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9248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docx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docx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2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B}}A1/A2型题{{/B}}(总题数:

43,分数:

86.00)

1.以下关于骨膜的说法错误的是

∙A.骨膜是骨表面除关节外所被覆的坚固的结缔组织包膜

∙B.骨膜由两部分构成,外层由胶原纤维紧密结合而成,富有血管、神经,有营养和感觉作用,内层也称形成层,其胶原纤维较粗,并含有细胞

∙C.在老化的骨膜内细胞数减少,但仍具备造骨细胞的功能,在骨的再生过程中可恢复造骨能力

∙D.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网眼也衬着骨内膜

∙E.骨膜的内层和骨内膜有分化为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能力,对骨的发生、生长、修复等具有重要意义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2.残疾一级预防是

∙A.指疾病或损伤发生之后,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防止发生并发症及功能障碍或继发性残疾的过程

∙B.预防可能导致残疾的各种损伤或疾病,避免发生原发性残疾的过程

∙C.脑血管意外之后,早期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以预防关节挛缩,采取合适的体位避免挛缩畸形

∙D.残疾已经发生,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防止残疾恶化的过程

∙E.骨折患者,早期进行未固定关节的主动活动以预防关节活动障碍的发生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残疾的一级预防是指预防可能导致残疾的各种损伤或疾病,避免发生原发性残疾的过程。

例如通过从青少年开始进行积极的运动锻炼和生活方式修正,减少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导致的残疾。

故选B。

3.下列不是因人而异的康复医疗个体化原则的是

∙A.病情和目标差异

∙B.年龄和性别差异

∙C.皮肤和相貌差异

∙D.兴趣和文化差异

∙E.经济和环境差异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由于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疾病情况、康复需求和多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康复原则的制订,所以必须制订因人而异的康复医疗个体化原则。

皮肤和相貌个体差异对康复原则的制订影响不大。

故选C。

4.脊髓横断面上分为中央的灰质和外面的白质,以下描述不当的是

∙A.灰质前角属于下运动神经元

∙B.灰质后角有传递痛温觉和部分触觉的第二级感觉神经细胞

∙C.颈髓8到腰髓2侧角主要是交感神经细胞

∙D.腰髓2到骶髓4侧角为脊髓副交感中枢

∙E.白质包括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束、脊髓小脑束、薄束和楔束,分别负责随意运动支配和感觉传导的功能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骶髓2-4侧角为脊髓副交感中枢。

5.小张阅读《红楼梦》时,根据文字描述在脑中呈现出林黛玉形象,这是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幻想

∙E.空想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想象的理解与掌握。

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根据有意想象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不同,把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某种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符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幻想是与个人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发展的想象。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故选B。

6.心理卫生保健最关键的时期是

∙A.儿童期

∙B.青少年期

∙C.更年期

∙D.中年期

∙E.老年期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7.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螺旋体

∙E.放线菌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真菌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8.下列不是A族链球菌的致病因素的是

∙A.链激酶

∙B.凝固酶

∙C.透明质酸酶

∙D.溶血毒素

∙E.M蛋白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A族链球菌致病因素包括:

①M蛋白;②脂磷壁酸;③透明质酸酶;④链激酶;⑤链道酶;⑥链球菌溶血素;⑦致热外毒素。

9.关于神经元亚细胞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胞体结构包括:

胞膜、胞核和核周质

∙B.胞突中代谢和功能活动所需要的蛋白质几乎都是胞体内合成,运送至胞突

∙C.神经元的原发转运系统主要是Na+-K+泵,需要ATP参与

∙D.轴突在形态上是一个缺乏游离核蛋白和粗面内质网的三角形或扇形

∙E.轴突外被髓鞘,末梢分为纤维终末并失去髓鞘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神经元的原发转运系统主要是一种排Na+蓄K+的Na+-K+泵,其排Na+蓄K+的过程需要ATP参与。

10.与非特异性免疫相比较,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A.作用时间短

∙B.无免疫记忆

∙C.作用时效在96小时内

∙D.免疫细胞无须增殖分化

∙E.细胞组成有T细胞、B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11.化学性突触的描述错误的是

∙A.神经系统最常见最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

∙B.由突触末梢形成的突触前成分和神经元胞体或其树突分支形成的突触后成分组成

∙C.常分为兴奋性及抑制性两大类

∙D.轴-树、树-树、树-体突触最常见

∙E.同一神经元的轴突与树突之间也可形成轴-树型自身突触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化学性突触可分为:

轴-树、轴-体、轴-轴、树-树、树-体、树-轴、体-树、体-体、体-轴9种类型,其中轴-树、轴-体、轴-轴突触最常见。

12.不是细胞因子所具备的特点是

∙A.高效性

∙B.多效性

∙C.重叠性

∙D.特异性

∙E.网络性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细胞因子的作用具有多向性;生物学效应极强,单一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多种细胞因子也常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活性;细胞因子的作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通过合成分泌的相互调节、受体表达的相互调控、生物学效应的相互影响而组成细胞因子网络。

因此细胞因子不具有特异性,故选D。

13.水疗按温度分类,不感温水浴温度为

∙A.小于26℃

∙B.26~33℃

∙C.34~36℃

∙D.37~38℃

∙E.39℃以上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冷水浴(<26℃),低温水浴(26~33℃),不感温水浴(34~36℃),温水浴(37~38℃),热水浴(39℃以上),故选C。

14.以下不符合静态平衡的是

∙A.物体保持平衡、静止或匀速运动

∙B.物体没有线加速度

∙C.物体没有角加速度

∙D.合力为零

∙E.合力力矩可不为零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当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力或合力力矩为零时,物体没有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此时物体保持平衡、静止或匀速运动,称为静态平衡。

故选E。

15.属于兴奋性突触描述的是

∙A.突触间隙≤20nm

∙B.前后膜对称性增厚

∙C.突触小泡为S型

∙D.突触前栅为细孔10~20nm

∙E.突触小泡为F型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化学性突触可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两大类,其中抑制性突触突触间隙≤20nm,前后膜对称性增厚,突触小泡为F型,突触前栅为细孔10~20nm;兴奋性突触突触间隙≥20nm,后膜厚于前膜,突触小泡为S型,突触前栅为粗孔20~0nm。

16.以下关于脊神经和神经根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脊神经根覆盖有神经外膜

∙B.外周神经覆有神经外膜

∙C.脊神经近脊神经节处才有一薄层神经外膜

∙D.脊神经由神经纤维和胞体组成

∙E.外周神经只由神经纤维组成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与周围神经不同,脊神经根只在近脊神经节处才有一薄层神经外膜,而外周神经却有厚厚的神经外膜。

故选A。

17.以下不符合杠杆的省力原理的是

∙A.髌骨延长了股四头肌的力臂

∙B.小转子延长了髂腰肌的力臂

∙C.股骨大转子增大了臀中肌、臀小肌的力臂

∙D.提起重物时,靠近身体

∙E.提起重物时,远离身体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提起重物时,越靠近身体越省力,故选E。

18.运动时脂肪供能的形式除外

∙A.脂肪酸氧化

∙B.糖异生

∙C.糖酵解

∙D.氧化不完全,产生中间产物乙酰乙酸

∙E.氧化不完全,产生中间产物β-羟丁酸和丙酮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运动时脂肪有三种供能形式:

脂肪酸氧化、糖异生以及氧化不完全,产生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19.红细胞的能量获取主要通过途径为

∙A.脂肪代谢

∙B.磷酸戊糖途径

∙C.糖酵解

∙D.蛋白质分解

∙E.氨基酸代谢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红细胞的能量获取主要通过糖酵解途径。

20.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以及长时间运动时血糖怎样变化

∙A.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血糖显著升高,长时间运动时血糖下降

∙B.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血糖变化不大,长时间运动时血糖升高

∙C.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血糖变化不大,长时间运动时血糖下降

∙D.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血糖变化不大,长时间运动时血糖变化不大

∙E.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血糖显著升高,长时间运动时血糖升高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血糖变化不大,但是运动后血糖明显上升。

长时间运动时血糖下降。

故选C。

21.关于运动与蛋白质代谢描述正确的是

∙A.正常成人体内蛋白质分解的速率大于合成速率

∙B.长时间运动时氨基酸的合成速率超过氧化速率

∙C.长时间耐力运动,体内糖原消耗基本不变,蛋白质分解代谢亦无变化

∙D.蛋白质分子分解成氨基酸后通过糖异生、直接被氧化等作用维持血糖稳定

∙E.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氨基酸可为运动提供50%~80%的能量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正常情况下成人体内蛋白质处于稳定转换状态,蛋白质分解的速率等于合成速率。

