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纯化大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742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7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体纯化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抗体纯化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抗体纯化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抗体纯化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抗体纯化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抗体纯化大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抗体纯化大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抗体纯化大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抗体纯化大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抗体纯化大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抗体纯化大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抗体纯化大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抗体纯化大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抗体纯化大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抗体纯化大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抗体纯化大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抗体纯化大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抗体纯化大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抗体纯化大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抗体纯化大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体纯化大全.docx

《抗体纯化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体纯化大全.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抗体纯化大全.docx

抗体纯化大全

 

抗体纯化大全

抗体的纯化

第一节硫酸铵沉淀法

基本原理

硫酸铵沉淀法可用于从大量粗制剂中浓缩和部分纯化蛋白质。

用此方法可以将主要的免疫球蛋白从样品中分离,是免疫球蛋白分离的常用方法。

高浓度的盐离子在蛋白质溶液中可与蛋白质竞争水分子,从而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膜,降低其溶解度,使之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各种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可利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来沉淀不同的蛋白质。

这种方法称之为盐析。

盐浓度通常用饱和度来表示。

硫酸铵因其溶解度大,温度系数小和不易使蛋白质变性而应用最广。

试剂及仪器·组织培养上清液、血清样品或腹水等

·硫酸铵(NH4)SO4?

·饱和硫酸铵溶液(SAS)

·蒸馏水

·PBS(含L叠氮钠)(见附录一)

·透析袋

·超速离心机

·pH计

·磁力搅拌器

实验步骤

以腹水或组织培养上清液为例来介绍抗体的硫酸铵沉淀。

各种不同的免疫球蛋白盐析所需硫酸铵的饱和度也不完全相同。

通常用来分离抗体的硫酸铵饱和度为33%—50%。

一、配制饱和硫酸铵溶液(SAS)

将767g(NH4)2SO4边搅拌边慢慢加到1升蒸馏水中。

用氨水或硫酸调到。

此即饱和度为100%的硫酸铵溶液(mol/L,25°C);

其它不同饱和度硫酸铵溶液的配制见表1;

二、沉淀

1、样品(如腹水)20000′g离心30min,除去细胞碎片;

2、保留上清液并测量体积;

3、边搅拌边慢慢加入等体积的SAS到上清液中,终浓度为1:

1(v/v);

4、将溶液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6小时或搅拌过夜(4°C),使蛋白质充分沉淀。

三、透析

1、蛋白质溶液10000′g离心30min(4°C)。

弃上清保留沉淀;

2、将沉淀溶于少量(10-20ml)L叠氮钠中。

沉淀溶解后放入透析袋对L叠氮钠透析24-48小时(4°C),每隔3-6小时换透析缓冲液一次,以彻底除去硫酸氨;

3、透析液离心,测定上清液中蛋白质含量。

应用提示

一、先用较低浓度的硫酸氨预沉淀,除去样品中的杂蛋白。

1、边搅拌边慢慢加SAS到样品溶液中,使浓度为:

1(v/v);

2、将溶液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6小时或过夜(4°C);

3、3000′g离心30min(4°C),保留上清液;

4、上清液再加SAS到:

1(v/v),再次离心得到沉淀。

将沉淀溶于PBS,同前透析,除去硫酸氨;

5、杂蛋白与欲纯化蛋白在硫酸氨溶液中溶解度差别很大时,用预沉淀除杂蛋白是非常有效的;

二、为避免体积过大,可用固体硫酸氨进行盐析(硫酸氨用量参考表1);

三、硫酸氨沉淀法与层析技术结合使用,可得到更进一步纯化的抗体。

参考文献

1、Burd,.,Raymond,.,Ratz,C.AandDunn,(1993)ArapidprocedureforpurifyingIgMmonoclonalantibodiesfrommurineascitesusingaDEAE–disk.Hybridoma12,135.

2、.库珀着,徐晓利主译《生物化学工具》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0),353。

(夏泉)

表1.室温下硫酸氨饱和度由起始浓度(S1)提高到终浓度(S2)时需加硫酸氨的量(g/L)

 

0%

10%

20%

25%

30%

33%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90%

56114144176196209243277313351390430472516561662767

5786118137150183216251288326365406449494592649

29597891123155189225262300340382424520619

30496193125158193230267307348390485583

19306294127162198235273314356449546

124374107142177214252292333426522

316394129164200238278319411506

316397132168205245285375469

326599134171210250339431

3366101137176214302392

3367103141179264353

3469105143227314

3470107190275

3572153237

36115198

77157

79

 

