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文献综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656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文献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文献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文献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文献综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文献综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文献综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文献综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文献综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文献综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文献综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文献综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文献综述.docx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文献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文献综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文献综述.docx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摘要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

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

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经过分析,我们使用MICROSOFT公司的VISUALBASIC开发工具,利用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尤其是数据窗口这一能方便而简洁操纵数据库的智能化对象,首先在短时间内建立系统应用原型,然后,对初始原型系统进行需求迭代,不断修正和改进,直到形成用户满意的可行系统。

关键字:

控件、窗体、域、信息管理系统。

一引言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Student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以下简称SIMS,是针对学校人事处的大量业务处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是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

它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它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

能有效的帮助学校和老师掌握学生的情况,为学生提供成绩跟课程方面的查询。

在传统模式下利用人工进行学生信息管理,存在着较多的缺点,如:

效率底,保密性差,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更不便于查找,更新,维护等。

诸如这些情况,令学校管理者对学生的信息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严重影响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NextPage],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使用日趋成熟的计算机技术来代替传统的人工模式,来实现学生信息的现代化管理,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

检索迅速、查找方便、易修改、可靠性高、存储量大、数据处理快捷、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便于打印等。

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学校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用计算机制作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功能强大的Internet网及时的向学生的家长传递该生在校的最新成绩,有助于学校与家长的信息互动,为更好地把握学校的教育方针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此,开发这样一套管理软件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

 

二管理信息系统

(一)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简称MIS)是一个由管理人员和计算机组成的用以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它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的系统性边缘科学。

[NextPage]

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组成:

1.计算机硬件系统:

包括主机、外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2.计算机软件系统:

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部分。

3.通信系统:

包括线路等通信设施和与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有关的软件等。

4.工作人员:

包括系统分析员、程序设计员、维护人员、管理员、操作人员等。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企业当前运行的数据进行处理来获得有关信息,以控制企业的行为;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数据及相应的模型,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能从全局目标出发,对企业的管理决策活动予以辅助。

从工业发达国家来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53年至1965年)单项数据处理阶段,也称电子数据处理(EDP)阶段。

这是电子计算机在管理领域应用的起步阶段。

这一阶段,由于当时计算机硬、软件的限制,数据处理的性质只是使用计算机代替人的手工劳动,进行简单的单项数据处理工作,如计算工资、数据统计、报表登记、编制计划等。

这个阶段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集中式的批处理。

[NextPage]

第二阶段:

(1965年至1970年)综合数据处理阶段,也称事务处理系统(TPS)阶段。

这个阶段计算机硬、软件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多用户的分时系统,计算机开始应用于对某一个管理子系统的控制,并具有一定的反馈功能。

如库存管理系统、生产调度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等。

这个阶段的处理方式已发展为面向终端的联机实时处理。

第三阶段:

(1970年至今)管理信息系统(MIS)阶段。

这个阶段是在企业中全面的使用计算机把各种管理子系统的功能集中起来,构成了计算机化的全方位的信息系统,即现代管理信息系统。

这个阶段的处理方式是在数据库和网络基础上组成分布式处理系统。

它的特点是使用数据库和分时处理的计算机网络,并充分利用运筹学等数学方法,实现了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共享

三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学籍信息管理,班级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成绩信息管理,用户信息管理。

具体系统功能需求描述如下:

(一).学籍信息管理

[NextPage]每年的大量新生入学,老生毕业都需要处理大量的学生信息。

通过这一模块,可以实现学生基本情况的添加、删除、更新。

还能查询各个学生的情况,姓名、家庭电话、家庭住址、学号等各个消息

(二)班级信息管理

实现班级的添加、删除、更新。

查询班级的所在系别,辅导员等。

(三)课程信息管理

每个学期都会增加一些新的科目,通过本模块可以轻松的添加以及更新课程。

可以根据学期条件或者班级条件的选择,也可根据课程名、课程号或者班级的选择,并对值的输入,可以看到数据集中显示符合条件的课程数据信息,而且可以根据教工的修改要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的操作。

该项管理对课程的属性进行了具体化的分类,比如可以分辨是考试科还是考察课,而且根据条件的选择大大得提高了对各学期课程数据的记录操作,很大得帮助了教工们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成绩信息管理

本模块实现了成绩的输入、删除、更新。

还能查询到平均成绩以及单科最高最低成绩以及个人成绩。

把成绩统计这个繁琐的工作简单化,为学生成绩的管理方面提高工作效率。

(五)用户信息管理[NextPage]

因为本系统是供多人一起使用的,必须对某一些人进行限制。

于是设置了管理员,非管理员只能进行查询操作,不能进行更改。

 

四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意义

(一)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得力助手:

今天,计算机的价格已经十分低廉,性能却有了长足的进步。

它已经被应用于许多领域,计算机之所以如此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计算机可以代替人工进行许多繁杂的劳动;

