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6767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3.docx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3.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3.docx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3

第一卷

得分

评卷人

一、语言积累(20分)

1.下面几行文字优美生动,你读一读,然后完成

(1)一(4)题。

(7分)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绚丽多姿,灿烂芬芳;

生命是隽永的诗篇,清新流畅,意蕴深长;

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协,婉转悠扬;

------------------------,汹涌澎湃,浩浩荡荡。

(1)第一行中,加点字“绚”的读音为:

(2)第二行中,加点词“隽永”的意思是:

(3)第三行中,有一个错别字,它是:

,应改为

(4)仿照前三行的句式,把第四行句子补写完整

2.你已诵读了不少优秀古诗文,请把下面的诗文名句补写完整。

(任意选做9题)(9分)

⑴三人行,。

⑵苔痕卜阶绿,。

⑶潮平两岸阔,。

⑷会当凌雏顶,。

⑸,却话巴山夜雨时。

⑹,似曾相识燕归来。

⑺,留取丹心照汗青。

⑻,化作春泥更护花

3.请按下面的提示或要求,默写出你所知道的诗文句子。

(课内外均可)(4分)

(1)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佳句,

如:

(2)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又一次证明:

故乡,人的生命之根。

请写出两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古代诗歌名句:

4.你读过一些课外名著,请按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3分)

(1)《水浒》中叙述了好汉“大闹野猪林”的故事。

(2)《西游记》主要记叙唐僧师徒四人战胜各路妖魔鬼怪的故事。

(3)《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

二、阅读理解

得分

评卷人

(一)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

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同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

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5.文章开头在写鲁镇酒店的格局之后,写“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房子里“慢慢地坐喝”。

作者在孔乙己出场之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9.本文用字准确,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用词的妙处。

(2分)

  

(1)“便排出九文大钱”一句中“排”字对刻画孔乙己形象有什么作用?

(1分)

  答: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一句中的“绽”字十分传神,结合文意,谈谈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分)

  答:

  7.品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根据提示概括回答后面的问题。

(2分)

  

(1)第1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集中而概括地写出了孔乙己

(1分)

  

(2)第2句(“他身材很高大……也没有洗”)肖像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了孔乙己是一个的形象。

(2分)

  8.“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这里的“窃”和“偷”在意思上是否相同?

孔乙己为什么会这样说?

(2分)

  答:

 9.上文中不只一次写到酒客们对孔乙己的嘲笑和讽刺,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这些言行?

请就你的理解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分)

答:

  

得分

评卷人

(二)空山鸟语

郭枫

   

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

我想你应该懂的。

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

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

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

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

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

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

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

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

真是太傻!

名字有什么用?

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

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

不是么?

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

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

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

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

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嗳!

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

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

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

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

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

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

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

真的是鹧鸪么?

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

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

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

“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

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

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

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

“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

这是梦境,呵!

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

——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

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

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还要做些什么呢?

  

   

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10.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那几种鸟的鸣叫声,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2分)

11.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鸟的鸣叫声,摘抄出一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2分)

12.仔细阅读文章第

段,概括写出作者感到“悒郁”和“怅然”的原因。

(2分)

13.你怎样理解第

段中作者的“梦境”?

(2分)

14.文章开头说“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结尾说“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试联系全文说明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得分

评卷人

四、作文(90分)

  

报载,武汉市一位年仅19岁的姑娘何伶俐,因“考后感到一点信心都没有”,虽考分超过高校录取线7分,却在成绩单发下的前一天服安眠药自尽。

她是船长的女儿,父母的心肝宝贝,从小泡在蜜罐里长大。

蜜喝多了,竟会这般脆弱。

  蜂蜜,可以养人,可蜜一般的生活,也可能害人。

同样,苦难,会折磨人,可经受苦难,也许更能锻炼人。

饥渴使你懂得一口水、一碗饭的可贵;贫穷困苦,冷脸风凉话,种种磨难和挫折,更能塑造你坚强的性格。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不同程度和性质的吃苦经历,在成长的季节,吃苦经历是你成长的养分。

