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课后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6170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课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外国文学课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外国文学课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外国文学课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外国文学课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外国文学课后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外国文学课后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外国文学课后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外国文学课后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外国文学课后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外国文学课后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课后答案.docx

《外国文学课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课后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文学课后答案.docx

外国文学课后答案

第七章19世纪中期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主潮

1、简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9世纪30年代,英、法等欧洲国家正在进行社会转型,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斗争中,资产阶级已经占据优势,这时的人民热衷于创造物质财富,具有逃避现实、醉心自然、沉溺幻想倾向的浪漫主义文学远不能满足时代要求了,代之而起的是真实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解剖和努力解释种种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文学。

这股文学潮流,由于对它对现存秩序的鲜明、强烈的揭露和批判而被后人称为批判现实主义(主义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具有有批判性)。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40年代发展起来的哲学(辩证法、唯物论、空想社会主义)、自然科学等都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出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基本特征:

一,追求文学表现的客观性;二,暴露和批判现实社会的阴暗丑恶面;三,主张写实手法,但又区别于自然主义。

2、简述法国司汤达《红与黑》的基本内容以及于连形象的典型意义。

基本内容:

一介平民的于连。

索黑尔梦想像拿破仑一样建功立业,出人头地,但是复辟时期的现实使他放弃穿上“红”色军装而披上“黑”袍,他伪装自己竭力往上爬,但最后依然死于非命。

在等级森严的复辟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中,于连被置于充满复杂激烈的政治、宗教、经济斗争的三个典型环境中:

弥漫唯利是图气氛的维立叶尔小城、充满教派之争的贝尚松神学院、作为“阴谋和伪善中心”的巴黎侯爵府。

于连形象:

于连是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和自我中心的叛逆者的典型。

他没有明确的政治信念,但不缺乏平民阶级意识、自尊心和反抗激情。

他不信仰宗教,敌视贵族,鄙视资产者的唯利是图,充满对拿破仑的热爱,不断自我伪装的他最后被这个对立的社会处以极刑。

于连形象的典型意义:

1、通过于连的悲剧,控诉了封建阶级等级制度的罪恶,抗议摧残有志向、有才情的青年一代的教会、贵族和大资产阶级。

2、也批判了像于连一样将金钱社会的标准当作自己的追求、一心想要名利地位的人,他们失去了人的自然本质和精神自由。

3、简述法国巴尔扎克的思想倾向与《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

巴尔扎克的世界观充满矛盾,一方面他洞察到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又同情眷念旧贵族;他基本上是唯物主义者,但对神秘主义也颇感兴趣。

《人间喜剧》:

它是一部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史和一部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

作者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揭示了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

作品塑造了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2400多个人物,“金钱”是这出大戏无所不在的真正主人公,资产阶级对贵族阶级的步步紧逼是全剧的主旋律。

作者把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党名流安永,表现得淋漓尽致,它是一部生动、形象的法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现实主义历史。

4、简述法国巴尔扎克《高老头》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

《高老头》描绘了一个金钱主宰一切的社会。

上至金碧辉煌的上流社会,下至寒酸的伏盖公寓,都想金钱顶礼膜拜,拜金主义使人变得畸形。

人物形象:

高老头:

这个暴富的面条商,具有强烈、病态的父爱,他对女儿们不计回报的付出,而在女儿们眼里,她们与他的关系只是冷冰冰的金钱关系,所以最后身无分文的高老头在伏盖公寓孤独而凄凉地死去。

值得一提的是,高老头所谓的付出也已经完全被拜金主义渗透,因为他所知道的爱的表达方式也唯有金钱。

拉斯蒂涅:

他是社会转型期、在拜金主义冲击下的青年一代与社会抗争的代表。

他由一个善良淳朴、怀有远大理想的大学生蜕变为金钱的屈服者。

而这个过程是痛苦、矛盾、一波三折的。

伏脱冷:

强盗首领,苦役监逃犯,受过教育又有复杂的人生经历,他是这个丑陋社会无情的揭露者,也是心狠手辣的作恶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

他是带领拉斯蒂涅认识这个世界的第二位“老师”。

鲍赛昂夫人:

她是贵族代表,尽管她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高贵的身份,但是最后被丈夫抛弃了,她隐退乡间。

说明上层阶级的身份甚至比不上金钱。

纽沁根太太:

高老头的女儿,他是朝思暮想想挤进上流社会的代表。

艺术特色:

《高老头》充分体现了巴尔扎克小说“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艺术成就。

1、他塑造人物的方法是集中个性的特点,每一类人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如高老头的父爱,拉斯蒂涅的野心等。

2、性格化的环境是巴尔扎克描写环境的一大特色,在《高老头》中的那个散发“闭塞的、霉烂的、酸腐的气味”的环境,与生活在其中的奇形怪状、内心充满对上流社会和不满的任务十分相称,共同构成巴黎下层社会的缩影。

5、如何理解法国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是一部“新的艺术法典”。

《包法利夫人》体现了福楼拜独特的叙事艺术。

他创立一种冷静客观的叙述文体,作者不站在无所不知的立场,以往全知的叙事视角受到限制。

其次,他不在作品中直接表示自己的意见,留给读者更多判断领悟的空间。

尽管有种种限制,他依然把对女主人公的同情和讽刺,对鄙俗社会的揭露做得十分出色。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小说艺术是一个发展,使这部作品成为当时一部“新的艺术法典”。

7、从《双城记》看狄更斯(英国)人道主义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或从《艰难实时》)

《双城记》以法国革命为背景,真实反映了革命前夕封建贵族对农民的残酷迫害。

狄更斯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阐明了法国革命的合理性。

但当革命暴动深入后,他又强烈谴责革命中的暴力行为,丑化革命者。

此外他塑造了两个人道主义的理想人物。

他既反对封建贵族对农民的迫害,也反对革命胜利后革命人民对封建贵族的专政。

但不可否认他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多方面深入揭露:

金钱关系、政治、经济、法律、道德、教育等。

小说体现了狄更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和它的阶级局限性。

10、简述《死魂灵》的思想倾向、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

(《死魂灵》中真正的“死魂灵”是谁,简析俄国果戈里“含泪的笑”的艺术风格)

《死魂灵》(1842)刻画的是一个没有任何活力的贵族阶级和农奴制社会,尤其是作为农奴制“生活的主人”的地主阶层。

落魄贵族子弟乞乞科夫收购“死魂灵”来招摇撞骗,借此深刻挖掘了现实生活中普通的荒诞性,真正的“死魂灵”其实是活着却在精神上死去的上流社会的人们。

果戈里写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夸张描写和调侃嘲笑的叙述中,尖锐讽刺的风格得以展现。

表面上嬉笑怒骂,让人觉得可笑,但是笑的后面却又是深深的悲伤,在尖锐的批判讽刺中揉合着作者深沉而痛苦的抒情。

他不仅让读者因人物外貌、言行的可笑荒唐而发笑,还因作品对人生悲剧性境遇的揭示而震惊,感受痛苦、痛惜和感伤,陷入沉郁的思索。

因而有人说这叫“含泪的笑”的艺术风格。

11、如何理解屠格涅夫的《父与子》中巴札罗夫这个艺术形象。

《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

代表“子辈”的巴札罗夫是一个“新人”形象,出身平民,具有激进的民主思想,坚强自信、信奉唯物主义,崇尚科学,不服从权威,否定专制整体和贵族特权,否定贵族阶级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基础。

这个执着的“虚无主义者”成为文学史上一个个性鲜明的、出色的人物形象。

但是巴札罗夫在肯定科学的同时,对艺术、美以及内心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十分冷漠,这是作者对主人公持否定态度的地方。

作者在肯定以巴札罗夫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批判勇气和力量的同时,也希望平民文化的贵族文化在冲突中能彼此宽容、理解,互相融合。

13、简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

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穷人们过着贫困、毫无尊严的生活的严酷现实和“超人”理论的支撑,使主人公拉斯克尼科夫走上“罪”的道路。

犯“罪”过后,受到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严酷惩罚。

作者虽然同情被压迫的下层社会的人们,但是他却反对革命暴力,认为一个人不管怎样善良和愿意为穷人谋利,只要走上暴力的道路,就必然为非作歹,背弃人道主义。

作者有很明显的妥协性,他提出作为暴力革命的对立面的宗教救世思想,主张用基督教的顺从、忍耐、爱别人的精神来感化人,净化人的灵魂,借此使贵族和平民两个对立的阶级和解,使社会得到改造。

据此作者塑造了索尼亚这一缺乏说服力的形象。

这种观点实际上就是号召人民对现实妥协,其结果必然是维护俄国专制制度和正教教会,起到反动的作用。

人物形象:

拉斯克尼科夫是一个穷苦的大学生,他一方面忍受自己的贫穷,一方面看到了整个社会更加凄凉悲惨的画面,使得作者内心十分矛盾痛苦。

他以“劫富济贫”为理由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而后又投案自首,皈依了上帝。

这个人物体现了作者自己对贫民的同情、对“超人”理论和反人道的揭露,最后作者把软弱的宗教救世愿望放在主人公身上。

艺术特色:

首先,作者用夸张、怪诞、幻想等手法来反映生活中力气都现象,他重在本质的真实,而不重在现实的真实,他认为“虚幻的现实主义”更能反映现实的本质。

其次,陀思妥耶夫斯基擅长细腻的心理刻画,他写的人物经常被置于异常状态中,在无法解脱的矛盾中激烈斗争,用内心独白的手法。

通过意识流的手法,描写病态心理、强调直觉主义,而被现代派作家奉为鼻祖。

14、简述密茨凯维奇诗歌中革命民主主义精神。

亚当·密茨凯维奇(1798-1855)波兰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也是波兰民族解放的英勇战士。

比如作品《先人祭》表现贵族地主阶级的残酷和对农民的压迫,以及农民对压迫者的反抗,从而揭示当时波兰的社会矛盾,对压迫者提出严正的抗议,体现了作者的民主思想。

15、简述《草叶集》的基本主题、艺术成就及其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草叶集》是十九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记录着诗人一生的思想和探索历程,也反映出他的时代和国家的面貌。

诗集得名于其中这样的一句诗:

“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

”草叶是最普通、最有生命力的东西,象征着当时正在蓬勃发展的美国。

诗集通过“自我”感受和“自我”形象,热情歌颂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美国。

《草叶集》是惠特曼一生创作的总汇,也是美国诗歌史上一座灿烂的里程碑。

作品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充分反映了十九世纪中期美国的时代精神。

诗人站在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上讴歌美国这块“民主的大地.

基本主题是讴歌民主、自由和人类平等,最终版收诗近400首。

主要思想内容:

讴歌劳动创造与开拓精神;揭示劳动者一定要成为自己的主人才能成为新生活的主人道理;只有通过开拓与创造的劳动才能建立真正理想社会的情怀。

 《草叶集》中对大自然、对自我有着泛神主义的歌颂,泛神主义是崇拜大自然,以自然万物为神的;诗中极力赞美大自然的壮丽、神奇和伟大

 《草叶集》是长满美国大地的芳草,永远生气蓬勃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

它是世界闻名的佳作,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

作者在诗歌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以断句作为韵律的基础,节奏自由奔放,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势和无所不包的容量。

第八章19世纪后期文学:

现实主义的裂变与文学表现的多元

1、巴黎公社文学包括哪些方面的主要内容

巴黎公社文学是19世纪后期无产阶级文学的突出表现,是巴黎公社革命的产物,主要内容包括宣传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揭露反动派镇压革命的罪行、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号召人民继续为公社的理想而斗争等。

2、唯美主义文学和象征主义文学的主要理论观点与创作特征是什么

主要理论观点:

唯美主义文学和象征主义文学共同的美学纲领是“为艺术而艺术”,共同的哲学基础是反理性的主观唯心主义,是“世纪末”情绪的反映。

它们重主观,重幻觉,求神秘,求怪异,表现了对非理性主义、神秘主义和下意识的崇拜。

创造特征:

唯美主义一味追求艺术技巧和形式美,宣扬“艺术至上”,专事文字雕琢,否认文学的倾向性、思想性和功利性,更不是反映现实的工具。

象征主义注重主观幻觉而轻客观描写,重艺术想象而轻现实再现,重暗示启发而轻明确表达。

它主要采用象征、暗示、启发等手法暗示作品的主题和事物的发展,因而形象半明半暗扑朔迷离,充满神秘主义色彩。

3、自然主义的理论主张与的文学特征

自然主义文学最先产生于法国,决定论为自然主义提供了最初的理论基础,它不问政治、客观、无我。

80年代,左拉进一步使自然主义创作理论系统化,主张写作要着重写人的生理本能,像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不受社会规律的支配。

文学特征:

自然主义强调文学的科学性和真实性,用纯客观的态度把生活中的一切细枝末节精确而毫无遗漏地摄取下来。

4、简述左拉的文学思想和文学成就。

爱弥勒左拉(1840--1902)是19实际后期法国著名作家。

他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主要倡导者,但是他的优秀作品往往突破了他的自然主义理论的框框,而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