第二节DEAE离子交换层析法

基本原理

离子交换层析是蛋白质纯化的常规方法,与硫酸氨沈淀法联合使用可以非常有效地纯化抗体。

DEAE是一种阴离子交换剂,当蛋白质溶液通过DEAE柱时,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可以被DEAE吸

附,带正电荷的蛋白质则不被吸附而随溶液流出。

纯化抗体时可选择pH值大于待纯化抗体等电

点的缓冲液,此时抗体带负电荷可以通过电价键吸附于DEAE离子交换剂上,然后用增加盐浓度

的方法将抗体洗脱。

可以用连续梯度法洗脱,也可以用不连续梯度(分段洗脱)法洗脱。

本文以

腹水中mAb的纯化为例来介绍此方法。

试剂及仪器

·抗体样品(小鼠腹水或经硫酸氨沉淀的抗体)

·DEAE离子交换剂(阴离子交换剂)

·层析柱(

′20cm)

·缓冲液A:

25mmol/LTris-HClpH+35mmol/LNaCl

·缓冲液B:

25mmol/LTris-HClpH+70mmol/LNaCl

·缓冲液C:

25mmol/LTris-HClpH+500mmol/LNaCl?

·缓冲液D:

25mmol/LTris-HClpH

·PBS(见附录一)

·透析袋(MWCO10000)

·磁力搅拌器

·蠕动泵和部分收集器

·紫外检测仪

·梯度发生器

·电导仪

·pH计

·离心机

实验步骤

整个层析过程最好在4°C进行,可在冷室操作;

1、抗体样品对缓冲液B透析过夜(4°C);

2、按说明处理DEAE离子交换剂。

然后用缓冲液A平衡。

用20倍体积缓冲液A洗交换剂,可用过滤或离心法反复洗到流出液的电导率等于缓冲液A;

3、将处理好的DEAE离子交换剂悬浮在缓冲液A中,装入层析柱。

4、用等体积的缓冲液D稀释透析过的抗体样品,使之与缓冲液A的离子强度一致;

5、稀释后的样品10000′g离心10min(4°C),除去沉淀变性的蛋白质;

6、层析柱与蠕动泵、部分收集器及紫外检测仪连接;

7、抗体样品以1ml/min流速上柱,然后用缓冲液A洗柱1ml/min,将未吸附的蛋白质洗出。

直到流出液在280nm的吸光度小于;

8、吸附的蛋白质,用连续增加NaCl的浓度来洗脱。

用线性梯度缓冲液(35-500mmol/LNaCl)或分段缓冲液(35、70、140、280、500mmol/LNaCl)洗脱。

流速1ml/min,分部收集洗脱液2ml/管(图2-4-1);

9、椐紫外检测结果,将抗体峰部分合并。

装入透析袋对PBS(含L叠氮钠)4°C透析或冷冻(视抗体的稳定性而定);

10、DEAE离子交换剂可按照商品说明再生使用。

 

图2-4-1DEAE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小鼠IgG

流速:

1ml/min样品:

腹水

检测方法

1、大部分小鼠的单克隆抗体IgG可在50—200mmol/LNaCl浓度之间洗脱。

2、可用SDS-PAGE或定量免疫学方法(RIA、ELISA)检测各部分洗脱液的抗体存在及效价。

 

实验要点及说明

 

1、要得到满意的分离结果,每mlDEAE离子交换剂所加样品中蛋白质总量最好不超过10mg。

2、用经硫酸铵沉淀初步纯化的抗体代替小鼠腹水作为样品,可得到更好的纯化结果。

3、如抗体与DEAE离子交换剂不能有效的结合,可将起始缓冲液的pH提高个单位,直到可以有效结合为止。

4、如果没有合用的蠕动泵和部分收集器,可用手工上样和收集。

洗脱液每管收集,然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管280nm波长的吸光度值。

5、该方法可按比例扩大。

用适合于高流速的大柱和相应的交换剂来纯化大量的蛋白质样品。

 

参考文献

 

1.Corthier,G.,Boschetti,E.andCharley-Poulain,J.(1984)ImprovedmethodforIgGpurificationfromvariousanimalspeciesbyionexchangechromatographyJ.Immunol.Meth.66,75-79.

