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育婴师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7677254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4.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育婴师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中级育婴师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中级育婴师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中级育婴师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中级育婴师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中级育婴师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12页
中级育婴师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12页
中级育婴师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12页
中级育婴师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12页
中级育婴师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2页
中级育婴师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2页
中级育婴师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2页
中级育婴师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2页
中级育婴师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2页
中级育婴师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2页
中级育婴师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2页
中级育婴师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2页
中级育婴师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2页
中级育婴师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2页
中级育婴师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育婴师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

《中级育婴师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育婴师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1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级育婴师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

1.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站2.心血管系统人体的运输管道3.消化系统人体食物加工厂4.泌尿系统人体的废物处理场5.内分泌系统人体化学信使6.运动系统人体动力装置7.神经系统人体指挥中心8.感觉系统人体与外界沟通的途径,第一节第二部分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一、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站,

(一)婴幼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特点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

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系统常以喉部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鼻旁窦、咽、喉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以及肺泡。

(1)鼻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是保护肺的第一道防线。

鼻腔对空气起着清洁、湿润和加温的作用。

鼻还是嗅觉器官。

婴儿鼻腔相对短小狭窄,缺少鼻毛,鼻粘膜柔嫩,血管丰富,因此易于感染。

感染时鼻黏膜充血肿胀,致使鼻腔狭窄甚至闭塞,婴儿不会用口呼吸,鼻塞会导致其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和抗拒吮乳。

(2)泪管和咽鼓管咽是呼吸和消化系统的共同通道,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

是三岔口。

会厌软骨在吞咽时盖住气管入口,以防止食物滑入气管。

婴儿鼻泪管短,瓣膜发育不全,因而鼻腔感染后,病毒侵入结膜囊引起眼部炎症。

咽鼓(耳咽)管短、粗且呈水平位,易患中耳炎。

(3)喉喉是呼吸道最狭窄的部位。

呼出的气流使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若发音失去圆润、清亮的音质,表示声带发生病变。

婴儿喉腔狭窄,声门窄而短,粘膜和声门肌肉娇嫩柔嫩,发炎肿胀时易发生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

(4)气管、支气管气管上与喉相接,下入胸腔,分为左右支气管。

气管和支气管粘膜的上皮细胞具有纤毛,灰尘、微生物被粘液粘裹,经纤毛的运动,被扫到咽部,吐出来就是痰。

痰是呼吸道的垃圾。

婴儿气管及支气管管腔窄小,管壁柔软,缺乏弹力组织。

粘膜柔嫩,血管丰富,粘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清除吸入的微生物等作用不足。

因此,不仅易感染,而且易引起呼吸道狭窄与阻塞。

(5)肺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血液里的废气(二氧化碳)被呼出,吸入的氧气进入肺泡,再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完成“吐故纳新”的任务。

胸腔有节律的扩大与缩小称为呼吸运动,呼吸的快慢与年龄和活动强度有关。

婴儿的肺脏富有结缔组织,弹力组织发育较差,肺泡数量少容量也小,但血管丰富,整个肺脏含气量少而含血多,故易于感染。

感染时易被黏液堵塞引起间质炎症,并易发生肺不张、肺气肿及肺后下部坠积性淤血等。

(6)胸廓婴儿的胸廓,前后径相对较长,呈圆筒状,肋骨呈水平位。

胸腔较小,肺脏相对较大,几乎填满整个胸腔,加之呼吸肌发育较差,肌张力差,呼吸时胸廓运动不充分,肺的扩张受限制,气体交换不能充分进行,呼吸困难时,不能加深呼吸,只能增加呼吸的次数。

易出现紫绀、点头呼吸等症状,以后随年龄增长,膈肌下降,肋骨逐渐倾斜,胸部形状才逐渐接近成人。

不同年龄的呼吸频率,

(二)儿童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1、上呼吸道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

