1~10毫克/升的水样时,先吸取浊度为100度的标准液0、1.00、2.00、4.00、6.00、8.00、10.00毫升,置于100毫升比色管中,加水至标线,其浊度以此为0、1.0、2.0、4.0、6.0、8.0、10.0度。

再取100毫升均匀水样,置于100毫升比色管中,和上述配置的标准溶液进行比较(在黑色底板上进行目视比较),确定其浓度。

若浊度是10~100毫克/升的水样,则应取浊度为250度的标准溶液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毫升,置于25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其浊度为0、10、20、30、40、50、60、70、80、90、100度分别转入250毫升具塞无色玻璃瓶中,再取250毫升水样,加入250毫升具塞无色玻璃瓶中,和标准溶液进行比较,眼睛从瓶前向后看,确定其浊度。

(四)温度:

用温度计测量。

(五)总固体:

挥发性固体(灼烧减重):

固定性固体:

(六)电导率:

原理:

使用电导池,以惠司登电桥或电导仪在同温度下测定水样电阻和已知电导率的氯化钾溶液的电阻。

(七)PH值:

用PH试纸或PH计对水样进行测量。

点位分析法:

原理:

利用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组成一个电池。

在次电池中,待测溶液的氢例子随其浓度不同将产生相应的电位差,而次点位差经直流放大器放大后,采用电位计或电流计进行测量,即可只是相应的PK值。

仪器:

1.pHS-2型酸度计或其他幸好酸度计。

   2.231型或221型玻璃电极。

3.232型或222型甘汞电极。

4.塑料杯(100ml)。

试剂:

1.PH值=1.68标准缓冲溶液(20℃):

称取优级纯草酸钾(K2C2O4·H2O)12.71g溶于去离子水中,稀释至1000ml,贮于塑料瓶中。

2.

二.化学指标:

(一)碱度测量:

(酸碱滴定法)

原理:

水的碱度主要由碳酸盐、重碳酸盐、及氢氧化物、组成,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水中存在磷酸盐、硅酸盐、硼酸盐等也会产生碱度。

碱度的测量是在水样中加入适当的指示剂,用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可分别测出水样中各种碱度。

注:

余氯能使指示剂褪色,因而妨碍滴定进行,可用少量0.1mol/L硫代硫酸钠脱氯。

水样的浑浊度、色度对滴定终点的观察有干扰,可采用点位滴定法,排除干扰。

仪器:

250ml锥形瓶2个,25ml酸式滴定管1支。

试剂:

0.1%酚酞指示剂;0.15%甲基橙指示剂;0.1000mol/L标准溶液;百里酚蓝-甲酚红混合指示剂(PH=8.3)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PH=4.8)。

步骤:

ⅰ.双指示剂法:

移取水样100ml于200ml锥形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三滴,如呈红色,用0.1000mol/L盐酸溶液滴定至颜色刚好消失,记下盐酸溶液的消耗体积(V1);在此溶液中,再加入2滴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至橙色为止,记下盐酸的消耗量(V2)。

判断水样中碱度的组成及含量。

总碱度(以CaCO3计,mg/L)=[C(HCL)(V1+V2)*50.05/V(水样)]*1000

ⅱ混合指示剂法:

用移液管取50.00ml水样置于锥形瓶中,加3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水样呈淡红色,极为终点(因有CO2,终点颜色变化不敏锐,可在滴定接近终点时加热,赶去CO2,然后再滴定至终点)。

用移液管取50.00ml水样置于锥形瓶中,加三滴百里酚蓝-甲酚红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水样呈黄色,极为终点。

判断并计算水样的碱度组成及含量。

(二)游离二氧化碳测定:

(酸碱滴定法)

原理:

NaOH+CO2→NaHCO3如在水中加入酚酞指示剂进行滴定,当上述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值为8.3,由无色变为淡粉红色。

注:

如果水样用NaOH滴定时产生浑浊,可能是由于过高的硬度和铁、铝等例子的存在,可在滴定前加如1ml酒石酸钾钠。

仪器:

滴定管—为了不使空气中CO2进入标准溶液,滴定管要按图装置。

250ml具玻璃塞的锥形瓶。

试剂:

1.0.1000mol/LNaOH:

称取30g分析纯NaOH,溶于50ml蒸馏水中,倒入150ml锥形瓶中,冷却后用橡皮塞塞紧,静置4天以上,是碳酸钠沉淀。

轻轻吸取上层清液约7.5ml于1L容量

瓶中,用重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的浓度约为0.1mol/L。

精确浓

度可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或用已知浓度的HCl溶液滴定。

注:

如果水样所含游离二氧化碳低于10mg/l,NaOH溶液应稀释10倍。

2.酚酞溶液—称取0.1g酚酞,溶于50ml95%乙醇内,再加入50ml蒸

馏水,滴加0.01mol/lNaOH至溶液呈微红色。

3.酒石酸钾钠溶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步骤:

1.称取250ml带玻璃塞锥形瓶,用虹吸法注入100ml新取来

的水样。

为了精确求得结果,应按图中将水样通过虹吸法吸入吸管内。

将虹吸管装满之后使最初的第一部分水流掉。

然后将虹吸管装满水直至上部顶端,将吸管取下吧水样迅速注入有玻璃塞的锥形瓶内,使吸管尖端式中低于瓶内水位。

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小心混合均匀。

如水样已经生成红色,就表

示水中无游离二氧化碳存在。

水样如果不生成红色,应迅速用滴定管加如NaOH标准溶液,盖好瓶盖,轻轻震荡均匀,直至出现淡粉红色极为终点,5min内不褪色为止。

记录结果。

计算:

游离二氧化碳(CO2,mg/l)=[C*V*1000/V(水)]*44

(二)耗氧量测定:

(高锰酸钾法)

原理:

酸性介质中MnO4+8H++5e→Mn2++4H2O

过量的高锰酸钾用草酸还原:

2MnO4-+5C2O4^2-+16H+→2Mn2++10CO+8H2O

仪器:

25ml酸式滴定管1支,250ml锥形瓶2个,100ml移液管1支,10ml移液管1支,10ml量筒2个,电炉、玻璃珠若干。

试剂:

1.1:

3硫酸:

向三份(容积)蒸馏水中徐徐加入比重1.84的浓H2SO41份。

在250ml锥形瓶中加蒸馏水50ml,再加1:

3H2SO45ml,然后用液管加10ml0.00500mol/LH2C2O4标准溶液,加热至70~85℃,以0.002mol/lKMnO4溶液滴定,溶液由无色滴至刚出现浅红色,为滴定终点。

计算KMnO4的准确浓度。

测定步骤:

1.测定耗氧量所需水样的数量:

洁净透明的水取100ml,浑浊水取10~25ml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

将水样放入250ml锥形瓶中。

2.加入5ml1:

3H2SO4。

用滴定管准确加入10ml0.002mol/lKMnO4溶液(V1),并投入几粒玻璃珠,加热至沸腾,从此时准确煮沸10min。

若溶液红色消失,即说明有机物含量太多,则另取少量水样用蒸馏水稀释2~5倍(至总体积100ml为至)。

再按步骤1、2重做。

3.煮沸10min后趁热用移液管准确加入10ml0.005mol/l草酸溶液。

摇动均匀,此时过量的KMnO4(未与有机物作用的)与草酸起反应而使红色消失。

计算:

耗氧量(O2,mol/l)={[C1(V1+V1′)-C2V2]*8*1000}/V(水)

式中C1:

KMnO4溶液浓度;

V1:

第一次加入KMnO4溶液体积;

V1′:

滴定时消耗KMnO4溶液体积:

C2:

草酸标准溶液浓度;

V2:

草酸标准溶液体积。

(三).化学需氧量(COD):

(冲铬酸钾法)

原理:

一定量的冲铬酸钾溶液在强酸性和加热条件下,将还原性物质(有机和无际的)氧化,过量的冲铬酸钾以试亚铁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回滴,由消耗的冲铬酸钾数量即可计算出水样中有机物质被氧化所消耗的氧的mg/l。

仪器:

磨口三角烧瓶回流冷凝器(500ml)、电炉、玻璃珠若干。

25ml酸式滴定管1支,50ml移液管1支,100ml量筒1个。

℃烘箱内烘2h,在干燥器内冷却),溶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L。

2.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0.25mol/l):

称取98g分析纯硫酸亚铁铵Fe(NH4).(SO4)2.6H2O,溶于蒸馏水中,加20ml浓硫酸,冷却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L,使用时用K2Cr2O7标准溶液标定。

标定法:

吸取25.0mlK2Cr2O7标准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250ml,加20ml浓硫酸,冷却后加2~3滴试亚铁灵指示剂。

用硫酸亚铁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到蓝绿色到刚变到红蓝色为止。

记录消耗的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毫升数。

C(Fe2+)=(C*V)K2Cr2O7*6/V(Fe2+)

3.试亚铁灵指示剂:

称取1.485g化学纯邻菲罗啉(C12H3NN1.H2O)与0.695g化学纯硫酸亚铁(FeSO4.7H2O)溶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00ml。