其次,计算机可以节省许多资源;

第三,计算机可以大大的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第四,计算机可以使敏感文档更加安全,等等。

(二)开发学生管理系统的意义

SIMS主要是提供学生,老师或者来访者方便的查询等相关操作,对学生的信息管理能统一规范化。

功能块的相应操作分别由其对应的子模块实现。

通过教育网络或互联网把整个学校的学生信息汇聚起来,为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全面及时的学生信息,方便管理,同时亦可通过校园网扩展各类信息化应用,共享学生信息。

学校可通过一个简化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使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效率的目的。

[NextPage]

 

五实际调查

(一)国内外现状研究:

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开始于1954年,当时美国首先用计算机处理工资单。

40多年来,计算机在处理管理信息方面发展迅速。

例如,60年代美国计算机在管理中应用项目不到300项,到了1975年达到2670项。

而现在,美国在财务会计上90%的工作由计算机完成;物资管理中80—100%的信息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计划管理中是80—90%。

据计算机应用方面发展较快的国家统计,计算机用于经济管理的约占80%;用于科技运算的占8%;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占12%。

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是在70年代末开始的,虽然起步较晚,近几年发展却较快,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为信息处理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手段,对于推动我国管理信息处理的现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传统纸媒介管理的学生信息难于共享汇总,其统计数据正确性也难以考证。

存在着较多的缺点,如:

效率底,保密性差,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更不便于查找,更新,维护等。

计算机在全国普及后,管理媒介有了质的飞跃。

[NextPage]随着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长。

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就需要有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的查询,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若建立一个C/S或B/S结构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便可以通过网络来选课并且查询自己的有关信息,使得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学校管理学生的效率。

六解决方法

该项目开发的软件为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是鉴于目前学校学生人数剧增,学生信息呈爆炸性增长的前提下,学校对学生信息管理的自动化与准确化的要求日益强烈的背景下构思出来的,该软件设计完成后可用于所有教育单位(包括学校,学院等等)的学生信息的管理.

(一).理论支持

当前计算机管理界所流行且实用的系统建设三原则:

整体性原则、分作—协调原则、目标优化原则。

1.系统开发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其基本思想是把整个系统开发过程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进行若干活动,每项活动应用一系列标准、规范、方法和技术,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形成符合给定规范的产品。

[NextPage]

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用户参与的原则;

(2)“先逻辑后物理”的原则;(3)“自顶向下”的原则;(4)工作成果描述(主要指文档)标准化的原则。

其具体开发步骤可分为以下四步:

系统规划,系统开发(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的运行及维护,系统评价。

2.原型法。

其基本思想是在系统开发的初期,尽快构造出系统的原型,使用户能及早地运行这个系统原型,通过使用它、熟悉它,受到启发并取得经验,然后对系统的目标和功能提出更精确、具体的要求,研制人员据此逐渐修改和完善原型,使它满足用户的需求,最后完成系统的开发。

该方法大大提高了系统开发效率,弥补了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开发时间长的缺陷。

通常采用原型法需以下四个阶段:

1).明确用户的基本要求,2).研制系统的原型,3).使用、评价系统原型,4).修改和完善原型。

(二).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将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的反映了用户信息需求的系统逻辑方案转换成可以实施的基于计算机与通信系统的物理(技术)方案。

包括总体结构设计、总体功能设计、总体物理结构设计、系统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

[NextPage]

(三).硬件环境

硬件配置要求:

CPU:

PII333以上。

内存:

64MB以上。

硬盘:

2.1GB以上(可用空间最好在160MB以上)。

(四).软件环境

1.设计平台:

VB6.0

VB是一个面向对象设计的应用程序语言,是开发数据库前端的优秀工具,它的编程语言简洁明快、组件功能强大和编程环境灵活方便。

采用VB来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2.数据库:

MicrosoftAccess

Access是关系数据库开发工具,数据库能汇集各种信息以供查询、存储和检索。

Access的优点在于它能使用数据表示图或自定义窗体收集信息。

数据表示图提供了一种类似于Excel的电子表格,可以使数据库一目了然。

另外,Access允许创建自定义报表用于打印或输出数据库中的信息。

Access也提供了数据存储库,可以使用桌面数据库文件把数据库文件置于网络文件服务器,与其他网络用户共享数据库。

Access是一种关系数据库工具,关系数据库是已开发的最通用的数据库之一。

[NextPage]Access多用于中小型企业来设计中小型数据库,一般的学校教务系统的数据库用Access来设计完全能达到要求。

由于考虑到本系统是应用在单机系统上,只建立起一个数据库。

3.数据库访问方式:

ADO

ADO(ActiveDataObjects)实际是一种提供访问各种数据类型的连接机制。

ADO设计为一种极简单的格式,通过ODBC的方法同数据库接口。

可以使用任何一种ODBC数据源,即不止适合于SQLServer、Oracle、Access等数据库应用程序,也适合于Excel表格、文本文件、图形文件和无格式的数据文件。

ADO是基于OLE-DB之上的技术,因此ADO通过其内部的属性和方法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方法。

其主要优点是易于使用、高速度、低内存支出和占用磁盘空间较少。

 

七管理数据库

数据库专业人员不仅设计数据库和最终用户应用数据库,他们也要管理数据库。

专业数据库环境中充满了数据库后端和前端、口令保护、工作组、用户和许可等概念。

Admin是数据库的所有者。

所以,admin对于数据库的所有对象拥有完全许可权,可以自由创建组和用户帐号。

当建立一个数据库并第一次打开数据库时,系统默认为分配给用户全部许可,并且你就是admin。

因此你拥有全部许可。

Object是在数据库中的窗体、表、查询、报表、宏和模块。

Permission是使用对象的权限。

User是单个的人,admin许可他使用指定的应用程序或一组应用程序。

Admin为每个帐户分配一组使用确定对象的许可,从而使用户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对象。

因此,Admin必须创建用户帐户以及一组使用确定对象的许可。

Admin也为每个用户指定密码和唯一的个人ID。

任何情况下,当用户打开许可的应用程序时,都必须提供自己的密码。

Group由一个或多个用户组成。

Admin可以创建组帐户,并为组指定许可,还可以向组中添加用户。

八实现数据库的设计

1、选择数据库存储位置:

在存储数据库之前,应首先对数据库进行命名,建议使用一个简短且带描述性的名字。

数据库必须存储在硬盘上,为了方便查找数据库,建立一个与数据库名相同的文件夹来存放数据库。

2、创建新数据库:

启动Access,将看到Access的启动画面。

启动界面的默认选项是OpenanExitingDatabase,默认选项中还列出了最近使用过的4个数据库。

因为还没有创建数据库结构,所以不能选择默认选项OpenanExitingDatabase,而应该BlankDatabase选项。

要选择BlankDatabase选项,只要单击对话框中的单选按钮,然后单击对话框下方的OK键即可。

执行完该操作后,Access进入FileNewDatabase对话框,对话框中显示的是计算机中名为MyDocument的默认路径和默认的数据库名db1.mdb。

打开数据库,选择我们使用的目录,键入要建立的数据库名。

检查新的数据库窗口,可以看出数据库包含一种对象:

表、查询、窗体、报表、宏和模块。

数据库窗口有3个按钮:

Open、Design、New。

当第一个表建立并保存之后,3个按钮将都可以使用。

3、在数据库中建立新表:

要建立一个新表,单击New按钮,出现NewTable对话框,对话框中的默认选项是DatasheetView,选择DesignView,然后单击OK。

系统的默认表名为Table。

4、索引:

建立字段的索引就是为这些字段建立一个指针。

使用索引可是对匹配值的查找变的非常有效。

但是,使用索引也将付出代价。

例如,如果通过增、删、改更新一系列数据,那么索引指针文件也要随之更新。

这种更新是需要时间的。

简言之,使用索引可以提高查找的有效性,但却降低了更新速度。

如果注意一下主键字段的属性,就回发现他们的索引一般都为Yes。

NoDuplicates属性表示主键字必须唯一确保实体完整性。

因为,主键字是记录的定位器,所以将自动为每个主键字建立索引。

5、数据输入:

完成表的创建后,就可以输入数据。

通过输入数据可以看出有效性检验、输入掩码和默认值的作用。

要输入数据必须返回到数据库窗口,单击表名,然后单击Open键,显示表的编辑状态。

屏幕上只能显示出部分字段,要想查看别的字段,只要使用滚动条即可。

开始输入第一条记录,光标出于第一条记录的位置,输完一个字段按Enter,光标自动移动到下一条记录。

6、编辑:

这里所说的编辑包括编辑表结构、删除字段、编辑表中的记录、删除记录和删除表。

7、导入和导出表:

要导入表,必须有表源和用来保存导入表的目的数据库。

(1)、打开目的数据库;

(2)、单击import,选择要导入的表名,单击OK。

8、创建表间关系:

Access允许了两种不同的表间关系,一种是等位连接,也称为内部连接;一种是外部连接。

等位连接是建立在一个表的外部键字和另一个相关表的主键字上的连接。

如果一个表的外部键字值与相关表的主键字值相同,这时可建立连接。

外部连接是专门对外部键字/主键字的不一致性进行检测,包括右外连接和左外连接。

九VB6.0中数据库的配置

用VisualBasic访问数据库有许多可供选择的方案,但是选择那种方案更能使开发队伍和应用软件在今天处于有利位置并且适应将来的发展方向呢?

这些解决方案各有什么特点?

