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第6章.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7689424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PPT 页数:163 大小:1.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操作系统第6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操作系统第6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操作系统第6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操作系统第6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操作系统第6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操作系统第6章.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63页
操作系统第6章.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63页
操作系统第6章.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63页
操作系统第6章.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63页
操作系统第6章.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3页
操作系统第6章.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3页
操作系统第6章.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3页
操作系统第6章.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3页
操作系统第6章.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3页
操作系统第6章.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3页
操作系统第6章.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3页
操作系统第6章.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3页
操作系统第6章.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3页
操作系统第6章.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3页
操作系统第6章.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3页
亲,该文档总共1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操作系统第6章.ppt

《操作系统第6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系统第6章.ppt(1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操作系统第6章.ppt

第6章存储管理,本章8学时,第6章主要教学内容,6.1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6.2单道程序环境下的存储管理6.3分区存储管理6.4分页存储管理6.5分段存储管理6.6段页式存储管理6.7虚拟存储器的实现,6.1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6.1.1存储管理的对象和目标6.1.2存储管理的基本功能6.1.3存储分配方式6.1.4地址重定位6.1.5覆盖与交换技术,6.1.1存储管理的对象,主存储器的空间按用途分成两部分:

系统区:

用来存放操作系统与硬件的接口信息(例如:

新旧PSW、定时时间、外设的工作情况等)、操作系统的管理信息(例如:

进程的PCB等)和程序、标准子程序等。

用户区:

用来存放用户的程序和数据。

操作系统存储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主存空间的用户区。

6.1.1存储管理的目标,存储管理的目标有两个:

一是提高主存空间的利用率,支持多道程序设计;二是尽可能方便用户使用主存,使用户不必考虑作业在主存的存放位置和作业的大小是否受到存储空间的限制。

6.1.2存储管理的基本功能,存储管理的基本功能有以下四个方面:

1.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2.实现地址转换3.主存空间的共享和保护4.主存空间的扩充。

1.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重点是研究各种主存空间的分配方案、实现原理、方法以及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算法。

因此,操作系统存储分配管理机制应能完成以下工作:

(1)记住每个存储区域的状态。

保存每个存储区域的状态信息的数据结构称为存储分配记录表。

(2)实施存储分配。

当系统程序或用户提出使用主存申请时,能给予分配并修改相应的存储分配记录表。

(3)收回系统或用户释放的存储空间,并修改相应的存储分配记录表。

2.实现地址转换,用户编程使用的是逻辑地址,计算机主存的地址是物理地址,程序只有装入主存,计算机才能执行。

由于用户程序的逻辑地址与装入主存的物理地址不一致,因此存储管理机制必须提供地址转换功能。

一般地,实现地址转换有静态方式和动态方式。

各种存储管理方案所采用的地址变换机构有所不同。

3.主存空间的共享和保护,在多道程序设计的系统中,主存中允许同时装入多个作业,这些作业在执行时可能要调用共同的程序(例如:

编译程序、公共子程序等)。

因此,它们不但共享一个主存,而且共享主存中的某个存储区域。

为了防止各作业相互干扰和保护某个区域内的信息不被破坏,必须实现存储保护。

对主存区域的保护可采用如下措施:

(1)程序执行时访问属于自己主存区域中的信息,则允许它既可读,又可写。

(2)对共享区域中的信息只可读、不可写。

(3)程序执行时,不允许访问其他程序的主存区域。

既对于非共享区域或非自己的主存区域中的信息既不可读,也不可写。

4.主存空间的扩充,为了方便用户对主存的使用,操作系统存储管理会尽量扩充主存的容量,使用户作业的大小不受主存实际容量的限制。

扩充主存的方法有:

虚拟存储技术覆盖技术交换技术,6.1.3存储分配方式(3种),1.直接分配方式直接存储分配方式是指程序员在编写程序或编译源程序时采用内存物理地址。

采用这种存储分配方式,必须事先指定作业使用的主存空间,因此主存空间的利用率不高,对用户也不方便。

2.静态分配方式,静态存储分配方式是指存储分配是在作业装入主存时才确定它们在主存的位置,并且作业一旦装入主存就不能移动位置。

采用这种存储分配方式,一个作业装入主存时必须分配其所要求的全部主存空间。

3.动态分配方式,动态存储分配方式是指作业在主存中的位置也是在作业装入主存时确定的,但在作业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动态申请附加的主存空间和释放已占用的主存空间,并且装入主存的作业还允许移动位置,6.1.4地址重定位,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主存的用户区会被多个进程共享,并有可能采用交换技术将作业信息换进或换出主存。

