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6848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七年级上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

《七年级上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练习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广州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校园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校园里总能传出郎朗读书声,全市中小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里,感受着中华经典美文的艺术魁力,经典诵读活动以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将经典美文演绎得淋漓尽致,为创建和谐校园再添亮点。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2)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我爱古诗词,不仅仅因为她是汉语最美丽的珍珠,更因为她带给我无数瑰丽的梦想。

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觉“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我梦想,置身于江南秀丽的小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情调;我梦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广州市中小学开展“校园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2)登临上齐鲁秀美的泰山;在日出的辉煌中;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解析】【分析】

(1)分析时,可以对新闻导语部分内容进一步的提炼概括即可,导语是:

广州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校园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要抓住主要的关键词:

广州市、中小学、开展“校园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故可以概括为:

广州市中小学开展“校园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2)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

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

本题属于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

结合“(动词)……,在……中,(动词)……”的句式进行仿写。

故答案为:

⑴广州市中小学开展“校园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⑵登临上齐鲁秀美的泰山,在日出的辉煌中,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点评】⑴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主体内容的高度概括,拟写新闻标题,注意从导语中概括即可。

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但一般需具备两个要素:

主体(人物或事物单位)、事件。

⑵本题考查了句子的仿写。

解答此题首先要考查所给的句子,分析其特点,然后根据分析结果仿写句子即可。

注意应在结构、字数、句式、修辞等方面一致。

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拼音写相应汉字。

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

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ì___①_____临人间。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lìnsè____②___了。

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1)加下划线字“瓢”的正确读音是(  )。

A.piāo

B.piáo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lì________          ②lìn sè________

【答案】

(1)B

(2)莅;吝啬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瓢”指用来舀水或撮取面粉等的器具,应读piáo,故选B。

(2)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此题要注意“莅”的偏旁不要写错。

“吝啬”指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书写时要认真。

故答案为:

⑴ B;

⑵莅;吝啬。

【点评】⑴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鲁迅的“跳读”法:

   鲁迅先生认为:

“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

材料二:

   老舍的“印象”法:

   老舍说:

“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

‘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

‘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的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1)请你任选材料中提到的一位作家,写出这学期我们品读了他所写的哪篇文章。

作家:

________   篇章名称:

________

(2)请你就材料中的两种读书法任选一种,谈谈你的思考。

【答案】

(1)【示例1】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舍;《济南的冬天》)

(2)如鲁迅的“跳读法”。

这样的读书方法可以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解析】【分析】

(1)鲁迅和老舍都是著名的作家,课本中也学到过他们的文章,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猫》等。

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积累作答即可。

(2)无论是“跳读法”还是“印象法”,说明其阅读中的优点,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⑴1、【示例1】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舍;《济南的冬天》)

⑵如鲁迅的“跳读法”。

这样的读书方法可以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点评】⑴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在平时注意留心,注意积累,就能完成此题。

⑵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结合材料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回答,注意言之有理。

4.某中学各班学生召开以“谨慎交友结交益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加并完成如下活动:

(1)(活动一:

抄名言警句)请你将下列句子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抄写时勾抹或者有错别字扣一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来参与解决。

请在下列名言、警句、成语典故中,找出不是与“交友”有关的词语。

(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伯牙绝琴

C.莫逆之交

D.人迹罕至

(3)(活动二:

明交友意义)依据例句仿写一句内容相关的话

益友像一束阳光,可以驱散我们心灵里的阴霾;益友像一面明镜,可以照出我们人生的足迹;益友像________,可以________。

【答案】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D

(3)一束火把;融化我们内心的坚冰

【解析】【分析】

(1)抄写汉字,要做到:

准确,即不要抄错字;规范,即笔划要清楚;端正,即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要正确;整洁,即不要涂改。

(2)人迹罕至:

人很少到的地方。

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此词语交友没有关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择友的问题。

“伯牙绝琴”是失去好友后的行为。

“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简单地说就是志同道合。

这三个词语都与交友有关。

(3)仿句,要求有三:

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

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抓住前例句“益友像一束阳光,可以驱散我们心灵里的阴霾”的句式结构。

