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风险识别.ppt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7678473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PPTX 页数:118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风险识别.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第2章风险识别.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第2章风险识别.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第2章风险识别.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第2章风险识别.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第2章风险识别.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118页
第2章风险识别.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118页
第2章风险识别.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118页
第2章风险识别.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118页
第2章风险识别.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8页
第2章风险识别.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8页
第2章风险识别.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8页
第2章风险识别.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8页
第2章风险识别.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8页
第2章风险识别.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8页
第2章风险识别.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8页
第2章风险识别.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8页
第2章风险识别.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8页
第2章风险识别.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8页
第2章风险识别.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章风险识别.pptx

《第2章风险识别.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风险识别.pptx(1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2章风险识别.pptx

,第2章风险识别,2.1风险识别概述,风险识别就是指通过连续、系统、全面的识别、判断与分析,确定风险管理对象的风险类型、受险部位、风险源、严重程度等,并且发掘风险因素引发风险事故导致风险损失的作用机理的动态行为或过程。

两个环节,从风险识别的定义可知,风险识别过程主要存在两个环节:

一是查找风险源,分析风险类型、受险部位、风险损失严重程度;二是找出风险因素诱发风险事故而导致风险损失的原理。

风险识别的原则主要包括:

1、实时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重要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2.2风险识别的流程,1、获得企业风险管理的整体计划。

2、确定风险识别的对象和范围。

3、制订风险识别计划。

4、准备识别工具。

5、开展调查。

6、提交识别成果,即风险识别报告。

2.2.2风险识别的两个阶段,感知风险与分析风险是风险识别的两个阶段。

感知风险即通过调查和了解,识别风险的存在。

分析风险即通过归类,掌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以及风险所具有的性质。

2.2.2风险识别的两个阶段,感知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基础,分析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关键。

只有通过感知风险,才能进一步进行分析。

只有通过风险分析,才能寻找到可能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为拟订风险处理方案和进行风险管理决策服务。

2.3风险识别的方法,2.3.1现场调查法,现场调查法是指金融风险识别主体对有可能存在或遭遇金融风险的各个机构、部门和所有经营活动进行详尽的现场调查来识别金融风险的方法。

现场调查法一般步骤。

2.3.2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法又称作风险清单,它是分析人员较为全面地列出某类事项面临的一些危险项目,以及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险、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用于逐个识别风险。

通常用于检查各种规范和标准的执行情况。

专栏22一家医院的事项分类,2.3.3专家调查法,通过对多位相关专家的反复咨询及意见反馈,确定主要风险因素;然后,制成风险因素估计调查表,再由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对各风险因素在项目建设期或分析期内出现的可能性以及风险因素出现后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程度进行定性估计;最后,通过对调查表的统计整理和量化处理,获得各风险因素的概率分布和对公司价值的可能的影响结果。

专家调查法主要包括:

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

2.3.4流程图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是按照业务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将整个业务活动过程绘制成流程图,并借此识别金融风险的方法。

根据业务活动的不同内容、不同特征及其复杂程度,可以将风险主体的业务活动绘制成不同类型的流程图。

流程图法的应用步骤,

(1)分析业务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

(2)绘制流程图。

(3)对流程图做出解释。

(4)风险识别分析。

专栏25过程流动分析,银行贷款流程图,2.3.5工作风险分解法,工作风险分解法(即WBS-RBS)就是把工作分解构成WBS树,把风险分解形成RBS树,然后用工作分解树在最低层次上的子活动和风险分解树的在最低层次上的子事项交叉构成的WBS-RBS矩阵,对工作-风险事项组合逐一进行风险识别的方法。

WBS-RBS法的三个步骤,运用WBS-RBS法进行风险识别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一是工作分解;二是风险分解;三是套用WBS-RBS矩阵逐项判断风险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分析作用机理。

2.3.6事故树分析法,事故树分析简称FTA,主要是以树状图的形式表示所有可能引起主要事件发生的次要事件,揭示风险因素引发风险事项的作用机理以及个别风险事件组合可能形成的潜在风险事件。