2、黏膜纤毛的清除作用。

3、肺回缩力的特点。

婴儿肺回缩力与胸廓的回缩力比成人小,故肺处于膨胀状态,若需氧量增加,由于缓冲气量较少,易发生换气不足的症状。

4、浅而快的呼吸。

学前儿童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并容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往往是深度与表浅的呼吸相交替,这与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

5、婴儿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3岁以后才逐渐转为胸式呼吸。

二、心血管系统人体的运输管道,

(一)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特点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性的管道系统。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人體循環系統圖,心脏是动力器官,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血液自心脏流出后,经动脉流向微血管,再由静脉流回心脏,使血液在体内不断的循环,以保证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恒定和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心脏重量婴儿时期心脏体积相对较成人稍大,但其与身体的比例随年龄增加而下降新生儿的心脏重量约20-25g,约占体重的0.8,1-2岁时达到60g,约占体重的0.5,为出生时的2倍多。

出生后第一年心脏增长最快,7-9岁以及青春期时增长速度再次加快,青春期后增长到1214倍,已经基本上达到成人(300g)水平。

1、心脏,心脏比成人薄,心脏容积小。

新生儿的心脏容积约为2022ml,2岁半时增加2倍,7岁时增加4倍,其后增长速度减慢,14岁时140ml,到青春期又加快,18岁时已经达到240250ml。

心率比成人快,心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慢。

婴幼儿因为心肌薄弱,心腔小,心跳要比成人快。

年龄越小,每分钟心率、脉搏次数越多。

新生儿平均125次/分钟;一岁时约120次/分;两岁时约110次/分;三四岁时约100-105次/分;六七岁时约95-100次/分;610岁时90100次每分钟,1014岁时8090次每分钟,成人则一般为60-75次/分。

心脏在胚胎初期就成型了,因此要特别注意孕早期对心脏的保护。

2、血管,

(1)新生儿大血管的弹力纤维少,弹力不足,以后血管壁渐厚,弹力纤维增多,12岁时大血管的发育成熟程度开始与成人相同。

(2)动脉相对比成人粗,血流量较大。

动脉内径与静脉内径之比在新生儿为1:

1,成人为1:

2。

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口径相对变窄。

(3)婴儿期,毛细血管丰富且粗大。

儿童血管的发育程度在6-7岁以前超过心脏的发育,青春期后血管的发育落后于心脏的发育。

3、血液量,儿童时期,血液量(指在全部循环系统中所有血液的总量),随着年龄增长很快,刚出生幼儿血液量约300毫升,1岁幼儿的血液量约600毫升,10岁的孩子血液量约2000毫升,4、血压,儿童的血压比成人低得多,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也逐渐升高。

4岁以后的收缩压约为:

(年龄2)+80(mmHg)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脉压为30-40mmHg,

(二)婴儿心血管系统的生理特点,1、心脏负荷功能较差。

2、婴儿动脉压较低,其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3、年龄越小,心率及血流速度也越快,心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慢。

三、消化系统人体食物加工厂,

(一)什么是消化系统消化是指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的。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

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等。

消化腺有导管与消化管相通,使消化液流入消化管。

消化液中的主要成份是酶。

酶可以加快消化过程的速度。

高士其先生关于消化系统各部分的文章:

我们这一所细菌大饭店,一开前门便是切菜间,壁上有自来水,长流不息,菜刀上下,石磨两列,排成半圆形,还有一个粉红色活动的地板。

后面有一条长长的甬道,直达厨房。

厨房是一个大油锅,可以收缩,里面自然发生一种强烈的酸汁,一种神秘的酵汁。

厨房的后面,先有小食堂,后有大食堂,曲曲弯弯,千回百转。

小食堂备有咖喱似的黄汁,以及其它油呀醋呀,一应俱全。

大食堂的设备,较为粗简,然而客座极多,可容无数万细菌,一出后门直通马桶。

(二)特点,1、口腔

(1)婴儿口腔容量小,但唇肌和咀嚼肌发育良好,为吸吮动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新生儿已经具有吸吮和吞咽反射,出生后几个小时即可开奶。

