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7683833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7.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

《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裴建,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一、概述,慢性关节痛一组疾病引起的共同症状由关节本身或全身性病变所引起。

主要由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外伤、结核性关节炎以及发热性疾病等致关节痛、红肿、炎症和活动受阻、功能受限。

难治的顽固性痛症之一。

限于非化脓性、慢性关节炎(病)。

慢性疼痛,CHRONICPAIN:

Persistentorrecurrentpain,lastingbeyondtheusualcourseofacuteillnessorinjury,ormorethan6months,andadverselyaffectingthepatientswell-being.(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2002;Loeseretal,2001;MerskeyHetal,1994;Portenoyetal,1996,慢性疼痛,Inchronicpain,thenervoussystemremodelscontinuouslyinresponsetorepeatedpainsignals.(慢性疼痛中,神经系统在重复的疼痛信号刺激下一直在发生改变)nervesbecomehypersensitivetopain(神经对疼痛过度敏感)nervesbecomeresistanttoantinociceptivesystem(神经对疼痛抑制系统耐受)Ifuntreated,painsignalswillcontinueevenafterinjuryresolves(如果不治疗,疼痛信号甚至会在原发伤害治愈后依然存在)Chronicpainsignalsbecomeembeddedinthecentralnervoussystem(慢性疼痛信号会嵌入中枢系统),疼痛传导通路,AscendingTracts,DescendingTracts,Cortex,Midbrain,Medulla,SpinalCord,Thalamus,Pons,上传通路,下行通路,大脑皮层,丘脑,脑桥,延髓,脊髓,Pain-SensingSystemintheMalfunctioninChronicPain,Inchronicpain,painsignalsaregeneratedwithoutphysiologicsignificance在慢性疼痛中,疼痛信号没有通过明显的生理信号传导,Chronicpain:

PainsignalsaregeneratedfornoreasonandmaybeintensifiedPain-relievingmechanismsmaybedefectiveordeactivated慢性疼痛中,疼痛信号没有原因的传导使镇痛机制削弱或失灵了。

(Illustration:

SewardHung,2000),一、概述,古代医籍对关节痛的描述以骨节症状为突出表现命名的“骨痹”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历节风”、“白虎病”以关节变形为表现的“鹤膝风”“鼓槌风”以病程缠绵命名的“顽痹”、“久痹”,一、概述,素问长刺节论:

“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为筋痹。

”圣济总录:

“历节风者正邪相搏,所历之节,悉皆疼痛”丹溪心法:

“遍身骨节疼痛,昼静夜剧,如虎啮之状,名曰白虎历节风”医学统旨:

“肘膝肿痛,臂胻细小,名鹤膝风,以其象鹤膝之形而名之也;或止有两膝肿大,皮肤拘挛,不能屈伸,胻腿枯细,俗谓之鼓槌风”“痹证”范畴。

二、病因病机,素问.痹证篇: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杂病源流犀烛诸痹源流:

“痹者,闭也,三气杂至,壅蔽经络,血气不行,不能随时祛散,故久而为痹”唐代孙思邈指出历节病亦有因“热毒”所致者外台秘要曰:

“白虎病者,大都是风寒暑湿之毒,因虚所致”,二、病因病机,邪侵是致病的重要条件风寒暑湿之邪侵袭人体,痹阻经脉,气血运行受阻形成瘀阻郁热,肌肉筋骨失于濡养,终致筋伤骨损,关节结构破坏而致残,而随着外邪偏胜的不同,表现出行痹、痛痹、热痹和着痹的不同症状,三、辨证分型,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为风寒湿痹的共同症状。

风邪偏胜,发为行痹。

寒邪偏胜,发为痛痹。

湿邪偏胜,其性粘滞,发为着痹。

热痹热邪壅滞经络关节。

虚痹病程日久,反复不愈,关节疼痛,辨病+辨证,诊断:

定性:

阴阳、寒热、虚实定位:

病位:

表里气血经络(经、络、筋、脉、骨、髓)脏腑,四、针灸治疗,治疗原则:

选穴配穴:

子母补泻特定穴:

俞募穴八会穴(脏腑筋脉骨髓气血)传统手法:

单凤朝阳、白虎摇头、青龙摆尾、苍龟探穴等“气致病所”传统针法:

切脉针灸,髋关节检查,仰卧位被动:

外旋内旋屈曲外展内收抗阻:

屈曲外展内收俯卧位被动:

伸直抗阻:

外旋内旋伸膝屈膝髋关节活动受限类型内旋(重)、屈曲、外展、伸直,变形性髋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骨折、脱臼以及炎症疼痛、跛行和功能受限,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

1.闭孔肌型:

多见。

疼痛沿大腿内侧放射,波及大腿前侧至膝部。

2.臀型:

以臀部疼痛为主。

3.股型:

髋关节前面,腹股沟韧带下方疼痛,并沿大腿前侧放射至膝部。

4.外侧型:

疼痛局限大腿的外侧。

针灸治疗,“痛留枢中,病在少阳”“在骨守骨,在筋守筋”主穴:

秩边、环跳、居髎、侠溪辅穴:

五枢:

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维道:

髂前上棘的前方,五枢前下0.5寸腹股沟下:

股动脉外2横指,鼠蹊韧带下2横指,深刺3-4寸朗阴:

腿轮正中新建:

股骨大粗隆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灵枢官针”刺肌痹-合谷刺温通法:

温针、火罐,膝关节检查,屈曲抽屉试验伸直滑动试验外翻半月板试验内翻外旋内旋,膝痛,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软骨损伤膑骨软骨软化症膝骨关节炎髌下脂肪垫炎:

多见肥胖女性站立,行走均可疼痛,脂肪垫处压痛点,膝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膝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初起疼痛为阵发性,后为持续性,上下楼梯疼痛明显,特别是下楼困难。

膝关节活动受限,甚则跛行。

极少数患者可出现交锁现象或膝关节积液。

关节活动时有弹响、磨擦音,部分患者关节肿胀,日久关节畸形。

膝关节正、侧位X线:

髌骨、股骨髁、胫骨平台关节缘呈唇样骨质增生,胫骨髁间隆突变尖,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致密,有时可见关节内游离体。

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期多中心临床试验,局部取穴为阳陵泉(GB34)、阴陵泉(SP9)、足三里(ST36)、犊鼻(ST35)和经外奇穴膝眼。

远端取穴为昆仑(BL60)、悬钟(GB39)、三阴交(SP6)和太溪(KI3)。

BermanB,LaoL,LangenbergP,etal.Effectivenessofacupunctureasadjunctivetherapyinosteoarthritisoftheknee:

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AnnInternMed.2004;141(12):

901-910.,风寒湿痹祛寒除湿,和营通络主穴:

阳陵泉、阴陵泉、阿是穴+受累关节及受累部位周围的穴位风市、膈腧、足三里、犊鼻、鹤顶、膝眼针灸用具:

40mm及75mm毫针,捻转、提插补泻电针:

G6805-2型电针仪穴位注射:

药物热敷+药杵按摩:

虚痹肝肾同病,气血两损证治则:

补气血益肝肾处方:

肾俞肝俞足三里+局部取穴温通法:

灸法温针,热痹清热除湿,宣痹通络主穴:

梁丘,足三里,冲阳,腹结,局部取穴辅穴:

偏历,大椎捻转提插泻法龙虎交战手法,即先拇指向前用力左转9次,再拇指向后用力右转6次为1度,施术35度,针感以患者耐受为度,中间小幅度提插捻转行针1次,留针4050min。

取穴定位:

方向、角度、深度,风门位置:

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局部解剖:

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

分布着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

刺灸法:

斜刺0.50.7寸。

灸。

膈腧位置:

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局部解剖:

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

分布着第七、八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

阴陵泉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深层有胫后动、静脉。

分布着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有胫神经。

大椎:

位置:

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局部解剖:

浅层主要分布着第八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棘突间皮下静脉丛,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和第八颈神经后支的分支。

肾俞位置:

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局部解剖:

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

分布着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

肝俞位置:

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局部解剖:

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

分布着第九、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

足三里定位髌骨下缘3寸。

解剖在胫骨前肌,趾长神经之间;有胫前动脉、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质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

局部取穴根据疼痛部位不同“以痛为腧”“腧穴所在,主治所及”,膝眼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

从前内向后外与额状面成45度角度斜刺0.51.0寸。

向膝中斜刺0.51.0寸,或透刺对侧膝眼。

可灸。

鹤顶在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皮肤皮下组织股四头肌腱。

浅层布有股神经前皮支和大静脉的属支,深层有膝关节的动,静脉网。

直刺0.5-0.8寸,可灸。

温针,奇穴,陵后:

阳陵泉后,腓骨小头处。

灸3-5壮膝上二穴:

膝盖骨上两旁凹陷处。

鲁根:

委中穴上三横指。

穴位注射疗法,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裴建,穴位注射疗法,注射针刺入穴位后,提插手法?

穴位、针刺、药物结合的叠加作用。

特异性穴位刺激物,为药物提供了相对特异性的给药途径(经络穴位)。

小剂量的药物,可取得和大剂量肌肉注射同样的效果,所以不仅能提高疗效,而且可以减少用药量。

相应的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减低。

穴位注射存在的问题,不恰当的药物药物剂量药物误注到其他组织注射次数过多不重视原发病因对护理和康复重视不够合适的患者、最小的剂量、适当的药物、恰当的部位,临床适应病症,范围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临床上以骨伤科、神经科疾病应用较广。

颈肩腰腿疼痛:

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等。

面神经麻痹等。

禁忌证,药物过敏化脓、局部或全身感染骨折部位关节手术前儿童或18岁以下关节病变通常为全身性关节病局部表现,慎用。

不愿接受注射治疗,知情同意书未签字医师无信心、没有把握,不要注射糖尿病、免疫抑制、出血性疾病:

抗凝治疗、血栓形成较大肌腱病变:

跟腱、髌腱精神源性疼痛:

注射可能加重疼痛,药物选择,适用肌肉注射注射液:

黄芪、丹参、当归、红花、柴胡、板蓝根、鱼腥草甲钴胺、VitB1、B6、B12、K3、葡萄糖水、生理盐水、注射用水专科药物:

抗生素、激素、654-2、利多卡因等氧气、空气、臭氧,药物剂量,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差异较大,决定于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及浓度。

一般耳穴每穴注射0.1ml,面部每穴注射0.3-0.5ml,四肢部每穴注射1-2ml,胸背部每穴注射0.5-1ml,腰臀部每穴注射2-15ml。

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葡萄糖水、生理食盐水等用量较大,每次可注射10-20ml。

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乙醇),和专科药物(如抗生素、激素、654-2、利多卡因等)一般用量较小,每次用量多为常规量的1/101/3。

中药注射液的穴位注射常规剂量为0.5-2ml。

选穴处方,辨证取穴局部取穴:

选用压痛点、皮下结节、条索状物等阳性反应点选穴宜精练,一般选肌肉比较丰富的部位进行穴位注射。

治疗前准备,患者准备讨论各种治疗方案、注射方法、可能的不良反应;知情同意;舒适的体位等。

器具准备注射部位准备配置准备,操作方法,器具针头:

19G40mm21G39-50mm腰麻针21或22G75-100mm操作程序:

无痛注射技术.穴位的部位不同及用药剂量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

局部常规消毒后刺入穴位,慢慢推进或上下提插,待针下有”得气”感后,回抽一下,若回抽无血,即可将药推入。

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组织的不同要求,决定针刺角度和注射的深浅。

如头面及四肢远端等皮肉浅薄处的穴位多浅刺,而腰部和四肢肌肉丰厚部位的穴位可深刺。

三叉神经痛于面部有触痛点,可在皮内注射成一”皮丘”;腰肌劳损的部位多较深,故宜适当深刺注射。

肌腱和韧带:

注意:

中药制剂局麻药加类固醇,小剂量,小容量,平均10mg类固醇,1ml局麻药,操作程序,肌腱和韧带:

宜浸润注射,皮肤仅一个穿刺点腱鞘:

穿刺针与肌腱和腱鞘长轴平行血管:

避免刺入大血管,误入需按压穿刺部位抽出体液:

如怀疑化脓感染,更换注射器并注入无菌容器送培养.,准确注射,解剖标志:

无影像介导时,其成功率80%针头长度:

5cm针头针感以确定针尖所在入路与体位关节腔:

1-2ml空气注射,确认是否在关节腔内注射目标与靠近目标:

疗效?

影像学辅助显示针刺位置外周神经定位仪患者的期望和喜好,不同病变的注射,扳机点骨骼肌紧张肌束中散在的、局灶的、对刺激呈高反应性的部位。

表现为持续性的局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腰痛。

典型的痛敏结节或肌束质硬,触诊可诱发局部疼痛/放射痛,或局部痉挛反应。

滑囊炎类风湿结节痛风,不良反应,注射后疼痛加重,2-10%出血或瘀青肿肌腱断裂或肥厚关节化脓,1.2-5.8/万神经损伤,罕见一过性肢体麻痹针体断裂全身不良反应:

急性变态反应,局麻药物反应,晕厥,不良反应报告不良反应的预防询问药物过敏史卧位控制药物用量注射前回抽,针尖不住血管内注射后观察30min,腰神经根炎,椎管狭窄,神经根卡压,急慢性坐骨神经痛伴或不伴根性体征。

前屈、健侧屈、直腿抬高试验疼痛。

腰椎神经根在棘突水平从横涂间斜着出椎间管,棘突中点划垂线和水平线,水平线旁开2横指。

患者俯卧,腹下垫小枕,疼痛水平棘突,沿水平线作标记,垂直进针7cm,回抽。

如有“放电”感觉,重新进针。

慢性坐骨滑囊炎,劳累或外伤臀部疼痛。

被动直腿抬高疼痛。

坐骨结节处压痛。

健侧侧卧下肢伸直,患侧伸直。

于肌腱中点进针,向坐骨结节直至触及骨质。

急性髋关节囊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臀部、腹股沟、或大腿前部疼痛最重:

内旋受限,较轻:

屈曲和外展受限健侧在下侧卧,屈曲,患侧伸直并垫枕保持水平。

大转子顶端近侧1拇指垂直进针,直达股骨颈。

急、慢性膝关节囊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或痛风膝关节疼痛,疼痛受限:

被动屈曲重于被动伸直,关节活动直最大范围时感觉僵硬,可能有肿胀。

髌骨内缘下,针尖向外并略向上。

慢性髂胫束滑囊炎,膝外侧股骨外上髁上方疼痛,下肢抗阻外展、被动内收时疼痛。

髂胫束滑囊位于股骨外上髁上方深面。

穴位注射疗法应用,肌肉、关节疼痛及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胁间神经痛、枕神经痛等):

当归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

原发性痛经:

维生素K注射三阴交。

胆石症:

维生素K注射三阴交期门、章门。

慢性支气管炎:

5%当归注射液,膻中、肺俞、定喘、孔最等穴,每次每穴注入0.5-1毫升。

针刺入(深约1.5厘米左右)后,用摇动针管及轻度提插的手法。

通督调筋法治疗下腰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裴建,KoesBW,VanTulderMW,ThomasS.DiagnosisandtreatmentoflowbackpainJ.BMJ,2006,332(7555):