2、张保真编译西安医科大学出版(1986)《免疫组织化学理论与技术》69-71。

 

(夏泉)

 

第三节羟磷灰石层析纯化抗体

基本原理

羟磷灰石[Ca10(PO4)6(OH)2]吸附蛋白质的机理,通常认为与其晶体表面的Ca2+和PO43-两种基团相关。

因为带电基团紧密排列于晶体表面,可能通过偶极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吸附蛋白质。

样品被吸附剂吸附后,用适当的洗脱液(较高浓度的盐溶液)冲洗,可使之解析。

解析下来的物质在流经层析柱的过程中向前移动,遇到前面新的吸附剂可再被吸附。

在反复的吸附—解析—再吸附—再解析的过程中,由于待分离物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吸附能力不同,它们沿洗脱液流动方向移动的速度也不相同,所以在洗脱过程中各组分便会由于移动速度不同而被分离。

抗体与其它蛋白质一样可以用羟磷灰石吸附柱层析进行纯化。

试剂及仪器?

·抗体样品(腹水或培养上清液)

·羟磷灰石(Hydroxylapatite有售)

·层析柱(

′20cm)

·吸附缓冲液:

20mmol/L磷酸钾缓冲液含30mmol/LNaCl

·洗脱缓冲液:

500mmol/L磷酸钾缓冲液含30mmol/LNaCl?

·PBS(见附录1)

·透析袋(MWCO10000)

·磁力搅拌器

·蠕动泵和部分收集器

·紫外检测仪

·梯度发生器

·离心机

实验步骤

1、羟磷灰石柱的准备:

将羟磷灰石悬浮于吸附缓冲液中,使之充分水合后装柱。

用10′柱体积的吸附缓冲液洗柱;

2、样品的预处理:

含抗体的样品先在4°C对吸附缓冲液透析过夜或用该缓冲液10倍稀释,再将透析或稀释后的样品4000′g离心15min(4°C);

3、仪器安装:

将蠕动泵、紫外检测仪和部分收集器与层析柱连接;

4、上样:

将样品上清液以1ml/min的流速加到柱上,然后用20′柱体积的吸附缓冲液洗柱;

5、抗体的洗脱:

提高磷酸盐的浓度可以将抗体洗脱。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用梯度发生器进行线性浓度梯度洗脱,浓度为20—500mmol/L的磷酸钾缓冲液;另一种方法是用不连续浓度梯度洗脱,例如可以用35、70、140、280和500mmol/L的磷酸钾缓冲液依次分段洗脱。

收集洗脱液2ml/管(图2-4-2);

6、合并洗脱液中含抗体的部分(见下面检测)对PBS透析。

根据抗体的稳定性4°C或冷冻防腐(L叠氮钠)保存;

图2-4-2羟磷灰石柱层析纯化单克隆抗体IgG

流速:

1ml/min样品:

腹水1ml

检测方法

1、单克隆抗体IgG通常在200—400mmol/L磷酸钾浓度之间洗脱。

2、可用SDS-PAGE或定量免疫学方法(RIA、ELISA),检测各部分洗脱液的抗体。

应用提示

1、每100ml羟磷灰石可吸附大约500ml细胞培养上清液或3ml的腹水或血清中所含的抗体。

2、使用羟磷灰石柱较适合的柱长/直径可以在5/1—15/1之间(典型尺寸:

′20cm柱长)。

3、在吸附过程中应避免有对钙的亲和力大于磷酸盐的物质(如EDTA和柠檬酸等)的存在,以免减少羟磷灰石的吸附容量。

4、用过的羟磷灰石柱可以用吸附缓冲液平衡再生后重复使用。

或加入甲苯(%,v/v)或叠氮钠(L)储存。

5、如果没有合适的蠕动泵和部分收集器,可手工加样和收集洗脱液2ml/管,并用分光光度计

测定各管在280nm波长的吸光度。

6、与本方法类似的吸附和洗脱过程也可用来纯化其它蛋白质。

参考文献

Bukovsky,J.andKennett,.(1987)Simpleandrapidpurificationofmonoclonalantibodiesfromcellculturesupernatantandascitesfluidsbyhydroxylapatitechromatographyonanalyticalandpreparativescales.Hybridoma6,219-228.

(夏泉)

第四节抗体的辛酸纯化法

基本原理

在人、羊或兔血清或含有IgG的培养上清中及小鼠的腹水中加入辛酸,可与其中大部分蛋白质形成沉淀,而对IgG的性质没有影响,因此是纯化IgG的有效途径。

沉淀后经离心即可获得IgG。

辛酸沉淀法与硫酸铵沉淀法比较其主要优点为可减少聚合物的形成,但与其相同,所得的抗体纯度不够,还需用其它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其纯度。

试剂及仪器

s腹水或细胞培养上清

smol/L醋酸钠缓冲液()(见附录1)

s1NHCl

s辛酸(正-八碳酸,n-octanoicacid)

s1NNaOH

sPBS(见附录)

s透析袋(MWCO10,000)

s电磁搅拌器

s离心机

操作步骤

1.用烧杯加20mlmol/L醋酸钠缓冲液()到10ml腹水或细胞培养上清中;