通常一个作业在装入时分配到的存储空间和它的地址空间是不一致的,因此有必要将用户程序中的逻辑地址转换成主存的物理地址。

这种地址转换过程称为“重定位”。

地址重定位有两种方式:

静态重定位和动态重定位,1.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或绝对地址与相对地址),

(1)物理地址和存储空间主存储器是以字节为基本的存储单位,每个字节都有一个地址与其对应。

这些地址称为“物理地址”或“绝对地址”。

由物理地址对应的主存空间也相应地称为“物理地址空间”,或简称“存储空间”。

即物理地址的集合构成存储空间。

(2)逻辑地址和地址空间,用户的源程序经编译后,通常会形成从0开始编址的目标程序,若干个目标程序连接后形成可装入程序,可装入程序中的的地址都是相对于起始地址0计算的。

换句话说,用户可认为自己的程序和数据存放在一组从“0”地址开始的连续空间中。

我们把用户程序中使用的地址称为“逻辑地址”或“相对地址”。

由逻辑地址对应的存储空间称为“逻辑地址空间”或简称“地址空间”。

即逻辑地址的集合构成地址空间。

2.重定位(或地址转换)技术,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主存的用户区会被多个进程共享,并有可能采用交换技术将作业信息换进或换出主存。

通常一个作业在装入时分配到的存储空间和它的地址空间是不一致的,因此有必要将用户程序中的逻辑地址转换成主存的物理地址。

这种地址转换过程称为“重定位”。

地址重定位有两种:

静态重定位方式和动态重定位方式。

(1)静态地址重定位,所谓静态地址重定位是指地址转换工作是在程序装入主存时由装配程序完成的。

装配程序根据将要装入主存的起始地址,对程序模块中有关的地址部分进行调整和修改。

即静态地址重定位是在程序执行之前完成地址转换。

(物理地址=逻辑地址+程序在主存的起始地址),静态地址重定位的评价:

静态地址重定位的优点:

无需硬件支持,容易实现。

静态地址重定位的缺点:

程序一旦装入主存后不能移动。

程序在主存空间只能连续存储。

程序和数据很难被若干个用户作业所共享。

(2)动态地址重定位,所谓动态地址重定位是指地址转换工作是在程序执行期间由硬件地址变换机构动态实现地址转换的。

采用动态地址重定位,程序模块直接装入主存而不做任何修改,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每当CPU访问主存单元时才需要硬件地址变换机构实现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最简单的硬件地址变换机构是一个重定位寄存器。

(物理地址=逻辑地址+重定位寄存器的内容),动态地址重定位的评价:

动态地址重定位的优点:

用户作业不必存放在连续的主存区域中,可以放在不同的区域。

已经存放在主存中的程序还可以在主存移动,有利于主存的充分利用。

若干个用户作业可以共享主存中的同一段程序或数据。

动态地址重定位的缺点:

需要附加的硬件支持,实行存储管理的软件算法也比较复杂。

6.1.5覆盖与交换技术,1.覆盖(Overlay)技术所谓“覆盖”就是一个作业的若干个程序段、或几个作业的某些部分共享同一个主存区域。

2.交换(Swapping)技术所谓交换就是把主存中暂时不用的信息以文件形式写入辅存,接着将指定的信息从辅存读入主存,并将控制转给它。

覆盖技术的评价,覆盖技术的优点:

提高了主存的利用率,实现了主存的逻辑扩充。

覆盖技术的缺点:

需要用户建立覆盖结构;各作业占用的分区仍存在碎片。

没能有效的利用辅存资源。

交换技术,交换技术也叫对换或滚进滚出(roll-in,roll-out)。

实际上,交换技术是通过在主存和辅存之间不断地交换程序和数据信息,以实现用户在较小的存储空间中完成较多作业的执行。

交换由换入和换出两个过程组成。

而换出或换入的信息在主存中的地址(基址)、长度和在辅存的地址、长度均需通过通信方式发给设备管理系统。

交换技术可以克服覆盖技术的不足。

6.2单道程序环境下的存储管理,6.2.1单一连续存储管理方案6.2.2单一连续存储管理的分配与回收6.2.3单一连续存储管理的地址变换6.2.4单一连续存储管理的存储保护6.2.5单一连续存储管理方案的评价,6.2.1单一连续存储管理方案,早期的计算机(特别是微机)中没有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每次只有一个用户使用计算机并全部占有所有资源。