1430-1434.,下腰痛,下腰痛(LowBackPain,LBP)是指位于肋弓下缘与臀沟之间的疼痛或肌紧张,可伴有或不伴有下肢疼痛。

涉及到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关节以及腰椎间盘等结构的病损,常伴有不同程度腰部功能障碍,它是一种症状,也可以说是一种疼痛综合征,而不是疾病的名称。

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滑脱症椎弓崩裂腰椎后关节紊乱症腰臀部肌筋膜炎梨状肌综合征骶髂关节综合征等。

HaldemanS,DagenaisS.Asupermarketapproachtotheevidence-informedmanagementofchroniclowbackpainJ.TheSpineJournal,2008,8:

1-7.冯传汉,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5-1934.。

WalkerBF.Theprevalenceoflowbackpain:

asystematicreviewoftheliteraturefrom1966to1998J.JSpinalDisord,2000,13(3):

205-217.ManiadakisN,GrayA.TheeconomicburdenofbackpainintheUKJ.Pain,2000,84

(1):

95-103,流行病学,下腰痛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患病率的报道数据差别较大,患病率为11%39%,全世界48%一85%的成人有患病史,在美国,年发病率为5%,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居第2位,在亚洲国家如中国因为体力劳动者较多,发病率更高。

主要特点:

发病率高、容易复发,其发病分布人群广,不同年龄段。

且伴随年龄增长,下腰痛的患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病因病机,急性下腰痛:

病程12周急性腰痛发作多有急性损伤史,但并非都有急性严重受伤史。

腰背部肌肉的反复强度收缩导致肌肉的缩短和挛缩,进而刺激脊神经后支并导致周围肌肉的血液循环障碍,受伤的神经损伤变性后会导致受支配的末梢装置对原有递质的敏感性大大升高。

RichardA,DeyoMPH,JamesN,etal.LowbackpainJ.NEnglJMed,2001,344(5):

363-370.,椎间盘常见病变,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古代文献,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指出:

“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素问刺腰痛:

“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

太阳正经出血.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

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

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

“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脉经:

“腰痛之脉皆沉弦,沉弦而紧者为寒,沉弦而浮者为风,沉弦而濡细者为湿,沉弦而实者为挫闪”,古代文献,诸病源候论:

“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

劳伤则肾虚,虚则受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丹溪心法腰痛:

“肾气一虚,凡冲寒、受湿、伤冷、蓄热、血涩、气滞、水积、堕伤、失志、作劳,种种腰痛,叠见层出矣。

”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中“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疲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

经邪则六气之邪客之,以治痛也。

而六气所害,惟寒湿居多。

”摘英集:

“寒湿腰痛,灸腰俞;闪着腰痛及本脏气虚,针气海。

”丹溪心法:

“腰痛,血滞于下,委中刺出血,仍灸肾俞、昆仑。

”席弘赋:

“气滞腰痛不能立,横骨、大都宜急救。

”针灸大全:

“肾虚腰痛,举动艰难,取足临泣、肾俞、脊中、委中。

中医药、针灸治疗下腰痛,中药内服外治、针刺、灸法、刺络放血、拔罐疗法、推拿按摩,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各种方法结合综合治疗,以达到优势互补更利于机体恢复,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HaakeM,MullerHH,Schade-BrittingerC,etal.GermanAcupunctureTrials(GERAC)forchroniclowbackpain:

randomized,multicenter,blinded,parallel-grouptrialwith3groups.ArchInternMed2007;167:

1892-1898.YuanJ,PurepongN,KerrDP,ParkJ,BradburyI,McDonoughS.Effectivenessofacupunctureforlowbackpain:

asystematicreview.Spine2008;33:

E887-E900.,国外针刺疗法治疗下腰痛,Haake18将1162名下腰痛患者分成三组,分别为针刺组、假针刺组和药物治疗组,经过六个月的治疗,针刺组与假针刺组间无明显差别,但都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

