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审计学原理.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7671823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审计学原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9审计学原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9审计学原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9审计学原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9审计学原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9审计学原理.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9审计学原理.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9审计学原理.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9审计学原理.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9审计学原理.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9审计学原理.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9审计学原理.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9审计学原理.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9审计学原理.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9审计学原理.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9审计学原理.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9审计学原理.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9审计学原理.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9审计学原理.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9审计学原理.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审计学原理.ppt

《9审计学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审计学原理.ppt(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9审计学原理.ppt

审计学原理,主讲:

宗君利,辅导一,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审计的分类与方法第三章审计的组织和审计人员第四章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第五章审计程序,第一章总论,审计学原理基本理论的介绍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第一节审计概念第二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审计的对象和审计目的第四节审计的职能、作用与任务,第一节审计的概念,一、审计的定义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于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第一节审计的概念,

(一)审计定义的相关问题1审计的主体(第三章)审计的主体是审计人,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统称为专职机构和人员。

只有专职机构和人员所从事的审查活动才称为审计。

2审计的客体审计的客体是被审计人,包括各级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等。

3审计的对象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4审计的依据(第四章)从事审计活动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包括宪法、审计法、财政法规、经济法规、审计法规及其他有关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

第一节审计的概念,5审计的目标审计的总目标是评价受托经济责任。

审计的预期目标是审查、确认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

6审计的职能审计的职能对审计客体和审计对象的监督、评价和鉴证。

7审计的目的审计的目的是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调控。

8审计的性质审计的性质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第一节审计的概念,

(二)审计的三方关系人审计关系人是指构成一项审计活动的相互有责任关系的三方面的当事人,即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或授权)人。

审计人对审计委托(或授权)人负责,验证、审查被审计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并提出审计报告或管理建议书。

被审计人对审计委托(或授权)人负有受托经济责任,并由审计人对其受托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审计委托(或授权)人一般是财产的所有者,当其财产委托(或受托)被审计人去经营管理时,为了维护其利益,就要委托(或授权)审计人对被审计人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加以审计监督。

第一节审计的概念,(三)审计的基本特征审计的三个基本特征为:

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其中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包括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第一节审计的概念,二、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一)两者的联系:

起源密切相关彼此渗透、融会两者最终目的一致

(二)两者的区别:

产生的基础不同职能不同方法不同工作程序不同,第二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审计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

(一)审计产生的原因1、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为审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2、经济监督导致审计行为的发生

(二)审计产生的社会基础(三)社会主义时期的审计,第二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二、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家审计

(二)民间审计(三)内部审计三、西方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四、现代审计的发展,此内容结合第三章讲解,第三节审计的对象和审计目的,一、审计对象

(一)审计对象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及有关经济活动以及作为提供这些经济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

(二)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一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二是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及其有关经营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三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三节审计的对象和审计目的,

(二)审计的目的审计目的是指审计工作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我国审计的目的:

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第三节审计的对象和审计目的,一、审计的职能审计的职能是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它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审计的基本职能有:

经济监督:

审计最基本职能经济评价:

有一定评价标准和依据经济鉴证:

西方财务报表审计阶段发展起来的,第四节审计的职能、作用与任务,二、审计的作用

(一)审计的制约性作用表现在:

审计可以揭露损失浪费;可以揭露贪污舞弊,可以揭露失职渎职。

(二)审计的促进性作用表现在:

督促受托经济责任的正确确定和切实履行;督促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和经济利益的正确处理;督促经济效益的充分实现和社会效益的正当保障;督促经营管理的完善;促进廉政建设,督促加强宏观调控。

第四节审计的职能、作用与任务,三、审计的任务基本任务:

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维护国家财经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体任务:

5点,第二章审计的分类与方法,第一节审计的分类第二节审计的方法,第一节审计的分类,一、审计的分类:

基本分类、其他分类

(一)基本分类1.按审计主体分类:

(1)国家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实施的审计。

(2)内部审计,是指本部门和本单位内部专职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照所在部门和行政最高负责人的指令所实施的审计。

部门和单位审计必须独立于财会部门之外。

(3)民间审计,是指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注册的社会审计组织受委托人委托所实施的审计。

第一节审计的分类,2.按审计的内容和目的分类:

(1)财政财务审计,是指对被审单位财政或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的审计。

(2)财经法纪审计,是指被审单位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政策、财经法纪情况所进行的专案审计。

(3)经济效益审计,是指被审单位经营成果和资金使用效果等所进行的审计,主要包括:

业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

(4)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

3.按审计机关或审计机构与被审单位的关系可将审计分为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

第一节审计的分类,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1.按审计范围分类全部审计局部审计专项审计2.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事前审计:

查明计划、预算方案是否正确可行事中审计:

用于跨年度的工程项目事后审计,第一节审计的分类,3.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就地审计:

驻在审计、专程审计、送达审计送达审计4.按审计动机分类强制审计:

国家审计任意审计:

民间审计5.按审计是否通知预告审计:

固定资产、产成品被审单位分类突击审计:

货币资金审计,第二节审计的方法,一、审计的方法是指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的的手段。

完整的审计方法体系审计的基本方法审计的技术方法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1、顺序检查法顺查法:

凭证帐簿报表逆查法:

报表帐簿凭证优缺点:

书本P34,第二节审计的方法,2、范围检查法详查法:

被查事项无遗漏抽查法任意抽查法判断抽查法统计抽查法优缺点:

见书本,第二节审计的方法,3、资料检查法审阅法:

主要审查以下会计资料:

原始凭证、记帐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它资料核对法:

主要进行证证核对、帐证核对、帐帐核对、帐单核对、帐表核对,、表表核对查询法询问法函证法肯定式函证法否定式函证法分析法:

是指通过对审计事项的相关指标对比、分析、评价,以便发现其中有无问题或异常情况,为进一步审计提供线索的一种审计方法,审阅法要和核对法结合使用,第二节审计的方法,2、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盘存法直接调节(现金、实物)间接调节调节法被查日=盘点日+被查日至盘被查日至盘存量存量点日发出量点日收入量观察法:

与盘存法等其他方法相结合鉴定法:

通过观察法不能取证,第三章审计的组织和审计人员,第一节国家审计机关第二节民间审计组织第三节内部审计机构第四节审计人员,第一节国家审计机关,一、国家审计机关国家审计机关是指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

它具有宪法赋予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我国国家审计机关主要有以下两种:

1中央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署是我国最高国家审计机关,它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和领导全国的审计工作。

2地方国家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上一级审计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

第一节国家审计机关,二、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责

(一)基本职责:

审计监督国家财政收支审计监督与国有资产有关的财务收支

(二)具体职责:

(三)特殊规定:

三、国家审计机关的权限:

要求提供、报送资料权;监督检查权;调查取证权、采取临时强制措施权;通报或公布审计结果权、经济处理权、行政处罚权;建议纠正违法规定权;建议行政处分权;建议刑事处分权,第一节国家审计机关,四、西方国家审计机关的类型

(一)立法型:

初建于美国、完善与英国、普及于西方大多数国家

(二)司法型:

建于法国、西欧、南美和非洲一些国家(三)行政型:

初建于前苏联,东欧、北欧、亚洲一些国家采用。

如:

罗马尼亚、中国(四)其他:

日本、德国五、最高审计机关国家组织(了解),第二节民间审计组织,一、民间审计组织民间审计组织是根据国家法律或条例规定,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注册登记的会计师事务所。

(一)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1.审计业务2.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3.其他法定审计业务,第二节民间审计组织,

(二)注册会计师协会1、性质和职责: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在财政部领导下,经政府批准成立的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组织,它是注册会计师的全国性组织。

(2)它依法对民间审计进行行业管理,并依法接受财政部、审计署的监督、指导和管理。

实施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注册,以及对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职责为服务、协调、管理。

第三节内部审计机构,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三、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四、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五、国外内部审计机构概况,第四节审计人员,一、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

(一)审计人员技术职称:

高级审计师、审计师、助理审计师

(二)审计人员任职资格:

二、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三、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一)国家审计人员

(二)内部审计人员(三)民间审计人员:

一般原则;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重点)对客户的责任;对同行的责任;其他责任,民间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例题:

形成考核册,第10页,第5题,第四节审计人员,四、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一)国家审计人员

(二)内部审计人员(三)民间审计人员1、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规定2、民间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种类违约责任、过失责任、重大过失责任、欺诈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五、西方民间审计人员:

专业教育、资格考试、工作经验,第四章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第一节审计准则的意义和内容第二节我国审计准则第三节审计依据,第一节审计准则的意义和内容,

(一)审计准则的涵义1审计准则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所必须恪守的行为规范的专业指南,也是判断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准绳。

2、审计准则的意义:

制约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指导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南衡量审计质量的客观标准签署审计意见的重要依据3审计准则发端于美国,为增强财务报表的可信度而设立。

第一节审计准则的意义和内容,

(二)审计准则的基本内容一般公证审计准则。

适用于民间审计实施的财务报表审计,主要包括三项:

1、一般准则:

对审计人员提出的要求2、工作准则:

对实施审计行为提出的要求3、报告准则:

对审计报告提出的要求,第二节我国审计准则,一、我国审计准则1、国家审计准则:

是指由审计署颁布的,指导国家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工作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国家审计准则包括一般准则、工作准则、报告准则三部分。

2、独立审计准则:

是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颁布的,指导注册计师执业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独立审计准则于1996年1月1日开始实施。

独立审计准则体系是指注册会计师进行民间审计时应遵循的专业标准和各专业标准之间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整体。

第二节我国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独立审计具体准则

(2)独立审计实务公告。

(3)执业规范指南(4)独立审计准则和独立审计实务公告是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定要求,具有强制性,执业规范指南不具有强制性。

第三节审计依据,一、审计依据是指查明审计客体的行为规范,是据以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的客观尺度。

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的关系是:

审计依据包含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审计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审计依据的种类

(1)按被审计事项合法、合规性的依据划分可分为:

法律、法规、制度。

(2)按被审计事项效益性评价的依据划分可分为:

历史数据、计划和预算、业务规范和技术经济标准。

(3)按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依据划分可分为: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第三节审计依据,三、审计依据的特点是层次性、相关性、时效性、地域性。

四、审计人员选用审计依据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准确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辩证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靠性原则。

第五章审计程序,第一节审计程序的概念第二节审计准备阶段第三节审计实施阶段第四节审计终结阶段,第一节审计程序的概念,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所采取的步骤和行动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第二节审计准备阶段,一、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准备阶段是指从确定审计任务开始,到具体实施审计工作之前的整个准备过程。

审计准备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基础。

其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明确审计任务,确定审计重点1、审计人员在准备阶段应做的工作主要有:

(1)下达审计通知书、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2、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民间审计组织与被审计单位共同签署的,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等事项的书面文件。

第二节审计准备阶段,审计业务约定书应具备以下基本内容:

签约双方名称;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审计收费;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效期间;违约责任;其他有关事项;3、民间审计组织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以后,考虑自身的业务胜任能力和独立性,并与委托人就审计业务的性质,审计范围达成共识后,才可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

第二节审计准备阶段,

(二)编制审计计划1、审计计划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任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规划。

对审计计划的修订和补充,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的准备和实施阶段之中。

2、审计计划分为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

3、编制审计计划应遵循以下步骤:

(1)了解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

(2)分配重要性水平。

第二节审计准备阶段,(3)考虑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固检查风险。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4)编制审计计划。

第三节审计实施阶段,二、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实施阶段是实现审计目标的中间过程,也是审计全过程的中心环节。

审计人员在实施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有:

(1)进驻被审计单位,进一步了解被审单位的情况;

(2)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3)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实质性试;(4)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工作底稿。

第四节审计终结阶段,三、审计终结阶段审计人员在终结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有:

1、整理评价审计证据,并将其作为编制审计报告的依据;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3、正确处理期后事项(包括对会计报表有直接影响需调整的事项和对会计报表没有直接影响但应予以披露的事项),期后事项的审核应在整个审计工作即将结束前完成;期后事项是指会计报表日与审计外勤工作结束日期间发生的,以及审计外勤工作结束日到会计报表公布日发生的对会计报表产生影响的事项。

第四节审计终结阶段,4、关注或有负债;或有负债是指由某一特定经济业务造成的,将来可能会发生某种意外情况,因而要由被审计单位负责承担的潜在损失。

5、撰写审计报告;6、后续审计了解其涵义。

复审期间,原审计结论和决定应照常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