 

读了上面的材料,请以“吃苦”为话题作文。

  要求:

①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

②可以写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写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认识。

③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④不少于900字。

⑤不得抄袭 

题目

 

 

 

 

 

 

 

 

 

 

 

 

 

 

 

 

 

 

 

 

 

 

 

 

 

 

 

 

 

 

 

 

 

 

 

 

 

 

 

 

 

 

 

 

 

 

 

 

 

 

 

 

 

 

 

 

 

 

 

 

 

 

 

 

 

 

 

 

 

 

 

 

 

 

 

 

 

 

 

 

 

 

 

 

 

 

 

 

 

 

 

 

 

 

 

 

 

 

 

 

 

 

 

 

 

 

 

 

 

 

 

 

 

 

 

 

 

 

 

 

 

 

 

 

 

 

 

 

 

 

 

 

 

 

 

 

 

 

 

 

 

 

 

 

 

 

 

 

 

 

 

 

 

 

 

 

 

 

 

 

 

 

 

 

 

 

 

 

 

 

 

 

 

 

 

 

 

 

 

 

 

 

 

 

 

 

 

 

 

 

 

 

 

 

 

 

 

 

 

 

 

 

 

 

 

 

 

 

 

 

 

 

 

 

 

 

 

 

 

 

 

 

 

 

 

 

 

 

 

 

 

 

 

 

 

 

 

 

 

 

 

 

 

 

 

 

 

 

 

 

 

 

 

 

 

 

 

 

 

 

 

 

 

 

 

 

 

 

 

 

 

 

 

 

 

 

 

 

 

 

 

 

 

 

 

 

 

 

 

 

 

 

 

 

 

 

 

 

 

 

 

 

 

 

 

 

 

 

 

 

 

 

 

 

 

 

 

 

 

 

 

 

 

 

 

 

 

 

 

 

 

 

 

 

 

 

 

 

 

 

 

 

 

 

 

 

 

 

 

 

 

 

 

 

 

 

 

 

 

 

 

 

 

 

 

 

 

 

 

 

 

 

 

 

 

 

 

 

 

 

 

 

 

 

 

 

 

 

 

 

 

 

 

 

 

 

 

 

 

 

 

 

 

 

 

 

 

 

 

 

 

 

 

 

 

 

 

 

 

 

 

 

 

 

 

 

 

 

 

 

 

 

 

 

 

 

 

 

 

 

 

 

 

 

 

 

 

 

 

 

 

 

 

 

 

 

 

 

 

 

 

 

 

 

 

 

 

 

 

 

 

 

 

 

 

 

 

 

 

 

 

 

 

 

 

 

 

 

 

 

 

 

 

 

 

 

 

 

 

 

 

 

 

 

 

 

 

 

 

 

 

 

 

 

 

 

 

 

 

 

 

 

 

 

 

 

 

 

 

 

 

 

 

 

 

 

 

 

 

 

 

 

 

 

 

 

 

 

 

 

 

 

 

 

 

 

 

 

 

 

590

 

 

 

 

 

 

 

 

 

 

 

 

 

 

 

 

 

 

 

 

 

 

 

 

 

 

 

 

 

 

 

 

 

 

 

 

 

 

 

 

 

 

 

 

 

 

 

 

 

 

 

 

 

 

 

 

 

 

 

 

 

 

 

 

 

 

 

 

 

 

 

 

 

 

 

 

 

 

 

 

 

 

 

 

 

 

 

 

 

 

 

 

 

 

 

 

 

 

 

 

 

 

 

 

 

 

 

 

 

 

 

 

 

 

 

 

 

 

 

 

 

 

 

 

 

 

 

 

 

 

 

 

 

 

 

 

 

 

 

 

 

 

 

 

 

 

 

 

 

 

 

 

 

 

 

 

 

 

 

 

 

 

 

 

 

 

 

 

 

 

 

 

 

 

 

 

 

 

 

 

 

 

 

 

 

 

 

 

 

 

 

 

 

 

 

 

 

 