Yuan19也对6359名患者分别给予针刺和假针刺治疗,结果显示针刺治疗组和假针刺治疗组治疗效果在统计学上并无差别,但均优于常规的药物治疗。

很多研究设计存在着缺陷,比如治疗方法设计及疗效观察时间点设置欠佳、对照组设置欠妥、评价指标欠科学等缺点,更重要的是治疗方案的缺陷,这些不足造成了其研究结论各有不同,但说服力均欠佳。

腰椎功能评估,主动屈曲支配足跖屈S1侧屈屈髋L2后伸足背伸L4拇背伸L4/5被动屈髋支配足外翻L5/S1旋髋伸膝L3屈膝S1臀肌S1直腿抬高试验,通督调筋治疗下腰痛,多以病变局部取穴与远道取穴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负重或扭伤损腰;寒湿之邪侵袭经脉;肝肾不足,督脉虚损,阴浊之邪瘀凝而致;毒瘤内痈,石瘕、肠覃阻压经气所致。

“在骨守骨,在筋守筋”经络辨证:

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穴位处方:

“循脉之分”,“各随其过”主穴:

督脉及膀胱经肾俞、大肠俞、腰阳关、委中、阳陵泉。

环跳、秩边、殷门、承山导气法:

提插捻转,针感向臀部及下肢传导。

华佗夹脊:

T1L5旁开5分。

十七椎下:

L5棘突下。

中空:

肾俞下3寸,旁开2寸。

腰痛难立。

腰眼:

L4,L5椎左右凹陷中。

腰突穴:

约当患侧脊柱后正中线旁开1寸,体表位在L45节段夹脊穴与大肠俞之间。

治疗下腰痛的常用穴位,肾俞定位:

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功能作用:

外散肾脏之热。

治法:

治疗下腰痛的常用穴位,大肠俞定位:

采用俯卧的姿势,此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或左右旁开1.5寸即是此穴)。

功能作用:

外散大肠腑之热。

治法:

治疗下腰痛的常用穴位,腰阳关定位:

仰卧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能作用:

除湿降浊。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治疗下腰痛的常用穴位,委中定位:

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功用:

舒筋活络,醒神泄热,凉血解毒,强利腰膝。

治法:

阳陵泉定位:

侧卧或仰卧,阳陵泉穴位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功能作用:

降浊除湿。

治法:

治疗下腰痛的常用穴位,秩边定位:

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功能作用:

降温生水。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腰背肌筋膜炎,腰背肌筋膜炎,寒冷、潮湿,慢性劳损背腰部(有时包括臀部),弥漫性钝痛,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明显。

特点:

晨起痛,日间轻,傍晚重。

病程长,因劳累及气候变化而复作。

最痛点有末梢神经卡压征,节结。

温通调筋法:

温针、艾灸,合谷刺,泻法华佗夹脊,肾俞,腰阳关,委中,阳陵泉腰宜:

L4旁开4横指。

中空:

肾俞下三寸旁开2寸。

后期门:

环跳穴直上,髂骨嵴上缘。

腰神经痛,腰丛的脊神经根、神经丛、及其各分支受到损害,产生的疼痛综合征,不是一独立的疾病。

腰丛:

L1,2,3及部分L4脊神经的前支。

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和臀上皮神经。

臀上皮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痛、髂腹神经痛、股神经痛常见。

诊断与鉴别诊断,臀上皮神经痛,感觉神经,L1,2,3及部分L4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穿过腰部肌层、腰背筋膜。

腰臀部弥漫性疼痛。

钝痛、酸痛、或刺痛,向臀下方及大腿后侧扩散,弯腰、行走或坐起等动作加重。

髂前上棘与髂后棘连线中点下方,有局限性疼痛。

无其他根性体征、腰部无压痛点及阳性体征。

行臀上皮神经阻滞,有助于诊断与鉴别。

温通调筋法:

温针、艾灸、电针。

合谷刺。

肾俞、气海俞、殷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