从修辞上讲是比喻句。

内容要与前两句相谐。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故答案为:

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⑵D;⑶一束火把;融化我们内心的坚冰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汉字的书写能力。

要求考生抄写汉字,做到:

准确、规范、端正、整洁,注意平时在汉字书写时自觉要求自自己,规范书写。

⑵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对词语意思的正确理解,注意平时的积累。

⑶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理解例句,注意例句的结构特点,修辞运用。

在内容上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要与句子的主题一致。

5.“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走进春天,去寻觅春的芳踪。

(1)【赏春景】春天到了,小明同学去踏春,欣赏春天的美景,拍摄了三张照片,想要各用一个成语给照片取题目,请你帮他从下列成语中选择恰当的成语。

备用成语:

A.春暖花开   B.桃李芬芳   C.春回大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描春色】请联系全诗,仿照划画线的诗句,将下面这首小诗补充完整。

春天的色彩

东风吹开了河面的薄冰/多彩的春姑娘便亮相了——/洁白的头巾上/闪烁着纯真与无邪/湛蓝的眼眸里/透露出憧憬和希望/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A

;B

(2)细嫩的面庞上

;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用成语给照片取题目。

1幅图,春天到了草木萌发,三个嫩芽钻出地面,对应“春回大地”;2幅图,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对应“春暖花开”;3幅图,老师带领学生排队出游活动,师生就像园丁和花朵,对应“桃李芬芳”。

(2)本题考查仿写诗句。

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紧扣“多彩的春姑娘便亮相了”,围绕“春姑娘”的外貌表情拟写诗句。

故答案为:

(1)C、A、B

(2)细嫩的面庞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点评】

(1)本题考查用成语给照片取题目。

答题时应注意,一是认真看图,这是解答好图画题的前提条件;二是审读寓意,这是解答图画题的关键所在;三是准确找出题中的有用信息。

准确理解三个成语“春暖花开、桃李芬芳、春回大地”的意义,结合照片画面或画面的内涵,确定成语和画面之间的对应关系作答。

(2)本题考查仿写诗句。

答题时应注意,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

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属于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

6.阅读下面图片,完成小题。

(1)阅读图片内容,说说该图片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下列对图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般来说,灭火器比较轻便,皆可单手操作。

B.使用灭火器和消火栓都需要按照一定操作步骤。

C.消火栓水压较高,可以用来洗地、洗车等。

D.校园消火栓箱的玻璃箱门易碎,应当在其前放张隔离桌。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你对图片的理解,对材料中两位同学的做法加以评析。

2017年11月9日“消防日”,某校展开消防灭火演练,七年级甲同学拿起灭火器面对风向,距火源5米开外,对准火焰顶部喷射,未能灭火;乙同学迅速打开消火栓灭火成功,快速收起消防水带恢复原状态。

在最后演练点评中,这两位同学都受到批评。

(4)该图片设计者是如何让人们能够更容易看懂图片所表达的意思?

【答案】

(1)教会人们(如何)操作灭火器材。

(2)B

(3)甲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站在下风向,应当站在上风向距火源3米左右,对准火焰根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乙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灭火后没有将消防水带晾干就恢复原始状态。

(4)①图文结合;②分步骤介绍;③分类型介绍(灭火器、消火栓)。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概括图表的主要内容。

要尽可能地准确把握把画面的信息全部介绍出来,组织答题时要做到抓住内容要点。

两幅示意图分别是“灭火器使用图解”,4个步骤;“消火栓使用图解”,6个步骤和3个注意事项。

据此归纳为:

教会人们(如何)操作灭火器材。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A、使用灭火器时,一手握住压把,一手握住喷管,不能单手操作,此项错误;B、说法正确;C、消火栓在非火灾时不能使用,更不能洗地、洗车等,C项错误;D、消火栓前面两米不许堆放任何物品,“放张隔离桌”的说法错误。

故选B。

(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和评价做法。

仔细读图,明白图表显示的各个信息,理解准确把握灭火器、消火栓正确使用方法,然后评价做法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甲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站在下风向,应当站在上风向距火源3米左右,对准火焰根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乙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灭火后没有将消防水带晾干就恢复原始状态。