 

 

 

 

 

 

 

 

 

 

 

 

 

 

 

 

 

 

 

 

 

 

 

 

 

 

 

 

 

 

 

 

 

 

 

 

 

 

 

 

 

 

 

 

 

 

 

 

 

 

 

 

 

 

 

 

 

 

 

 

 

 

 

 

 

 

 

 

 

 

 

 

 

 

 

 

 

 

 

 

 

 

 

第二卷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运用(10分)

1.诗人余光中参加一次文艺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

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词赢得了满堂喝彩,他的致词是:

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

说明。

(1分)

2.品读《天净沙·秋思》,填空答题。

(3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为历代所传诵。

小令仅28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3.下面加“”的一句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2分 

 “月送花香浮小院”

  A.绿叶红花映山前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D.风吹萤火到满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泸州成为地级市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很好,市政府希望画家和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厂企业社区为全市人民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B.近年来,多种制作精美的公益广告,不断纷纷登陆泸州主干道。

C.有没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是衡量一个优秀班级的标准之一。

D.老师经常讲:

中考是人生的关键一步,这一步一定要迈好。

5.幽默是一种智慧,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幽默是一项语言能力,让人捧腹后品味到语言的独特魅力。

请在以下短文的横线处为书店老板设计一句幽默答话,让盛气凌人的作家听后羞愧不已。

一个盛气凌人的作家要来某书店参观。

书店老板受宠若惊,连忙把所有的书撤下,全部换上该作家的书,作家来到书店后,心里非常高兴,问道:

“贵店只售本人的书吗?

“当然不是。

”书店老板回答后继续说,“。

二、阅读理解(40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阅读下面《有趣的“三”》一文,完成9-9题。

(共12分)

①数字中最神秘、最受青睐的大概要算“三”了。

在我国,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到《淮南子·天文训》,历来注家对此都有解释。

其中,较为权威的解释是:

“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是两性合和的成果,是万物生殖

繁衍的体现。

②如中国古代建筑,王城的营建制度是九里见方,城的每一面各开三个城门;城内南北道路、东西道路各九条,路宽72尺。

这些数字都是三或三的倍数。

为何要这样修建呢?

一是帝王都自称“受命于天”,表示其统治人民的权力是上苍赋予的,于是干什么都打着“行天之道”的旗号;二是因为“三生万物”,王朝要兴盛发达,就得行“三”之法。

③再如历史上的“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共计120个官。

这说明王朝设官也是以“三”为法的,其用意仍然是为了表明王者法天,即所谓“顺天成道”。

④在社会和民俗方面,“三”这个数字也是无所不在的。

“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体现了事物的开始、过程和结果。

“三羊开泰”中的“三”在民俗中有“吉祥”之意。

“三教九流”中的“三”和“九”概括了社会各行业的方方面面。

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通过对中国古代礼节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事情,古代的礼节也多与“三”这个数字有关。

古时候,中国人待客,往往要客人熏三次香,洗三个澡,叫做“三衅”、“三浴”,表示极高的尊重。

古有“退避三舍”之说,也是起源于一种礼节。

晋重耳为报楚王之恩,在两国交兵时,后退三次,以表示感谢和敬畏之心。

⑥古代,臣民们拜见帝王都得行三叩九拜之礼,同时还得三呼万岁。

如遇家中长辈死丧,晚辈人还有守孝三年之说。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高卧隆中,刘备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请他出山,帮自己打天下,演出了一部思贤若渴“三顾茅庐”的剧目,诸葛亮在三请之下如再不出山,恐怕就有失礼之嫌了。

⑦古代的许多礼节对于现代人来讲是很繁琐的,没有必要去讲究了,但是有的礼节我们还仍然保留着,如去吊唁时,面对死者,哀悼者要三鞠躬;去别人家里作客,需得敲门而进,而敲门三下,则是比较礼貌的行为;现在还有一种礼貌与“三”的联系比较密切,就是我们常见到汽车的厢板上往往写着“礼让三先”。

⑧“三”这个数字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时空和算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