长时间运动时氨基酸的氧化速率超过合成速率。

长时间耐力运动的中期和后期,由于体内糖原大量被消耗,引起蛋白质分解代谢进一步增强。

蛋白质分子分解成氨基酸后除经过糖异生作用维持血糖稳定外,氨基酸的直接被氧化和促进脂肪酸的被氧化利用,对维持运动能力起重要作用。

在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氨基酸可为运动提供5%~18%的能量。

22.交感神经的作用是

∙A.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增强,具有升血糖作用

∙B.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增强,具有降血糖作用

∙C.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减弱,具有升血糖作用

∙D.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减弱,具有降血糖作用

∙E.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减弱,对血糖不影响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交感神经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增强,具有升血糖作用。

故选A。

23.关于氨基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

∙B.蛋白质分解代谢首先在酶的催化下水解为氨基酸

∙C.氨基酸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

∙D.氨基酸可转变成维生素

∙E.氨基酸的来源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

蛋白质分解代谢首先在酶的催化下水解为氨基酸,而后各氨基酸进行分解代谢或参与新的蛋白质合成。

氨基酸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

氨基酸的来源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

除了维生素之外,体内各种含氮物质几乎都可由氨基酸转变而成,故选D。

24.高钙血症症状除外的是

∙A.食欲减退

∙B.恶心和呕吐

∙C.腹痛、便秘

∙D.情绪不稳、反应迟钝

∙E.高热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高钙血症症状包括食欲减退、腹痛、便秘、恶心和呕吐,进行性神经体征为无力、低张力、情绪不稳、反应迟钝,最后发生昏迷。

25.以体表为准的方位术语是

∙A.上、下

∙B.内、外

∙C.前、后

∙D.左、右

∙E.浅、深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靠近体表的为浅,相对远离体表的为深。

26.开口于下鼻道的结构是

∙A.泪腺

∙B.泪点

∙C.泪小管

∙D.泪囊

∙E.鼻泪管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泪囊位于眶内壁前下方,上外侧面有泪小管的开口,经泪小管向上达到睑缘的泪点,下端移行至鼻泪管。

鼻泪管是泪囊向下的连续部分,向下开口于下鼻道外侧。

27.下列关于突触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实现神经元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间信息传递的功能性接触部位

∙B.需要动作电位来传导

∙C.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及突触间隙组成

∙D.分为:

化学性突触、电突触、混合性突触

∙E.哺乳动物几乎所有突触均为电突触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哺乳动物几乎所有突触均为化学性突触,而电突触主要见于鱼类与两栖类。

28.对外耳道错误的描述是

∙A.全长2.5~3.5cm

∙B.由外耳道口直行至鼓膜

∙C.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骨部

∙D.软骨部皮肤富有皮脂腺和耵聍腺

∙E.软骨部皮肤皮下组织少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外耳道为外耳道口至鼓膜之间的管道,全长2.5~3.5cm,走行弯曲,故进行外耳道检查时在成人向后上方牵拉耳廓,在儿童向后下方牵拉耳廓,方能使外耳道变直、充分暴露。

外耳道的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骨部,外面被覆皮肤。

软骨部皮肤富有细毛、皮脂腺和耵聍腺,易于发生炎症,而且因皮下组织甚少,水肿时张力高,疼痛剧烈。

29.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

∙A.喉口

∙B.前庭裂

∙C.喉中间腔

∙D.声门裂

∙E.声门下腔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分,前3/5位于两侧声襞之间,叫做膜间部(声带部);后2/5位于两侧杓状软骨底内侧缘和声带突之间,叫做软骨间部(呼吸部)。

声门裂附近黏膜下层比较疏松,发炎时可引起黏膜水肿,导致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幼儿严重时可致喉阻塞。

30.联合国决定“国际残疾人年”为

∙A.1980年

∙B.1981年

∙C.1983年

∙D.1985年

∙E.1982年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31.下列不是针对康复的治疗的是

∙A.康复工程

∙B.临床护理

∙C.中国传统康复治疗

∙D.矫形手术治疗

∙E.言语治疗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康复治疗是解决功能障碍问题,需要多种措施,矫形手术治疗是外科手术的一种方法,但也是解决功能障碍的问题,而临床护理是针对临床,不是针对康复的治疗。

