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选择性名词解释共4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03452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选择性名词解释共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药理选择性名词解释共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药理选择性名词解释共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药理选择性名词解释共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药理选择性名词解释共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药理选择性名词解释共4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药理选择性名词解释共4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药理选择性名词解释共4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药理选择性名词解释共4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药理选择性名词解释共4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药理选择性名词解释共4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药理选择性名词解释共4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药理选择性名词解释共4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药理选择性名词解释共4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药理选择性名词解释共4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药理选择性名词解释共4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药理选择性名词解释共4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药理选择性名词解释共4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理选择性名词解释共4篇.docx

《药理选择性名词解释共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选择性名词解释共4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理选择性名词解释共4篇.docx

药理选择性名词解释共4篇

药理选择性名词解释(共4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药理选择性名词解释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1

名词解释:

选择性关注

曾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

心理学家在一个小学的班里做心理测量,最后得出结论:

这个班上有两名很有天赋的学生。

虽然这两个学生在班里都是后进生,但老师对专家的话坚信不疑,从此对这两个学生格外关注,结果这两名学生最后都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重点中学。

后来心理学家公布了这个实验结果,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天赋的学生,只是随便找了两名学生,但是由于老师开始关注,而且是以一种积极和信任的

1

关注,使得这两个后进生生最后都变成了“有天赋的孩子”。

这是一个“选择性关注”的实验。

因为老师相信了心理学家的话,带着“有天赋、值得培养”的积极关注的眼光对待那两个后进生,于是,那两个后进生所有不符合“有天赋”的表现和行为,都会被老师无意识的忽略了;而哪怕一点点“有天赋”的迹象和表现都会被老师“敏锐”地捕捉到而且放大,并不断鼓励学生。

最后的结果是,那两个后进生被忽略的行为越来越少,而被关注被鼓励被肯定的行为越来越多,学习成绩不断上升,显得真的是很有“天赋”,越来越让老师印证了心理学家的“测量”结论。

选择性关注,你关注的是积极的方面,忽略消极的方面,事情就会朝着积极的结果发展;你关注的是消极的方面,总是忽略积极和进步的方面,事情就会朝着不好的方面发展。

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事情

的结果,都是“选择性关注”的结果。

积极关注很重要,道理谁都清楚,可是在生活中,真的做到并不容易。

这就是现今社会为何亲子关系出现那么多困难,为什么那么多孩子会迷恋上网瘾的原因。

因为,父母往往容易关注到孩子的消极方面。

任何人身上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作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特别需要得到

2

来自父母和师长的积极关注,但是,他们得到的,大多数时候是消极的关注,最终造成亲子关系的困难。

常见现象是,父母总是揪着孩子的一些小毛病,成天喋喋不休,对孩子的努力和优点视而不见,总是关注孩子消极的方面,而看不到进步和积极的方面,最后弄得孩子的信心尽丧,越来越印证了父母“选择性关注”的结果:

我的孩子很差劲~我有个个案,女儿非常可爱,不知道为什么父母把这个女儿看得一无是处:

懒,说谎,不爱学习,早恋,喜欢往外跑……事实上,我了解之后,发现这个女孩很阳光、健康、活泼、学习成绩也不错,只是和父母有些对抗,父母对女儿的消极关注使得女儿的一些“小毛小病”不断强化,而积极的方面只能在学校里被老师和同学关注到,所以这个女孩子喜欢呆在学校,喜欢和同学在一起,而不愿意留在家里,即使勉强留在家里,也是表现得“懒、说谎、不学习、和男同学煲电话粥……即父母眼中的“不良行为”。

夫妻婚姻中的“选择性关注”,也是造成婚姻困难甚至破裂的因素之一。

有些夫妻,对对方好的,进步的,努力改善的方面总是有意无意的忽略,总是盯着对方那些坏的,可恨的,不能接收的东西看。

比如,丈夫一次出轨,妻子的眼中,就只看到一个“狗改不了吃屎”的丈夫,他无论做什么,都有再

3

次作案的嫌疑,对丈夫改过后的一切努力她都一概看不到,最终,丈夫可能会因为无法忍受长期的被无中生有的怀疑而真的选择分手,也就印证了妻子的心病:

早就知道结果会这样~

在婚姻中的选择性关注是非常重要的,你关注对方积极的一面,那就会营造一个幸福和谐的婚姻;假如你总是关注对方消极的方面,尤其是有些妻子或丈夫,总是莫名其妙的怀疑对方会有外遇,去跟对方纠缠不休,那是很可怕的梦魇,最终会让你苦不堪言,甚至“心想事成”,看到一个外遇的现实。

你的“选择性关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与对方无关,只与自己的内心有关,与自我评价有关。

你信任自己,就能信任对方;你爱自己,就能爱对方;你积极关注自己,就能积极关注对方……所以,要赢得幸福,还是得从悦纳自己做起,而悦纳自己,是一生的修炼。

篇2

1、兽药:

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含药物饲料添加剂)。

4

2、首过效应:

指口服给药药物在吸收进入人体循环前经过肝脏代谢,从而使得进入人体循环的药物数量减少的一种现象。

3、吸收作用:

指从给药部位吸收后分布到作用部位所产生的作用。

4、生物利用度:

指药物以一定剂型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5、体内过程:

指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6、药物分布:

指药物吸收入血后随血液循环转运至全身各器官、组织的过程。

7、肠肝循环:

指随胆汁排泄进入肠道内的药物,以及部分代谢物因肠道内微生物或酶的水解而释出的药物,通过简单扩散方式被肠道吸收,重新进入体循环的现象。

8、药物相互作用:

指药物联合后一种药物受到另一种药物影响,从而引起药效的改变。

9、协同作用: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用药后产生的药效大于它们分别作用的药效总和。

10、拮抗作用: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用药后产生的药效小于它们分别作用的药效总和。

11、选择性作用:

指在适当剂量时药物对机体某一个或某几个组织(器官)的某些功能影响特别明显,而对其他的组

5

织(器官)影响很小或几乎无作用。

12、治疗作用:

指药物治疗后对病畜所产生的良好影响,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作用。

13、不良反应:

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甚至有害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和过敏反应等。

14、副作用:

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15、继发反应:

指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后产生的一种不良反应。

16、麻醉前给药:

在全身麻醉前预先给予某些药物,以减少麻醉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或增强麻醉效果的一种复合麻醉方法。

17、浸润麻醉:

将局麻药液注入皮下或手术视野附近的组织,以阻断用药部位的N冲动传导。

18、复合麻醉:

指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或以上麻醉药物或其他辅助药物,以达到理想外科麻醉的一种麻醉方式。

19、穿梭用药:

指在同一个饲养期内,换用两种或三种作用峰期不同的抗球虫药。

20、轮换用药:

指在使用抗球虫药时季节性地或定期地合理变换用药,即每隔3个月或半年或在一个肉鸡饲养期结束后改换一种抗球虫药。

21、药酶:

存在于肝脏微粒体中参与药物代谢的酶系的统

6

称。

22、药酶诱导:

一些化合物能兴奋肝脏微粒体酶系,促进药酶合成增加或活性增强,称为酶的诱导。

23、抗菌活性:

指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可用体外抑菌试验或体内治疗试验等方法测定。

24、耐药性:

指病原微生物对原先使其抑制或杀灭的抗菌药物,在治疗或使用的过程中变得不敏感或敏感性降低的一种现象。

25、交叉耐药性:

当某种病原菌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同类药物亦产生耐药性的一种现象。

26、化学治疗:

指对由入侵的生物体(如微生物、寄生虫)所致疾病采取的药物治疗。

27、抗生素:

由各种微生物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在很低浓度下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

28、特效解毒药:

指能特异性地对抗或阻断毒物的毒性,消除中毒症状或将体内毒物转化

为无毒物质的一类药物。

29、镇静药:

指能轻度抑制中枢N系统,减弱其机能活动,从而起到缓和激动,消除躁动、不安,恢复安静的一类药物。

30、抗惊厥药:

指能对抗或缓解中枢N因病变而造成的过度兴奋状态,从而消除或缓解全身骨骼肌不自主的强烈收缩的一类药物。

7

31、局部麻醉药:

指能在用药部位暂时和可逆地阻断N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条件下使局部痛觉等感觉暂时消失,却对各类组织无损伤性影响的一类药物。

32、休药期:

指食品动物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它们的产品(蛋、奶)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

33、半衰期:

指体内药物浓度或药量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34、MIC:

“最小抑菌浓度”,指经过18-24h培养后,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35、半数致死量(LD50):

可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36、配伍禁忌: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在体外配伍在一起,引起物理或化学上的变化,进而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影响病畜用药安全。

37、M胆碱受体:

指分布在胆碱能N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cell膜上,对一种毒碱样生物碱特别敏感的胆碱受体。

38、对因治疗:

针对引发疾病的病因采取的一种治疗方法。

39、二重感染:

多指草食动物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后,因敏感菌株被抑制,造成肠道菌群间平衡失调,一些耐药菌和真菌大量繁殖,引起细菌性肠炎或真菌等继发感染。

40、量效关系:

在一定范围内,同一药物的剂量增加或减少时,药物的作用也相应地增强或减弱,定量分析与阐明两者之间的变化规律称之为量效关系。

8

篇3

1.药物(drug):

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2.药理学(pharmacology):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包括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两个方面。

3.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又称药动学。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释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

4.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又称药效学。

5.首过消除(firstpasselimination):

有些药物在进入体循环之前在胃肠道或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首关消除)。

6.肝药酶诱导剂:

苯巴比妥、苯妥英和保泰松等均属于肝药酶诱导剂,它们可使肝药酶的活性增强,从而加速自身或其他药物的代谢,最终使得药物的效应减弱。

7.肝药酶抑制剂:

氯霉素、异烟肼和丙磺舒等均属于肝药酶抑制剂,它们可使肝药酶的活性减弱,从而降低自身或其

9

他药物的代谢,最终使得药物的效应增强。

8.肝肠循环:

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9.一级消除动力学:

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是药物在体内消除的一种方式。

10.零级消除动力学:

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是药物在体内消除的一种方式。

11.清除半衰期(halflife,t1/2):

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

12.清除率(clearance,CL):

是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

13.表观分布容积(Vd):

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称表观分布容积。

14.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称为生物利用度。

15.治疗效果(threapeuticeffect):

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

10

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16.不良反应(adversereaction):

在正常的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有害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统称为不良反应。

17.副反应(sidereaction):

药物在治疗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较轻微,是药物固有的作用、不可避免,可预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治疗作用相互转换。

18.毒性反应(toxicreaction):

是指在药物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19.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disease):

少数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较难恢复,称为药源性疾病。

般较严重的毒性反应可致药源性疾病。

20.量-效关系(dose-effectrelationship):

是指药理作用与药物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

21.最小有效量:

是指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也称为阈剂量/阈浓度。

22.最大效应(Emax)/效能(efficacy):

药物浓度或剂量增加到一定数值时其效应不在随药物浓度或剂量的增加而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23.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

是指能引起50,最大效应的药物浓度。

24.效价强度(potency):

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

11

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25.半数有效量(ED50):

是指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

26.半数致死量(LD50):

是指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死亡时的药物剂量。

27.治疗指数(TI):

L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

28.受体(receptor):

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29.受体脱敏(receptordesensitization):

是指长期使用一种受体激动药后,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的现象。

30.受体增敏(receptorhypersensitization):

是指长期使用一种受体拮抗药或因受体激动药水平下降,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增强的现象。

31.安慰剂(placebo):

一般指本身没有特殊药理活性的中性物质如乳糖、淀粉等制成的外形似药的制剂。

32.耐受性(tolerance):