左拉认为作家创作中那个应只进行观察、研究和记录,像化学家在实验室进行试验一般,左拉在自然主义的文学领域是领导人物。

文学成就:

左拉虽然是自然主义文学的主要倡导者,但由于他是一个关注现实和社会正义的作家,作品就不囿于自然主义文学单纯的生理和病理角度,而体现为自然主义手法与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结合。

《卢贡--马卡尔家族》是左拉最知名的代表作,是20部小说的合集,除最主要的“社会史”展现一个家族五代人的命运,囊括整个第二帝国时代的重大政治、经济事件,而且通过对日常琐事的精细描绘,传神再现了时代的风貌以外,也反映了其他领域如:

经济生活。

总之,他以高超的写作技巧给未来的读者们真实地留住了那个时代。

并且,他在对人的描写上也为后来作品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即人的理性之外的生理因素。

5、简述《萌芽》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

《萌芽》中描写的罢工,是有了阶级觉悟的工人的集体行动,带有一定的政治斗争的性质。

罢工工人的愤怒浪潮席卷啊unlzhenge矿区,使资产阶级心惊肉跳。

作家真实地表现了罢工工人的团结、信任和为共同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虽然斗争失败,但是作者确实乐观的:

随着越来越多人的觉醒,工人阶级的正义事业将来一定会开花结果。

人物形象:

马赫:

工人马赫一家祖祖辈辈在煤矿劳动,他是一名正直的矿工,在罢工中觉悟逐渐提高,带领工人去请愿,在同军警斗争中牺牲了。

马赫嫂:

是小说中刻画最丰满的一个。

她经历了一个阶级意识觉醒的过程,从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成长为一个有觉悟的无产阶级战士。

她的形象是一个成功的现实主义典型,在她身上体现了工人阶级的勤劳、纯朴、坚强和富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此外,作者还刻画了一些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工人领袖如:

艾蒂安。

与资本家斗争中他虽然表现出来英勇无畏、肯于现身的优秀品质,但却没有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理论基础和信仰,所以这类领袖形象与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有一定距离。

6、为什么说莫泊桑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莫泊桑(1850--1893)是19世纪后期法国杰出的批评现实主义作家。

他一生写了350多篇中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和3部游记。

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描绘了各色各样的生活场景,刻画了各个社会阶层、各种职业的任务形象,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了1870年至1890年间法国社会生活的状况。

小说的题词范围极广,大致分为:

描写普法战争的,反映资产阶级世俗生活和揭露资产阶级道德堕落的;描写下层人民生活贫困痛苦和反映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

莫泊桑采用极为自然朴素的白描手法进行描写,而精妙的布局构思、鲜明的人物性格是他的小说最重要的艺术特点,也因此取得很高成就。

莫泊桑在短篇小说方面的艺术成就尤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支撑。

比如《羊脂球》中,作者通过乘客们出逃的不同原因,他们一路上的表现,特别是对羊脂球前后不同的态度变化,表现了他们不同的社会身份,刻画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有产者在敌人面前卑躬屈节、贪生怕死、出卖同胞,而“下贱”的妓女却表现了真正的爱国气节和民族尊严。

7、简述“威塞克斯小说”的揭露批判精神与悲观宿命论思想

托马斯。

哈代(1840--1928)是19世纪末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威塞克斯小说”指以英国西南部农村为北京的哈代的大部分小说。

他的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变化和破产农民的悲惨命运,这种制度下造成了许多人都悲剧,揭示了在“维多利亚盛世”帷幕掩盖下英国社会的深刻危机。

悲观宿命论:

哈代作品中充满了悲剧气氛,具有消极悲观的思想,作品中的人物,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支配着人的命运,把人的生活变成一系列的不幸和绝望。

但有时他也加强了社会因素对于人物悲剧结果的影响,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色彩。

8、简述《德伯家的苔丝》的思想倾向与人物形象。

思想倾向:

哈代5一方面认为苔丝是社会的牺牲品,因而痛恨那个社会、揭露那个社会、同情女主人公;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苔丝是命运牺牲品,进行反抗也是枉然,因而安排了她那样的结局。

作者在小说中时时发出悲天悯人的感叹,流露出一种对人类永远无法解脱悲剧命运的无可奈何的悲哀。

这是他的悲观宿命论在作品中的体现。

人物形象:

苔丝具有劳动妇女的一切美好品质:

坚强、勤劳而富于反抗性,对爱情真诚、纯洁。

但也残存农民身上的某些旧道德观念和宿命观点。

最后他成为资产阶级罪恶社会的牺牲品。

9、从《玩偶之家》看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主要特点

首先,强烈的社会批判性。

作品描写女主人公觉醒到自己不过是海尔茂这个伪君子的玩偶的过程,深刻揭露出资产阶级社会法律、宗教、道德、爱情、婚姻等等虚伪和不合理。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爱情受金钱支配的现实。

其次,选择具有时代特点的的社会问题。

《玩偶之家》提出了妇女从男人的奴役下解放出来的问题,肯定了妇女应该用于捍卫自己的权利。

最后是艺术特点。

人物形象鲜明、结构严密、对话出色,使读者对作者提出的社会问题产生强烈印象。

10、何为“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

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鼓吹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

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恶,博爱

11何为“心灵辩证法”

托尔斯泰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他最感兴趣的是这种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它能描述出一些感情和心理怎样转变成另外一些感情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

这就是车尔尼雪夫斯基评价托尔斯泰心理描写技巧时所说的心灵辩证法。

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不同于其他心理描写大师,托尔斯泰的人物心理描写是非常著名的,他善于深入人物的内心抓住思想感情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一丝一毫地追索出人物思想感情巨大变化或剧烈转变的全过程,洞察人的内心的奥秘,刻画微观世界,把握心灵的辩证发展,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嬗变过程,并且深入人的下意识,把它表现在同意识互相和谐的联系之中,充分展示人物从一种思想感情向另一种常常是相反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心灵辩证法”。

12、谈谈《复活》中人物复活的问题

《复活》讲的聂赫留朵夫和马丝洛娃的精神上的“复活”。

首先,上流社会的聂赫留朵夫诱奸马丝洛娃并致使她怀孕,后忘记了她,这是“兽性的胜利”。

后来,聂赫留朵夫在法庭见到成为妓女的马丝洛娃时被触动了,此后,他的思想开开慢慢转变,他尽力想弥补自己的罪行,而此时他“精神上的人”复活了。

马丝洛娃被爱情遗弃后,被迫沦为妓女,原来的真诚、善良荡然无存了,但随着聂赫留朵夫的真诚忏悔和他为监狱中农民的奔走,她内心的善终于被唤醒。

最后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获得新生。

13、试析《安娜卡列尼娜》的结构艺术

乍看起来这部小说的两条线索联系不很明显,但托尔斯黛认为两条线索组成了一个完美的“拱形”。

这个拱形的结合点应该就是托尔斯泰在全面反映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对人生意义和家庭幸福的探讨。

其中,城市与乡村、安娜与陶丽、安娜与吉提、列文与奥博朗浪斯基、奥博朗斯基与卡列宁等诸多人物在生活态度方面形成鲜明对照,共同组成了一曲合唱,奏出小说深刻的主题。

14、简述契诃夫短篇小说和戏剧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

思想倾向:

契诃夫是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作家。

他痛恨沙皇专制制度,反对黑暗反对势力。

他塑造的许多形象(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贫苦农民、富于反抗的新人、旧式贵族、旧制度的捍卫者等等)都是在展现黑暗社会下人们的生活,表达了他对于农民的同情,但又无法给出解决办法。

前期作品流露明显的抑郁哀伤的调子,但他依然是对祖国和人民的前途抱有信心;后期作品变得乐观,体现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把希望寄托于人民。

但是由于世界观的局限,契诃夫不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也没看到未来的真正的革命力量,所以未塑造出真正的革命形象来。

艺术特色: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

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

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

15、什么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复调结构”

复调结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造的一种全新的艺术思维类型,是指作家在小说中提供多种声音,多种音调,使得小说具备了一种新的品格。

在他的作品《罪与罚》里,几乎所有的重要人物都有自己的声音,拉斯科尼科夫的“哲学”,索尼娅的“东正教观念”,预审员波尔菲里的“生活求实和法律的观念”,卢仁的极端个人主义和同样极端的“边沁主义”以及地主斯维德里加依洛夫的无耻哲学,等等。

好像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中,但互相之间并不融合。

每一个人物都成了直抒己见的主体,作品人物的意识成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他人意识”的东西。

这就是“复调小说”的内涵和表现形态。

这种艺术上的创新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