事故树,事故树是一种树状图,由节点和连线相似,但不同的是,流程图关注的是风险的结果,而事故树关注的是事故的原因。

它是一种因果关系逻辑分析过程,遵循逻辑演绎的分析原则,从某一事故的结果开始,分析各种可能引起事故的原因。

(一)事故树分析图包括以下内容,1系统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即确定顶上事件;2系统内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由于人的误操作而导致灾害的因素在内;3各个子系统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关系,即输入(原因)与输出(结果)的逻辑关系,并用专门符号标示出来。

事故树分析法的基本符号,事故树是由各种事件符号和其连接的逻辑门组成的。

事件符号,1、矩形符号。

用它表示顶上事件或中间事件。

将事件扼要记入矩形框内。

必须注意,顶上事件一定要清楚明了,不要太笼统。

例如“交通事故”,“爆炸着火事故”,对此人们无法下手分析,而应当选择具体事故。

如“机动车追尾”、“机动车与自行车相撞”,“建筑工人从脚手架上坠落死亡”、“道口火车与汽车相撞”等具体事故。

2、圆形符号,它表示基本(原因)事件,可以是人的差错,也可以是设备、机械故障、环境因素等。

它表示最基本的事件,不能再继续往下分析了。

例如,影响司机了望条件的“曲线地段”、“照明不好”,司机本身问题影响行车安全的“酒后开车”、“疲劳驾驶”等原因,将事故原因扼要记入圆形符号内。

3、屋形符号。

它表示正常事件,是系统在正常状态下发生的正常事件。

如:

“机车或车辆经过道岔”、“因走动取下安全带”等,将事件扼要记入屋形符号内。

4、菱形符号。

它表示省略事件,即表示事前不能分析,或者没有再分析下去的必要的事件。

例如,“司机间断了望”、“天气不好”、“臆测行车”、“操作不当”等,将事件扼要记入菱形符号内。

逻辑门符号,逻辑门符号即连接各个事件,并表示逻辑关系的符号。

其中主要有:

与门、或门、条件与门、条件或门、限制门。

1、与门符号。

与门连接表示输入事件B1、B2同时发生的情况下,输出事件A才会发生的连接关系。

二者缺一不可,表现为逻辑积的关系,即A=B1B2。

在有若干输入事件时,也是如此,如图1(a)所示。

2、或门符号。

表示输入事件B1或B2中,任何一个事件发生都可以使事件A发生,表现为逻辑和的关系即A=B1B2。

在有若干输入事件时,情况也是如此。

如图2(a)所示。

3、条件与门符号。

表示只有当B1、B2同时发生,且满足条件的情况下,A才会发生,相当于三个输入事件的与门。

即A=B1B2,将条件记入六边形内,如图3所示。

4、条件或门符号。

表示B1或B2任何一个事件发生,且满足条件,输出事件A才会发生,将条件记入六边形内,如图4所示。

5、限制门符号。

它是逻辑上的一种修正符号,即输入事件发生且满足条件时,才产生输出事件。

相反,如果不满足,则不发生输出事件,条件写在椭圆形符号内,如图5所示。

转移符号,当事故树规模很大时,需要将某些部分画在别的纸上,这就要用转出和转入符号,以标出向何处转出和从何处转入。

转出符号。

它表示向其他部分转出,内记入向何处转出的标记,如图6所示。

转入符号。

它表示从其他部分转入,内记入从何处转入的标记,如图7所示。

工人从脚手架上坠落的事故树分析,事故树分析的基本程序,事故树的编制程序,第一步:

确定顶上事件顶上事件就是所要分析的事故。

选择顶上事件,一定要在详细占有系统情况、有关事故的发生情况和发生可能、以及事故的严重程度和事故发生概率等资料的情况下进行,而且事先要仔细寻找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然后,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确定要分析的顶上事件,将其扼要地填写在矩形框内。

第二步:

调查或分析造成顶上事件的各种原因,顶上事件确定之后,为了编制好事故树,必须将造成顶上事件的所有直接原因事件找出来,尽可能不要漏掉。

直接原因事件可以是机械故障、人的因素或环境原因等。

要找出直接原因可以采取对造成顶上事件的原因进行调查,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也可根据以往的一些经验进行分析,确定造成顶上事件的原因。