是指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后反应性降低。

增加剂量可恢复反应,停药后耐受性可消失,再次

12

连续用药又可发生。

33.耐药性(drugresistance):

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也称抗药性。

34.躯体依赖性(physiologicaldependence):

也称生理依赖性,具有耐受性证据或停药症状。

35.精神依赖性(psychologicaldependence):

是需要药物缓解精神紧张和情绪障碍、但无耐受性和停药症状的一种依赖性。

36.内在拟交感活性(ISA):

有些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与β受体结合后除能阻断受体外,对β受体亦有部分激动作用,称为内在拟交感活性。

37.化学治疗(chemotherapy):

对所有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甚至肿瘤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统称为化学治疗。

38.抗菌药(antibacterialdrugs):

指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药物。

39.抗生素(antibiotics):

由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物质。

40.抗菌谱(antibacterialspectrum):

是指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

41.抑菌药(bacteriostaticdrugs):

是指仅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13

42.杀菌药(bactericidaldrugs):

是指具有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43.最低抑菌浓度(MIC):

指在体外培养细菌18,24h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是测定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大小的一个指标。

44.最低杀菌浓度(MBC):

指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或使细菌数减少99.9,的最低药物浓度,是衡量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大小的指标。

45.化疗指数(CI):

常以LD50/ED50或LD5/ED95来表示,是评价化疗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指标。

46.抗菌后效应(PAE):

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抗生素浓度下降,低于MIC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47.首次接触效应(firstexposeeffect):

是抗菌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应,再度接触或连续与细菌接触,并不明显地增强或再次出现这种明显的效应,需要间隔相当时间(数小时)以后,才会再起作用

篇4

激动剂25.受体6.亲和力16.受体部分激动剂26.配体

14

7.后遗效应17.兴奋作用27.量反应8.毒性反应18.竞争性拮抗药28.质反应9.副作用19.非竞争性拮抗药29.常用量10.量效关系20.药物作用30.特异质反应31,二重感染32灰婴综合症33.pKa生物转化第一相反应41生物利用度47.半衰期36.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42.首关消除(首过效应)48稳态血药浓度(坪值)37肝肠循环43.一级动力学消除(恒比消除)

49治疗指数50清除率51PAE抗生素后效应52人工冬眠53半数有效量54血浆半衰期

0药物(drug):

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各种物质。

1、阈剂量:

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

2、极量:

国家药典规定对某些药物允许使用的最高剂量。

3、受体脱敏:

是指长期使用激动药,或受体周围的某种生物活性物质浓度高,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的现象。

4、受体增敏:

是指长期使用拮抗药,或受体周围的某种生物活性物质浓度低,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升高的现象。

5、效能:

药物的最大效应。

6、亲和力:

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其大小与药物受体复合物解离常数的负对数成正比。

7、后遗效应:

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

15

药物效应。

8、毒性反应:

由于药物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9、副作用:

治疗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10、量效关系:

在一定范围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学药浓度成正比,也与药物效应成正比。

11、停药反应:

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如长期服用可乐定,停药次日血压升高。

12、ED50:

引起50%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

13、选择性作用:

多数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组织或器官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它组织或器官作用很小或无作用的特性。

14、受体拮抗剂: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15、受体激动剂: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16、受体部分激动剂: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有较弱内在活性的药物。

17、兴奋作用:

机体器官原有的功能水平提高。

18、竞争性拮抗药:

与激动药互相竞争相同受体,与受体可逆性结合,从而阻断激动剂作用的药物。

19、非竞争性拮抗药:

能不可逆地作用于某些部位而妨碍

16

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并拮抗激动药的作用。

20、药物作用:

药物对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

21、药理效应:

药物作用的结果,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选择性。

22、不良反应:

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23、药源性疾病:

少数由于药物所致的较严重且较难恢复的不良反应。

如肼屈嗪引起的红斑狼疮。

24、安全范围:

指ED95与TD5之间的距离。

25、受体:

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种能选择性地与相应的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或药物等相结合,并产生特定生理效应的大分子物质(主要为糖蛋白或脂蛋白,也可以是核糖或酶的一部分)。

26、配体:

能与受体匹配结合的内源性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或结构特异性的药物。

27、量反应:

指药理效应强弱呈连续性变化,并可用具体数量表示。

28、质反应:

有些药理效应不呈量的连续变化,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称之。

29、常用量:

大于最小有效量而小于极量的剂量。

30、特异质反应:

指少数特异质病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

17

其产生作用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的损害性反应。

31二重感染:

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破坏了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致使一些抗药菌和真菌乘机繁殖,造成的再次感染,称之。

又称为菌群交替症。

32灰婴综合征:

由于新生儿和早产儿肝功能发育不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含量和活性较低,解毒功能差和肾脏功能发育不全,排泄功能低下,而引起的氯霉素蓄积中毒。

33,,a:

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解离常数负对数或该药在溶液中50,离子化时的,,值。

34肝药酶:

肝药酶又称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由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和辅酶?

组成,其功能是促进多种药物和生理代谢物的生物转化。

35生物转化第一相反应:

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使大多数药物灭活。

36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

为结合反应,与体内物质如葡萄糖醛酸结合,使药物活性降低或灭活并使极性增加。

37肝肠循环:

是指某些药物经肝脏转化为极性较大的代谢产物并自胆汁排出后,又在小肠中被相应的水解酶转化成原型药物,再被小肠重新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38被动转运:

药物依赖于膜两侧浓度差,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扩散转运的过程。

39主动转运:

药物逆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转运过程。

需要载体和能量,有饱和现象和

18

竞争性抑制。

40表现分布容积(Vd):

指药物进入机体后,在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的容积量(以L或L/kg为单位)。

41生物利用度(F);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42.首关消除:

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43.一级动力学消除:

即单位时间内按血药浓度的恒定比例进行消除。

其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

44.零级动力学消除:

即单位时间内以恒定的数量消除药物,其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无关。

45.肝药酶诱导剂:

能诱导肝药酶的活性,加速自身或其它药物的代谢,便药物效应减弱。

46.肝药酶抑制剂:

能抑制肝药酶的活性,降低其它药物的代谢,使药物的效应增强,甚至引起毒性反应。

47.半衰期(t1/2):

指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48.稳态血药浓度:

属于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每隔一个t1/2等量给药一次,则经过5,7个t1/2后,消除速度与给药速度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即称稳态浓度。

49、治疗指数(therapeuticindex):

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有效量的比值(LD50/ED50),是药物的安全性指标,比值越大相对安全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19

50清除率:

是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

因为它是体内肝脏,肾脏和其他所有消除器官清除药物的总和,故实际上是总体清除率。

51PAE:

(抗生素后效应)细菌和药物短暂接触后,药物浓度低于MIC或消失,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性抑制的效应。

52,人工冬眠:

氯丙嗪、哌替啶、异丙嗪配伍使病人深睡,体温、代谢、组织耗氧量降低,对刺激的反应减弱,有利病人度过危险的组织损伤阶段,争得治疗时间

53半数有效量:

是能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浓度或剂量。

54血浆半衰期:

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耐受性:

2.成瘾性:

3.配伍禁忌:

4.耐药性:

5.习惯性6.依赖性7.胆碱能危象:

8.调节痉挛:

9、竞争性肌松药(非除极化型肌松药)10眼调节麻痹12、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

13、内在拟交感活性14、竞争性α受体阻断药15、停药反应16、全身麻醉药:

17、复合麻醉18、基础麻醉19诱导麻醉:

20局麻药21表面麻醉22浸润麻醉23阻滞麻醉24蛛网膜下腔麻醉25硬脊膜外腔麻醉26巴比妥类的再分布27成瘾性28、麻醉药品29水杨酸反应:

30阿斯匹林哮喘31反跳现象:

32肾上腺皮

20

质危象:

33停药症状34抗生素:

35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