当今,RDO2.0是VisualBasic访问关系型ODBC数据源的最佳界面接口,就如DAO/Jet是Jet和ISAM(顺序索引查找方法)类型数据源首选的访问接口一样。

这两种方法都完整的集成于VisualBasic中,并且形成了VisualBasic核心的数据访问策略。

RDO2.0的数据访问速度远快于RDO1.0的访问速度,并且RDO和DAO都已发展为相当成熟的技术。

因此假如用户需要访问ODBC数据源,可以使用RDO;如果需要访问ISAM或Jet类型数据源,那么就使用DAO/Jet。

ActiveDataObjects作为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技术出现,正在逐渐代替其他数据访问接口。

由于RDO同ADO的体系结构非常相似,因此当需要将RDO数据接口转换为ADO时,仍可以使用RDO设计的代码。

ADO的介绍

ADO是ActiveXDataObject的缩写,它是Microsoft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的新接口,是Microsoft新的数据访问技术,是建立在OLEDB之上的高层数据库访问技术。

ADO被设计用来同新的数据库访问层OLEDBProvider一起协同工作,以提供通用数据库访问(UniversalDataAccess)。

OLEDB是一个低层的数据库访问接口,用它可以访问各种数据库,包括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以及电子邮件系统及自定义的商业对象。

即使对OLEDB、COM不了解也能轻松使用ADO,因为它非常简单易用,甚至比DAO都要容易使用,并不失灵活性。

ADO提供了一个熟悉的,高层的对OLEDB的自动封装接口。

如同RDO对象是ODBC驱动程序一样,不同的数据库要求它们自己的OLEDB提供者(OLEDBProvider)。

虽然目前OLEDB提供者比较少,但微软正积极推广该技术,并打算用OLEDB取代ODBC。

ADO向VisualBasic程序员提供了很多好处,包括易于使用、熟悉的界面、高速度以及较低的内存占用(已实现ADO2.0的Msado1.5.dll需要占用342KB内存,大约是DAO3.5的Dap350.dll所占内存的60%)。

同传统的数据对象层次(DAO和RDO)不同,ADO可以独立创建。

因此可以创建一个“Connection”对象,但是可以有多个,独立的“Recordset”对象来使用它,另外ADO针对客户/服务器以及Web应用程序作了优化。

ADO最基本的操作流程:

初始化COM库,引入ADO库定义文件;用Connection对象连接数据库;利用建立好的连接,通过Connection、Command对象执行SQL命令,或利用Recordset对象取得结果记录集进行查询、处理;使用完毕后关闭连接释放对象。

ADO通过下面几步来完成对数据库的操作:

(1)创建一个到数据源的连接(Connection),连接到数据库;或者开始一个事务(Transction)。

(2)创建一个代表SQL命令行(包括变量、参数、可选项等)的对象。

(3)执行命令行。

(4)如果返回以表格形式组织的数据,则将它们保存在缓存中,产生相应的数据集对象(Recordset)。

这样便于查找、操作数据。

(5)通过数据集对象对数据进行各种操作,包括修改、增加、删除等。

(6)更新数据源,如果使用事务,确认是否接受事务期间发生的数据变化。

(7)结束连接和事务。

七.结论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学校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为其他系统(如学校图书管理系统、学校档案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总务后勤管理系统等)提供学生的基本信息,同时它也需要如教学管理系统提供课程设置数据等。

这些系统在具体应用中构成一个大系统,相互调用对方的数据。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设计并开发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本次设计和开发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NextPage]应符合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的规定,满足对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的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中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要求。

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方法,既便于系统功能的组合和修改,又便于未参与系统开发的技术维护人员补充和维护。

SIMS通过教育网络或互联网把整个学校的学生信息汇聚起来,为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全面及时的学生信息,方便管理,同时亦可通过校园网扩展各类信息化应用,共享学生信息。

 

八.参考文献

[1]张学群、楼克明,库存管理,《运筹学基础》,经济出版社,1996.3

[2]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3]段兴等,《visualbasic数据库实用程序设计100例》人民邮电出版社

[4]甘仞初,《信息系统开发》,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NextPage]

[5]王珊,《数据组织与结构》,经济科学出版社

[6]方美琪,《软件开发工具》,经济科学出版社

[7]人杰、殷人昆、陶永雷《实用软件工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

[8]王运坚.《VISUALBASIC6.0应用指南》[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9]BobReselman,RichardPeasley.《实用VisualBasic6教程》[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10]曹军生等《SQLServer2000实用教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9

[11]伍俊良《管理信息系统(MIS)开发与应用》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9

[12]郝春强.《新概念VISUALBASIC6教程[M]》北京:

科海集团公司,2001.

[13]郭军等《网络管理与控制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1

[14]李建中,王珊.《数据库系统原理(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9

[15]李昭原,刘又诚《数据库系统原理与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