4.浓硫酸

5.硫酸银(Ag2SO4),固体,化学纯

6.硫酸汞(HgSO4),固体,化学纯。

测定步骤:

1.吸取50ml水样于500ml磨口三角(或圆底)烧瓶中,加入25.0ml冲铬酸钾标准溶液,慢慢加入75ml浓硫酸,随加随摇动。

若用硫酸银作催化剂,此时再加1g硫酸银,加数粒玻璃珠,装上回流冷凝器,加热回流2h。

2.若水样中含较多氯化物,则取50ml水样,加硫酸汞1g、浓硫酸5ml,待硫酸汞溶解后,再加重铬酸钾溶液25.0ml,浓硫酸70ml,硫酸银1g,加热回流2h。

3.冷却后用少量整理水沿冷凝管壁冲洗,然后取下烧瓶将溶液移入500ml三角瓶中,冲洗烧瓶4~5次,在2用蒸馏水稀释溶液至约350ml,溶液体积不得少于350ml,因酸度太高终点不明确。

4.冷却后加2~3滴试亚铁灵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到蓝色变成红蓝色,记录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ml数。

5.同时要做空白试验,即以50ml蒸馏水代替水样,其它步骤同水样同样操作。

记录硫酸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毫升数。

计算:

化学需氧量(O2,mg/l)=[(V0-V1)*C*(Mo2/4)*1000]/V(水)

式中C: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0:

空白试验消耗的硫酸亚铁标准溶液(ml);

V1:

水样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ml);

Mo2:

氧的摩尔质量(g)。

注:

回流时,若溶液颜色变绿,说明水样中还原性物质含量过高,应取少量水样稀释后再重新测定。

(四).溶解氧:

(碘量法)

原理:

MnSO4+2NaOH=Mn(OH)2↓+Na2SO4

2Mn(OH)2+2O2=2H2MnO2↓(棕黄色或棕色沉淀)

H2MnO3+Mn(OH)2=MnMnO3↓+2H2O

加入浓硫酸后

MnMnO3+2I-+6H+=2Mn2++I2+3H20

I2+2S2O3^2-=2I-+S4O6^2-

仪器:

1.溶解氧测定平

2.250ml锥形瓶

3.滴定管

试剂:

1.硫酸锰:

称取480g硫酸锰MnSO4.H2O或400gMnSO4.2H2O或400g氯化锰MnCl2.2H2O,溶于蒸馏水中,过滤后稀释成1L。

2.碱性碘化钾溶液:

称取500g分析纯氢氧化钠,溶于300~400ml蒸馏水中,再称取150g分析纯碘化钾溶于200ml蒸馏水中,将以上两溶液合并,加蒸馏水稀释至1L,静置24h使碳酸钠沉淀,倾出上层澄青液备用。

配制:

用粗天平称取分析纯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6.2g和0.2gNa2CO3溶于新煮沸放冷的蒸馏水中,并用同样处理的蒸馏水,稀释至1L,摇匀贮于棕色瓶内,放置7~10d按下法标定其准确浓度。

(1)0.004mol/LK2Cr2O7溶液的配制:

精确称取在105~107℃干燥好的分析纯重铬酸钾0.12g~0.15g溶于30ml蒸馏水中,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2)Na2S2O3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在250ml点两瓶中加入150ml10%KI溶液及25ml蒸馏水,自酸式滴定管加入15mlK2Cr2O7标准溶液,再加入5ml3mol/LH2SO4,摇匀,盖好瓶塞,此时:

K2Cr2O7+6KI+7H2SO4=4K2SO4+Cr2(SO4)3+7H2O+3I2

静置5min,自碱式滴定管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至溶液变成淡黄色时加入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褪去为止,记录用量(终点到达应带淡绿色,因为含有三价铬例子)。

然后再重复滴定一次。

求出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准确浓度。

4.浓硫酸,化学纯,比重1.34

5.淀粉指示剂:

称取2g可溶性淀粉,溶于少量蒸馏水内,用玻璃棒调成糊状,再加煮沸的蒸馏水至200ml并煮沸至透明,冷却后加入0.25g水杨酸或0.8g氯化锌(ZnCl2)以放置分裂变质。

6.10%KI溶液

步骤:

取样时绝对不能使所采取的水样与空气接触。

取水样的瓶,一般容积为200ml,带有严密的瓶塞。

分析方法:

1.取水样后用笑滴管加入1ml饱和MnSO4如哦年工业和1ml碱性碘化钾溶液。

必须注意将移液管尖端插入水面以下,不可使一夜观众的空气诸如瓶中。

由于试剂重,沉入水底,此时从瓶口能排除少量的水。

2.立即将瓶塞盖好,此时应注意瓶中决不可留有气泡(若有气泡则试验作废),然后将瓶子上下转动15次以上,使试剂与水样充分混合。

3.静置溶液,直到生成的沉淀[Mn(OH)2及MnO(OH)2]降到玻璃瓶一半深度时,再次转动,使混合均匀。

4.将瓶再次静置,使沉淀又降至瓶的一半深度时,用移液管注入2ml浓硫酸。

将瓶塞盖好,如前法混合均匀,此时沉淀溶解,并有游离I2析出,使溶液程深黄色。

5.用移液管吸取沉淀已完全溶解的水样25.00ml,放入锥形瓶中,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当溶液呈淡黄色时再加入1ml淀粉,继续滴定直到有蓝色刚变成无色,即为终点。

记录用量。

计算:

溶解氧(mg/l)=CV*8*1000/V(水)

式中C:

Na2S2O3溶液的浓度(mol/l);

V:

滴定时用去的Na2S2O3溶液的体积(ml);

V(水):

水样的体积(ml).

(五).生化需氧量(BOD5):

原理:

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在此过程中所消耗的mg/l称为生化需氧量,一般以20℃培养5d为标准。

注:

若水样呈碱性或酸性,应当用酸或碱调节到中性。

仪器:

除测定溶解氧所需的仪器外,还需:

1.培养箱:

能自动调节温度,是温度保持在20±1℃。

2.20L大玻璃瓶。

3.1L容量瓶及虹吸管。

4.吸气管。

试剂:

除测定溶解氧所需的试剂外,还需:

1.氯化钙溶液:

称取27.5g化学纯氯化钙CaCl2溶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L。

2.三氯化铁溶液:

称取0.25g化学纯FeCl3.6H2O溶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L。

3.硫酸镁溶液:

称取22.5g化学纯MgSO4.7H2O溶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L。

4.磷酸盐缓冲溶液:

称取8.5g化学纯磷酸二氢钾(KH2PO4)、21.75化学纯磷酸氢二钾(K2HPO4)、33.4g化学纯磷酸氢二钠(Na2HPO4.7H2O)和1.7g化学纯氯化铵(NH4Cl)溶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L。

此缓冲溶液的pH值为7.2。

5.稀释水:

在20L的大玻璃瓶中装入蒸馏水,每升蒸馏水中加入上述四种试剂各5mL,按下图装好。

曝气1~2d,然后取出水样,测定溶解氧含量,到达8~9mg/L时,即停止通空气

盖严,静置一天,使溶解氧稳定。

注:

假如废水中含有有毒物质,缺乏微生物时,稀释水内应加入适量的经沉淀

后的生活污水,作为微生物的接种(通常每升稀释水中加沉淀污水2mL即可)。

步骤:

1.用虹吸法吸取稀释水,注满2个溶解氧测定瓶,加塞,将其中之一用

水封口,置于20℃培养箱内,培养5d,另一瓶则立即进行溶解氧的测定。

两瓶是空白试验。

2.稀释水样,根据污水的淡浓情况,确定几个稀释比例,将水样稀释成3~4个

稀释水样。

决定稀释比例后,用每个容量瓶配置一个稀释水样,先用虹吸法将每个容量瓶中装入半瓶稀释水,然后用移液管精确加入经过计算的适量污水样,再用系是谁稀释至刻度,塞紧瓶塞摇匀。

用虹吸法将每种稀释水样各注满两个溶解氧测定瓶,塞紧瓶塞。

3.将每种稀释水样中的一瓶加水封口,贴上标签注明稀释比,放于20℃培养箱中培养5d,另一瓶立即测定溶解氧。

4.每天检查培养箱的温度,温度误差不应超过±1℃。

并应注意水封口经常保持有水。

5.培养5d后,取出测定溶解氧。

选出溶解氧减少量在40%~70%的水样数据,计算5d生化需氧量。

计算:

1.不经稀释直接培养的水样:

BOD5(mg/l)=c1-c2

式中c1:

水样在培养前的溶解氧浓度(mg/l);

c2:

水样经5d培养后,剩余溶解氧浓度(mg/l).

