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试题库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97222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教育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教育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教育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教育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教育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教育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教育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教育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教育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教育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教育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教育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教育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教育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教育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教育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教育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教育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教育学试题库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试题库答案.docx

《教育学试题库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试题库答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试题库答案.docx

教育学试题库答案

苏州大学课程

(一)卷参考答案共2页

院系专业

一、名词解释

1.指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结果,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2.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3.又称教学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4.指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上表现出来的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二、填空题

1、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人

2、各种活动;学科

3、间接(书本)知识;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

4、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结构紧凑

5、主体性;实践性

三、选择题

1B2A3A4B5C6D7D8D9B10A

四、简答题

 1.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2.

(1)个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个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3.

(1)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2)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3)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4)是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具有深化和奠基作用。

4.

(1)教育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4)教育可以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5)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因素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5.第一,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看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第四,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组织形式的改革。

第五,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五、论述题

1、现存问题

(1)、理论层面:

当前,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大多基于这样的理论假设,即个体专业发展就是将优秀和骨干教师带有经验性、典型性的“特征”传递给师范生或新任教师的过程。

这种假设暗含着两个前提,即优秀教师的成功做法具有普适性,同时,属于教师专业领域内的职能素质信念与能力系统都是可以言传、外显的。

而实际的情况是,一部分专业素质是缄默的、隐性的,属于个人化的。

(2)、机制层面:

由于受当前学术研究中部分人浮躁、投机与急功近利心态的影响,一些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教育者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中表现出很强的“目标—动力”导向,过于强调发展计划对教师晋级、评优等方面的价值和影响,或依靠硬性指标、外部利益驱使教师参与各种专业进修和培训,忽视从专业本身引导教师内在的自觉意识。

(3)、观念层面:

部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淡漠,对职业规范、周期及专业发展规律、价值等认识不清,影响了长远的专业发展。

(4)、物质层面:

由于我国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有限,加之有些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很多理论上可行的计划在实施时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专业发展行为流于形式。

2、现实途径:

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基础环节;加强教师培训是客观要求;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保障机制;教育行动研究是有效途径。

六、案例分析

参考答案:

从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

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

苏州大学课程

(二)卷参考答案共1页

院系专业

一、名词解释

1、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2、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3、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已去学习的方法。

通过启发教学,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引起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4、是利用他人的模范行为或英雄事迹作榜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方法。

二、填空题

1、自然美、艺术美;2、知、情、意、行;3、壬寅;4、痒、校;5、核心

三、选择题:

1B2B3D4A5B6A7C8B9B10A

四、简答题

1.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5、

(1)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

(2)言行一致原则;(3)正面引导原则;(4)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原则;(5)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6)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7)照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特点的原则。

五、论述题

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激励功能、指导功能和评价功能。

(1)激励功能。

教育目的蕴涵着观念价值,与期望值形成合力,吸引实践者采取行动。

(2)指导功能。

首先体现在指导行政部门制定有关方针政策;其次调节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向。

(3)评价功能。

首先是看教育实践是否与教育目的吻合;其次是看教育目的是否切合实际。

六、案例分析

参考答案:

1、环境、教育对人的影响。

人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仅受遗传素质的影响,也受到社会需要、分工等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教育、环境等也是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些因素形成一个整体系统,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苏州大学课程(三)卷参考答案共2页

院系专业

一、名词解释

1.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二、填空题

1、萌芽阶段;独立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建立和发展阶段2、学记3、书院

4选择;传播;创造文化5、人类文化科学;桥梁与纽带

三、选择题1B 2A 3D 4A 5B6D7B8B9D10A.

四、简答题

 1.第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从而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与学的活动。

第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第三,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文字是记载人类总结出来的文化知识经验的惟一工具。

只有在文字产生以后,才有可能建立起专门进行教育、组织教学的场所——学校。

第四,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国家建立后,统治者迫切需要培养自己的继承人和强化对被统治者的思想统治。

2.第一,教育根据培养人的客观教育规律进行文化选择。

教育不能简单地用现成的文化对青少年进行文化传递,而必须把教育内容加工成青少年易于接受的形式。

第二,教育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文化选择。

教育必须依据科学的、时代的、民族的、辩证的要求进行文化选择。

第三,教育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文化选择。

教育可以通过培养目标、教育过程、课程标准、教师群体等途径进行文化的选择。

第四,教育在动态发展中进行文化选择。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

3.第一,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能力。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是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学的中心和基础。