2.用1NHCl调节pH到,后滴加辛酸同时用力搅拌,具体用量参见表1;

3.在室温下继续搅拌30分;

4.5,000×g室温离心30分,保留上清;

5.用1NNaOH调节pH到;

6.含有IgG的上清对PBS透析,然后分装、置-20℃保存。

表1沉淀不同来源IgG的辛酸参考用量

IgG来源辛酸用量(每10ml腹水或上清)

小鼠400μl

人700μl

羊700μl

兔750μl

 

质量检察

上清中IgG的纯度可用SDS-PAGE分析及合适的酶标免疫测试法测定其免疫活性来确定。

上清中可能存在少量杂质,可通过DEAE离子交换层析除去。

参考文献

1.Russo,C.,Callegaro,L.,Lanza,E.,andFerrone,S.(1983)PurificationofIgGmonoclonalantibodybycaprylicacidprecipitation.J.Immunol.Meth.65,269-271

2.Steianbuch,M.andAudran,R.(1969)TheisolationofIgGfrommammalianserawiththeaidofcaprylicacid.134,279-284

(朱正美)

 

第五节Sephadex凝胶过滤纯化抗体

基本原理

凝胶过滤又称分子筛层析。

是一种借助分子筛效应将分子大小不同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

交联葡聚糖凝胶Sephadex是常用的层析介质。

它是一种含有许多网眼的球形小颗粒,网眼大小分布均一。

当分子大小不同的混合物通过凝胶柱时,其中较大的分子不能进入凝胶网眼,将毫无阻力或阻力很小地随洗脱液流出,而小分子物则能扩散进入网眼,被阻滞在层析柱上,分子量越小,扩散出来所耗时间就越长。

因此分子大小不同的MoAb可以借助分子筛效应进行分离提纯。

本文以IgM的纯化为例介绍此方法。

IgM因分子特别大(900kd)而不能进入凝胶颗粒的网孔,可首先被洗脱达到初步纯化的目的。

试剂和器材

·SephadexG100或G200?

·粗制IgM-MoAb培养物或抗血清,腹水等

·洗脱缓冲液:

LTris-HCl缓冲液pH含0.5mol/LNaCl?

·层析柱(cm

′30cm或

′40cm)

·透析袋(MWCO10000)

·磁力搅拌器

·部分收集器

·紫外检测仪

·离心机

步骤

1、样品处理:

将腹水、抗血清或培养上清液离心4000′g20分钟,以除去细胞碎片。

较稠的腹水和血清需适当稀释;

2、装柱:

根据样品量选择合适的层析柱,将LpH含0.5mol/LNaCl的Tris-HCl缓冲液加到柱长的1/4处,然后将漂洗溶涨的SephadexG100或G200倾入柱中,自然沉降30分钟,再用同样的缓冲液平衡柱1小时,流速min;

3、仪器连接:

将紫外检测仪和部分收集器与层析柱连接;

4、上样和洗脱:

待柱上平衡缓冲溶液接近凝胶上表面时,缓慢加入样品溶液min。

当样品液面接近凝胶上表面时,加少量缓冲液清洗柱壁,然后接上缓冲液洗脱并收集1-2ml/管。

280nm检测的第一蛋白峰即为IgM-MoAb。

5、浓缩与保存:

将280nm检测的第一蛋白峰合并,移入透析袋在磁力搅拌器上4°C对PBS流动透析过夜。

透析后的溶液可经聚乙二醇或五氧化二磷真空干燥浓缩后,分装封管,-20°C保存备用。

检测

1、可用SDS-PAGE或定量免疫学方法(RIA、ELISA)检测各部分洗脱液的抗体。

2、IgM-MoAb一般在外水体积洗脱。

 

应用提示

1、凝胶过滤不变换洗脱液,一次装柱后可反复使用多次。

操作简单,快速经济。

2、实验可重复性高,样品回收几乎可达100%,且方法温和,不易引起生物样品变性失活,可进行大量样品的分离纯化。

3、用于小分子物(如无机盐)从大分子物(MW>20000)分离的层析柱,柱体积应大于样品体积4-10倍,其高与直径的比例应为5:

1-15:

1;用于大分子物之间的分离(如免疫球蛋白之间的分离),则柱体积应大于样品体积25-100倍,高与直径的比例应为20:

1-100:

1。

4、Sephadex凝胶装柱时,应灌制均匀无断层和气泡。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凝胶应始终保持在液面以下。

5、提取的IgM浓度过低或反复冻融会引起变性,应分装后在-70°C或-20°C冻存,或者加L叠氮钠在4°C可保存数月。

6、如无合用的部分收集器,可手工收集1-2ml/管,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管吸光度值。