在单道程序环境下,主存分配一般采用单一连续存储管理方式(又称一个分区的存储管理)。

在这种存储管理方式中,除操作系统占用一部分主存空间外,其余的用户区只允许装入一个作业。

所以,主存被分成三个区域:

系统区、用户作业区和空白区。

如图6.5所示。

图6.5单用户连续存储管理,6.2.2单一连续存储管理的分配与回收,单一连续存储管理采用静态存储分配方式,即用户作业一旦装入主存后,必须等到该作业完成以后,才能释放主存空间。

单一连续存储管理的主存分配与回收流程图如图6.6所示。

图6.6,6.2.3单一连续存储管理的地址变换,单一连续存储管理的地址变换一般采用静态重定位方式。

单一连续存储管理的动态地址变换如图6.7所示:

6.2.4单一连续存储管理的存储保护,为了实现存储保护,设置一个界限存储器并限制用户程序只能在算态下执行,系统程序则在管态下执行。

6.2.5单一连续存储管理方案的评价,单一连续存储管理方案的主要优点是:

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只需很少的软件和硬件支持,便于用户了解和使用。

单一连续存储管理方案的主要缺点是:

仅适用于单道程序设计环境,因而不能使CPU和主存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6.3分区存储管理,分区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

给进入主存的用户进程划分一块连续存储区域,把进程装入该连续存储区域,使各进程能并发执行,这是能满足多道程序设计需要的最简单的存储管理技术。

6.3分区存储管理,6.3.1固定式分区的存储管理6.3.2可变式分区的存储管理6.3.3浮动式分区的存储管理6.3.4多重式分区的存储管理6.3.5分区存储管理方案的评价,6.3.1固定式分区的存储管理,1.固定式分区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2.固定式分区主存空间的分配3.固定式分区的地址转换和存储保护4.固定式分区的评价,1.固定式分区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固定式分区又称为静态分区,是在系统生成时将主存划分为若干个分区,每个分区的大小可以不等,但分区容量和分区数目一旦划分成功后,在系统运行期间是固定不变的,并且每个分区只能容纳一道用户作业。

固定式分区相当于把物理上的一个大主存划分成了若干个逻辑上的小主存。

固定式分区中采用如下几种办法可使主存空间的利用率得到改善:

划分分区时按分区的大小顺序排列;根据作业的大小和频繁程度来划分分区;按照作业对主存空间的需求量排成多个作业队列,规定每个作业队列中的各作业只能依次装入对应的指定分区中。

2.固定式分区主存空间的分配,为了管理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系统必须设置一张“主存分区信息表”记录各个分区的使用情况。

其内容包含分区号、分区容量、起始地址和状态(是否分配)。

如表6-1所示。

固定式分区存储管理中主存的分配、释放、存储保护和地址变换等都要使用该“主存分区信息表”。

作业装入主存时,采用“顺序分配算法”找到一个可用分区即可;作业执行结束后,只需将所在分区的占用标志置成“0”即可。

(1)管理固定式分区的数据结构:

表6-1,

(2)定式式分区的分配程序流程图,图6.8,3.固定式分区的地址转换和存储保护,图6.9,4.固定式分区的评价,固定式分区的主要优点是解决了多个作业对主存空间的共享问题,支持多道程序设计,并且管理方法简单,容易实现。

固定式分区的主要缺点是由于分区是预先划分的,因此作业的容量不一定正好符合分区的大小,而且无法满足大作业的需求。

6.3.2可变式分区存储管理,1.可变式分区的基本思想2.管理可变式分区的数据结构3.可变式分区的分配算法4.可变式分区的释放和回收5.可变式分区的地址转换与存储保护,1.可变式分区的基本思想,可变式分区也就是动态划分存储器分区的方法,它是在作业装入主存时才建立的分区,并且分区的容量正好满足作业的大小。

系统中分区的数目和分区的容量是动态变化的。

图6.10,2.管理可变式分区的数据结构,可变分区主存分配表由两张表格组成:

未分配区表,已分配区表,4K,10K,46K,52K,128K,操作系统,Job1,空闲区,Job2,空闲区,图6.11,3.可变式分区的分配算法:

(1)分配算法的主要步骤:

在空闲区表中找到一个可用的并且容量不小于作业大小的空闲区;将该空闲区剪裁一块正好满足作业的大小,其余部分仍为空闲区;修改空闲区表,填写一条记录到已分配区表。

图6.12可变式分区的分配流程,

(2)按空闲区在“空闲区表”中的排列方法不同分别对应了三种不同的分配算法:

最先适应(FirstFit)算法:

未分配区表中的空闲分区按地址升序排列最佳适应(BestFit)算法未分配区表中的空闲分区按容量升序排列最坏适应(WorstFit)算法未分配区表中的空闲分区按容量降序排列,最先适应(FirstFit)算法:

最先适应算法的基本思想是空闲区表中的空闲区按地址大小递增顺序排列,当要求分配一个容量为S的分区时,在空闲区表中从头开始比较,直到找到满足XiS为止。

如果满足,则从Xi中分配S,剩余部分保留在空闲区表中原来的位置,否则分配失败。

最佳适应(BestFit)算法:

最佳适应算法的基本思想是空闲区表中的空闲区按其容量以递增次序排列,即X1X2X3Xn。

当要求分配一个空闲区时,由小到大进行查找。

如果要求分配一个容量为S的分区,则从X1开始顺序比较,直至SXi;然后从Xi中分配S,如有剩余部分,作为一个空闲区插入适当位置;如果比较到Xn仍不能满足要求,则分配失败。

最坏适应(WorstFit)算法:

最坏适应算法的基本思想是空闲区表中的空闲区按其容量以递减的次序排列,即X1X2X3Xn。

如果要求分配一个容量为S的分区,并且SX1;则从X1中分配S,如有剩余部分,作为一个空闲区插入适当位置;如果SX1,则分配失败,4.可变式分区的释放和回收,在可变式分区存储管理方式中,收回主存空间时,应检查是否有与回收区相邻的空闲区。

若有,应将相邻的空闲区合并后登记在空闲区表中。

所以,可变式分区的回收有四种情况:

回收区既无下邻空闲区又无上邻空闲区;如图6.13(a)所示回收区有下邻空闲区;如图6.13(b)所示回收区有上邻空闲区;如图6.13(c)所示回收区既有下邻空闲区又有上邻空闲区。

如图6.14(d)所示,图6.13可变式分区回收的4种情况,(a),(b),(c),(d),5.可变式分区的地址转换与存储保护,图6.15,6.3.3浮动式分区,1.浮动式分区的基本思想2.移动的时机3.采用移动技术需注意的问题4.浮动式分区分配算法,1.浮动式分区的基本思想,可再定位式分区的基本思想是移动所有被分配了的分区,使之成为一个连续的区域,而把“碎片”集中成一个较大的空白区。

这个移动的过程称之为“紧凑”或“靠拢”。

为了保证移动后的作业能正常执行,必须采用动态重定位技术。

一个作业在主存中移动后,只需要改变基址/限长寄存器的内容即可。

在可变式分区存储管理方案中,为了解决“碎片”问题,采用了“移动技术”使分散的空闲区集中起来,以容纳新的作业。

移动技术提高了主存空间的利用率,也为作业动态扩充主存空间提供了方便。

图6.16,2.移动的时机,移动(或靠拢)的时机有两种选择:

(1)立即靠拢。

是指当某个分区内的作业一完成,就立即靠拢,这样内存仅保留一个空白区。

优点是分配算法简单;缺点是移动次数频繁,系统开销增大,系统效率降低。

(2)需要时靠拢。

是指当为某个作业分配主存空间时,主存又没有足够大的分区容纳该作业,但各空闲分区容量总和能满足该作业的需求时才进行靠拢。

3.采用移动技术需注意的问题,采用移动技术时必须注意下列几点:

(1)移动会增加系统开销。

所以,应尽量减少移动的作业数、信息量和移动次数。

(2)移动是有条件的。

例如:

正在I/O期间的作业不能移动,因为当某作业正在与外部设备交换信息时,I/O控制机构总是按已经确定的主存物理地址完成信息传输的,若这时移动该作业,则交换信息将出错。