第三步:

绘事故树,在找出造成顶上事件的和各种原因之后,就可以用相应事件符号和适当的逻辑门把它们从上到下分层连接起来,层层向下,直到最基本的原因事件,这样就构成一个事故树。

在用逻辑门连接上下层之间的事件原因时,若下层事件必须全部同时发生,上层事件才会发生时,就用“与门”连接。

逻辑门的连接问题在事故树中是非常重要的,含糊不得,它涉及到各种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直接影响着以后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第四步:

认真审定事故树,画成的事故树图是逻辑模型事件的表达。

既然是逻辑模型,那么各个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应该相当严密、合理。

否则在计算过程中将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因此,对事故树的绘制要十分慎重。

在制作过程中,一般要进行反复推敲、修改,除局部更改外,有的甚至要推倒重来,有时还要反复进行多次,直到符合实际情况,比较严密为止,事故树分析的程序,1、熟悉系统。

要求要确实了解系统情况,包括工作程序、各种重要参数、作业情况。

必要时画出工艺流程图和布置图。

2、调查事故。

要求在过去事故实例、有关事故统计基础上,尽量广泛地调查所能预想到的事故,即包括已发生的事故和可能发生的事故。

3、确定顶上事件。

所谓顶上事件,就是我们所要分析的对象事件。

分析系统发生事故的损失和频率大小,从中找出后果严重,且较容易发生的事故,作为分析的顶上事件。

4、确定目标。

根据以往的事故记录和同类系统的事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求出事故发生的概率(或频率),然后根据这一事故的严重程度,确定我们要控制的事故发生概率的目标值。

5、调查原因事件。

调查与事故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和各种因素,包括设备故障、机械故障、操作者的失误、管理和指挥错误、环境因素等等,尽量详细查清原因和影响。

6、画出事故树。

根据上述资料,从顶上事件起进行演绎分析,一级一级地找出所有直接原因事件,直到所要分析的深度,按照其逻辑关系,画出事故树。

7、定性分析。

根据事故树结构进行化简,求出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排序。

8、计算顶上事件发生概率。

首先根据所调查的情况和资料,确定所有原因事件的发生概率,并标在事故树上。

根据这些基本数据,求出顶上事件(事故)发生概率。

9、进行比较。

要根据可维修系统和不可维修系统分别考虑。

对可维修系统,把求出的概率与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的概率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不符,则必须重新研究,看原因事件是否齐全,事故树逻辑关系是否清楚,基本原因事件的数值是否设定得过高或过低等等。

对不可维修系统,求出顶上事件发生概率即可。

10、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包括下列三个方面的内容:

1)当事故发生概率超过预定的目标值时,要研究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所有可能途径,可从最小割集着手,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2)利用最小径集,找出根除事故的可能性,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3)求各基本原因事件的临界重要度系数,从而对需要治理的原因事件按临界重要度系数大小进行排队,或编出安全检查表,以求加强人为控制。

事故树分析方法原则上是这10个步骤。

但在具体分析时,可以根据分析的目的、投入人力物力的多少、人的分析能力的高低、以及对基础数据的掌握程度等,分别进行到不同步骤。

如果事故树规模很大,也可以借助电子计算机进行分析。

事故树定性分析,一、割集与径集1割集与径集割集也叫截集或截止集,是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

事故树中一组基本事件的发生,能够造成顶上事件发生,这组基本事件就叫割集。

最小割集:

引起顶上事件发生的最起码的基本事件的集合叫最小割集。

径集又叫通集或导通集,即如果事故树中某些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上事件就不发生,这些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径集。

不引起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落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叫最小公式集。

2最小割集的求法,

(1)行列法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

“与门”使割集容量增加,而不增加割集的数量,“或门”使割集的数量增加,而不增加割集容量。

这种方法从顶上事件开始,用下一层事件代替上一层事件,把“与门”连接事件按行横向排列,把“或门”连接的事件按列纵横向摆开。

逐层向下,直至各基本事件,列出若干行,最后利用布尔代数化简。

化简结果,就得出若干最小割集。

掌握最小割集示法。

(2)结构法这种方法理论依据:

事故树的结构完全可以用最小割集表示(3)币尔代数化简法用“+”代替结构式中的“U”。

3最小径集的求法,原理:

利用最小径集与最小点割集的对偶性,首先作出事故树对偶钓成功树,把原来事故树中的“与门”和“或门”互换,发生事件换成不发生事件,利用上节方法求出成功树的最小割集,经对偶变换后就是事故树的最小径集。

二、最小割集与最小径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

(1)最小割集表示系统的危险性;

(2)最小径集表示系统的安全性;(3)最小割集能直观地、概略地告诉人们,哪种事故模式最危险,哪种稍次,哪种可以忽略;(4)利用最小径集可以经济地、有效地选择采用预防事故的方案;(3)利用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可以直接排出结构重要度顺序;(6)利用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计算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定量分析。

三、结构重要度分析,从事故树结构上人手分析各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

采用二种方法分析:

一种是精确求出结构重要度系数,一种是用最小割集成用最小径集排出结构重要度顺序。

直接排序方法的基本原则,根据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进行结构重要度分析时,用直接排序方法的基本原则为:

(1)看频率。

当最小割集中的基本事件个数不等时,基本事件少的割集中的基本事件比基本事件多的割集中的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大。

(2)看频数。

最小割集中基本事件的个数相等时,重复在各最小割集中出现的基本事件,比只在一个最小割集中出现的基本事件重要度大,重复次数多的比重复次数少的结构重要度大。

(3)既看频率又看频数,在基本事件少的最小割集中出现次数少的事件与基本事件多的最小割集中出现次数多的相比较,一般前者大于后者。

四、系统薄弱环节预测,事故树中最小割集个数越少,系统越安全。

基本事件少的割集就是系统的薄弱环节。

对最小径集而成电路言,径集个数越多越安全,基本事件多的径集是系统的薄弱环节。

事故树定量分析,一、定量分析的目的定量分析的目的:

一是在给定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情况下,求出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二是计算每个基本事件对顶上事件发生概罕的影响程度。

四、布尔代数、概率和概率积的基本知识,1布尔代数有关基本知识

(1)集合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事物的全体叫做集合,集合中的事物叫做元素;包含一切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用符号“”表示,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用符号“”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表示方法有:

包含关系,用“”符号表示;相互关系,用“”符号表示;并集关系,用“”符号表示。

(2)布尔代数基本知识逻辑运算:

逻辑运算对象是命题,命题为真,逻辑值为1;命属为假,逻辑值为0。

逻辑代数三种基本运算:

逻辑加、逻辑乘、逻辑非。

逻辑运算法则:

A+AB=A、A+A=A、AA=A等。

2概率和与概率积,

(1)相互独立事件:

一个事件发生与否不受其他事件的发生与否的影响;

(2)相互排斥事件:

不能同时发生的事件;(3)相容事件:

一个事件发生与否受其他事件的约束。

(4)n个独立事件和的概率计算公式为:

P(A+B+C+N)=1-1-P(A)1-P(B)1-P(C)1-P(N)式中P独立事件的概率(5)n个独立事件的概率积计算公式为:

P(ABCN)=P(A)P(B)P(C)P(N),3,利用布尔代数化简事故树,利用布尔代数中逻辑运算法则对事故树进行简化,消除多余事件。

二、频率、概率、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1)频率是个试验值,或使用时的统计值,具有随机性;

(2)概率是个理论值,由事件的本质所决定,只能取唯一值:

(3)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概率可以精确反映事件出现可能性的大小,只有通过大量试验才能得到,实际中很难做到。

从应用角度来看,频率比概率更有用,铁路各部门在目前条件下,取得概率比取得频率更困难。

三、顶上事件及其发生概率的计算,

(1)求某系统事故树各基本事件概率积之和;

(2)求各基本事件概率和;(3)顶上事件发生概率的近似计算。

四、概率重要度分析,概率重要度分析是为分析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对顶上事件发生概率以多大影响。

概率重要度系数通过概率重要度系数的算法可知:

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重要度如何,并不取决于它本身的概率值大小,而是与它所在最小割集中其他基本事件的概率积的大小及它在各个最小割集中重复出现的次数有关。

