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一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42讲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62668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一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42讲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一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42讲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一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42讲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一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42讲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一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42讲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一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42讲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一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42讲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一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42讲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一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42讲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一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42讲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课.docx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一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42讲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一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42讲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课.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一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42讲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课.docx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一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42讲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课

第42讲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

(时间:

45分钟)

一、选择题

1.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

“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

”这段话意在说明(  )

A.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

B.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

C.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

D.“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路趋向清晰

2.毛泽东曾经给林彪写过一封信,信中写道:

“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是不能达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毛式、贺龙式、李文林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是无疑义地正确的。

”据此推断,这封信大致写于毛泽东思想的(  )

A.酝酿时期B.形成时期

C.成熟时期D.发展时期

3.毛泽东说:

“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

……敌人不来,我们就在这里练兵,发动群众,敌人来了,我们就靠这个家和敌人作战。

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

”与这段话相关的是(  )

A.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B.新民主主义理论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D.统一战线思想

4.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

“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

”这一思想(  )

A.有利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B.后来发展成“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C.后来发展成“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成为“求同存异”主张的理论基础

5.美国学者史华慈说:

“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

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

”这里的“新的内容”(  )

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做了准备

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6.毛泽东说:

“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

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

”这段话出自(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7.毛泽东提出:

“有必要在我国人民中,首先是在干部中,进行解释,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

”这一主张提出的背景是(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B.“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

C.“大跃进”运动的全面推进

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8.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

“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

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

”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9.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谈及经济体制改革时语惊四座,充分表现了总设计师的高瞻远瞩。

然而,当时有的报纸仅刊登了一条不足200字的报道和一幅照片,至于谈话内容则只字未提。

当代有学者评论说“邓小平的高瞻远瞩变成多数人的共识,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

对邓小平当时的“高瞻远瞩”的合理解读是(  )

A.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C.全面阐述“一国两制”的构想

D.提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

10.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

“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

”邓小平的这段话(  )

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1.《南方日报》曾载文指出:

“20年来,小平‘南方谈话,这一思想理论之花结出了丰硕果实,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发生的变化及其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这是因为邓小平“南方谈话”(  )

A.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B.阐明了判断各个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

C.作出了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2.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在向美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方针时说:

“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一主张(  )

A.首次宣布争取和平统一台湾

B.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统一

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直接推动达成“九二共识”

二、非选择题

13.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

……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

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2)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3)同材料一二相比,邓小平在经济理论方面有创新,实践效果如何?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

 

14.农民革命是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一生高度重视农民革命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 在土地改革过程中,毛泽东非常强调“普遍发动群众”、“整顿基层组织”作为土改的第一个阶段和“一个最基本的环节”,反对恩赐,……实现“土地还家”。

这种改革,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而是通过推翻旧政权,代之于人民政权,彻底砸碎旧秩序,重构了中国几千年的农村社会结构。

……我们已经在北方约有一亿六千万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要肯定这个伟大的成绩。

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

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

——龚云《毛泽东与中国农民问题》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有着怎样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主要依据。

 

(2)材料二中毛泽东认为应如何引导农民革命?

这一策略对中国革命有何重大作用?

 

第42讲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

一、选择题

1.C【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

从材料“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可以反映出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故C项正确;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路是秋收起义之后,故A、D项错误;材料只是显示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并没有表明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故B项错误。

2.B【解析】根据材料中“流动游击政策”“根据地”“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等信息可判断这一时期为中华苏维埃政权建立,国共对峙正式形成阶段,毛泽东思想的酝酿时期应当是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故A项错误;国共对峙正式形成阶段,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日益成熟,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发展,故D项错误。

3.C【解析】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是毛泽东提出的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故B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C项正确;统一战线思想是指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故D项错误。

4.C【解析】有利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的主要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故A项错误;另起炉灶不符合结成统一战线,故B项错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符合关键信息的要求,故C项正确;求同存异”主张的理论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D项错误。

5.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

结合“西北”及“树立了精神领导权”可知,当时中国革命的中心已转移到延安,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材料所述是描写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成果《新民主主义论》,A项符合题意。

6.C【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的“自觉选择’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论民民主专政》是建国前毛泽东的著作,意在指导社会主义革命,①错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著作,故②正确;《井冈山的斗争》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著作,故③正确;《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著作,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7.A【解析】本题考查建国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从材料信息看这是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讲话针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如何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方法。

故选A。

这次讲话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故可排除B、C、D三项。

8.D【解析】A项题干部分未有体现,A项错误;全面超越的说法错误,排除B;全盘吸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他能够做到这一点主要是对中国国情的正确把握,故选D。

9.D【解析】A、B两项均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决定,可以排除;C项全面阐述“一国两制”构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C项错误;1979年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改革处于探索阶段,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当时语惊四座,但由于多年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被多数人接受是需要时间的,但经过以后的实践已证明,这一理论是正确的,D项正确。

10.D【解析】邓小平的这段话强调了对外开放,与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故A项错误;1977年的中国还未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B项错误;材料主张抛弃意识形态,“吸收外国好的东西”,但无法判断是此时才开始,故C项错误;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学习世界先进的科研成果,符合当时中国发展的需要,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D项正确。

11.B【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

A项属于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C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C项不正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D项不正确,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是“南方谈话”的内容,故选B。

12.B【解析】不是首次提出,A项错误;虽然不用“解放”一词,但没排除武力手段,故B项正确;法律依据是基本法,C项错误;这是1979年,和“九二共识”无关,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

(1)变化:

由推翻帝制、创立民国发展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原因:

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2)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3)“一国两制”的构想,推动了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4)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要联系实践,不断完善。

14.

(1)认识:

要重视农民中的贫民阶层(贫农);贫民是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

(2)发展:

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农民阶级是推动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依靠的对象从贫民阶层扩大到农民阶级;依据:

中国是半殖民地社会(国情);井冈山斗争的实践。

(3)引导:

发动群众;整顿基层组织;土地改革。

意义:

重建了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得到农民支持,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