(4)本题考查分析示意图的设计思路。

设计者运用图片,宣传消防器材使用和保存方法,目的是是让人们能够更容易看懂图片,明白操作规范正确使用。

为了达到这个设计目的,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分步骤介绍,详细列举,通俗明白;分类型介绍(灭火器、消火栓),有使用步骤的图解,也有保存的注意事项。

故答案为:

(1)教会人们(如何)操作灭火器材。

(2)B

(3)甲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站在下风向,应当站在上风向距火源3米左右,对准火焰根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乙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灭火后没有将消防水带晾干就恢复原始状态。

(4)①图文结合;②分步骤介绍;③分类型介绍(灭火器、消火栓)。

【点评】

(1)本题考查概括图表的主要内容。

答题时应注意,要求考生答题时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把握图画的本质一要扣题旨,二要找规律,三要简洁表达。

要点:

教会人们(如何)操作灭火器材。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理解把握各个选项内容,把各个选项和相关常识进行比照对比,字斟句酌辨析正误。

B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消防器材使用和保存的安全要求。

(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和评价做法。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灭火器使用图解”第4个步骤的规范要求,指出甲同学操作的错误。

根据“消火栓注意事项”第3条,指出乙同学的错误。

(4)本题考查分析示意图的设计思路。

答题时应注意,从图文结合;分步骤介绍;分类型介绍(灭火器、消火栓)几个方面分析。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比美妙的大自然在不同的季节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春天是一个花团锦□(cù)的美丽世界,春草萌生,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展示着春天□(péng)勃的生命;夏天,烈日高悬,酷热难耐,会让人产生晕□(xuàn)的感觉,但人们更加珍惜夏雨带来的丝丝清凉;秋天,金黄色的田野,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犹如一副精致的油画,美不胜收。

冬天的田野中人迹罕至,别有一番静谧之美。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花团锦________(cù)   ②________(péng)勃   ③晕________(xuàn)

(2)给语段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罕________(hǎn   hàn)       ②谧________(bì   mì)

(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萌生”在句中是“植物发芽生长”的意思。

B.“竞相开放”在句中是“形容植物的花开放的过程,抢着绽放自己的姿彩,生怕自己落在别的花后面”的意思。

C.洋溢:

充分流露、显示。

D.美不胜收:

形容美好的事物非常多,无法一一观赏。

【答案】

(1)簇;蓬;眩

(2)hǎn;mì

(3)C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

辨识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注意:

“簇”不要写作“蔟”;“蓬”不要写作“篷”;“眩”不要写作“炫”。

(2)辨识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

注意:

人迹罕至:

罕:

少。

人很少到的地方。

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罕:

读作“hǎn”;静谧:

寂静;平静。

谧:

读作“mì”。

(3)C.洋溢:

渗透着、弥漫、充满着。

故答案为:

⑴①簇;②蓬;③眩

⑵①hǎn;②mì

⑶C

【点评】⑴根据拼音写词语,重点是对与同音字的辨析。

平时要规范汉字的书写,按正确的笔画顺序书写汉字,把字写规范、写整齐、写美观。

⑵此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⑶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和词语原义,把握词义

8.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据说,女娲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

有一天,她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篷勃起来才好……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参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东西。

(1)在横线上写出划线字的拼音。

①女娲________   ②揉团________

(2)“莽莽榛榛”在语段的意思是:

________

(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4)语段中多处出现了与“她”词性相同的词,请找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wā;róu   

(2)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3)“篷”;“蓬”;“参”;“掺”

(4)这;什么/它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的是字音。

需要注意“娲”的读音,这是一个易错字。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

“莽莽榛榛”的意思是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3)此题考查的是字形。

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分别是:

篷——蓬,参——掺。

(4)此题考查的是词性。

“她”属于代词,文段中的代词还有“这”、“什么”、“它”。

故答案为:

⑴wā;róu  ;

⑵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⑶“篷”;“蓬”;“参”;“掺”;

⑷这;什么/它  。

【点评】⑴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⑵本题考查字词的释义,注意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理解;