五、临界重要度分析,一般情况,减少概率大的基本事件的概率要比减少概率小的容易,而概率重要度系数并未反映这一事实,因此,它不是从本质上反映各基本事件在事故树中的重要程度。

临界重要度系数从敏感度和概率双重角度衡量各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六、结构重要度,当基本事件发生概率均为1/2时,概率重要度系数等于结构重要度系数。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用量化的手段准确求出结构重要度系数。

七、三种重要度作用及相互关系,三种重要度系数中,结构重要度系数从事故树结构上反映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概率重要度系数反映基本事件概率的增减对顶上事件发生概率影响的敏感度,临界重要率系数从敏感度和自身发生大小双重角度反映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

结构重要度系数反映了某一基本事件在事故树结构中所占的地位,而临界重要度系数从结构及概率上反映了改善某一基本事件的难易程度,概率重要度系数则起着一种过度作用,是计算两种重要度系数的基础。

事故树法的评价,事故树法既可以进行定量分析,也可以进行定性分析;既可以求出事故发生的概率,也可以识别系统的风险因素。

因此,事故树简单、形象、逻辑性强,应用广泛。

事件树分析,2023/7/28,72,内容提要,事件树分析的基本概念事件树的建造事件树的定量分析ETA与FTA的综合应用,2023/7/28,73,事件树分析基本概念,初因事件可能引发系统安全性后果的系统内部的故障或外部的事件。

后续事件在初因事件发生后,可能相继发生的其他事件,这些事件可能是系统功能设计中所决定的某些备用设施或安全保证设施的启用,也可能是系统外部正常或非正常事件的发生。

后续事件一般是按一定顺序发生的。

后果事件由初因事件和后续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所构成的不同的结果。

2023/7/28,74,事件树的基本概念,事件树的分支,2023/7/28,75,事件树的基本概念,确定初因事件:

确定和分析可能导致系统安全性后果的初因事件并进行分类,对那些可能导致相同事件树的初因事件划分为一类。

建造事件树:

确定和分析初因事件发生后,可能相继发生的后续事件,并进一步确定这些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按后续事件发生或不发生(二态)分析各种可能的结果,找出后果事件。

事件树的建造过程也是对系统的一个再认识过程。

事件树的定量分析:

对所建完的事件树,收集、分析各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其相互间的依赖关系,定量计算各后果事件的的发生概率,并进一步分析评估其风险。

2023/7/28,76,事件树建造,连续运转部件组成系统的事件树有备用或安全装置的系统事件树考虑人为因素的事件树,2023/7/28,77,桥网络系统事件树,2023/7/28,78,桥网络系统简化事件树,2023/7/28,79,有备用或安全装置的系统事件树,2023/7/28,80,化学反应器事件树,2023/7/28,81,考虑人为因素的事件树,2023/7/28,82,事件树化简,当某一非正常事件的发生概率极低时可以不列入后续事件中;当某一后续事件发生后,其后的其他事件无论发生与否均不能减缓该事件链的后果时,该事件链即已结束。

2023/7/28,83,事件树定量分析,确定初因事件的概率确定后续事件及各后果事件的发生概率评估各后果事件的风险,2023/7/28,84,简化计算后果事件的概率,P(IS1S2)=P(I)P(S1)P(S2)P(I)P(IS1F2)=P(I)P(S1)P(F2)P(I)P(F2)P(IF1S2)=P(I)P(F1)P(S2)P(I)P(F1)P(IF1F2)=P(I)P(F1)P(F2),2023/7/28,85,桥网络系统后果事件概率计算,若假定系统中的各部件的故障是独立的,则可计算出桥网络系统的可靠度为:

Pi是后果事件为系统成功的事件链的发生概率,i=1,2,3,4,5,6,9,10,11,12,13,17,18,19,21,22。

各事件链的发生概率可由各部件的可靠度Rj和不可靠度Fj(j=A,B,C,D,E)求出,即:

P1=RARBRCRDREP2=RARBRCRDFE若各部件的可靠度RA=RB=RC=RD=RE=0.99,则系统的可靠度RS=0.999798。

2023/7/28,86,精确计算后果事件的概率,当事件树中的各事件的发生不是相互独立时,进行事件树中后果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将更为复杂,此时必须考虑各事件发生的条件概率。