32.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是

∙A.人格

∙B.性格

∙C.能力

∙D.气质

∙E.意志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人格是用来描述个体心理差异的,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标志。

人格包括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爱好等成分。

性格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心理特征中最核心的内容。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个体内在的、不依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稳定持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动力特征,使全部心理活动染上个人独特的色彩。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

33.影响遗忘的因素不包括

∙A.时间

∙B.识记材料的数量

∙C.学习程度

∙D.序列位置因素

∙E.地点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影响遗忘的因素有:

时间、数量(识记材料的数量)、学习程度(过度学习)、序列位置因素(规律、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34.痉挛肌电刺激疗法的频率和波宽分别为

∙A.频率0.66~1Hz,波宽0.1~0.5ms

∙B.频率1~100Hz,波宽0.1~1ms

∙C.频率0.66~1Hz,波宽0.01~0.2ms

∙D.频率0.66~1Hz,波宽0.1~1ms

∙E.频率2~160Hz,波宽0.1~1ms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痉挛肌电刺激法是将波宽(0.1~0.5ms)与频率(0.66~1Hz)相同而出现时间有先后(0.1~0.3s)的两组方波,分别刺激痉挛肌及其拮抗肌,使二者交替收缩。

故选A。

35.上课时,学生被突然飞进的小鸟吸引,这种心理现象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前注意

∙D.有意后注意

∙E.随意注意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注意种类的理解与掌握。

有意注意是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积极主动形式。

无意注意是事先无预定目的,也不需作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具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由随意注意发展而来,是人类所特有的注意的高级表现形式,也是人类从事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

根据题意,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是无意注意。

36.人格不具备的特征是

∙A.整体性

∙B.组织性

∙C.差异性

∙D.相对稳定性

∙E.暂时性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人格特征的理解与掌握。

人格是用来描述个体心理差异的,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标志。

人格包括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爱好等成分。

人格具有以下特征:

整体性:

人格代表个人所有的心理功能与行为特征,而不是个别特征。

组织性:

各种心理功能(如气质、性格、动机、态度、价值、兴趣等),按照一定的原则有机构筑起来形成人格。

差异性:

人格为一种独特的身心组织,它使个体有别于他人,并决定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方式。

相对稳定性:

人格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它使同一个体在不同情景下具有一贯的反应倾向。

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不但可以预测个体在特殊情况下的行为反应,而且不同的人格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患病倾向。

37.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或内在动力的心理过程是

∙A.意志过程

∙B.认识过程

∙C.动机过程

∙D.情感过程

∙E.执行决定过程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意志过程指根据自己的认识确定行动目的,拟订计划和步骤,克服各种困难,最后把计划付诸行动。

认识过程是情感的基础,并引导情感的发展。

只有通过认识过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主体才能确定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产生相应的态度体验,引起不同的情感。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或内在动力。

情感是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38.艾滨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E.单一抑制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艾滨浩斯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识记材料学到恰能背诵的程度,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再重新学习,以重学时节省的朗读时间或次数作为记忆的指标。

从实验结果得知记忆内容的保持将随时间的延长呈减少的趋势(遗忘的规律呈先快后慢)。

艾滨浩斯依据实验的数据画出遗忘曲线,人们称之为艾滨浩斯遗忘曲线。

39.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电体操疗法)临床常用参数指标是

∙A.持续时间10~300ms,间歇时间为持续时间的3~5倍,三角波

∙B.持续时间10~300ms,间歇时间为持续时间的10~20倍,三角波

∙C.持续时间1~10ms,间歇时间为持续时间的3~5倍,三角波

∙D.持续时间1~10ms,间歇时间为持续时间的10~20倍,方波

∙E.持续时间300~500ms,间歇时间为持续时间的3~5倍,三角波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三角波可以利用正常神经肌肉的适应能力好而病变肌肉的适应能力差的特点通过持续时间的选择,可以避免刺激正常肌肉而选择性作用于失神经肌肉,常用参数为持续时间10~300ms,间歇时间为持续时间的3~5倍。

故选A。

40.下列不属于激光的特性的是

∙A.方向性好

∙B.亮度高

∙C.相干性高

∙D.单色性好

∙E.机械效应明显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激光的特点主要为:

亮度高,方向性好,单色性好,相干性高。

故选E。

41.禁用激光直射的是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