在此基础上,还要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增长他们的智慧和才能。

第二,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现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育性是教学的重要特点。

通过教学可以使受教育者明确应为谁服务。

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上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养成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第三,发展受教育者身体,增强体质,使其健康发展。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知识与正确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康发展。

第四,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

教学任务之一是保持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预防和治疗心理异常与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完善个人人格。

4.第一,思想政治素质。

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的武装和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树立。

第二,职业道德素质。

包括对事业,无私奉献;对学生,真诚热爱;对同志,团结协作;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第三,科学文化素质。

包括扎实地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较为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文化科学发展史的知识;对文化科学的新发展、新成果有所了解。

第四,教育理论素质。

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掌握教育规律。

第五,教育能力素质。

包括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流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第六,身体心理素质。

有充沛的体力,健康的意识和习惯。

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

具有认知过程的良好心理品质;情感意志过程的心理表现;良好个性心理特征。

5.第一,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看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第四,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组织形式的改革。

第五,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五、论述题

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

(2)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3)教育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全球化。

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

传播、选择、更新和创造文化

六、案例分析

该案例中教师表现出的行为,从课程、教学原理的角度分析,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的处理方法简单粗暴,伤害学生自尊。

(2)教师仍然把自己视为教学活动中唯一的权威。

(3)教师把传授教材内容当作教学唯一取向,忽视学生反思、批判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

建议处理策略:

鼓励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此为契机与学生探讨文学语言的特点、比喻的特点;运用教学的语言艺术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全面人格的发展。

苏州大学课程(四)卷参考答案共2页

院系专业

一、名词解释答案:

1、学制: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2、课堂教学:

又称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的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3、学校教育:

亦称狭义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4、《学记》是中国古代的教育专著,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在世界教育史上影响较大。

它仅仅用了一千二百二十九个字就比较准确地揭示了教育活动的许多规律,对今天的教育活动仍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二、填空题

答案:

1遗传素质 环境 教育2人类文化科学 桥梁与纽带3孔子苏格拉底4教育现象以及教育规律社会5答案:

夸美纽斯

三、选择题答案:

1C2D3A4C5B6C7A8C9B10B

四、简答题

1、人民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更具体地讲教师要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全面负责,做好教育和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以保证全面完成教书育人这一根本任务。

2、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一切教育工作都要依据教育目崐的来计划和安排。

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教学内容的确定,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等,都要受教育目的制约。

教育目的又是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

所以制定教育目的是进行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

教育目的具有社会制约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也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

确定教育目的还要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

3、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的分配。

综合课的结构:

①组织教学。

②复习检查。

③讲授新教材。

④巩固新知识。

⑤布置家庭作业。

4、(1)备课。

(2)上课。

(3)课外作业和辅导。

(4)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5、1、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趋紧密;

2、现代教育的普及性与专门性日趋结合;

3、现代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

4、现代教育具有国际性;

5、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

五、论述题

(1)什么是“知、情、意、行”。

知:

即思想道德认识。

情:

即思想道德情感。

意:

即思想道德意志。

行:

即思想道德行为。

(2)正确认识和处理四者关系。

①知、情、意、行各因素在思想道德发展过程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知为行为和意志自觉性的基础,而知最终必须转化为行,意是克服内外阻力,促进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条件。

情是伴随知、行、意的内部体验对思想品德的发展起强化和抑制作用。

②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过程中,每个因素都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当时教育的要求成为教育的起点,但其结果都应落在意志行动上。

六、案例分析

(1)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统称为课程资源,它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资源。

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

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对于课程资源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二是课程资源的适合性。

三是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是课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

(2)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

(3)该校教师对课程资源认识不够全面,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纳入教育资源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

(4)教师不仅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利用率。

还要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

 

苏州大学课程(五)卷参考答案共2页

院系专业

一、名词解释:

(4*5=20分)

1.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和关系。

2.人的身心发展指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3.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4.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二、填空题(1*10=10分)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社会分工3、成熟程度4、教育目的5、五经;四书