⑶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词性的辨识能力。

“她”是代词,语段中的代词还有“这”“什么”“它”。

9.综合性学习

   青春不息,学习不止;捧起书本,沐浴书香。

你所在班级要开展“青春作伴好读书”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下图是李明同学为本次活动画的一幅关于“读书”的宣传画,根据画面内容说说多读书有哪些好处。

(2)同学们搜集了许多关于名人读书的材料。

请写出对下面三则材料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明末大学问家张溥读书时先抄一遍,再读一遍,接着把书稿烧掉。

然后再抄再读再焚,反复七次,直到烂熟于心,融会贯通。

   材料二:

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复习,他称之为“三复四温”式阅读法。

   材料三:

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

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

探究结果:

________

(3)调动你的诗词积累,写出连续的两句与读书有关的诗句,并为这次读书活动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

①诗句:

________

②标语:

________

【答案】

(1)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塑造气质,陶冶情操等。

(任意两点即可)

(2)都介绍的是名人的读书方法,都强调对一本书要反复读、多读、精读、熟读。

(任意两点即可)

(3)示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或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不允许有错别字);示例: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或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

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

/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

/读书,让生活更和谐。

/读书使青春展翅,知识让生命飞翔。

/知识改变命运,智慧书写人生。

)(要求流畅、有文采,切合主题)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图画信息的提取能力。

观察图画,图在有两个人,其中一个站在大大的书本上,慨叹“看得真远”,他远比立于平地的人高,且神情快乐自信。

由此可见,读书可开阔眼界,可以提升一个人的高度,可以增强自信等等。

(2)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探究结论的能力。

作答时,认真阅读所给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即可作答。

三则材料“读书时先抄一遍,再读一遍,接着把书稿烧掉”“不断地重温复习”“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都介绍的是名人的读书方法,都强调对一本书要反复读(多读、精读、熟读)。

意思对即可。

(3)①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写出连续的两句与读书有关的诗句即可。

注意不要有错别字。

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②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

拟写宣传标语要求做到:

语言既通俗易懂又亲切感人;采用有鼓动性的陈述句或感叹句;采用对比、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的修辞手法;内容上既要紧扣主题,又要能营造气氛,调动大家的参与性。

要求:

内容紧扣诵读名家进校园的活动,句式对称,有感召力。

示例:

好书共读,快乐同享;让花香伴随书香,让名家走进心灵。

故答案为:

⑴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塑造气质,陶冶情操等。

⑵都介绍的是名人的读书方法,都强调对一本书要反复读、多读、精读、熟读。

(任意两点即可)

⑶示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或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不允许有错别字)

示例: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或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

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

/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

/读书,让生活更和谐。

/读书使青春展翅,知识让生命飞翔。

/知识改变命运,智慧书写人生。

)(要求流畅、有文采,切合主题)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图画信息的提取能力。

要求考生仔细阅读图画,提取图画中的要素、文字,注意对信息的提取和总结。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内容的探究,要求考生熟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词语进行作答。

⑶本题考查考生平时对诗句的积累和拟写宣传语的能力。

要求考生要结合要求,注意平时的积累,要紧扣题干的要求,紧扣主题,注意语言的正确运用。

10.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圆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钻”的读音为________。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结尾句中的“轻”、“软”都是________词。

(4)节奏就是快慢的变化,是表达情感的需要,也是朗读最重要的技巧。

文中“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的节奏应为(  )

A越来越慢    B越来越快     C匀速不变    D时快时慢

【答案】

(1)zuān

(2)“圆”;“园”

(3)形容词

(4)B

【解析】【分析】

(1)“钻”的意思是用锥状的物体在另一物体上转动穿孔,故读“zuān”。

(2)这里是指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故正确写法为“园子”。

(3)这里的“轻”“软”分别修饰名词“风”和“草”,是形容词。

(4)本题考查朗读的节奏,“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连用六个动作,描绘了玩耍时的开心摸样,表现了心情的愉悦,情绪是在逐渐兴奋的一个过程,节奏应该是越来越快。

故选B。

故答案为:

⑴zuān;⑵“圆”;“园”;⑶形容词;⑷B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