(3)移动技术为作业动态扩充主存空间提供了方便,但允许作业在执行过程中动态扩充主存,有可能出现死锁问题。

4.浮动式分区分配算法,图6.17,6.3.4多重式分区,通常一个作业由一些相对独立的程序段和数据段组成,如主程序,子程序和数据块等,把它们分别存放在内存的不同分区,只要有足够的保护措施就可以了。

这种给一个作业分配一个以上分区的方法,称为多重分区分配。

多重式分区举例,例如:

某个作业要求100K的内存,而该作业是由5个20K的段组成。

则给该作业如下分配空间都可:

1个100K的分区5个20K的分区2个40K的分区和1个20K的分区1个40K的分区和1个60K的分区,多重式分区的评价,多重分区分配的优点是能解决碎片问题,无须移动,提高了存储器的利用率,程序段或数据段还可以共享。

多重分区分配的缺点是会造成存储器分区太小,以至于没有较大的空白区,要求更多的硬件支持,管理也比较复杂。

6.3.5分区存储管理方案的评价,1.分区存储管理的主要优点:

(1)实现了主存的共享,有助于多道程序设计,更有效的利用了CPU和I/O设备,从而使系的吞吐量和作业周转时间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2)它不需过多的硬件支持,只需一对地址寄存器,实现存储保护的措施也比较简单。

(3)相对而言,分区分配所使用的表格占用存储器空间较少,算法也相对简单。

2.分区存储管理的主要缺点:

(1)容易产生碎片,因而降低了存储器的利用率。

(2)没有扩充主存,没有实现虚拟存储器。

6.4分页存储管理,分区存储管理方式中,主存分配是以“作业为单位”,一个作业占用主存的一个或多个连续的存储区域,每个区域的长度也不相同,因而产生了“碎片”等问题。

为了克服分区存储管理的缺点,在20世纪60年代,产生了分页存储管理的思想。

6.4分页存储管理主要内容,6.4.1分页原理6.4.2分页存储管理的地址变换机构6.4.3页式存储管理的数据结构和分配算法6.4.4分页存储管理的存储保护6.4.5多级页表6.4.6反置页表6.4.7分页存储管理的评价,6.4.1分页原理,将用户作业的逻辑地址空间划分为一些相等的片,这些片称为“页”。

将主存的物理地址空间也划分为同样大小的片,称之为“块”。

这样,物理空间的一块正好容纳逻辑空间的一页,从而解决了碎片问题。

一个作业的逻辑地址空间的所有页面是邻接的,而存放到物理地址存储空间的各块可以不相邻。

但要采用动态地址变换技术。

图6.18分页存储管理,分页存储管理的实现必须解决下列几个问题,

(1)页面或块的大小规格如何确定?

(2)作业的页面与分给的主存块如何建立联系呢?

(3)逻辑地址(页面)如何变换成物理地址(块)呢?

(4)连续的作业分散到物理地址空间后,如何保证程序正确执行呢?

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页面或块的大小规格必须是2的幂,例如1K,2K,4K等。

逻辑页面与物理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一张页面变换表(PMT)记录并采用动态地址变换即可。

图6.19页面变换表保证了作业的正确执行,6.4.2分页存储管理的地址变换机构,1.页式地址转换机构的组成2.分页存储管理的地址变换方式,1.页式地址转换机构的组成,

(1)页表基址寄存器:

用来存放当前作业的页表在内存的起始地址和页表长度。

(2)有效地址寄存器:

存放被转换的逻辑地址。

(3)物理地址寄存器:

用来存放地址转换所形成的物理地址。

(4)越界中断机构:

地址转换时发现页号太大,应产生“越界中断”处理。

2.分页存储管理的地址变换方式,分页存储管理的地址变换常用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1)采用动态地址变换技术(DAT)

(2)采用高速页面变换寄存器(3)采用联想存储器(快表),

(1)页式存储管理的地址转换和存储保护图6.20,页表中存放的是各页的首地址,作业表中存放的是各页表的首地址,动态地址变换机构图6.21,主存,

(2)采用高速页面变换寄存器,为了加快地址变换的速度,也可以用一组硬件寄存器专门存放当前作业的页面变换表。

这样,地址变换时访问寄存器而非内存,由于访问寄存器的速度比访问内存的速度几乎快了一个数量级,所以称这种地址变换方式为高速页面变换寄存器方式。

采用高速页面变换寄存器实现动态地址变换的优点是地址变换速度快,缺点是增加了计算机的成本。

(3)采用联想存储器(快表),联想存储器是前面两种地址变换方式的折衷,它的基本思想是,在地址变换机构中加入了一个高速、小容量的(如8个)寄存器构成的联想存储器,专门存放当前作业的部分页表(称之为“快表”,相应地存放在主存的全部页表就是“慢表”)。