仍以图1中的事件树为例,后果事件IF1F2的发生概率为:

P(IF1F2)=P(I)P(F1/I)P(F2/F1,I)P(F1/I)表示在初因事件I发生的条件下,系统1失效事件(F1)发生的概率。

而P(F2/F1,I)表示在初因事件I发生、系统1失效事件(F1)也发生的条件下,系统2失效事件(F2)发生的概率。

2023/7/28,87,后果事件的风险评估,事件的风险定义为事件的发生概率与其损失值的乘积:

R=PCR后果事件的风险值P单位时间内后果事件的发生概率C后果事件的的损失值,2023/7/28,88,法默曲线,2023/7/28,89,事件树与故障树的综合分析,如果事件树中的初因事件与后续事件是系统中的非正常事件(如某部件的故障),则可以这些事件为顶事件建立故障树,如果事件树中的初因事件与后续事件是系统中的正常事件,则可以其为顶事件建立成功树。

以事件树中的后果事件为顶事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一般情况下为逻辑与的关系)将与该后果事件相关的初因事件和后续事件连接成故障树。

对事件树分析中找出的后果事件相同的分支,再以该事件为顶事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一般情况下为逻辑或的关系)建造一棵更大的故障树。

通过故障树的定性定量分析求出系统中各类事件的发生概率。

2023/7/28,90,电机发热事件树,2023/7/28,92,2023/7/28,93,例1,有一泵和两个串联阀门组成的物料输送系统(如本页图所示)。

物料沿箭头方向顺序经过泵A、阀门B和阀门C,泵启动后的物料输送系统的事件树如下页图所示。

设泵A、阀门B和阀门C的可靠度分别为0.95、0.9、0.9,则系统成功的概率为0.7695,系统失败的概率为0.2305。

2023/7/28,94,2023/7/28,95,例2,有一泵和两个并联阀门组成的物料输送系统,图中A代表泵,阀门C是阀门B的备用阀,只有当阀门B失败时,C才开始工作。

同上例一样,假设泵A、阀门B和阀门C的可靠度分别为0.95、0.9、0.9,则按照它的事件树(下页图),可得知这个系统成功的概率为0.9405,系统失败的概率为0.0595。

2023/7/28,96,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阀门并联物料系统的可靠度比阀门串联时要大得多。

2023/7/28,97,例3,某工厂的氯磺酸罐发生爆炸,致使3人死亡,用事件树分析的结果如下页图所示。

该厂有4台氯磺酸贮罐。

因其中两台的紧急切断阀失灵而准备检修,一般按如下程序准备:

将罐内的氯磺酸移至其他罐;将水徐徐注入,使残留的浆状氯磺酸分解;氯磺酸全部分解且烟雾消失以后,往罐内注水至满罐为止;静置一段时间后,将水排出;打开入孔盖,进入罐内检修。

可是在这次检修时,负责人为了争取时间,在上述第3项任务未完成的情况下,连水也没排净就命令维修工人去开入孔盖。

由于入孔盖螺栓锈死,两检修工用气割切断螺栓时,突然发生爆炸,负责人和两名检修工当场死亡。

2.3.7情景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就是通过有关数字、图表和曲线等,对未来的某个状态进行详细的描绘和分析,从而识别引起系统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

它注重说明出现风险的条件和因素以及因素有所变化时,连锁出现的风险和风险的后果等。

情景构成,一般而言,情景由四个组成要素构成,即最终状态、故事情节、驱动力量和逻辑。

这四个要素相互交织,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情景。

情景构成,最终状态是指情景最终阶段的战略状态或结果。

故事情节则是为了达到最终状态需要采取的行动。

驱动力量是指塑造或推动情节发展的力量,如目标、竞争力、文化等。

逻辑则提供了某一驱动力量或主体为什么如此行动的解释。

情景分析操作,情景分析过程,情景过程的构建情景项目背景的探索。

情景挖掘情景分析系统检验识别规划,情景分析内容,筛选监测诊断,2.3.8财务报表分析法,财务报表分析法是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财产目录等资料为依据,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等情况进行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