参考文献

1、周本正编着《层析技术及其应用》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8-30

2、.阿塔西,.范奥斯,.阿勃索洛姆主编郑昌学,吴安然等译《分子免疫学》科学出版社(1988)212-214

第六节免疫球蛋白G的亲和层析纯化法(蛋白A或蛋白G法)

基本原理

蛋白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cellwall)(cellwall)成分。

蛋白G是G组链球菌的细胞壁(cellwall)(cellwall)成分。

这两种蛋白质分子可通过免疫球蛋白的FC区和大多数哺乳动物(mammal;mammalian)(mammal;mammalian)的IgG结合(见表1)。

利用基因工程(GeneticEngineering)(GeneticEngineering)技术,将蛋白A和蛋白G分子中与Fc区结合的结构域部分的基因融合,所产生的融合蛋白,则具有更广泛的IgG结合特异性。

蛋白A、蛋白G或融合蛋白A/G与免疫球蛋白Fc段的结合性能使它成为可用于IgG分离的、天然的亲和配基。

将这些配基蛋白结合到固体支持物上,提供了应用亲和层析纯化抗体的一步法的基础。

试剂及仪器

l含IgG的样品

lPBS(见附录)

l装有2ml固相化的蛋白A、蛋白G或蛋白A/G的小型层析柱(有商品供应)

l透析袋(MWCO10,000)

l结合缓冲液:

LTris-HCl+LNaCl

l分步收集器(可按需要选用)

l洗脱缓冲液:

LGly-HCl+LNaCl

l中和缓冲液:

1mol/LTris-HClpH

l蠕动泵(可按需要选用)

lUV监测器

lpH计

操作步骤

*样品(可为血清、腹水、含有IgG的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的细胞上清液)。

1.样品在4℃,对结合缓冲液透析过夜,或将其与至少1:

1稀释的结合缓冲液混合;

2.如果条件充许,将层析柱与蠕动泵、分步收集器和UV监测器相连;

3.至少用10ml结合缓冲液,以1ml/min速度,洗涤柱中的2ml亲和层析介质;

4.上样;

5.一旦样品进入凝胶,用结合缓冲液洗柱(至少10个柱体积),直至A280nm小于;

6.用洗脱缓冲液洗脱所结合的IgG,分布收集2ml/管;

7.收集过程中,每管立即加入中和缓冲液,以中和洗脱所得的IgG液。

8.含IgG的各管对PBS透析,其后根据抗体的稳定性,加入防腐剂L叠氮钠),置4℃或冷冻保存。

实验要点及说明

通常可通过SDS-PAGE分析或通过适当的免疫方法(如Westernblot,ELISA等),对洗脱组分进行纯度鉴定和免疫活性测定。

1.上样量由层析柱的对特定免疫球蛋白的容量确定,2ml柱对于小鼠IgG的容量约10mg,对于人IgG的容量约为18mg;

2.柱上结合的抗体被洗脱的速度很快,通常在第一洗脱流份中;

3.下列缓冲液也可用为结合缓冲液:

含LNaCl的50mmol/L硼酸钠,或含LNaCl的mol/L磷酸盐液。

高盐结合缓冲液(>1mol/LNaCl)可能增加总的柱结合容量约50%;

4.应用的缓冲液作为结合缓冲液,通常能增加蛋白A对小鼠IgG的结合力;

5.对于蛋白G的层析柱,可用低pH的结合缓冲液,如含mol/LNaCl的50mmol/L醋酸缓冲液;

6.对pH敏感的抗体,需用比较温和的洗脱液,如:

含LNaCl的LTris-醋酸或3mol/LKCl或LKI或LMgCl2;

7.蛋白G也能与IgG的CH1区结合,所以不能用于F(ab’)2与Fc的分离;

8.如果无蠕动泵和部分收集器可用,也可利用重力进行上样及洗脱,手动收集2ml/管,用分光光度计测定280nm的吸光度。

参考文献

1.Bjorck,L,AndKronvall,G.(1984)PurificationandsomepropertiesofstreptococcalproteinG,anovelIgGbindingreagent.J.Immunol.133,969-974

2.Eliasson,M.,Olsson,A.,Palmcramtz,E.,Wiberg,k.,Inganas,M.,Guss,B.,Lindberg,M.,andUlldh,M.(1988)ChimericIgG-bindingreceptorengineeredfromstaphylococcalprotinAandstreptococcalprotein

(张文利、朱正美)

第七节应用酶解从IgG制备F(ab’)2的方法

基本原理

本文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