地址变换时,两套机构“双管齐下”,如果快表命中,只要访问内存一次即可存取一个数据;如果快表没有命中,那么,通过慢表实现地址变换,并且要把在慢表中刚刚找到的页号和对应的块号填入联想存储器中,若联想存储器已满,则按某种原则(如FIFO)选择一个表项淘汰。

(3)采用联想存储器实现地址变换图6.22,6.4.3页式存储管理的数据结构和分配算法,为了实现分页存储管理,操作系统可以采用下列三种表格组织数据结构:

(1)作业表(JT)

(2)存储分块表(MBT)(3)页面变换表(PMT),分页存储管理的数据结构及其关系图6.23,图6.24分页存储管理的分配算法,6.4.4分页存储管理的存储保护,分页存储管理的存储保护可以采用锁钥相配法(也称存储保护键机制)。

其基本思想是:

每个存储块都有一个唯一的“锁代码”(或存储保护键),相应地还有“钥代码”(钥代码一般存放在PSW中),每当对存储块进行访问时,存储保护机制自动核对锁钥代码,锁钥代码相匹配才允许访问,从而达到存储保护的目的。

6.4.5多级页表,1.为什么要引入多级页表的概念如前所述,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作业(或进程)的页表是存放在主存操作系统区的连续空间内的,当作业(或进程)容量很大时,页表存储开销就太大了。

例如:

CPU具有32位地址时,使用232逻辑地址空间的分页系统,假定页面大小为4KB,那么进程最多可有220个页面,即最大的页表可达220个表项,若每个页表项占用4个字节,则一个进程最多需要占用4KB连续主存空间存放页表。

2.什么是多级页表,多级页表是指将页表和作业(或进程)一样也进行分页存储,并且主存仅存放当前使用的页表,暂时不用部分放在磁盘上,待用到时再请求调进。

具体做法是:

把整个页表分成若干张小页表,称为“页表页”,小页表的大小与主存分块相同。

为进行索引查找,系统为每个作业(或进程)建立一张“页目录表”,指出小页表所在块号及相关信息,页目录表的每个表项对应一个页表页,而页表页的每个表项给出了作业(或进程)的页号和主存块号的对应关系,因此,页目录表是一级页表,页表页是二级页表。

3.多级页表地址转换过程图6.25,6.4.6反置页表,1.反置页表的基本思想反置页表(IPT)是为主存中的每一个物理块建立一个页表并按照块号排序,该表每个表项包含正在访问该块的进程标识、页号及特征位,用来完成主存块号到访问进程的页号、即物理地址到逻辑地址的转换。

2.反置页表的地址转换过程,逻辑地址给出进程标识和页号,用它们去比较IPT,若整个反置页表中未能找到匹配的页表项,说明该页不在主存,产生缺页中断,请求操作系统调入;否则,该表项的序号便是块号,块号与页内位移拼接,便形成物理地址。

反置页表及其地址转换图6.26,6.4.7分页存储管理的评价,1.分页存储管理的优点:

分页存储管理克服了分区存储管理中的“碎片”问题,便于多道程序设计,提高了CPU和主存的利用率。

2.分页存储管理的缺点,

(1)采用动态地址变换会增加计算机的成本和降低处理速度。

(2)各种表格要占用一定的主存空间,还要费CPU时间来管理它们。

(3)碎片并没有彻底消除,因为每个作业的最后一页不可能正好用完一块存储空间。

这种页内的空闲区称之为“内碎片”。

(4)存储扩充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6.5分段存储管理,6.5.1分段的思想6.5.2分段存储管理的数据结构6.5.3分段存储管理的存储保护与地址变换过程6.5.4分段存储管理的分配与回收6.5.5分段存储管理方案的评价6.5.6分页存储管理和分段存储管理的主要区别,6.5.1分段的思想,分段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是允许用户将作业按逻辑关系进行自然分段,各段的大小可以不同。

例如:

一个主程序和若干个子程序、数组和工作区等。

这些段在逻辑上是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