(2)口腔黏膜细嫩,血管丰富,易于受伤。

(3)唾液腺发育差,分泌量少,口腔比较干燥,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5-6个月时显著增多,口底浅,常发生生理性流涎现象。

(4)牙齿人生的第一副牙齿是乳牙又称奶牙。

20颗。

人生的第二副牙齿是恒牙,也是人生的最后一副牙齿。

28-32颗。

乳牙一般在410个月时出牙,最迟不应晚于1岁,乳牙共20颗,2-2.5岁左右乳牙出齐,乳牙牙釉质薄,牙本质较松脆,容易被腐蚀形成龋齿。

6、7岁恒牙开始萌出六龄齿:

乳牙没有掉之前最先萌出的恒牙是“第一恒磨牙”,上、下、左、右4颗,长在乳磨牙的里面,并不与乳牙交换。

712岁恒牙萌出,从前至后(尖牙例外)逐个替换同位乳牙,12岁左右出第二恒磨牙,17、18岁以后出第三恒磨牙(智齿),婴儿为什么喜欢吮吸手指?

婴儿时期吮吸手指是智力发育信号通常新生儿只会双手握拳,胡乱挥舞,他们的大脑尚不能指挥自己的手放入嘴中。

到2-3个月时,随着大脑的发育,婴儿逐步学会两个动作:

一个是用眼睛盯着自己的手看,另一个便是吮吸自己的手指。

对于他们来说,吮指是一种学习和玩耍。

这一时期的婴儿主要是通过嘴来了解外界,婴儿认为手也是外界的东西,所以总爱将它塞进嘴里吮吸感知。

而且婴儿吮吸手指时通常非常安静,这说明这种行为对他们的心理发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婴儿吮吸手指,父母不必焦虑烦恼,更不用强行制止,要注意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就可以。

婴儿如何保护乳牙刷牙,2、食道儿童比成人的显著短而细,呈漏斗状,粘膜娇嫩,腺体缺乏,管壁较薄,管壁弹力组织发育较差,容易受损伤。

3、胃位置-由水平位发展为垂直位。

婴儿的胃呈水平位,开始站立行走,位置逐渐变为垂直。

胃容量有限。

新生儿胃容量为30-35毫升,3个月时120毫升,1岁时为250毫升。

胃平滑肌发育不完善,胃易扩张。

吸吮时易吸入空气,贲门张力低,易呕吐和溢乳。

儿童胃的蠕动机能差,消化功能弱。

4、肠儿童肠管较长。

新生儿肠的长度约为身长的8倍,婴儿超过6倍。

(成人为身长的4倍)肠黏膜细嫩,富有血管和淋巴管,小肠绒毛发育良好。

肠肌层发育差,肠系膜柔软而长,黏膜下组织松弛,容易发生肠套叠和肠扭转。

小肠通透性好,吸收率高,但肠壁的屏障功能较差,肠的蠕动能力差。

5、胰腺

(1)胰液分泌逐渐增多新生儿可分泌少量胰液,34个月时增多。

(2)小于6个月婴儿的胰淀粉酶活性较低,1岁后才接近成人,故不宜过早地(34个月以前)喂过多淀粉类食物。

(3)新生儿胰脂酶活性很低,612个月时才到成人水平。

出生时胰蛋白酶活性只有成人的1/81/3,以后渐增。

幼婴因胰腺酶活性比较低,故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都不够完善。

6、肝脏新生儿肝脏相对较成人大,到10个月重量为出生时的2倍,3岁时3倍。

肝脏富有血管,结缔组织较少,干细胞小,再生能力强。

儿童肝脏解毒功能差,肝糖元储备量少婴儿时期胆汁分泌较少,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四、泌尿系统人体的废物处理场,

(一)组成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肾脏是产生尿液的器官,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是尿液的通道,膀胱还可以储存尿液。

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泄代谢产物、有毒物质和多余的水分。

1、肾脏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肾小囊。

重量。

出生时两肾约重25g,学前儿童年龄愈小,肾脏相对愈重。

位置。

2岁前肾脏位置较低,以后岁躯体长高,肾脏位置逐渐升高,最后达到腰部。

2、输尿管学前儿童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和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容易受压而扭曲,导致尿路梗阻发生尿贮留而诱发感染。