2.经稀释后培养的水样:

BOD5(mg/l)=[(c1-c2)-(B1-B2)f1]/f2

式中B1:

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在培养前的溶解氧(mg/l);

B2:

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在培养后的溶解氧(mg/l);

f1:

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在培养液中所占比例;

    f2:

水样在培养液中所占比例。

(六).铁的测定:

(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

原理:

亚铁离子与邻二氮菲生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应用此反应可用比色法测定铁。

当铁以三价形式存在于溶液中时:

4Fe3++2NH2OH(羟胺)→4Fe2++N2O+4H++H2O

仪器:

分光光度计;50ml比色管10支,5ml移液管2支,10ml移液管1支,5ml量筒一个。

试剂:

1.铁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0.7020g分析纯硫酸亚铁铵[FeSO4(NH4)2SO4.6H2O],溶于50ml蒸馏水中,加入20ml浓硫酸,溶解后转移至1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1.00ml含Fe2+0.100mg。

用移液管取10.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1.00ml含Fe2+0.010mg。

2.邻二氮菲溶液:

称取0.15g邻二氮菲(C12H3N2HCl),溶于100ml蒸馏水中,加热至80℃帮助溶解。

每0.1mgFe2+需此液2ml。

临时配制。

3.10%盐酸羟胺水溶液(临时配制)。

4.缓冲溶液(pH=4.6):

吧68g醋酸钠溶于约500ml的蒸馏水中,加入冰醋酸29ml,稀释至1L。

步骤:

1.标准色列的配制:

分别吸取铁的标准溶液(1ml=0.010mgFe2+):

0、0.50、1.0、1.5、2.0、2.5、3.0、3.5、4.0ml分别置于9支50ml比色管中。

依次分别在各管中加入1ml盐酸羟胺溶液,摇匀。

加入2ml邻二氮菲溶液、5ml缓冲液,然后依次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

放置10min.

2.吸收曲线的制作:

取上述标准比色列中浓度适当的溶液(例如0.03mg/50ml),在721型分光光度计上,用1cm比色皿,以试剂溶液为参比溶液,在480~540nm间,每隔10nm测定一次吸光度。

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吸收曲线,从而选择测定铁的适宜波长。

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铁含量(mg/50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水样中铁的测定:

(1)总铁的测定:

用移液管取25ml水样,置于50ml比色管中,加1ml盐酸羟胺溶液,摇匀,加2ml邻二氮菲溶液、5ml缓冲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放置10min。

以试剂永夜做参比,于510nm波长测定吸光度。

有标准曲线求出铁含量。

计算:

总铁(mg/l)=相当于铁标准溶液的用量(ml)*10(ug/ml)/V水(ml)

(2)低铁例子(Fe2+)测定:

用移液管取25ml水样,置于50ml比色管中,加2ml邻二氮菲溶液5ml缓冲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放置10min后。

以试剂溶液作参比,于510ml波长测定吸收度。

由工作曲线查出Fe2+含量,并乘以水样稀释倍数。

5.721型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

a.将仪器电源开关接通,打开仪器比色皿暗箱盖,选择需用的单色光波长,将仪器预热20min。

b.调零。

在仪器比色皿暗箱打开时,用调“0”电位器,将电表指针调至“0”刻度。

c.将盛空白溶液的比色皿放入比色皿座驾第一格内,显色液放在其它格内,吧比色皿暗箱盖子盖好。

d.把拉杆啦出,将参比液放在光路上,转动光量调节粗调和细调,是透光度为“100%”(即电表满度)。

然后拉动拉杆,使有色液进入光路,电表所指示的A值就是溶液的吸光度值。

(七).氨氮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原理:

氨与碘化钾在碱性溶液中生成黄色络合物,其颜色深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在0~2.0mg/l的氨氮范围内近于直线。

仪器:

分光光度计,50ml比色管。

试剂:

1.不含氨蒸馏水:

实验中所用蒸馏水为不含氮蒸馏水。

每升蒸馏水中加入2ml浓硫酸和少量高锰酸钾(KMnO4)整流,集取蒸馏液。

2.纳氏试剂:

称取50g分析纯碘化钾(KI)溶于35ml不含氨蒸馏水中,加入饱和二氧化汞(HgCl2)溶液并不停搅拌,加入上述溶液,最后用不含氨蒸馏水稀释至1l,静置24h,倾出上层澄青液,岂取沉淀物,将澄青液贮于试剂瓶内(用橡皮塞盖紧)。

纳纳氏试剂放置过久,可能又生成沉淀物,使用时不要搅拌浑浊。

(七)氨氮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八)铜、锌、铬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

(九)氯化物的测定(沉淀滴定法)

(十)TN:

(凯氏测氮法)

1.试剂及配制:

(1)硫酸(p=1.84g/ml)

(2)硫酸钾(K2SO4)

(3)硫酸铜溶液:

称取5g硫酸铜(CuSO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