6、教育现象;教育规律7、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

三、选择题(1*10=10分)1B2C3D4B5C6D7B8B9D10B

四、简答题(5*6=30分)

1 .( 1 )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思想体系指导下,受一定哲学观点所支配;

( 2 )各门科学知识本身具有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

( 3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从所学的科学知识中受到思想品质教育,而且还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作风以及思想道德中获得思想品质教育。

 

2 .( 1 )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 

( 2 )言行一致原则; 

( 3 )正面引导原则; 

( 4 )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原则;

( 5 )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 6 )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 7 )照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特点的原则。

3 .(1)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

(2)是组织学生实践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3)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

(4)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4 .(1)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的能力。

(3)向学生进行德育和培养其它积极心理品质。

5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

(4)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五、论述题(1*15=15分)

答案要点: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学生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质、高尚情操,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需要长期的塑造和影响的过程。

同时德育过程又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这是由于一方面学生在逐步健康地成长过程中,初步形成起来的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能受到不良思想和坏的道德品质的影响和侵蚀,出现优良思想与不良思想曲折斗争的过程。

另一方面,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思想上已有的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在前进中产生新的矛盾,有些已经改正的缺点和纠正的错误,在新的环境下又以另外的形式表现出来,出现重犯或反复现象。

但是这种反复往往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存在着点滴进步的反复。

可见,德育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

针对德育过程的渐进性和反复性的特点,首先,德育工作者应对德育充满信心和耐心,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特别对有不良品行的学生更应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其次,德育工作者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多次反复,不能误认为屡教不改,不可救药,而应积极地采取教育措施,做到反复抓,抓反复,使学生每反复一次,就受到一次教育,得到一次提高。

六、案例分析(1*15=15分)

答案要点:

(1)韩国养成教育的做法应给予肯定,德育要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2)分析说明:

①道德行为是基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等因素表现出的实际行动,也是道德形成过程的目的。

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人的道德面貌是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展现,也是在实际行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必须加强道德行为教育。

②分析我国当前忽视学生养成教育的错误。

(3)如何借鉴借鉴韩国抓学生的道德行为的方法。

①应从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抓起。

②从中小学生实际出发。

③要特别强调训练和强化。

苏州大学课程(六)卷参考答案共1页

院系专业

一、名词解释:

(4*5=20分)

1.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课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概念。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学校根据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传授进程。

3.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认识活动。

赫尔巴特

4.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的教育家,其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

他在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教学目的论和教学过程认识论,提出了教学的教育姓,第一个试图按心理活动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提出了统觉概念和四段教学法,成为近代西方科学教学论的奠基人。

二、填空题(1*10=10分)

1、劳动;社会生产需要;人的发展需要2、从人出生到生命终止不断进行;3.有意识的教育影响;教师;4.发展速度;规模;教育质量;5.培养人

三、选择题(1*10=10分)1B2A3C4D5C6D7A8D9D10D

四、简答题(5*6=30分)

1.第一,教师中心,即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导。

第二,教材中心,即以学科课程为中心,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

第三,课堂中心,即以班级授课为主要的教学形式。

2.第一,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个体的发展方向

第二,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

第三,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第四,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

(1)创造姓

(2)示范性(3)长期性(4)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整体性。

4.第一,政治素质教育。

第二,思想素质教育。

第三,道德素质教育。

第四,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第五,身体素质教育。

第六,心理素质教育。

5.

(1)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

(2)教会学生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自我教育(3)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

五、论述题(1*15=15分)

要点:

(1)现存问题:

师生关系的疏远与冷漠;师生关系的实用与功利;师生关系的对立与冲突

(2)原因分析:

历史文化因素;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自身主观的因素;教师不良的教育手段;个别教师师德滑坡。

(3)可能途径:

确立生命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式;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六、案例分析(1*15=15分)

要点:

儿童在生活中才能发现真、善、美,因此生活是教育的基础;儿童生活中形成的认知、情感、意志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效;儿童在生活中所激发的疑问会成为他们在学校教育里继续学习的动机,因此,生活是教育的最终源泉和归宿。

(自由发挥,酌情加分)

苏州大学课程(七)卷参考答案共2页

院系专业

一、名词解释:

(5*4=20分)

1、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现代生产劳动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

2、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