3、膀胱位置。

婴儿膀胱位置比年长儿高,尿液充盈时,膀胱易顶入腹腔,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至盆腔内.膀胱黏膜柔软,肌肉层及弹力纤维发育不良,防止尿液反流能力差,易诱发尿道感染。

膀胱容量小,4、尿道尿道比较短,容易发生泌尿道感染。

(二)婴儿泌尿系统的生理特点,1、肾功能差。

肾小管排泄及再吸收功能均较差,对尿的浓缩和稀释功能较弱,容易发生脱水或浮肿。

2、输尿管长而弯曲。

容易受压而扭曲,导致尿路梗阻发生尿贮留而诱发感染。

3、膀胱容量小,贮尿功能差。

4、尿道比较短,容易发生泌尿道感染。

5、排尿特点:

(1)排尿次数新生儿每日排尿2025次,1岁时每日排尿1516次,至学龄前每日67次。

1岁半左右小儿可自动控制排尿,排尿间隔时间逐渐延长。

(2)每日尿量正常婴儿每日尿量为400500ml,23岁学前儿童为500600ml,36岁学前儿童为600800ml,学龄儿童为8001400ml。

五、内分泌系统人体的“化学信使”,

(一)什么是内分泌系统主要功能:

促进和调节人体生长、发育、性成熟和生殖等生命过程。

激素(Hormone):

荷尔蒙,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脑下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胸腺、松果体、胰腺和性腺等。

1、脑下垂体,脑下垂体位于颅腔底部,被称为“内分泌之王”。

脑垂体有两个发育最快的时期,一是4岁前,二是青春期。

生长激素是由脑下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生长激素的分泌特点:

青春期的分泌量较儿童和成人高;在一昼夜间,生长激素白天的分泌少,夜间分泌多,儿童入睡后分泌量最多。

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

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生长迟缓,身材矮小,垂体性侏儒症:

生长激素分泌过量:

生长速度过快,巨人症或者肢端肥大症:

肢端肥大症,2、肾上腺,肾上腺由皮质和髓质组成肾上腺可以分泌糖皮质激素,过多的糖皮质激素会导致脸部的肥胖,不过只要能调节肾上腺素就能调节糖皮质激素。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前者的主要功能是作用于心肌,使心跳加快、加强;后者的主要作用是使小动脉平滑肌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

3、甲状腺,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位于气管的甲状软骨上面。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碘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主要为:

A.促进新陈代谢B.促进生长发育,对长骨、脑和生殖器官的发育生长至关重要C.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此外,还有加强和调控其它激素的作用及加快心率、加强心缩力和加大心输出量等作用。

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缺碘影响甲状腺的功能:

大脖子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婴儿期缺乏甲状腺激素则会患呆小症,甲状腺素分泌过多:

甲状腺功能亢进,

(二)特点,1、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从出生到青春期影响生长的最重要的内分泌素。

2、生长激素分泌特点是一天之中,白天分泌少,夜间分泌多。

3、儿童出生时,甲状腺已经形成,以后逐渐生长,至1415岁发育最快,机能也达最高峰。

奶粉“激素门”背后:

激素催奶,家住武汉的三名女婴,疑因食用同一品牌奶粉,患上“外源性食物引起的性早熟”,4个月大的女婴不仅乳房已经发育,其雌激素水平竟已达到成年女性的水平。

奶粉中含激素并非个案,对不孕奶牛注射催奶液追求高出奶率已成行业潜规则。

牛奶中所含大量雌性激素对妇女健康产生的危害,因为过量的雌激素会导致孩子性早熟,男性性功能障碍,及女性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发生。

六、运动系统人体的动力装置,

(一)什么是运动系统,运动系统:

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各系统的配合下,对身体起着保护、支持、维持姿势和产生各种运动的作用。

1、骨:

骨与骨互相连接,构成人体支架,维持身体的姿态和姿势,并保护着内部的脏器。

人骨共有块,以其分布部位不同分为躯干骨、颅骨和四肢骨。

各骨之间连接构成骨骼,2、骨连结:

骨与骨之间的连结称为骨连结。

因为人体各部分骨的功能不同,骨连结的方式也不同。

(1)、不动连结:

颅骨(图:

颅骨连结),

(2)微动连结:

椎骨(图:

脊柱),(3)关节: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图:

关节),3、骨骼肌: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骨骼肌可以受意识支配,附着在骨骼上.但如肠道等上的平滑肌则不受意识控制.这是骨骼肌的一个特点.,

(二)婴儿运动系统的特点骨骼:

肌肉关节和韧带,1、骨骼生长迅速婴儿骨骼不断长长,加粗。

骨骼外层的骨膜较厚,血管丰富,有利于儿童骨骼的生长和骨组织的再生修复。

婴儿、幼儿的骨是不断生长着的。

人的个子主要是由于下肢长骨的长度增加了。

骨骼在生长(图:

骨骺线),2、骨骼数量多于成人,成人骨骼系统由206块骨头连接而成,但婴儿的一些骨骼尚未融合连接成一个整体,因此骨骼总数比成人多。

如髋骨与骶骨、尾骨及韧带组成骨盆。

婴儿的髋骨是由骼骨、坐骨和耻骨借软骨连接而成,一般要到19-24岁才愈合为一块髋骨。

3、骨骼柔软易弯曲变形,儿童骨骼的弹性大、硬度小,易变形,骨组织的再生能力强。

小孩的骨头非常柔软,易弯曲。

成人的骨头好比干树枝,不易弯曲。

这主要是因为小孩和成人比较,骨头里所含的成分有所不同。

成人与儿童骨骼成分比较(图:

骨的成分),骨的成分,无机盐:

赋予骨骼硬度、脆性,有机物:

赋予骨骼弹性、韧性,水,4、头部骨骼尚未发育好,新生儿的头骨有两处没有愈合的部位,称为前、后囟门。

前囟门为额与顶骨形成的菱形间隙。

出生时约152厘米大小。

出生后,前囟随头围增大而变大,6个月以后逐渐骨化开始变小,约1-1.5岁时闭合。

后囟是两块顶骨和枕骨形成的间隙,呈三角形,后囟一般在生后3个月内闭合。

婴儿头部骨缝46个月闭合,后囟一般在生后3个月内闭合,前囟门约1-1.5岁时闭合,,5脊柱的生理性弯曲,脊柱生理性弯曲:

脊柱从侧面看有四道弯。

分别为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这些生理弯曲随动作发育逐渐形成,要到发育成熟的年龄才能完全固定下来。

一般婴儿在3个月抬头时出现颈曲,6个月能坐时出现胸曲,10-12个月站立行走时出现腰曲,7岁前这些弯曲还不固定,躺下时弯曲会消失,7岁以后随着韧带发育完善才逐渐固定下来。

6、腕骨没钙化好。

腕部的骨头要到10岁左右才钙化完成,关节窝较浅,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差。

容易发生关节脱臼。

7、关节发育不全,8、足弓尚未形成。

足骨、肌肉、韧带发育不完善,易发生扁平足,

(1)肌肉力量差,容易疲劳儿童肌肉重量与体重的比例

(2)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较差。

9、肌肉的力量小,协调性差,10、肌肉发育有顺序,婴儿肌肉的发育是按照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的。

先发育颈部肌肉,然后是躯干,再四肢。

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

七、神经系统人体的指挥中心,

(一)什么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调节机构,就像计算机的CPU一样,调节着人体各个功能不同的器官系统,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相互协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以脑(司令部)和脊髓(参谋部)为中枢系统,躯体(作战部)、自主(公安部)和肠(后勤部,第二司令部)三者为周围系统。

(二)婴儿神经系统发展的特点,1、脑发育迅速。

在全身各系统的发育中,神经系统发育迅速,处于领先地位。

脑细胞数目的增长:

妊娠三个月后,胎儿的神经系统已基本成形。

出生前半年至出生后一年是脑细胞数目增长的重要阶段。

一岁以后虽然脑细胞的数目不再增加了,但是细胞的突起却由短变长、由少到多脑重量的变化:

新生儿350克,1岁950克,6岁1200克。

2、婴儿大脑功能发育不全。

婴儿的大脑尚未完全建立起各种神经反射。

3、婴儿神经纤维髓鞘化未完成。

通常要到6岁时完成神经纤维的髓鞘化4、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大于抑制过程。

易兴奋,易疲劳。

5、小脑发育晚,平衡能力差,动作协调性差。

6、植物神经发育不全,内脏器官的功能活动不稳定。

伤害婴儿大脑摇晃症候群,案例一:

一名26岁的年轻父亲,儿子出生不到3个月。

每次儿子哭闹时,他都将孩子往空中抛起再接住,和孩子玩抛接游戏,或紧抓孩子的腋下原地转圈,这样来安抚宝宝。

结果,孩子尚未发育完全的大脑组织承受不了这样的激烈摇晃,引起硬脑膜下腔出血。

经过抢救,虽然挽留住了孩子的性命,但是,孩子却变成了必须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的植物人。

案例二:

一名妈妈外出坐车时,没有让才几个月大的宝宝坐汽车安全座椅,而是抱在怀里。

车子行进途中,突然一个紧急刹车,宝宝的脑部受到了巨大的震荡,就这样造成了颅内出血。

伤害婴儿大脑摇晃症候群,病症原因:

不论大人还是孩子,脑内组织都如“豆腐”般脆弱,必须避免受到外力的撞击,才能保护大脑组织的安全;特别是不满1岁的宝宝,更需要注意头部的安全。

因为出生时婴儿大脑的重量已接近成人的二分之一,但体重大约只有成人的二十分之一,并且婴儿的颈部肌肉群肌力比较弱,不足以支撑宝宝的头部。

另外,婴儿颅底及内面较平滑,脑组织固定不是很结实,受到强大的外力时容易晃动,大脑表面与头骨下的静脉相接的血管也会晃动。

晃动的大脑组织很容易被突然改变的外力“撕裂”,引发硬脑膜下或蜘蛛膜下腔出血等急症,眼球玻璃体也会因剧烈摇晃而引起视网膜出血。

伤害婴儿大脑摇晃症候群,症状表现:

出血之后,颅内压会急速上升,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如食欲不振、呕吐、嗜睡、抽搐、四肢无力、意识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这种因人为剧烈摇晃而引发脑出血,并引起诸多神经系统的症状,就是“婴儿摇晃症候群”。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受伤害的婴儿并无明显外伤,却都受过力道大小不一的摇晃或撞击。

及时送医院救治,伤害婴儿大脑摇晃症候群,绝对要避免的危险动作1.不要以剧烈摇晃的方式安抚宝宝。

2.在空中抛接宝宝。

3.将宝宝抛到床上。

4.抱着宝宝旋转。

5.让宝宝坐在大人膝盖上,往后用力翻躺。

6.不要过度依赖摇篮,控制使用的时间与摇晃的程度。

伤害婴儿大脑摇晃症候群,学会掌握婴儿情绪1.撒娇哭的声音偏高,且哭了很久连一滴眼泪也没掉,这是撒娇的哭声,也是想要妈妈抱抱。

2.尿布湿了若是听起来较为刺耳的哭声,哭音尖锐并夹杂低音,就是宝宝尿布湿了,希望妈妈快帮忙换尿布。

3.饥饿仔细听宝宝的哭音,可发现哭音中有“M”的音节,这是宝宝肚子饿了。

4.想睡觉哭声听起来比较低沉,则代表宝宝想睡觉了。

5.生病如果哭声持续且反复发作,可能代表宝宝生病了。

如果哭声尖锐异常或声音由强变弱,就需要爸妈提高警觉喽!

伤害婴儿大脑摇晃症候群,当宝宝哭闹时,父母可依照下列步骤确认宝宝为何而哭:

1.父母应试着辨别新生儿哭声代表的意义。

2.先确认是否尿布湿了、肚子饿了。

3.检查身上有无起疹子、蚊子咬,或是因温度太热,导致不舒服。

4.观察宝宝的表情、肢体动作,以及量体温,判断有无异常。

5.若安抚超过15分钟仍哭闹不休,且食欲不好,可能是肠胃炎或其他疾病,应尽速就医。

十、感觉器官人体与外界沟通的途径,皮肤触摸觉器官眼睛视觉器官耳听觉器官,

(一)皮肤人体最大的器官,1、皮肤的构成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皮肤的附属物:

汗腺;毛发;皮脂腺;指(趾)甲。

2、皮肤的功能,保护功能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柔韧而具有弹性,是保护人体的一道防线。

体温调节功能皮肤受到冷的刺激,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受到热的刺激,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可以多散热。

吸收功能分泌与排泄功能随着汗液的分泌,一些代谢的废物被排出体外。

感觉功能在皮肤里广泛分布着各种感觉神经末梢,可以分别感受触觉、压觉、痛觉、温觉、冷觉等。

代谢功能,3、婴儿皮肤的特点,1、皮肤的保护功能差2、皮肤代谢活跃3、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差4、皮肤的渗透作用强,

(二)眼睛视觉器官,1、组成:

眼睛是由眼球和一些附属部分组成的眼球壁:

最外层:

角膜和巩膜(白眼珠)。

中间层:

虹膜(中间是瞳孔)、睫状体。

最里层:

视网膜(感受光线的刺激)。

内容物:

房水,晶状体:

位于瞳孔之后,形状如双凸透镜。

玻璃状体:

透明的胶质,有折光和支撑眼球的作用。

附属部分:

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眼眶。

2、婴幼儿眼睛的特点:

(1)眼睛发育不良。

眼球较小,眼轴长度相对较短。

学前儿童可因眼球前后轴较短而产生生理性远视,随着眼的发育,远视逐渐成为正视。

(2)眼睛调节能力强。

晶状体有较好的弹性,调节范围广,近点距离很近。

(3)眼睛容易近视。

(三)耳听觉器官1、组成:

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2、耳的发育特点:

(1)咽管短、平,上呼吸道感染易引发中耳炎。

(2)对噪声敏感,注意婴儿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1.视觉统合失调表现为阅读困难,常会出现跳行、翻书页码不对、抄错题目等视觉上的错误,并易产生疲劳,写错字、算错数和看书“串行”。

另外,在生活中丢三拉四,似乎经常在找东西。

2.听觉统合失调通常听不懂老师、爸爸妈妈的话,不清楚爸妈布置的任务,平时爸爸妈妈喊他,他也不在意。

同时,他们记忆力差,和他说过多遍的事也会轻易忘掉。

注意婴儿感觉统合失调,3.平衡失调在重力感、方向感和距离感上都有问题。

注意力不集中,写字过重或过轻、字的大小不一、出圈出格、偏旁颠倒;害怕上下楼梯、好动而笨拙,经常将鞋穿反。

距离观测不准让孩子无法正确掌握方向;做事协调能力差则会使他们缺乏自信心。

4.触觉过敏对别人的触摸十分敏感,他们害怕触摸,有时正常接触也会被孩子认为是打了他。

在学习与生活中表现为好动、不安、脾气大、爱咬手指,怕剃头、怕打针,且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课时老是做小动作。

爸妈总以为孩子得了多动症。

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在心理上总处在一定的紊乱状态,其学习与生活质量必然会下降。

当心婴儿感觉统合失调,5.本体统合失调由于各方面协调差,孩子可能运动时笨拙,如不会跳绳,跑步动作不协调,常常撞倒东西或跌倒;呼吸和语言的协调也差,唱歌发音不准,甚至会口吃等。

这些原因导致孩子孤僻、害羞、固执、缺乏自信、爱挑衅、发脾气。

当心婴儿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